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的故事(6)萬物互聯的光速時代到來

2020-11-23 愛活網

1836年,電報機的出現第一次大幅降低了人類的溝通成本,遠距離通訊再也不必等待緩慢的郵政書信,一封簡短的電報跨越陸地海洋,加速了我們進步的腳步。

僅僅40年過後,打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通電話的貝爾讓「見字如面」成為了歷史,即便相隔兩地也能通過聲音互訴衷腸。而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行動電話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可能,如果你願意攜帶大體積的「大哥大」,那麼你就已經能享受到隨時通話的體驗。

當然,這樣簡單的成果不會是人類通訊事業的終點。千禧年後,2G、3G甚至4G的發展,徹底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結構,溝通和資訊傳播成本變得史無前例的低廉,而現在,5G時代正一觸即發,以美國高通公司為首的科技公司正將它從夢想變為現實。

從電報到5G,實際上就是個關於頻譜的故事。百年來,人類都在研究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頻譜,如何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中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它驅使著一批又一批的從業者耗費短暫的人生,從而推動移動通訊產業的徹底進步。毫無疑問,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

這一篇頻譜的故事,我們再次為各位重述,從模擬通訊到5G時代,短短幾十年間的一路走來的故事。

模擬通訊:隨時通話終成現實

從古代開始,人類就一直在試圖降低遠程通訊的成本,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所謂的飛鴿傳書還是狼煙通訊,其達到的效果都並不令人滿意。直到19世紀電報現身後,遠隔七大洲五大洋的各國民族在巴別通天塔才終於倒下,每秒30萬公裡的電傳輸速度將文字傳輸至全球每個角落。

但這還遠遠不夠——僅僅在電報發明的二十多年後,亞歷山大貝爾在送話筒中撥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電話,這成為了開啟全球通訊革命的起點。自此之後,有線電話業務應運而生,我們終於從「見字如面」的時代進入了「耳邊低語」的時代。

幾乎就在電話發明的100年之後的1986年,世界第一套商用移動通訊系統在芝加哥誕生,其採用模擬信號傳輸,將介於300Hz到3400Hz的語音轉換到高頻的載波頻率MHz上,從而實現語音傳輸。至此,人類正式邁入即時語音通訊的時代,隨時隨地拿出拉風的大哥大撥打電話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誌。

然而,模擬通信弊端也頗為明顯,即便你能夠忍受第一代大哥大磚塊狀的體積和重量,但它糟糕的信號表現和通話質量一定會讓人感到頭疼。事實上,由於用戶線上傳送的電信號是隨著用戶聲音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的,而這個變化的電信號無論在時間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連續的,因此模擬信號對於頻譜的利用率極低,並且容易受到外界幹擾,經常會遇到串號或是盜號的問題。此外模擬通訊高昂的通訊費用也足夠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不過,這些問題都沒有成為用戶拒絕實時通訊的理由,相反的是,妙不可言的實時通話體驗一瞬間就吸引了一大批擁躉。

GSM登場,2G時代來臨

模擬通訊讓世界初嘗了隨時隨地通話的樂趣後,全球都在期待一種更好的通用標準,它不僅需要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以及信號表現,同時也需要讓終端能在全球不同地區都能正常使用。

因此,GSM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GSM全名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作為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它最初的開發目的就是讓全球各地均可以使用同一個行動電話標準,甚至讓用戶手持一部終端就能在全球任意區域使用。

相比第一代模擬信號通信,GSM的數字通信信號是一種離散的、脈衝有無的組合形式,是負載數字信息的信號,因此GSM系統擁有出色的頻譜利用率,同時每個信道的傳輸帶寬也有所增加。反映到實際應用中,基於數字傳輸和更高語音編碼的啟用,GSM時代的信號強度和通話質量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以往拿著手機到處尋找信號的情況一去不復返。

同時,更高的傳輸帶寬也首次為手機帶來了數據傳輸能力,雖然它的傳輸速率最初只有可憐的每秒9.6-14.4Kbit,但卻已經足夠滿足文字傳輸的需求,而這正是簡訊功能實現的基礎。

GSM標準所引領的2G時代,也是全球移動通信標準爭奪戰的開始。在GSM普及後,在歐洲以諾基亞和愛立信為首的手機產品開始攻佔美國和日本市場,它們的售價不僅變得更為低廉,體積更是小到足夠塞入口袋,因此僅僅不到10年之後,諾基亞就憑藉塞班智慧型手機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

3G浪潮,我們進入了圖片時代

2000年,網絡時代正式宣告來臨,手機通訊也經歷了一場新變革。事實上早在2G時代末期,移動上網的需求已經愈發明顯,這意味著緩慢的GSM已經不足以承載用戶的需求,因此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標準的建立已是勢在必行。而在這一代,我們熟知的WCDA、CDMA2000以及TD-SCDMA網絡都應運而生。

說到3G網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半個世紀前的小故事。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打得如火如荼,美國女演員海蒂拉瑪和她的作曲家丈夫為了幫助美國軍方製造出能夠抵抗納粹德國電波幹擾以及竊聽的通信技術,首次提出了跳頻技術概念,並在隨後獲得了相關專利,之後更先進的擴頻的概念也便是基於跳頻的概念發展而來。不過隨著二戰的結束,海蒂拉瑪的研究逐步失去了軍事意義,但她絕沒有想到,這項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成果會成為半個世紀後徹底改變整個世界。

時間轉到1985年,一家剛創立便因創始人資深行業背景而受到業內人士和部分媒體關注的新公司基於海蒂拉瑪的跳頻以及之後演進的擴頻技術開發出了一項名為CDMA的新技術。雖然在2G時代,CDMA標準並沒有在GSM的統治下取得太多的市場份額,但在3G時代,它卻大放異彩,無論是WCDMA、CDMA2000還是TD-SCDMA,都受惠於此。而這家當年僅停留在行業資深人士關注視野中的小公司,也已然成為如今更多人熟知的、大名鼎鼎的美國高通公司。

3G是高速移動互聯時代的開始,WCDMA演進的HSDPA+網絡甚至將下行速率提升至42Mbps,手機網絡第一次有了比肩固定寬帶的速率。這也令文字傳輸第一次退居二線,圖片傳播的時代正式來臨,人類的信息傳播速度又有了飛躍。

4G的融合創新 開啟了全球漫遊時代

人類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生物,3G的現身加快了信息流動速率,但它並不能滿足我們對於未來的暢想。於是在幾年後,LTE技術出現,它擁有足以令有線網絡汗顏的連接速度,最初最高100Mbps的下行速率比過去的撥號上網快了2000倍,這也令高清視頻通話、在線超清視頻播放成為了可能。

但這並不是LTE發展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事實上,4G LTE時代所帶來的全球化通訊體驗才是過去絕無僅有的優勢,早在2G時代就提出的全球全網通終於不再是一句空口言,不管是TDD還是FDD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全球漫遊的時代。

技術標準的推行自然離不開技術廠商的努力,高通在其中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4G時代,以高通驍龍移動平臺為硬體基礎,OEM廠商能夠輕鬆生產出能夠符合全球運營商LTE標準的智慧型手機。從高通驍龍820開始,高通驍龍移動平臺內置的數據機就已經能輕鬆實現,LTE-TDD、LTE-FDD、TD-SCDMA、WCDA、GSM、CDMA在內的全模兼容,更通吃全球所有頻段,並提供VoLTE高清通話功能。

發展絕不停歇的高通也在5G時代來臨前,再一次將4G LTE網絡的速率推向新的高度。基於更多的載波聚合,最新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中內置的驍龍X24 LTE數據機已經可以實現最大2Gbps的下行速率,相較第一帶LTE網絡,這一下行速率已經提升20倍。

4G時代另一改變無疑在於整體資費的下調,受益於工信部宏觀調控的因素,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了降費提速的戰略,現在每月只要很少的花費,就能真正暢享無限流量,這也真正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到了普通人的身邊。

5G時代:曾經的科幻已變成現實

人類對於速度的追求永無止盡,4G時代剛剛抵達千兆速率,但以數千兆速率為目標的5G時代也已經上線在即,在2019年,不止三大運營商會將5G推向商用,各大終端廠商也勢必會將5G手機當做招牌。

與4G、3G以及2G網絡不同,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並不單指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它是多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技術演進的總稱,5G不止將擁有更高的傳輸速率,諸如低功耗、低延時、低成本等特性,都將是5G的特點。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最為關心自然是驚人的傳輸速率,相較4G網絡初期實現的100Mbps的峰值速率,5G的理論值將達到5Gbps甚至是10Gbps,將會是4G網絡的50-100倍。

不過,若只是將5G網絡的暢想放在速率上,那無疑是低看了它的意義。從3G到4G,網絡速率的變化令我們從單一的圖片傳輸進入到了視頻時代,在5G時代,更高的速率意味著更高的接入帶寬,設備連接時延將會更低,萬物互聯建也將由暢想變為現實。

更高連接速度和更低的時延意味著終端的端到端連接效率更高,從某一種角度而言,效率的提升也將進一步降低連接所耗費的成本。事實上,5G時代更為重要的指標就在於向下兼容,諸如當前GSM、CDMA、WCDMA、TD-SCDMA以及FDD-LTE/TD-LTE在內的網絡都將平滑向5G進發,目前中國已經確定將在6Ghz以下低頻段中建立5G連接,這意味著運營商無需過多的基站投入,在當前硬體條件下就能向上演進至5G。

而在終端側,高通驍龍移動平臺也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早在2016年10月,高通就已經推出了基於28毫米波頻段的全球首款5G數據機-驍龍X50,通過單一晶片全面支持當前全球2G、3G、4G以及5G多模網絡,並支持全球5G新空口標準以及千兆LTE網絡。

而在2017年2月,高通又對驍龍X50 5G數據機進行了重新的拓展,宣布其已經支持6GHz以下頻段運行,這意味著驍龍X50 5G數據機除了將是全球首款支持5G連接的數據機外,還將在單一晶片中提供多頻段支持的晶片,這進一步擴展驍龍X50 5G數據機在終端提前部署上的使用場景,基於該數據機的終端,理論將能帶來5Gbps的下行速率。

如今配合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驍龍X50 5G數據機已經可以為下一代蜂窩網絡終端進行部署。

結語:

19世紀,貝爾打出了人類第一個電話;21世紀,我們實現了5G時代的新浪潮,整個過程就像是工業時代轉入網際網路時代的縮影。無疑,每一代網絡的進步,都將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也最終讓人類走向全新的高度。而5G時代是下一個行業拐點,也將推動又一次人類通訊革命。

相關焦點

  • 萬物互聯時代的興起及其邊緣算法效應
    以5G網絡技術為先聲,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為基礎的「萬物互聯」時代正悄然而至,並呈現出一派「萬物生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並存的狀態或景象。「萬物生長」靠什麼?「萬物生長」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人工物」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物理世界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世界的一種技術社會整體徵候或格局。
  • 無線頻譜的故事:零基礎,包看懂!
    電磁波波長,頻率及光速的關係▲C:就是光速,光速是宇宙中的一個基本常量,光和其他電磁波都是以光速傳播。由於光速恆定,所以波長和頻率就是成反比關係,即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反過來就是波長越短,頻率越高。這個簡單的數學關係中,蘊藏著電磁波頻譜的全部秘密。
  • 美的與HarmonyOS強強聯合共同布局萬物互聯時代
    共同發力IoT,美的與HarmonyOS一拍即合陳挺坦言,之所以選擇與HarmonyOS合作,最大的驅動力是因為美的集團在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戰略,與HarmonyOS的服務支撐能力高度契合。他透露,5G商用加速了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跨品類、跨行業、跨技術的萬物互聯的體驗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格力聯合騰訊雲小微AI助手,開啟萬物互聯的智能家居入口
    2020年即將到來, 智能家居的發展也進入了「萬物互聯」時代。  2019年12月28日,格力電器舉辦了萬物互聯產品發布會,展示了格力自主製造讓家電「萬物互聯,一呼百應」的智能家居全新藍圖。由騰訊雲小微助力的格力AI語音空調等成為智能家居控制入口,為用戶帶來豐富的智慧生活體驗。
  • 萬物互聯的「家」
    隨著5G網絡的落地與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作為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之一的智能家居將帶我們走進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漫子  清晨6點,當主人還在熟睡,麵包機、咖啡機已經自動開始準備早餐,衛生間取暖設備、熱水器開始工作。
  • 頻譜的故事: 從模擬信號到3G再到如今的5G網絡
    前言:從電報到5G通訊,實際上是個關於頻譜的故事,100多年來,如何更有效率的利用頻譜,如何在有限頻譜中獲得更高的傳輸率,成為無線通訊領域眾多天才和企業巨頭們持續攻克的目標。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
  •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RFID技術將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張潔 發表於 2020-12-01 15:51:01 日前,全球知名的RAIN RFID解決方案提供商Impinj(英頻傑)召開線上媒體溝通會
  • 5G時代萬物互聯,給影視和雲遊戲帶來哪些新想像?
    5G時代到來,百業得到連接,萬物互聯不是夢想,網際網路、娛樂業、影視遊戲等諸多行業都發生了變革。有人說,如果1G的速度是走路,2G就是在跑步,3G是坐汽車,4G就相當於坐上了飛機,而讓人充滿想像的5G,堪比火箭,更快而且智能化。
  • 從M2M到IoT理解萬物互聯的真實意義
    萬物互聯,物聯網的全新升級  目前全球僅有1%的事物與網絡相連,在不久的將來,一切事物可能都會與網際網路相連,這也意味著我們即將從今天的「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走入「萬物互聯」(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時代。
  • 吳曉波:5G重新定義創新空間 將開啟人類萬物互聯時代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                            開啟萬物互聯時代(上海經信委) 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始。等到10年之後,2029年的某一天,有專家回過頭來看現在5G的發展,可能會說,2019、2020年的5G應用,是人類萬物互聯的元年。
  • 5G時代正在路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是更具歷史意義的時刻,它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也將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改變社會,改變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方式,實現萬物互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萬物互聯的時代在召喚我們,面向2020年5G全面商用,奮鬥吧,投入到這個偉大時代當中去。
  • 突破傳統區塊鏈瓶頸,TrustNote這樣打造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
    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及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2.0時代之後,人們對於區塊鏈3.0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那麼究竟3.0時代的區塊鏈技術或產品代表會是什麼呢?顯而易見的是,區塊鏈技術正處在蓬勃發展期,各種技術不斷與區塊鏈融合,各類場景也在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其應方向已從數據防篡改和價值交換擴展到數字通證和社交等領域。
  • 華為5g商用圖標曝光 酷似莫比烏斯帶寓意萬物互聯?
    6月15日,網絡上曝光了華為申請註冊的5G商用圖標。不過華為官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公布關於此圖標的用途和設計寓意等具體信息。  從爆料的圖片中不難看出,該圖標為黑底白字,由互相融合、彼此連結的「5」和「G」二字組成,彰顯出5G時代萬物互聯的主題。值得注意的是,「5」和「G」的半圓部分似乎組成了一個莫比烏斯帶的形狀,也即「無限」符號(∞)。
  • 5G構建萬物智能互聯未來 高通助力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
    高通公司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題為《創新驅動 共建5G賦能下的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的演講,通過介紹5G特性在工業網際網路場景中的使用,為與會嘉賓提供了5G賦能工業網際網路實例的詳細解讀,詮釋出高通對5G時代萬物智能互聯未來的構想。
  • 頻譜的故事(1) 從甚低頻到太赫茲輻射
    前言從電報到5G通訊,實際上是個關於頻譜的故事。100多年來,如何更有效率的利用頻譜,如何在有限頻譜中獲得更高的傳輸率,成為無線通訊領域眾多天才和企業巨頭們持續攻克的目標。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關於頻譜的利用,不僅充滿了戲劇性,還閃現出了大量奇聞軼事。
  • 宇宙超級文明:太陽是外星人,地球萬物互聯後形成世界腦也是神
    人類社會發展到資訊時代,智慧跟文明發展到了較高程度,對宇宙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現在沒有人懷疑有宇宙超級文明與超級智慧的存在超文明體(神)思考速都是光速。人類神級傳導信號的思考速度,約1秒種100米。神是以光速思考的。(霍金為什麼反對人工智慧,就是因為人工智慧的思考速度,可以無限制加速,速度越快越聰明,當AI聰明到看不見人類的階段,人類就會被AI無意毀滅,毀滅你,與你無關。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5G網絡具有傳輸速率高、時延低、更高的頻譜效率和低功耗等特點:峰值速率能夠達到10Gbps,可以達到0.1~1Gbit/s的用戶體驗速率;端到端時延可達到毫秒級水平,業務時延小於5ms,可實現450km/h高速環境下通信;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多的頻譜資源利用,能滿足用戶業務流量的增長;5G網絡的連接數密度達到106/km2,能量效率能提升10倍左右。
  • 5G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
    沒錯,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高達每秒10Gb,這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下一部1G的高清電影需要幾十分鐘,而5G到來之後只需幾秒鐘就可以,那麼隨著5G的誕生,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呢,或者說哪些行業會出現爆發性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 奠定萬物互聯的網絡基礎,5G助推智能製造,迎接萬億市場
    同樣的,智能工廠裡的生產設備將在5G技術的支持下實現無縫連接,全面打通設計、採購、倉儲、物流等環節,構建智能製造網絡,自動執行人工智慧決策,並反饋執行情況2019年6月大數據時代,萬物互聯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而在智能製造領域,工業物聯網、物聯網將成為最基礎的底層技術支持,以4G技術作為工業互聯的網絡基礎,已然力不從心。不僅執行精密操作的機械設備、機器人需要更強大的網絡與通信技術,諸如生產加工、質量檢測、機器人巡檢等眾多環節,也在等待更強大的信息技術的加持。
  • 秩序,讓我們從茹毛飲血到萬物互聯
    在我們智人這個物種通過近十萬年的傳承與發展,從茹毛飲血進步到今天萬物互聯的後工業化時代,從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原始部落到今天的人類共同體,一方面得益於我們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我們的競爭,在這合作與競爭之間的關鍵,是建立和維護統一的秩序。人與人之間、各種團體之間因為三觀的不同,免不了要在文化認同與資源分配的問題上發生矛盾、迷失方向、甚至是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