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不死intel稱5nm已在規劃中

2020-12-04 中關村在線

記得去年的時候,業界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已死,因為intel原計劃於2016年在Cannonlake處理器中採用10nm工藝,小於Skylake晶片採用的14nm工藝,但之後intel卻調整了計劃,推出了現在正售的KabyLake,並沿用此前的14nm工藝,Cannonlake和10nm工藝雖然仍在計劃之中,但被推遲至今年下半年發布。這顯然違反了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的說法。

當然,稱摩爾定律已死的另一個原因是第8代酷睿預計還是用14nm,因此intel也順利地繼佳能之後被冠以「牙膏廠」的戲稱。不過在本周二的舊金山集成電路製造會議上,intel副總Stacy Smith再次重申:「摩爾定律不死」!

Stacy Smitch首次披露了intel的工藝路線圖,路線圖顯示14nm之後是便是年底的10nm,接著轉向7nm,他還表示,5nm已經在規劃中了。

至於為何14nm一用就是三年,有外部分析師稱,2014年的第一代14nm工藝其實工藝指標不理想,所以intel後來選擇了重新改進工藝,目的是達到最理想的電晶體密度。

按照Stacy Smitch的說法,10nm的電晶體密度將是14nm的2.7倍,製造成本比友商少30%。此外,10nm有可能也得被用三代,因為會議上還透露了10nm+和10nm++工藝的存在。不過話說回來,intel是時候發力了,臺積電那邊已經預計今年就推出7nm,5nm也是規劃好的事了,甭管自家工藝多先進,想要繼續保持業界一哥的身份還是得加快步伐。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死 5nm研發已開始
    近兩年,摩爾定律一直被質疑,而英特爾也曾經表示摩爾定律開始放緩。反而是臺積電,一直強調摩爾定律沒有死。如今英特爾也開始強調,摩爾定律不死,並且透露了自家工藝的進度。前段時間英特爾總結2019年,稱2019年為了滿足需求,供應了更多晶片,在總結的過程中多次提到摩爾定律,表示摩爾定律依舊有效。而且還提到了自家工藝計劃,表示將會於2021年推出7nm工藝,5nm工藝的研發也已經開始。
  • 5nm怎樣給摩爾定律續命?巨頭開打製程之戰
    來源:創事記文/韋世瑋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看點:摩爾定律將「死」?5nm點燃新一輪製程之戰。摩爾定律似一把離弦的箭,自1965年穿越了半個多世紀,掠過無數狼煙四起的晶片製程戰場,這次它又將穩穩地瞄準5nm製程賽的靶心。回味上一場由臺積電和三星攪起的7nm製程戰局,戰事尚未真正落下帷幕,然而在業界普遍看來勝負已分。但晶片製程這片江湖從不缺刀光劍影與稱霸的野心。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半導體,電晶體,摩爾定律...
    從晶片製程開始邁入20nm的時候,唱衰「摩爾定律」的聲音就開始越來越強烈,但最新的進展是,IBM聯合三星、GF已經拿出了7nm樣片,而臺積電甚至都把5nm提上了日程。半導體業繃緊的神經仿佛一下子鬆弛下來,那麼在量子計算未成形之前,工藝的極限是什麼?
  • 巨頭晶片製程之戰:5nm如何給摩爾定律續命?-虎嗅網
    摩爾定律似一把離弦的箭,自1965年穿越了半個多世紀,掠過無數狼煙四起的晶片製程戰場,這次它又將穩穩地瞄準5nm製程賽的靶心。回味上一場由臺積電和三星攪起的7nm製程戰局,戰事尚未真正落下帷幕,然而在業界普遍看來勝負已分。
  • 0.167nm電晶體達成:摩爾定律到此為止
    從晶片製程開始邁入20nm的時候,唱衰「摩爾定律」的聲音就開始越來越強烈,但最新的進展是,IBM聯合三星、GF已經拿出了7nm樣片,而臺積電甚至都把5nm提上了日程。半導體業繃緊的神經仿佛一下子鬆弛下來,那麼在量子計算未成形之前,工藝的極限是什麼?
  • Intel重申摩爾定律不死:7nm進展順利 5nm正在路上
    Intel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是半導體業界黃金定律「摩爾定律」的提出者,Intel公司50多年來也是這一定律最堅定的捍衛者。但是這幾年來,Intel自己反而在製程工藝上掉隊了,甚至被小兄弟AMD用7nm超越了,今年的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 摩爾定律的突圍
    視頻中可以看出,摩爾定律貫穿著從早期的IBM 用集成電路設計出電腦計算單元,到以Intel為代表的IDM半導體公司成立,再到以聯華電子和臺積電為代表的Foundry廠商崛起,最終至目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晶圓製造作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建立,其不斷實現的過程也是產業鏈持續進化的結果。一、摩爾定律「死」了麼?
  • 摩爾定律不死!傳ASML已開始設計1nm製程EUV光刻機
    截至目前,ASML 已經布局了 3m、2nm、1.5nm、1nm 甚至 Sub 1nm 的未來發展路線規劃。該報導指出,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半導體公司已經退出了微縮化工藝,聲稱摩爾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或者稱它成本過高且無利可圖。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關鍵看這兩點-摩爾定律,Intel,處理器,晶片...
    無論是60多年前的充滿整棟屋的龐然大物,還是現在的手機型電腦,基本原理卻是萬變不離其宗。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電晶體的集成度大概平均18個月會翻倍,計算機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之快。
  •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後首次亮相: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
    蔣尚義2016年底首次加盟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任武漢弘芯CEO,但項目爛尾,僅僅1年後離職。中芯國際內部如何處理蔣尚義、梁孟松的矛盾,不為外界所知,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二人之間的矛盾應該已經化解,目前都在正常履職。
  • 摩爾定律一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發展歷程被稱為計算機第一定律的摩爾( Moore)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摩爾定律,Chiplet,IP與SiP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四個概念:摩爾定律, Chiplet,IP,SiP以及四者之間的相互關聯。 什麼是「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以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
  • 摩爾定律將死,晶片行業將掀起新一輪革命,誰將成為新時代領航者
    正是有了摩爾定律和反摩爾定律,我們今天才能把智慧型手機才可以如此迷你、高效、便捷、智能,今天智慧型手機的性能比 1965-1995 年裡最大的電腦還要強勁。沒有摩爾定律就沒有超薄筆記本電腦,也不可能產生足以繪製整個基因組、或是設計複雜藥物的高性能計算機。流媒體視頻、社交媒體、搜索功能、雲——沒有摩爾定律,這些都不可能產生(或者說不可能這麼快產生可能更加準確)。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這就是英偉達收購 ARM 的原因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華爾街日報今日發文稱,摩爾定律已完全失效,但有一項新定律,我們用英偉達的 CEO 的名字(Jensen Huang)將其命名為黃仁勳定律(Huang『s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將該定律總結為人工智慧晶片的效能每兩年的可提高一倍,增長可以歸因於硬體和軟體的升級。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兼高級研究副總裁比爾 · 達利(Bill Dally)表示,從 2012 年 11 月到今年 5 月,英偉達的晶片性能在人工智慧計算方面提示了 317 倍。也就是說目前英偉達人工智慧晶片的增長速度保持在每年增長一倍的水平上。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從最嚴格的意義上講,摩爾定律是指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從最不嚴格的意義上講,它是指使用一美元可購買的通用計算能力。同樣,當變化率無法達到每18/24個月加倍時,摩爾定律將&34;,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進展將完全停止,它只會以比這更慢的速度前進。
  • 臺積電2nm工藝突破,摩爾定律又續命5年!1nm臺積電還有奇蹟?
    今年可以說是臺積電最為高光的時刻了,在之前如果沒有特別關注於晶片這一塊的,估計都不知道臺積電到底是個啥,但是隨著臺積電今年技術不斷的突破,也是證明了其全球晶片代工頂尖巨頭的地位,尤其在今年的5nm技術量產了之後,成功的將摩爾定律繼續延續,但是最近臺積電可沒閒著。
  • 摩爾定律真的已近黃昏了嗎?
    摩爾定律屢試不爽,似乎成為一條金科玉律。然而近幾年來摩爾定律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英特爾的3D電晶體中,導電溝道都豎立了起來,以鰭狀的結構突出於晶片表面。溝道的頂部和兩側都與柵極相接,使其基本不會受到下方基片中雜散電荷的幹擾。由於幾乎不存在露洩漏的電流,電晶體的開關過程變得更加利落、更加迅捷,而且由於設計者不必再擔心路洩漏電流會被錯誤的當作通電的信號, 3D電晶體也變得更加省電。
  • GAA技術給摩爾定律續命,臺積電先進5、4、3、2、1nm晶片工藝製程布局
    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臺積電此前透露2nm研發生產將在新竹寶山,規劃P1到P4四個超大型晶圓廠,佔地90多公頃。ycgEETC-電子工程專輯臺積電5nm已經量產,3nm預計2022年量產,2nm研發現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 摩爾定律日薄西山 計算性能如何增長
    摩爾定律示意圖    圖片來自網絡   1965年4月19日,《電子學》雜誌發表了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撰寫的文章《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組件》,文章預言,半導體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和電阻數量每隔18—24個月將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轟動世界的摩爾定律因此誕生。
  • 在處理器製程上,intel逐漸被臺積電趕超,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所以,這幾年摩爾定律慢下來,其實最最主要是Intel跟不上摩爾定律了,而TSMC、Apple、nVIDIA的器件,依舊在摩爾定律的引擎下快速成長。可以看數據。X86每年單核整數性能增速5%,蘋果ARM每年單核整數性能增速25~40%。Intel晶圓廠每一代工藝耗費5年,TSMC代工廠每一代工藝耗費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