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然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使得各國猝不及防。作為首先爆發疫情的國家,中國及時採取了應急措施,並在之後推出封城封村、停工停學的後續控制手段,終於在年中將疫情控制在穩定水平。在抗疫之餘,中國不僅向各國分享了寶貴的抗疫經驗,還貢獻出許多醫療物資並對外派遣專家團隊進行實地抗疫,種種行為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但一直與中國不對付的美國卻不這麼想。
在美國看來,中國雖然是「抗疫尖子生」,但由於是第一個爆發疫情的國家,因此其必定是「病毒發源地」。即使種種證據均表明此種說法是錯誤的,但美國某些政客依然不肯改變此觀點,並將此作為攻擊中國的論點。
最近,美國《科學日報》發表研究文章,文章表明,紐約及長島等地區的新冠疫情爆發時間遠比發現病例時的要早。通過分析感染毒株的結果可知,紐約地區的新冠病毒毒株與中國發現的毒株有差別,但其基因序列與歐洲發現的基本吻合,即美國的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歐洲。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為首的研究團隊也有類似發現,經研究,新冠病毒於今年2月份就存在與美國本土,且其源頭多達109個,而並非政客們口中的單一病原體,而正是由於源頭眾多,才導致美國確診病例數增長極快。
紐約州州長認為,正是由於研究的不及時,病毒來源無法正確追溯,時任總統川普在下令對亞洲進行入境限制後沒有採取其他措施,讓大量可能攜帶病毒的歐洲人湧入,使得本就不完善的防疫窗口更加松垮,從而錯過最佳的控制時期。
美國大選作為美國的一項全民活動,一直廣受關注。雖然在此次特殊時期,美國部分地區選擇了郵寄選票,但考慮到總統競選的重要性,美國疾控中心還是表示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的選民仍可以前往投票站投票。而正是這一決定使得本就不太樂觀的美國疫情雪上加霜。從11月4日開始,每日新增病例數均超過十萬,多地區住院人數創下新高,美國衛生官員認為這是「最令人擔憂和最致命的階段」。
不僅如此,疫情還帶來了一系列「副作用」,多地發生抗議示威、暴力衝突等活動,有些激進民眾甚至會攜帶槍枝,使得本就動亂的社會秩序幾近崩潰。由於政黨不同,在7日大選測算結果出來後,街上抗議的川普支持者與拜登的支持者發生了衝突,當地最終不得不出動警力才得以平息。受此影響,截止至十月底,美國今年槍枝的銷售量出現新高,這同樣令民眾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