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我們常常聽說,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極度宜居,距離地球僅多少光年,類似的新聞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
這也讓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宇宙中的宜居星球很多,而發現外星球也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忽視了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距離問題。
月球是人類首個成功登陸的星球,它距離地球30萬公裡,而距今為此,人類已向這顆衛星發射了無數的探測器,畢竟,它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
但如果將視野放大到整個太陽系就不一樣,人類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無人飛船,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的飛行著,但至今都未能飛出太陽系。
而即使是有著「地球同胞」之稱的火星,以美國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為例,人類到達火星也需要9個月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人類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食物和能源。
對於一直被困在太陽系的人類而言,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是無比巨大的,更不用說直徑超過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了。
但我們總受到一種錯覺幹擾,那就是光年的概念,將某某行星與地球的距離用光年做對比,路程似乎就變短了,但實際上,光年的距離長到令人難以想像。
首先,光年不是指時間而是指距離,一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了一年的距離,也就是9460730472580800米,相當於9.46萬億公裡,這比起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要遠得多。
進一步換算則是,一光年是地月距離的2500萬倍以上,也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6.3萬倍,如果在這段距離中並列地放下地球大小的模型的話,那麼這段距離至少可以容納7.4億個地球。
我們假設一個人的步行速度是1.1米每秒,而如果要走完一光年距離的話,這個人至少要花費2.7億年的時間。
而恐龍誕生到毀滅的時間不過是過去了1.6億年而已,也就是說從恐龍時代開始行走到現在,我們也還沒走完一半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