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曾經叱吒風雲的90後,如今也有一部分進入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為人父母。
不過,大部分90後仍然感覺自己還是個小寶寶,突然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說不慌亂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孩子上學後,少不了給他們輔導作業。
雖說現在的父母普遍學歷都不低,輔導小學孩子基本都沒什麼問題,可現實往往給人當頭一擊。
自己或身邊人有孩子的,都應該知道輔導作業時的崩潰情景,網上有些家長甚至發出了感嘆:如果我哪天聯繫不上了,很可能是昨天輔導作業氣暈了。
除了孩子磨蹭、父母焦慮的問題之外,腦迴路清奇、腦筋急轉彎或是有歧義的題目,也是罪魁禍首之一。
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小學生的作業,究竟是怎麼把家長難到「大呼救命」的。
現在的小學生題有多難?
題目一:根據節奏,寫出乘法算式
1、叮叮叮,叮叮叮;
2、啊,啊,啊,啊;
3、嗚嗚嗚,嗚嗚嗚;
4、喵喵,喵喵,喵喵。
你現在是不是和我一樣,腦袋裡有很多問號,這是什麼?但這道題是真實存在的,此刻我的大腦已經死機。
題目二:開放式題型
小雞和小鴨一起在路上走,小鴨掉到坑裡了,小雞怎麼把它救上來?
題目三:迷惑人心型
一艘船上有26隻綿羊和10隻山羊,請問船上的船長几歲?
這種毫無邏輯的問題,老師們給出的答案居然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大腦思維。
不少網友表示,面對這類型的小學題,即便大學畢業都被難倒了,懷疑我這麼多年來讀的都是假書,這社會變得也太快了吧!
孩子的學習難度越來越大,是適應社會的要求
除了試卷上的題讓家長們頭疼,書本上的知識,也同樣讓人瑟瑟發抖。
以前的小朋友,童年只管撒歡玩就可以了,然而現在社會的競爭太激烈,導致學業任務也重了,從小學就開始就進入了賽道,快樂大大打折。
看教材就能了解一二了,現在再翻開小學的課本,熟悉的內容還在,但佔比不多,難度也大大提升。
就拿語文教材舉例吧,一年級是要拿出大把時間學習拼音的時候,但這本教材中拼音僅佔很小的一部分,將識字作為了主導。
試想:如果拼音都學不好,怎麼識更多的字?
現在小學生三年級不僅是學生的分水嶺,更是家長的分水嶺。
三年級的作文要求必須300字以上,離高考800字作文也不遠了,到了四年級就開始教文言文,小學高年級就要開始分析文章結構。
這把一批家長「拍倒」在了沙灘上,難度一節節上升,完全抵擋不住。
孩子在家寫作業就像在打怪升級一樣,時不時還要請家長來開「外掛」,可家長也是淚流滿面:放過我吧!好嗎?我太難了。
壓力雖大,但也要穩步前進
現在小學生的作業,除了對基礎知識的鞏固,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要提升,變相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除了日常作業,相信家長們最頭疼的,就是那些課外實踐活動、手抄報……
為了讓孩子從小就不落後,家長們開始拼命報各種補習班,對孩子來講超前學習的任務很重。
很多小學生在校外就已經完成了文言文的學習,甚至對初中作文結構了如指掌,首尾呼應、結尾扣題等等都不在話下。
「學校教材難、課後超前學、學校無奈只能提前教、作業難度就會增加」這個惡性循環,增添著學生和家長的煩惱。
但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精力提前教孩子知識,課本的提前量默認現在的孩子就是有基礎的,後面的學習難度自然就會提高。
希望學校課本教材做到從0開始,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
在此之前,家長想為孩子打好基礎,其實也可以藉助資料,小學的重點和基礎提前做好功課,就能穩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