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對大宗商品的影響

2020-12-08 中金期貨

洪澇災害對大宗商品的影響

2020-07-13 09:09:35 來源:大宗內參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財信期貨有限公司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核心觀點

  .7月中旬長江中下遊降雨維持,旬末中下遊多個主要控制點將超保證水位,防洪形勢非常嚴峻。.洪澇災害對黑色板塊:開工延誤影響建材短期需求,但雨水過後有集中「趕工」可能。洪澇災害對農產品板塊:短期非洲豬瘟有望擴散,存欄恢復延緩利好局部豬價;短期豬瘟翹頭抑制豆粕需求,天氣炒作期價格易漲難跌。關鍵生長期新作品質受影響,國產豆價格仍有上行空間。洪澇災害對化工板塊:救災推動聚丙烯短需增加,停工抑制聚氯乙烯短需。

  一、洪澇成因

  1、降雨季節性:暖溼氣流不斷北移,冷暖氣流交匯形成降雨

  我國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國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東南季風盛行的夏季。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可以深入到內陸地區,產生豐沛的降水。我國東部的雨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向北推移的特點。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國雨帶維持在華南地區;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到長江流域,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大範圍持續多雨天氣,簡稱梅雨;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帶移到黃河流域,長江中下遊處於副高控制下,進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達到最北的位置,東北、華北、河套進入雨季。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開始向南撤退,東部地區的雨季相繼結束。副熱帶高壓對我國氣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過長或者過短,比常年偏強或者偏弱,都會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異常。

  2、厄爾尼諾:弱厄爾尼諾發生,引發長江流域洪澇災害

  一般講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對我國氣候有明顯影響。由於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哈得來環流加強,導至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但西太平洋海溫降低,大氣對流活動減弱,卻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對厄爾尼諾的響應要落後2-3個月。另外,受環流形勢的影響,冷空氣活動比較偏南,加之夏季風偏弱,暖溼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因此冷暖空氣交匯產生的季風雨帶也隨之偏南,從而使長江中下遊地區多雨以至發生洪澇,黃河及華北一帶少雨並形成乾旱。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並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o 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0.5℃。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本次厄爾尼諾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壓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多、北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我國在1931年、1954年、1998年出現的嚴重洪水,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造成的。

  二、洪澇現狀及展望

  1、覆蓋區域:南方26省份受災,河流水位超預警線

  截至7月3日,洪澇災害已波及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安徽等26省(區、市),截至6月3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9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3%。據中央氣象臺目前統計,與1998年相比,6月-7月6日長江流域的累計降雨量為近60年以來第2高(第1高為2016年,第3高為1998年)。

  受近期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兩湖水位持續上漲。6月份以來,全國共計27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以江西九江為例,水位達到21.7米,超過警戒水位1.7米,與2016年洪峰水位21.68米基本持平,與1998年洪峰水位23.03僅差1.3米。

  2、後期展望:中旬長江中下遊仍有降雨,幹流水位或超保證水位

  未來十天(7月9日-18日)長江中下遊貴州等地降雨持續偏多,洪澇災害風險將繼續抬高。11-14日,貴州、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南部、江漢、黃淮及長江中下遊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5-17日,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江淮及長江中下遊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7月中旬過後雨帶將往北方向移動。

  6月長江中下遊降雨比歷史均值+35%, 假設7月中旬降雨量維持前期的60%、70%、80%的情況,可以推算至7月中旬末長江中下遊多個主要控制點將超保證水位,防洪形勢非常嚴峻。

  三、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

  本次洪澇對於農業、工業生產活動均有較大影響。截至7月3日,今年以來洪澇災害造成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等26省(區、市)1938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16.4億元。今年洪澇災害程度將超過2016年,但考慮救災防控措施及時,難以與1998年相抗衡。借鑑2016年6-7月洪澇災害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但當年處於商品整體共振式上漲周期,具體品種的漲幅驅動力的多少來源於洪澇災害無法確定。

  1、黑色:物流運輸受阻,建材需求受到明顯影響

  主要體現在:拖慢了建築工地材料運輸與鋼筋混泥土的灌溉,特別是雨水較為嚴重地區,地產新開工項目被迫停工,在建項目「趕工」放緩,鋼材需求出現了明顯下降。據Mysteel周度產量庫存,螺紋鋼周度表觀消費已連續4周下降,周度表需從478萬噸回落至上周的348萬噸,下降幅度超27%,遠超往年17%左右的下降幅度;線材周度表需由197萬噸下降至上周的150萬噸,下降幅度達23.8%,遠超往年13.8%的下降幅度。

  受季節性影響,建材表需下降雖有所超預期,但在宏觀偏寬鬆下,建材需求仍維持韌性預期。以房地產與基建的運行狀態來考量下遊用鋼需求。房地產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房地產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12.3%,但5月單月同比增9.66%,6月以來,地產銷售維持5月較為堅挺的勢頭,微觀數據顯示,截止7月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30日均值達59.9萬平方米,同比增6.28%,房地產銷售的環暖緩解了地產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受制於財政壓力,土地供應有所增加,在融資利率下行且銷售好轉下,地產商拿地情緒高漲,考慮到房價仍較為堅挺,下半年地產新開工預期不差,對應房地產用鋼需求短期應能維持;基建作為經濟拖底的重要手段,基建投資恢復速度及力度都要好於地產。數據顯示,基建投資在4月當月同比就由負轉正,且5月單月錄得10.9%的同比增幅,創17年11月以來當月同比增幅最大值。專項債作為項目主要資本金,專項債的投向值得關注。據統計,截止7月3日,新增專項債總量為22115億元,其中78.2%的資金投向於基建,遠超往年30%左右的投向基建幅度,隨著7月一萬億特別國債發行完畢(其中70%左右資金投向基建),預計8-9月基建項目資金有望落地,彼時基建用鋼應能維持堅挺。

  總的來看,高爐開工率及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7月唐山限產提上日程(主要影響的是型材和板材,預計長流程螺紋鋼產量變動不大),成本堅挺而成材價格回落,電弧爐利潤壓縮,電弧爐鋼廠檢修增加,產量基本見頂;需求端,季節性淡季顯現,建材表需下降超預期,從微觀指標來看,建材成交環比有所好轉,預計近期表需有望企穩反彈,中長期來看,地產銷售回暖,地產新開工預期不差,重卡與基建銷量屢創新高,基建投資有望超預期,需求韌性仍存。總的來看,在宏觀偏寬鬆的大背景下,螺紋鋼供應短期基本見頂,需求預期邊際回升,供需邊際有所好轉,盤面或維持震蕩偏多,考慮到目前仍維持高庫存與低基差,反彈高度需現貨打開上漲空間,重點關注需求變動情況,技術上需謹防極速拉漲後的回落風險。

  2、農產品:雨水加劇豬瘟惡化飼料需求,暴雨不利大豆作物生長

  生豬:南方大範圍降雨影響生豬調運,而且各地開始加強生豬調運的監管,導致產區生豬運往銷區數量減少,造成供應出現區域分化,從2016年的復盤看價差擴幅非常有限。根據19年非洲豬瘟傳播經驗,雨水攜帶周邊死豬體內病毒向地下或河水裡擴散,豬場使用淺層地下水餵豬使得生豬被感染效率很高。目前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疫情加劇最為明顯,死亡率環比攀升,但尚未達到去年程度。以湧益諮詢數據為例,能繁母豬存欄出現再次下滑,月度環比-3.87%,西南環比-3.04%。7月上中旬兩湖、安徽降雨持續偏多,非洲豬瘟疫情加劇短期將導致華南、華中養殖區存欄下降幅度可能邊際擴大,延緩了生豬供應恢復節奏利好豬價。結合當下標豬存欄偏緊,養殖戶惜售行為,9月前生豬出欄難有改觀。需求終端豬肉批發量環比下滑明顯,屠宰企業虧損擴大,開工率環比下滑,減少生豬採購。因此豬價高位整體供需矛盾弱化,且對比今年2月高點的供需形勢要有所改善;短中期偏強但空間極為有限。

  豆粕:從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變動趨勢看,自2019年9月之後,能繁母豬存欄見底,全國各省開始出現逐步回升趨勢,推動飼料消費緩慢回暖。但近期南方暴雨肆虐,非洲豬瘟病毒傳播有翹頭跡象,導致南方部分地區能翻母豬存欄有所下滑。後期來看,伴隨暴雨的持續,南方省份母豬存欄難以繼續上升,未來生豬供應能力或環比回落,進而影響短期飼料需求。但長遠來看,伴隨國內養殖企業非洲豬瘟防疫能力的提升,暴雨所帶來的病毒傳播會逐步趨弱,因此,國內生豬存欄繼續企穩上升的態勢難以扭轉,長期飼料需求仍預計向好。從豆粕供應角度看,巴西大豆庫存告罄,美豆因中美關係購買並不順暢,疫情導致全球多國爭相囤豆,導致國內到港大豆低於預期。未來,國內仍存在缺豆可能,加上美豆正值生長期,天氣炒作仍蠢蠢欲動,國內供應緊張疊加天氣利多,豆粕價格易漲難跌。

  大豆:當前正值大豆生長期,南方大豆即將上市,但暴雨持續不斷,尤其是湖北江西一帶,陰雨連綿,大豆作物光照不足,暴雨將會影響大豆質量,預計南方大豆上市時期將被迫後延,加上作物質量一般,預計國內優質大豆供應仍維持緊張局勢,利好豆一價格走勢。大豆拍賣方面,成交價格雖然有所下滑,但絕對水平仍處於高位,而盤面貼水幅度較大,估值有所偏低。驅動方面,天氣炒作仍是熱點,差去風吹草動將推動價格上行。未來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預計豆一價格維持強勢,建議偏多交易。

  3、化工:救災推動聚丙烯短需增加,停工抑制聚氯乙烯短需

  聚烯烴:南方地區嚴峻的抗洪形勢推動刺抗災物資需求增長,抗災物資中,搶險工具、運輸設備、照明設備、機械裝置、通信救生設備、砂石料、土工合成材料等需要用到聚烯烴等塑料製品。但是受洪澇災害的持續時間在7月中旬末結束,以及主要發生在長江中下遊流域,事件驅動下影響推動短期需求增加,量級上對年度需求影響不大。受持續降雨影響,房地產、基建類類項目建設均在室外,強降水影響工地施工,短期會抑制聚氯乙烯需求端的節奏。

中金在線期貨聲明:中金在線期貨轉載上述內容,不表明證實其描述,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看好生豬養殖板塊預期差,關注洪澇災害影響
    看好生豬養殖板塊預期差,關注洪澇災害影響 行業觀點 疫情擾動+龍頭具有持續性超額回報,繼續看好生豬養殖板塊存在預期差 三季度豬價漲價動力充足,生豬價格仍處於歷史上較高水平,目前雨季疫情擾動性強
  • 徐圩鄉洪澇災害防禦預案
    2洪澇災害成因1、低洼易澇:受暴雨和內澇致災並影響居民生命安全,最大淹沒水深0.5m以上,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人員傷亡的區域。本鄉洪澇災害典型危險區基本情況見下表所示。,為有效地防治洪澇災害提供決策依據,並實現防指辦與各專業監測系統之間以及各專業監測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實時收集洪澇災害的相關監測資料,及時做出洪澇災害預測預報。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圖2 世界洋流的分布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如下:①太平洋中、東部:降水增多,洪澇災害頻發(秘魯、哥倫比亞);②太平洋西部:乾旱嚴重(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作物減產;③我國:南方暴雨洪澇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如下:①太平洋的東部,持續乾旱;②太平洋的西部,暴雨洪澇。02例題海洋與大氣之間,進行著大量且複雜的水、熱交換,對地理環境產生深刻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海洋相互作用而導致地理環境發生變化的典型。
  • 颶風哈維登陸美國大宗商品市場表現不一
    颶風「哈維」近日登陸美國,大宗商品市場表現不一。其中,美國汽油價格飆升至兩年高位,而原油價格並未受到提振。8月28日紐約交易時段,NYMEX9月汽油合約漲幅超4%,盤中一度上漲至1.7799美元/加侖。
  • 大宗商品冷對「聖嬰」
    記者 王超  厄爾尼諾又稱「聖嬰」現象,儘管多國政府已經確認了厄爾尼諾,儘管世界氣象組織也稱中等強度厄爾尼諾已形成,但在大宗商品市場上,摩拳擦掌等著抄底的多頭們目前難掩失望的情緒
  • 前三季度全國1904個縣區遭受洪澇災害
    來源標題:前三季度全國1904個縣區遭受洪澇災害 記者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前三季度,全國1904個縣區遭受洪澇災害影響。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578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135.5億元。
  • 聯合國:加大力度應對非洲和亞太地區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和非洲的奈及利亞棕櫚油產量佔世界88%左右,美國是第一大豆出口國,都會受影響。還有一些金屬開採會受到洪澇災害的影響,如產銅大國智利和秘魯會因洪澇而減產,印尼、菲律賓等產鎳大國會因乾旱缺水開採受阻。間接影響方面,厄爾尼諾現象將對農業依賴型經濟、部分大宗商品供應鏈、黃金等通脹避險資產等產生影響。
  • 洪澇災害 農作物遭災怎麼辦 有科學辦法挽救
    1.洪澇災害嚴重,多地農田被淹!近期,南方持續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多地農田被淹,農作物遭水淹後,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將給作物品質、產量帶來嚴重危害。農作物遭遇洪澇災害後,一定要先及時排水、洗苗護苗。作物受淹72小時內,挽救回來的機率很大。
  • 針對大宗商品供應鏈優化升級,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胡大劍介紹,當前的大宗商品行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貨物貿易,也不僅是金融市場的期貨和現貨交易,而是全流程全鏈條的競爭。從國家層面上,大宗商品供應鏈的控制權影響經濟安全。中國作為全球製造中心,是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但是中國在很多關鍵的品類上嚴重依賴進口,比如鐵礦石、石油和大豆,對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構成潛在風險。
  •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
    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
  • 「聖嬰」或歸來,大宗市場異變 厄爾尼諾:大事件並不意味著大行情
    如同皮影戲一樣,隱藏幕後的投資者,希望藉助厄爾尼諾現象,再次炒作大宗商品。 (曹一/圖)厄爾尼諾又要來了。在西班牙語中,厄爾尼諾的意思是「聖嬰」,它往往攪亂全球正常的氣候更迭,帶來高溫及強降雨,以致世界不同地區出現乾旱或者洪澇災害。厄爾尼諾現象約每隔4-10年發生一次,此前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於1998年。比氣象學家們更為關注這一極端氣候現象的,是來自全球的投資者。
  • 「聖嬰」厄爾尼諾來襲 大宗商品抄底要「且看且行」
    又將對大宗商品產生怎樣的影響?  歷史經驗表明,厄爾尼諾與大宗商品息息相關,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屢屢上演多空雙方的慘烈搏殺。今年以來我國大宗商品整體處於低位震蕩格局,多個品種受供給過剩、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基本面依舊不樂觀。
  • 洪澇影響農作物生產及運輸 部分地方鮮菜價格翻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希望借這一組報導管中窺豹,在抗洪搶險的宏大背景下透視汛情對經濟的影響。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遊沿江地區及江淮、西南東部等地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給部分地區造成嚴重洪澇災害,也給當地的農作物和畜禽類的生長和運輸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此情況下,物價及經濟增長是否會因洪澇災害而受影響,也成為各界最關心的問題。
  • 廣西洪澇災害致127萬餘人受災,氣象部門:強降雨系統減弱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受連日強降雨影響,廣西多地遭受洪澇災害,受災群眾數量持續增加。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6月10日從廣西應急管理廳了解到,截至6月9日18時,發生在廣西的洪澇災害已造成127.75萬人受災,已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9.5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8.3萬公頃;倒塌房屋546戶838間;直接經濟損失89.17億元人民幣。
  • 從宏觀角度看商品庫存周期大宗商品三季度末或迎牛市
    我們利用大宗商品的價格周期與產成品庫存周期兩個指標進行對比來製作中國大宗商品的庫存周期指標,通過季節性和HP濾波處理之後發現一個規律,即在每一輪商品牛市,主動補庫存(量價齊升)的階段來臨前,都會有一個必要條件的出現,即大宗商品市場都會經歷一輪較長的主動去庫存的過程(量價齊跌)。
  • 2020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1%
    從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雖受天氣影響,商品銷售增速有所減緩,但國內經濟強勁復甦,需求端仍在超常規釋放,加之部分省市環保限產常態化,生產企業年度檢修增多,商品供應量開始減少,供給端壓力有所緩解,市場供需更趨均衡,商品庫存持續下降。
  • 九方金融:大宗商品概念股可能在2021年2季度見頂
    後疫情時期大宗商品通脹和股價齊飛。2020年4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迅速上漲,南華金屬指數從4月初的3062點一路飆升至4900點,現貨銅、鋁以及其他新能源金屬價格漲幅僅次於2011年。與此同時,與商品走勢相關的公司股價也從10月底開始明顯上行。
  •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回放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 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正式上線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8月4日發布消息說,「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cddr)近日已正式上線,旨在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
  • 全球宏觀經濟與大宗商品市場周報
    全球經濟復甦繼續支持外需,美國的刺激政策對中美貿易產生明顯利好影響,此外醫療物資的出口雖減慢,但對整體出口的積極影響仍較大,預計外貿仍有一定韌性。國內CPI和PPI表現均符合預期,豬肉價格回落繼續拉動CPI下行,商品價格反彈則帶動PPI走升。預計CPI降、PPI升的變動趨勢將繼續貫穿今年。該數據也反應目前經濟依然處於修復之中,主動加庫存周期將繼續。此外,8月社融和貸款也明顯上升並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