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目前地球上的主宰物種,是唯一的一種智慧生物。我們發明語言,創造出有文字的文明,並發展出了先進的科技。我們可以潛入深海,飛上太空,甚至踏上其他星球的表面。
但回歸本質,人類也是生物。就像其他動物一樣,人類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目的是繁衍後代。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對於繁衍後代的科學認識始於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先驅——列文虎克。
17世紀,光學顯微鏡興起,但當時的放大倍數只有幾十倍,所能看到的微觀結構很有限。列文虎克憑藉著獨步天下的絕技,磨製出了上等鏡片,大幅度提高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到幾百倍,這讓他首次看到了細菌、細胞的微觀世界。
在1677年的一天,列文虎克突發奇想,男性體內蘊含的液體到底包含了什麼東西。於是,他拿自己做實驗。在顯微鏡下,列文虎克首次觀測到了蝌蚪狀的東西,這就是男性人類的精細胞,長度約為50微米。
自那之後,科學家進一步研究這些「小蝌蚪」,同時還有女性人類的卵細胞。當精子和卵子相結合時,會得到受精卵,它最終會發育成胎兒,每個人類都是這麼誕生的。雖然這個過程是相當明確的,但對於受精過程,還有很多秘密有待人類去探究。
正常情況下,每次大約有2億個精子奔向1個卵子。這可謂是一場「競速比賽」,速度最快、能力最強、並且走對方向的精子才會率先到達卵子。然而,最先到達的精子不一定會成為最後的「贏家」,最終的決定權在卵子上。
根據《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刊載的一項新研究[1],科學家發現,女性會對自己喜歡的男性進行隱蔽的選擇,卵子可以為偏愛的精子「開後門」。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某些化學物質吸引了精子。卵子釋放出了特殊的化學引誘劑,這使得卵子可以在遊向它們的精子中進行選擇。此前,科學家在其他動物中發現了卵子選擇精子的現象。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在人類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
一旦精子在生殖道中釋放出來,它們就會向著卵子遊去。最終,只有大約幾百個精子會到達卵泡或輸卵管。在那裡,精子遇到了卵泡液,這其中存在化學引誘劑,它們會吸引精子。
在一女性伴侶的卵泡液中,科學家加入了該女性的伴侶和非伴侶的精子。結果發現,卵泡液對伴侶精細胞的吸引力高出非伴侶18%,兩者相差很顯著。這個發現表明,卵子會對精子進行隱蔽的二次選擇。
至於這種隱蔽選擇背後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這項研究讓科學家了解到精子和卵泡液之間可能存在化學不相容,這有助於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讓科學家在未來解決那些精子和卵子很難結合的問題。
[1] John L. F., Charlotte W., Alessandro D., et al. Chemical signals from eggs facilitate cryptic female choice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20, 287, doi: 10.1098/rspb.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