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什麼?真的存在嗎?為什麼人們對時間的感覺不同?
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難以捉摸的,它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發生的事情。可是時間是否真的存在呢?它也許只是和空間和質量一樣,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概念而已。科學家最近發現,時間或許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大腦中產生出來的,是人腦製造出來的一場幻覺。科學家這樣說,到底有何科學依據呢?
時間錯覺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用眼睛用力盯著時鐘的秒表時,就會看到秒針並沒有一直在往前走,有的時候它仿佛稍微停留了一小下,才繼續往前行進。難道在它停留的這段時間裡時間停止了嗎?還是我們的視覺錯誤所造成的呢?眨眼的時候卻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因為大腦會將自己錯過的一些東西以及現象自動的填充進去。
4000年前,古埃及人創立了完整的時間體系,他們把一天劃分為了多個小單位。科學家早就在埃及發現了日晷,他們把一天分為12份。人們有時候會覺得時間非常慢,因為這樣記錄時間,白天變長的時候我們也會覺得這24小時仿佛增加了,夏天的一小時就會比冬天的一小時更長。於是埃及人隨之發明了水鍾,並且將一天劃分成了24份。
宇宙時間
直到公元前300年前,古巴比倫人把時間劃分得更細,出現了秒的概念,科學家也因此認識到,每一天的時間長度似乎是不一樣的,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之後,我們發現由於太陽和月亮的引力,自轉的速度也會減慢,也就是說1000年前的24小時比現在要長。1967年,科學家重新定義了秒,他們用原子將秒這個概念變得更加複雜而精確。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世紀都會有兩三分鐘的差別,雖然這個時間很短,可以不去計較,但是科學是嚴謹的。1972年我們出現了閏秒制,通過追蹤類星體觀測地球自轉的時間,我們會發現地球的時間和原子的時間有0.9秒的差距。天文學家就以此來增加或者減少一閏秒。如今原子鐘也越來越精確,幾乎上萬年才會產生不到零點幾秒的誤差。
這就是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改變,未來科學家也許還會研製出光中,讓它從宇宙大爆炸時期至今,也絕不會產生誤差。你對此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