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正當時,雖然正值春節,但舉國上下都在關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和傳播途徑有了更深入認識,有人問,新型冠狀病毒可不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漂移?其實回答這個問題,等於是要明確它的傳播途徑,明確這個問題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巨大,畢竟當前,抗擊疫情是頭等大事。根據官方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最新版,認為傳播方式主要經過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傳播途徑尚不確定。
新型冠狀病毒可不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漂移?到底怎麼傳播?
目前權威專家認為病毒從人體出來後很快沉降,不會在空氣中懸浮和漂移。從這個意義講,空氣中不會有病毒。但飛沫可以沉降,病毒可以落在物體表面,人可以通過手來接觸到病毒。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溫度溼度合適的環境能存活一天,有發現可達到5天。它是通過以下2種途徑傳播:
(1)呼吸道飛沫傳播
最近有個新聞有報到一個公司30人開會,11人被確診感染,就是因為呼吸道飛沫傳播。飛沫傳播是各種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方式,比如流感、SARS、普通感冒等。新型冠狀病毒也不例外。飛沫一般認為是直徑大於5微米的含水顆粒,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呼吸飛沫的產生:咳嗽、打噴嚏或說話;實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氣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過程中和心肺復甦等。從目前來看,近距離飛沫傳播應該是主要途徑。由於飛沫顆粒較大,不會長期懸浮在空氣中,所以傳播距離不會很長,通常來說不會超過2米。不過與他人距離太近,飛沫可通過咳嗽、說話等行為掉落在對方的黏膜上,會產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很有必要。
(2)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是病原體通過黏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播,包括:血液或帶血體液經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的分泌物引起傳播。比如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結語
總之,可以肯定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是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漂移的,所以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範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特別需要警惕的是,最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布消息,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因此目前尚未排除它可能通過氣溶膠或糞口傳播,大家仍然需要注意防護,戴口罩、洗手、儘量不出門仍然是我們抗擊疫情的3大法寶。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