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的時候,業界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已死,因為intel原計劃於2016年在Cannonlake處理器中採用10nm工藝,小於Skylake晶片採用的14nm工藝,但之後intel卻調整了計劃,推出了現在正售的KabyLake,並沿用此前的14nm工藝,Cannonlake和10nm工藝雖然仍在計劃之中,但被推遲至今年下半年發布。這顯然違反了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的說法。
當然,稱摩爾定律已死的另一個原因是第8代酷睿預計還是用14nm,因此intel也順利地繼佳能之後被冠以「牙膏廠」的戲稱。不過在本周二的舊金山集成電路製造會議上,intel副總Stacy Smith再次重申:「摩爾定律不死」!
Stacy Smitch首次披露了intel的工藝路線圖,路線圖顯示14nm之後是便是年底的10nm,接著轉向7nm,他還表示,5nm已經在規劃中了。
至於為何14nm一用就是三年,有外部分析師稱,2014年的第一代14nm工藝其實工藝指標不理想,所以intel後來選擇了重新改進工藝,目的是達到最理想的電晶體密度。
按照Stacy Smitch的說法,10nm的電晶體密度將是14nm的2.7倍,製造成本比友商少30%。此外,10nm有可能也得被用三代,因為會議上還透露了10nm+和10nm++工藝的存在。不過話說回來,intel是時候發力了,臺積電那邊已經預計今年就推出7nm,5nm也是規劃好的事了,甭管自家工藝多先進,想要繼續保持業界一哥的身份還是得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