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3D列印技術:打破常規,根本上改變傳統催化反應方式​

2020-09-03 材料material

導讀:此項設計打破常規,不需要在管內裝填催化劑,反應管內壁自帶催化功能,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催化反應方式。


在金屬3D列印中,關於產品的力學性能和幾何形狀已經得到了廣泛研究。然而,金屬3D列印本身所具備的化學性質和催化功能卻很少被提及。近日,來自日本富山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浙江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煤化學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金屬3D列印產品本身可以同時作為化學反應器和催化劑(記為自催化反應器或SCR),直接將C1分子(包括CO、CO2和CH4)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相關論文以題為「Metal 3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catalytic system」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941-8


催化劑和反應器是傳統催化系統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途徑,提高反應效率,或選擇性地生產目標化學品。反應器具有為各種催化反應提供合適環境的重要功能。雖然這兩個基本要素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但它們的研究重點卻截然不同。催化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製備方法、反應機理、結構表徵、催化劑性能等方面。而反應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更新反應器類型和功能、增強傳熱傳質、降低壓降等方面。迄今為止,催化劑和反應器的研究仍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將催化劑與反應器功能相結合以有效控制化學反應的研究卻很少。因此,有必要發展它們的功能集成和協同作用,以實現未來的催化體系優越的化學合成。


3D列印技術在生物技術、假肢、建築、藥物合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圖1a)。最近,幾個研究小組在催化劑製備和反應器設計方面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採用3D列印技術,如熔融沉積模型(FDM)、立體印刷術(SLA)和選擇性雷射燒結(SLS),來列印功能催化劑或反應器。列印催化劑或反應器在化學合成和分析方面顯示了許多新的和令人興奮的趨勢。然而,催化劑和反應器的製造原理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也被忽略了。此外,催化劑和反應器的單獨列印,也會導致列印過程複雜,速度慢。針對以上問題,有必要探索簡單快速的製造策略。金屬3D列印反應器,同時結合催化功能,是克服這些障礙的可行途徑。此外,它還適用於苛刻的反應條件,如高溫和/或高壓,如石化或C1化工複合體的大型催化設施。


傳統上,石油精煉是生產液體燃料的主要途徑。但是,隨著石油儲備的迅速枯竭,迫切需要開發新的合成途徑,將非石油資源(如天然氣/頁巖氣、CO2、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費託(FT)合成、CO2加氫和CO2與CH4的重整(DRM)的替代路線或關鍵步驟。金屬3D列印是一項非常有前途的技術,有望徹底改變反應設備。


在此,研究者設計製造了三種SCRs(Fe-SCR、CO- SCR、Ni-SCR),實現了C1分子(包括CO、CO2、CH4)直接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在高壓FT合成和CO2加氫過程中,Fe-SCR和Co-SCR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合成液體燃料。Ni-SCR在高溫DRM中具有高的CO2和CH4轉換率。此外,對Co-SCRs的結構研究表明,金屬3D列印本身可以增強催化劑和反應器之間的協同作用,並建立多種控制功能來調整催化產物的分布。


圖1 3D列印自催化反應器(SCR)和其他典型應用。


圖2 SCRs的催化性能。


圖3 Co-SCRs的幾何結構。


圖4 幾何結構對FT積分布的影響


總的來說,研究者通過金屬3D列印技術成功設計了三種SCR(Fe-SCR, Co-SCR, Ni-SCR)。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快速和可行的技術來建立反應器和催化劑之間的功能集成和協同作用,並促進了未來催化系統的新設計。這種自催化設計能夠促進3D列印技術的發展,並在化學、能源、製藥、材料合成、機械製造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文:水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金屬3D列印再造傳奇!將催化反應做到極致,連催化劑都不要了?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金屬3D列印再次譜寫傳奇故事。這次,利用3 D金屬列印,一體化設計、一次成型,製造催化反應的容器和催化劑。此項設計打破了常規,不需要在催化器管內壁單獨充填催化劑,反應管內壁自帶催化功能,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催化反應方式。
  • 椿範立/楊國輝/彭小波:開拓催化新方向!3D列印自催化金屬反應器
    金屬3D列印作為3D列印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對於催化劑和反應器的集成耦合有著固有的優勢:(1) 金屬本身具有催化能力,而且高溫高壓耐受性強;(2) 能量傳遞效率,遠高於傳統的催化反應系統;(3) 消除傳統固體催化劑的粘結劑成型需求,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4) 計算機控制列印,消除催化劑和反應器製作的工人誤差;(5) 列印產品的形貌設計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2021-01-13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對3D印表機而言,製造形狀複雜的物品成本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不增加,製造一個華麗的形狀複雜的物品並不比列印一個簡單的方塊消耗更多的時間、技能或成本。製造複雜物品而不增加成本將打破傳統的定價模式,並改變我們計算製造成本的方式。   2、產品多樣化不增加成本   一臺3D印表機可以列印許多形狀,它可以像工匠一樣每次都做出不同形狀的物品。
  • 創想三維3D列印技術顛覆義齒牙模傳統鍛造工藝,效率提升十倍
    解決此問題的方法需要在前期的牙模製作上就能獲取精準數據和準確的製作牙模成品。  傳統的牙模製作技術採用工業用蠟製作,蠟模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收縮變形,蠟型牙模的形狀發生變化,會導致在接下來的金屬內冠鑄造工藝中,鑄造出來的金屬牙冠會產生變形。由於這些因素導致的偏差不容易控制,將會帶來居高不下的義齒返工率。  3D列印技術的出現為以上齒科領域遇到的難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 解讀金屬3D列印技術分類
    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3D列印技術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種類?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金屬3D列印有哪些種類?這只是個人的結總和觀點,分享給大家。3D列印技術到底是什麼? Taylor(2018)描述了切材料製造(傳統製造)和增材製造之間的概念差異。切材料製造——一種製造工藝,採用大於成品零件最終尺寸的固體材料塊,然後切除材料,直至達到所需產品形狀。
  • 兩全其美:金屬、塑料混合3D列印的新突破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Shinjiro Umezu教授解釋了他們的動機:「儘管3D印表機讓我們用金屬和塑料創建3D結構,但我們周圍看到的大多數物體都是包括電子設備在內的兩者的組合。因此,他們認為,如果設法使用傳統的D印表機創建由金屬和塑料製成的3D對象,將能夠擴展它們的應用。」先進的增材製造技術,也稱為3D列印和快速原型製作,已經使3D結構的製造具有幾何和材料複雜性。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過去人出現骨折的時候,往往都需要長期躺在床上,什麼也不能動,通過牽引的方式讓受傷的骨骼保持穩定,然後再慢慢癒合。不過這樣癒合的時間很慢,而且還會耽誤病人很長的時間。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
  • 我國已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2020-10-16 17:01:00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由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第二屆創新創意大賽昨天(15日)在廣州落下帷幕,一批前沿航天技術及其在民用領域的創新成果在大賽中集中亮相。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 揭秘3D列印金屬粉末製備技術及現狀
    接下來就為大家主要介紹一下,目前國內外3D列印金屬粉末的製備工藝——氣霧化技術的最新進展,並對3D列印金屬粉末製備技術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意見。3D列印金屬粉末作為金屬零件3D列印最重要的原材料,其製備方法備受人們關注 ,3D列印金屬粉末作為金屬零件3D列印產業鏈 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大的價值所在。  在「2013年世界3D列印技術產業大會」上,世界3D列印行業的權威專家對3D列印金屬粉末給予明確定義,即指尺寸小於1mm的金屬顆粒群。包括單一金屬粉末、合金粉末以及具有金屬性質的某些難熔化合物粉末。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金屬3D列印使微型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在美國,獅子山渦輪機一直在打破常規製造規則,以改善微型渦輪機的性能。公司執行長羅傑·史密斯(RogerSmith)解釋說,公司計劃額外製造至少95%的微型渦輪部件,即使該公司達到大規模生產。為此,公司決定與VELO3D,依靠它的所有權無支架金屬3D列印製造技術。他們的目標是通過提供比傳統微型渦輪機高10倍的功率密度和50%的重量,使他們的渦輪機效率提高40倍。
  • 頂刊評述:金屬3D列印或成高溫合金的顛覆性技術!
    3D列印技術(又稱增材製造)可高效製造複雜的幾何結構且減少損耗,對於高溫合金而言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應用於多孔或中空的航空航天部件。金屬3D列印技術則可以減少耗材,並且省去大量模具,通過數位化設計實現(近)淨成形部件。然而,此間挑戰重重。一般的金屬材料採用3D列印技術後,例如雷射選區熔化(SLM),其機械性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這主要源於各類缺陷的形成,例如微裂紋,氣泡等。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或者非金屬材料逐層堆積,從而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商業3D立體印表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改進金屬列印技術 讓3D列印「硬」起來
    雖然雷射燒結技術或者選擇性雷射熔融技術(SLM)已經廣泛運用於各種行業,比如火箭發動機組件,還有半自動手槍,但在工藝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美國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模擬實驗,致力於提高3D雷射列印的速度,並採用強度更高的雷射,改善成品的質量。
  • 鑄造具有3D列印圖案的金屬零件
    3D列印通過提供更快,更便宜,更準確的替代傳統鑄造方法的方式,正在革新金屬零件的製造方式。鑄造金屬零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如今,現代鑄造已成為許多行業的骨幹,從汽車和航空航天到IT和消費品。由於其重要性,已經開發出了多種用於金屬鑄造的技術,而3D列印是通過提供更快,更準確和更便宜的方法而嶄露頭角的最新技術。如果您不熟悉鑄造,這裡有一些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