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招考辦介紹,非戶籍生填報志願時,首先要對「異地中考」政策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對自己能夠填報哪些學校做到心中有數。
按照政策,符合「兩個有」報考條件的隨遷子女可報讀學校包括四類,一是省、市屬普通高中;二是學籍所在區的區屬公辦普通高中;三是在廣州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四是中職學校。不符合「兩個有」條件的非戶籍生,只能報讀在廣州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
此外,考生要綜合去年的錄取情況進行選擇。從2019年的錄取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校非戶籍生的最低錄取分數都比戶籍生高。一些降低期望、志願填報慎重理性的考生能被適合自己的高中錄取,但也有一些考生因填報不合理而高分落榜。
從附件中各錄取批次的學校錄取分數可以看出,大多數學校末位考生志願序號都是1,也就是說大部分學校在第一志願就完成了招生計劃。
所以考生要謹慎填報第一志願。
如果考生中考分數在高保線之上,想衝刺的同學可以大膽填報第一志願,後續志願可以選擇錄取分數在高保線之下的學校。考生受高保線的保護,即使第一志願落選,也有其他學校墊底。
但這僅僅只適用於提前批高保線之上的考生使用。雖然第二第三批次同樣有高保線,但是在第一批錄取分數中,僅有從化2中和從化5中錄取分數在第一批高保線之下,其他學校最低錄取分數都在高保線之上;第二批公辦學校中最低錄取分數也都是在第二批高保線之上。
另外同一學校在不同錄取批次中,錄取分數相差較大,如在提前批和第一批都有招生計劃的學校中,大多數學校提前批錄取分數低於第一批錄取分數,如南海中學提前批最低錄取分數為639分,第一批最低錄取分數為678分,相差39分。
因此借讀生想要報讀公辦學校,在提前批就要選好學校,填好志願,以穩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