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 月14日問世了。它由17468個電子管、6萬個電阻器、1萬個電容器和6千個開關組成,重達30噸,佔地160平方米,耗電174千 瓦,耗資45萬美元。這臺計算機每秒只能運行5千次加法運算,僅相當於一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即"埃尼阿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6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人類第一臺電腦誕生時其功能單一體積巨大,簡直就是一個機械「怪物」(30噸這要組裝上需要多少時間)。六十六年過去了,電腦的發展趨勢在性能與集成度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錯電腦體積更小更輕薄,電腦性能更強勁功能性更豐富。我們可以通過超薄液晶屏幕去連結主機也可以通過投影分享視頻資料,不得不說電腦已經發展到微型化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款超迷你級別的主機就是來自Intel即將發布的新產品,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下這款產品的「外在」和他的「內涵」。
◇ 它叫「NUC」
這次Intel給我們帶來的新「迷你」型電腦型號全名為——「Next Unit of Computing Kit DC3217BY」,從Intel定位的型號中我們可以找到一點產品線索:Intel在2012年推出超極本產品,全線超極本產品均採用超低壓(低功耗版)的酷睿i3、i5、i7處理器,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款產品其處理器就是採用低壓版處理器——酷睿i3-3217U,不難推斷Intel就是憑藉處理器的名稱給這款mini電腦命名的。
英特爾NUC-Kit DC3217BY參數表 | ||
www.zol.com.cn | ||
處理器 | Intel 酷睿i3-3217U | 1.8GHz主頻/雙核四線程/22nm |
顯卡 | HD Graphics 4000 | 350MHz-1.05GHz/支持DX11/22nm |
主板 | Intel QS77 Express Chipset | supporting mSATA /mini-PCIe slots |
硬碟 | / | 原生mSATA接口 6Gb/s |
內存 | / | 雙通道/DDR3-1333/DDR3-1600MHz |
適配器 | 全漢代工 | 19V----3.42A |
體積 | 112mm/117mm/42mm | / |
材質 | 金屬機身搭配工程塑料 | 正面烤漆/側面噴漆 |
接口 | USB2.0/Thunderbolt/HDMI | USB2.0x3/Thunderboltx1/HDMIx1 |
附件 | 書明書/適配器/主板/mini機箱 | *不含硬碟/內存/適配器連接線(3頭) |
其它 | 支持Wifi | Intel Advanced-N 6235 |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這是一個可愛的小傢伙,精美的包裝盒讓筆者感覺到這更像是一部手機的包裝,包裝盒採用抽屜式抽拉設計,水平拉出小「抽屜」會聽到「英特爾」公司的宣傳音樂,仔細觀察後我們發現了其中的玄機就是一個暗藏在包裝盒內的光感開關。這是很有情趣的設計,不難發現這包裝設計證明Intel在設計這個產品時連包裝盒都進行了精心設計。
音樂「機關」
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打開抽屜後首先看到的產品說明書,說明書將該主機的結構和接口以及如何安裝硬碟和內存的教程。在說明書中圖例將每個步驟都展現出來,這讓用戶可以清楚看到迷你電腦的拆解/安裝過程。
◇ Intel「膠囊」主機材質工藝:
由於北京正處在冬季,室外氣溫較低,膠囊電腦從盒中取出時表面是冰冷的。Intel迷你主機採用了金屬材質,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主機顏色由紅黑組成,紅色部分的材質是塑料(鋼琴烤漆),紅色面板讓這臺機器多了很多活力,在紅色面板的左下角處有一個紅色開關(電源鍵)以及硬碟指示燈。
UMC和包裝盒
首先,先來看看這款產品的體積大小:117mm x 112mm x 42mm,這樣的尺寸註定了英特爾MUC-Kit DC3217BY是超級迷你級別電腦,相比市面主流迷你機箱體積來說該產品更加微型化。
大小規模
與其接觸的主機四個黑色側面是由金屬材質組成,這個金屬是一體的四周沒有任何的拼接縫隙,外面採用磨砂質感的黑色噴漆處理(如果磕碰會露出金屬底色——俗稱「掉漆」),金屬材質是這個電腦外殼的靈魂所在,其作用精細,各大輸出輸入接口預留完善,散熱孔處還增加了黑色網格,雙通風口設與寶馬汽車的「雙腎」前臉相似。
網狀散熱孔和接口
與紅色面板背對的黑色面板是採用工程塑料材質,中間採用均勻條形散熱孔設計。
全漢代工的電源適配器
外表材質介紹完畢,我們再來看下附屬配件,由於這臺小主機採用了非傳統電源供電,其附件中設有配套的變壓器。該變壓器由全漢企業生產代工,輸入規模:100-240Vav.1.5A 50-60Hz、輸出規模:19V、3.42A(這與主流超極本的輸入輸出一樣)。
◇ 接口布局:
這個小傢伙接口數量不是很多,與傳統電腦的複雜豐富的接口相比較起來它的接口更加簡單實用。我們在它的金屬面板處可以找到3個USB 2.0接口和1和HDMI高清視頻輸出接口。這兩大接口是用戶最常用的輸入輸出接口,此外,還具備一個雷電(Thunderbolt)接口、防盜鎖插孔和一個電源接口。
接口部署
Thunderbolt採用了專用接口,該接口的物理外觀和原有Mini DsiplayPort接口相同,適用於各種輕型、小型各類設備,兼容DisplayPort接口的顯示設備,Mini DP接口的顯示器以及Mini DP至HDMI/DVI/VGA等接口的轉接頭都可以在Thunderbolt接口上正常使用,可傳輸1080p乃至超高清視頻和最多八聲道音頻。Thunderbolt能否向後或向前兼容取決於所使用的線纜,向後可以兼容PCI Express 2.0的I/O控制系統,不過英特爾對USB 3.0沒有置評。我們可以發現Macbook Pro上的新埠已經為光纖傳輸做好了準備,可以說未來Thunderbolt接口將會被裝備在各種主流產品中。
雷電接口傳輸速度是USB 3.0的2倍
這款電腦USB接口數量為三個,從數量上來看可以滿足家庭用戶日常使用。但是從速度支持上,這三個USB接口均為2.0設計,失去了「USB 3.0」接口這多少在我的意料之外。對於當今主流PC來說,USB3.0是主流「標配」。不過Intel添加了一個雷電接口,這個接口目前雖然沒有成為主流配置接口,但用戶通過該接口完全可以替代USB 3.0接口進行數據的高速傳輸。
◇ 內部構造:
英特爾MUC-Kit DC3217BY內部空間十分緊湊,通過逆時針旋轉背部螺絲我們可以輕鬆將底部面板移除。緊接著用戶可以看到mini主板的全貌(處理器在其背面),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QS77主板,該主板目前有少數高端超極本在使用。可以看到兩個DDR3內存插槽、一個無線網卡插槽和一個硬碟mSATA插槽。
內部構架(不含固態硬碟、內存、無線網卡)
內部走線非常規整,我們還能夠找到兩根預留的Wifi無線網卡天線。
預留Wifi天線
主板照片
散熱器採用了「渦輪式」設計,保證散熱效果的同時節約了大量的空間。的確,這款電腦的體積小是其最大賣點,機器運行溫度範圍值是多少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測試文章章節中給大家放出。
主板背面圖解
通過進一步拆解我們可以看到主板另一面,這裡可以看到一個主散熱器,在散熱器下面的便是處理器和主板晶片。處理器是來自Intel移動級低壓版CPU——酷睿i3-3217U,這是一款雙核心處理器,支持超線程技術,內部集成HD Graphics 4000核芯顯卡。該處理器採用22納米工藝製程設計,TDP熱設計功耗僅為17W。
◇ 運行溫度與高清播放測試:
本次測試電腦定位於家用級娛樂多媒體PC,我們接下來要看看百姓該PC運行常用的軟體表現如何,我們選用魯大師進行監測MUC-Kit DC3217BY的運行溫度,並且用魯大師進行拷機跑分。再測試完待機溫度以及峰值溫度後我們來看下MUC-Kit DC3217BY播放1080P高清視頻的表現。
待機溫度 CPU:65度 主板:51度 (風扇1739轉/分)
魯大師溫度監測成績為——待機溫度 CPU:65攝氏度/主板:51攝氏度 (風扇1739轉/分);峰值溫度 CPU:84攝氏度/主板:50攝氏度 (風扇4787轉/分)。測試全程我們的環境溫度恆定在26攝氏度,在進行拷機時電腦的CPU溫度成指數上升,主板溫度恆定不變。
峰值溫度 CPU:84度 主板:50度 (風扇4787轉/分)
電腦在滿負荷運行時依然穩定,沒有發生藍屏和死機的情況。從溫度測試截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該迷你電腦(MUC-Kit DC3217BY)其憑藉出色的散熱系統以及金屬機身在負載降低時其整機運行溫度及時回落。
魯大師測試成績2413
整機測試得分2413,擊敗了全國69%的電腦。得分雖然談不上很高僅僅是一個及格的分數,但結合了其微型的機身以及採用Intel2012年新發布的IVB架構處理器——酷睿i3-3217U,讓該電腦擁有了主流家用PC性能。
1080P測試視頻截圖
1080P播放-CPU佔有率 13%
我們選取了一部1080P高清視頻短片來測試MUC-Kit DC3217BY迷你電腦對高清視頻的解碼能力,關閉其它不相關程序,我們選用QQ影音播放高清測試短片時CPU佔有率達到13%左右。處理器的四個線程負載狀態顯示播放測試視頻時兩個線程參與解碼處理,另外兩個線程呈現出閒置狀態。
◇ 基準測試性能表現:
今天的測試我們採用了Intel送測的SSD 525(前文中有提到),雙通道DDR3-1333內存。測試系統採用Windows 7旗艦版32bit ,今天測試的主角是一個採用整合處理器為核心的電腦,所以今天測試中除了基準測試項目以外我們額外增加了高清測試項目。
處理器CPU-Z截圖
英特爾MUC-Kit DC3217BY基準測試 | ||
www.zol.com.cn | ||
處理器 | Intel 酷睿i3-3217U | 1.8GHz/雙核四線程/22nm |
顯卡 | HD Graphics 4000 | 支持DX11/22nm |
主板 | Intel QS77 | / |
硬碟 | Intel SSD 525 | 180G/mSATA 6Gb/s/25nm |
內存 | DDR3-1333 | 雙通道/2Gbx2 |
系統 | Windows 7 | Window 7旗艦版 32bit |
測試軟體 | 測試目的 | 成績 |
Super π | 單核心運算性能 | 20.951s |
WinRAR | 多線程解壓效率 | 1877 |
7-Zip | 多線程解壓效率 | 5324MIPS |
西洋棋 | 多線程運算效率 | 3471 |
wPrime | CPU多線程性能 | 39.373s |
Cinebench R11.5 | CPU多線程渲染 | 1.69pts |
3D Mark Vantage | 整機綜合性能 | 6234 |
3D Mark 06 | 整機綜合性能CPU得分 | 4416 |
從基準測試成績來分析,該平臺的性能還是值得肯定的,可以滿足用戶日常辦公商務的需求,採用IVB架構設計的酷睿i3-3217U處理器原生雙核心支持超線程這也讓該平臺在多線程測試項目中獲得了出色的成績。相比傳統迷你機型常見的Atom處理器平臺電腦來說這套電腦擁有更強勁的性能,這與2012年Intel新架構是有很大關係的。
測試成績匯總(點擊看大圖)
22nm工藝製程的處理器搭配22nm工藝製程的核芯顯卡讓整機功耗大大降低,在圖形渲染測試項目裡憑藉HD Graphics 4000核芯顯卡對圖形的渲染,提升了MUC-Kit DC3217BY的圖形性能,不得不說MUC-Kit DC3217BY也是藉助整合處理器的高性能才能獲得這樣的測試成績。
◇ 其它功能補充:
今天測試的這款來自Intel公司推出的MUC-Kit DC3217BY迷你電腦原生支持3個3.0USB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一個「雷電」接口。這些接口可以方便用戶進行數據傳輸,該電腦原生雖然沒有原生乙太網標準接口,但該產品集成無線天線,用戶需要自己選擇一款無線網卡進行無線上網。當然,筆者通過Intel送測的無線網卡進行了上網測試,該產品對Wifi信號的接收能力還是非常強勁的,用戶不用再為Wifi信號不穩定導致上網速度不佳擔心。
MUC-Kit DC3217BY電腦 與 iPhone5手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
◇ 吐槽「不足」
MUC-Kit DC3217BY迷你電腦也有「不足」,這貨賣多少錢?產品價格(不方便透露)與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價格還不搭調。我們只能希望Intel能夠推出廉價的迷你PC電腦,如果大批量投產該電腦(MUC-Kit DC3217BY)成本價格很有可能進一步降低。不得不說這款產品讓傳統的迷你電腦實現便攜性,希望未來全漢代工的電源適配器體積可以更小些,不然會拖迷你PC電腦的「後腿」。它運行溫度能否更低一些?機箱內的風道系統還有進一步的完善空間,建議英爾特在以後可以讓該電腦運行溫度可以維持更低一些,可以考慮為其內部增加一個風扇,組成立體散熱系統。
◇ 它是超級迷你電腦的裡程碑
MUC-Kit DC3217BY迷你電腦內置渦輪風扇,電腦運行時非常安靜,在播放高清視頻時沒有明顯風噪現象發生。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MUC-Kit DC3217BY的小身材某些參數被iPhone5反超。目前迷你電腦體積還不足以發展到與智慧型手機體積相提並論,科技改革需要時間——微型化電腦已經經歷了60多年,如今MUC-Kit DC3217BY超微型化電腦已經開啟了一個全新時代,未來我們將可以在巴掌大的電腦裡看到更多的功能、更強勁的核芯顯卡、更快的處理器以及更低廉的整機價格。期待Intel MUC-Kit DC3217BY迷你電腦的上市,這臺迷你電腦是超級迷你電腦的裡程碑。
附件:產品圖賞
標準放置圖片
小巧玲瓏的機身
背部I/O
前置USB 2.0接口
機箱背板
正面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