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新上映的喜劇驚悚片——《砍人快樂》(Freaky)。
影片出自《忌日快樂》、《童軍手冊之殭屍啟示錄》的導演 克里斯多福·蘭登 之手,延續了他一貫輕鬆搞笑又充滿血漿和反轉的驚悚片風格,於是又一部新的"下飯"青少年恐怖喜劇就誕生啦。
(*劇透警告)
影片講述了17歲的女高中生米莉,成為了鎮上連環殺手"屠夫"的新目標。 "屠夫"試圖用法器"多拉之刃(La Dola)"殺死米莉讓她成為祭品,卻因米莉姐姐的打斷不幸失手,導致倆人意外地發生了靈魂互換;並且根據匕首的使用方式,兩個人只有24小時的時間換回原來的身體,否則將會永遠地困在對方的身體裡。
又是個老生常談的靈魂互換電影。
先說這個連環殺手,影片裡解釋說他從1977年就開始每年都會在"布理斯非(地名)"肆意地屠殺,90年代他害死過幾個小孩子之後就消失變成了都市傳說。
根據後面警方通緝時電視上的報導,這位"屠夫"曾經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後從精神病院逃脫。
屠夫首次登場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傑森·沃赫斯"(《13號星期五》)。
屠夫這個角色和傑森十分相似,身材高大魁梧,力氣超乎常人,且沉默寡言;殺人手法乾淨利落且殘忍;雖然追殺被害人時都只用走的,但卻能輕鬆的追上……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戴著面具,考證了一下,資料上說屠夫的面具靈感來於《13號星期五3》。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巧合呢?
大概主創們也是想要打造一個全新的、讓人聞風喪膽的、屬於"13號星期五"的連環殺人狂吧。影片的上映日期也是這一天——11月13日 星期五!
而且可以合理推測會有續集,因為……這部電影涉及到了超自然力量。屠夫也許跟傑森一樣都是真正的"不死之身";或者他多年來一直靠著匕首轉移靈魂到年輕的身體上,保持行兇作惡。
再來說說互換身體的高中少女和摘掉面具的"屠夫"大叔。
米莉,我們的女主,一直過著水深火熱的高中生活,被同學和老師欺負;暗戀男同學沒勇氣表白;和母親關係也很差…總之就是你能想像到的青少年問題她都經歷的差不多。
靈魂互換之後的她,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人也變得勇敢了許多。
扮演者凱薩琳·紐頓,之前演過《大偵探皮卡丘》、《大小謊言》和《奇異鎮》(第二季續訂之後因為疫情又被砍了,留下的深坑不會填了,勿念。)
靈魂互換前後的米莉性情一目了然,女主演技也蠻自然不做作的,雖然表現稍微有點單一,但是能看得出她體內住著一個以殺人嗜血為樂的糙漢,並在返校日上大開殺戒。
下面來說說屠夫大叔。他簡直承包了整部電影的笑點…也搶走了所有人的風頭。
靈魂互換後的"屠夫"少女感十足,跟文斯·沃恩(《血戰鋼鋸嶺》《真探2》)之前演過的各種硬漢形象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文斯·沃恩還在翻拍自希區柯克《驚魂記》的《98驚魂記》中扮演過連環殺手——諾曼·貝茨。
互換後憑藉這副大叔的皮囊,他幫女主實現了和母親的和解;和兩個小夥伴齊心合力對抗真正的屠夫;甚至跟暗戀對象表白成功,畫面雖詭異,但是…看著還挺心動的。
電影裡米莉的兩個小夥伴也完全不拉胯,智商在線不算是拖後腿的豬隊友;後面因"屠夫"米莉表白成功而加入他們小分隊的"布克",以前常常教育習慣遲到的米莉,要把手錶的時間往前調整5分鐘,這對於米莉成功換回身體也是功不可沒。
導演兼編劇克里斯多福·蘭登引用了《天師鬥殭屍》(1985)、《幽浮魔點》(1988)、《驚聲尖叫》(1996)、《驚聲尖叫2》(1997)、《下一個就是你》(1998)、《處女殺手》(2000)、和《詹妮弗的肉體》(2009)等電影,作為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
這部電影融合(借鑑?致敬?)了很多經典恐怖片的梗。
喜歡講鬼故事嚇人又愛作死的青少年們、戴面具的連環殺手、事件的發生時間在"13號星期五",女主的好朋友Joshua被追殺時致敬《閃靈》的鏡頭、《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用鉤子的漁夫(The Fisherman)、布克的姓氏為"Strode"致敬《月光光心慌慌》中傑米-李·柯蒂斯的角色、電鋸殺人狂等等等…
一句讓我笑了好幾秒鐘的臺詞,"You're black! I'm gay! We're so dead!"。根據以往的恐怖片套路,這兩類角色無疑是最先喪命的。
電影最初的名字是《殺手的身體》、後來改名《瘋狂星期五》(Freaky Friday The 13th),模仿的是1979年的《瘋狂星期五//辣媽辣妹》(Freaky Friday),該影片講述的是一對母女互換身體的故事。最後改成了現在的"Freaky"。
不過影片結束的挺突然的,留下了很多疑問。關於匕首的起源和詛咒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有續集,希望能好好解釋一下。
《砍人快樂》可以成為《13號星期五》粉絲們的代餐,對於苦等著傑森歸來的影迷們用來消遣,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作者:Tin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