忘了大舅二叔,忘了三姑六婆,忘了熊孩子,那不是你想要的春節,刷片煲劇才是。畢竟,春節是一年到頭最理直氣壯虛度光陰的假日。還有什麼比一覺睡到自然醒,然後隔絕一切紛擾,躲在被窩裡擼片更舒服呢?
PingWest品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推薦但可能你並未留意到的影視作品(包括但不限於電影、綜藝、記錄片),它們都在近期上映或可找到公開資源。希望在吃吃喝喝、陪家人見朋友的無聊之餘,大家的內心也能夠被這些作品所充盈。
見字如面第一季(2016)
豆瓣9.1
在狗血滿滿的2016綜藝節目中,《見字如面》堪稱一股清流。節目形式很簡單,讓實力明星朗讀舊書信。節目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除了書信文字的樸實、動人,演員本身的朗讀也很見功底,專業地拿捏著每一個字讀出或停頓的時機,代入感滿滿。其中,王耀慶與張國立,朗讀黃永玉與曹禺的往來信,甚至是我今年看過最精彩的飆戲之一。
精彩評論
瑩小慢:見字如面,如雁帶去思念;見字如面,如歌撫慰流年。消失了時空,懷念成相見。信中你我,定格成永遠的容顏。
哪裡看
騰訊視頻
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2016)
豆瓣7.4
難得的假期就不要思考人生了!一起來打槍吧!(誤)電影翻拍自1960年版的同名影片,靈感來源於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講述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7名勇(diao)士(si)幫助孤立無援的村民驅趕野心資本家的故事。
但新版最為人稱道的是硬朗的拍攝風格與暴力美學:全片的構圖、節奏極為明快,敵我雙方都以「一正拍一反拍」的傳統手法拍攝,給人一種吳宇森+昆汀的感覺。什麼是一正拍一反拍?就是一人出招(),另一人中招。中間沒有過多的纏鬥,單純為了表現短兵相接的物理速度。近乎一秒一幕的高速剪輯構成一場又一場爽快的槍戰場面。
所以想看牛仔、荒漠、槍戰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咯。
精彩評論
奔兔吉爾:早就說過,什麼類型都應該跟上時代。比起老派荒野,現代西部節奏更為急促,劇情更為緊湊,回歸傳統槍戰,堪稱重塑西部之魂。牛仔、箭手、刀客,一鍋亂燉。黑人、白人、黃種人,個個硬漢。自《大地驚雷》起,蘿莉似乎已成西部片標配。酒吧快戰、小鎮對決最有老式風骨,最重要一點,這造型凹得實在太帥。
麻醬罐:一屆由女性召集,黑人領導,亞裔墨西哥裔原住民代表參與的美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在哪兒看
A站、B站
比海更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2016)
豆瓣8.6
是枝裕和,必屬精品。這部豆瓣2016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標題取自鄧麗君的日文歌曲《別れの予感》(離別的預感)中的一句歌詞,影片風格則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溫情與平淡,再次展現他把日常拍成了宇宙的魔力,讓人沉迷於發現那些萬變不離其宗的對照時的自我感動裡。
精彩評論
薩庫拉:很多導演一生只在拍一部電影,是枝裕和就是其中一個。永恆的家庭/親子主題,但相比《如父如子》的做作,這一部回歸了《步履不停》那種大音希聲的感覺。很多地方淚點和笑點齊飛,讚嘆他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敏感。樹木希林簡直是國寶級的演技。
哪裡看
A站、B站
我們的世界우리들(2016)
豆瓣8.4
十歲的李善從小被人孤立。玩集體遊戲的時候,沒有人選她,她總是被最後一個納入隊伍,然後第一個被淘汰的。直到轉校生韓智雅的到來,兩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但韓智雅因害怕和李善一樣被孤立而選擇和同伴一起排擠她、孤立她。
李善開始反擊,同學知道了韓智雅關於家庭所說的謊言,韓智雅在黑板上寫下李善父親是酒鬼。兩個曾經的摯友,在教室裡撕打,如野獸般撕扯,我們看不到她們人性的特質了。
我們都以為孩子都是美好的,如果最醜陋的是孩子,我們還該不該愛他們?電影講述這麼一個人人或許都曾經歷過、校園冷暴力的故事。
精彩評論
SoCallMe茶包:一如這部電影,小學或者說少年時,是一段缺乏足夠的智慧明辨是非,又沒有足夠的勇氣站出來說不的歲月,有的,只有多餘的敏感和過得特別慢的時間。即便到了今天,去看別人的演繹,都會感到一陣窒息。
圈筱米:我很慶幸我終於逃出了小學,成功地長大了。我沒有被那些數不盡的惡意吞噬,我沒有變成欺辱別人的那種人。我開始學著原諒並安慰自己,他們只是太小了,他們並不懂自己做著什麼。
哪裡看
A站、B站
塔洛(2015)
豆瓣7.7
孤兒塔洛以牧羊維生,他是記憶世界的國王,記得所有的事情,但他卻是真實生活的邊緣人,沒人記得他,連他的名字都忘記了,只喚他小辮子。直到他遇到髮廊女孩,第一次被人記得,第一次愛,那就是存在的開始。塔洛開始一場愛情,很多驚奇,大多失望,見天地,望眾生,然後回到自己。辮子失去了還會長回來,那關於這個世界呢?總是需要一次離開,然後才知道歸來。
電影改編自導演萬瑪才旦的短篇小說,聚焦藏人生活景況,以黑白影像粗糲質感勾勒出西藏大地的蒼涼,更縮影這一代藏族青年的內心迷惘。在心靈的高原上壯遊,以為走得那麼遠,其實仍躊躇傳統原生文化與現代文明間,欲離何曾離,雲空未必空。
精彩評論
褻瀆電影:乍看之下是那種原生態的電影,看下去你會發現並不是,萬瑪才旦相當的學院範兒,完全就是在按照主流類型片的寫法在做這個獨立範兒的劇本,而且文本非常的細膩,各種隱喻的隱射的符號化的東西都是聰明的半遮半掩,就連藏族人的精神現狀也是帶有留白式的開放,以一個人見兩個民族,完成度很高。
同志亦凡人:黑白粗糲的全固定鏡頭。關於一個牧羊人善良的孤守、對現代社會的體驗,在擁抱物質文明的同時見證西藏的失落。導演拍得很平靜,沒有任何獵奇感,很多地方有著早期賈科長的風格~(第一個「為人民服務」的畫面真是長長長長長啊)
哪裡看
愛奇藝
禁忌Taboo (2017)
豆瓣8.8
《神探夏洛克》完結後劇荒怎辦?沒關係,有湯老師來接檔!這部由FX & BBC聯合出品製作的劇集,目前更新到第三集。背後的主創團隊空前強大,編劇由湯姆·哈迪、查普斯·哈迪(湯老師父親)以及曾寫過《浴血黑幫》、《間諜同盟》的斯蒂文·奈特(Steven Knight)擔綱。
至於演員方面,湯姆·哈迪的演技毋庸置疑,《勇士》、《瘋狂的麥克斯》等作品證明他對於這類硬漢角色的把握駕輕就熟。《Taboo》還匯集了大量超A級綠草演員,包括《權力的遊戲》的「大麻雀」Jonathan Pryce、《紙牌屋》的「幕僚長」Michael Kelly、《神探夏洛克》的「哥哥」Mark Gatiss。
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英國正在從美國革命以及1812年戰爭的泥濘中抽身。湯姆·哈迪飾演的James Delaney,十年前消失在非洲荒野中。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他死了,James卻回來繼承死去父親的神秘遺產——位於美加邊界的一個小島。誰奪得這片區域就能控制通往中國的貿易口岸,James瞬間被夾在英美之間進行著一場危險遊戲。
精彩評論
寂寞的北極:這年頭像Tom Hardy這樣硬的真爺們兒已經不多見了,特別是在這崇尚娘娘腔的國家。經過多年打拼,那種澎湃在每一個細胞中的荷爾蒙變得更加精純,更加有分寸感,再加上有這麼多老戲骨為其加持,美輪美奐!
笑望江湖:英國暗黑版《基督山伯爵》+殖民地版《血色黑金》+《荒野獵人》前傳,前兩集就充滿了古典世界名著的厚重質感,其凝重大氣的影像和綿密冷峻的敘事足以完爆iMDB上99.9%歐美古裝電影。
哪裡看
A站、B站
地球脈動第二季Planet Earth Season 2 (2016)
豆瓣9.9
這真的需要介紹嗎?看過的同學歡迎再刷,沒看過的趕緊去補呀。
「春天到了,又到了小動物們自由交配繁殖的時候。」戴維·阿滕伯勒爵士的迷人嗓音再配上熒幕中的大自然風光,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到小時候和家人一起看《動物世界》的時光。而且《地球脈動2》將採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攝,同時使用了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拍攝技術,務求為大家帶來一個極致的試聽體驗。
精彩評論
Leo_on_theroad:剛看完島嶼這集,如果能保持估計會創造BBC自然系列的最高水準,DA的解說還是如此富有魅力,看著720p的我無法想像4k的極致壯觀,BGM和音響效果很震撼,小鬣蜥逃脫遊蛇群和帽帶企鵝出海覓食看得嘆為觀止,被生命的偉大所感動,有生之年看到IMDb 滿分,神煩沒看卻故意來拉低評分的……
是無名小卒:惡意打一星……不,所有打一星的請原地爆炸!
哪裡看
A站、B站
叢林中的莫扎特第三季(Mozart in the Jungle S03)
豆瓣
8.0
Amazon最近和盤端出了音樂主題劇《叢林中的莫扎特》第三季,Amazon家的劇雖然不及Netflix的劇出名,但在藝術形式上會別出心裁。《叢林中的莫扎特》根據雙簧管演奏家巴萊爾·丁達爾(Blair Tindall)的以紐約交響樂團為主場的回憶錄《叢林中的莫扎特:性愛、毒品和經典音樂》(Mozart in the Jungle: Sex, Drugs & Classical Music)改編。女主海萊就是一名自認資質平凡但又很努力的雙簧管演奏者,遇到紐約交響樂團新任指揮羅德裡戈(真的就叫羅德裡戈,但不是西班牙那個吉他盲音樂家羅德裡戈)慧眼識金,在一場場華麗的音樂會背後演繹著一出出屬於音樂家和藝術家們的爾虞我詐與生存法則。該劇第二季終集,作為兩位雙簧管演奏者的對話很好地點明了主題:我們就是在叢林法則下生存。
《叢林中的莫扎特》第三季獲獎情況:
• 第74屆金球獎電視類最佳音樂/喜劇類劇集(提名)
• 第74屆金球獎電視類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提名)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 第21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電視獎最佳半小時單鏡頭劇集藝術指導(提名)
雖然劇中音樂表演和指揮橋段多少有些令人出戲和詬病,但有朗朗、約書亞·貝爾、多明戈等一波知名演奏家、歌唱家的客串,簡直令這部劇成為愛樂者們不可錯過的好戲。除了猜測配樂出處的樂趣之外,其精彩之處還在於,儘管劇中指揮家羅德裡戈非常討厭精於復調音樂的J.S.巴赫的作品,但本劇卻經常使用「復調敘述」手法(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巴赫金的藝術特色)來講故事:故事發展不受任何控制,人物言語也超出全劇的思想設定,時不時在羅德裡戈身邊出現並與之坐而論道的虛擬角色莫扎特總是神來之筆;S03E07還嘗試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終集則出現了虛擬角色莫扎特的姐姐安娜,用來激勵女主不要浪費才華,要繼續走藝術道路——多少有點雞湯美劇的套路。
順便提一句,因為有了雙簧管和莫扎特這兩個元素,這三季每到終集配樂都少不了莫扎特那首著名的雙簧管協奏曲(K314終樂章)。(非常建議從第一季開始看——事實上國內只有第一季,至於品玩君是通過不可描述途徑看完了第三季)
精彩評論:
LIUFAN:看第一季是還是在機場,航班延誤無聊才打開的,沒想到是打開的是一扇新大門。
路克:Maestro,請再接一點戀愛片吧!
哪裡看
B站(第一季)、不可描述途徑(第二、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