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歲多重人格患者記錄人格轉換瞬間:我的身體裡住了6個人

2021-01-08 簡單心理

圖裡的這個女孩叫Jess,真實的人格分裂(DID)患者,身體裡有6個人格。

主人格(Jess)說話沉靜、緩慢。錄製視頻時她19歲,是一名麻省理工的學生不僅患有DID,還有創傷後應激障礙、重度抑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

她曾開了個油管頻道記錄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希望向大眾科普「DID」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在視頻錄製過程中,甚至出現了這一幕:她切換到了另一個人格「Alex」。Alex是個13歲女孩,開朗愛社交。跟Jess的語調、動作和神態都完全不同。

對。沒有像電視裡演得那麼戲劇(突然昏倒、反差變裝)

其他已知的人格還包括Max(6歲男孩)、Cassy(愛笑愛打扮的女孩)、Quinn(粗暴直爽的女孩)、Jade(31歲的成熟母親)。

這些人格會不時出現在其他主題的視頻中,比如:傳授「美妝教學」的Cassy;科普「Jess如何發現自己得病」的Jade;為了維護Jess而「用大段粗口回懟網絡暴力」的Quinn。

跟惡評吵架的Quinn

剛開始,Jess並不知道自己生病了,直到身邊持續出現奇怪跡象。

比如:房間裡突然多了不屬於她的奇怪玩意兒;家裡莫名的便利貼,寫著「幾點烘乾衣服」(實際上這是Jade為了照顧她而寫的)。

起初她還以為有一個跟蹤狂,暗地裡在監視、操控一切……直到Jess去看了心理醫生(數據顯示平均確診耗時長達7年)。

慈母人格Jade

這是很少見的DID患者公開記錄自己的狀態。因為一般來說,DID患者有很深的病恥感,傾向於隱藏其他人格。

這些視頻被大量網民圍觀,不少人傾佩她的勇氣,但也引發了許多質疑「做戲」的聲音。

甚至還有人羨慕她,覺得這病很酷,因為「她好像有很多朋友」,「可以自己組隊打麻將」,或是「發展一個高智商人格幫我考試」。

實際上,人格分裂的真正感覺,並不是「一個身體裡住了好幾個靈魂」,而是「一個人碎成了很多片」。

也可以認為,ta們沒有一個完整和統一的「自我」。

人格分裂,是一種對童年創傷的極端應對機制

許多人知道,DID的發病大多與極端的童年創傷有關。比如虐待/性侵/目睹殘忍的場景。

Billy Milligan是史上最著名的DID案例之一。他是小說《24個比利》的原型,體內有24個人格,美國第一個因精神錯亂而被判無罪的人。

圖/Billy Milligan

醫生認為,Billy在童年時遭遇繼父的長期虐待(包括吊房梁、肛交、活埋等殘忍手段),目睹母親被打,可能是造成他DID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知名的DID病例是1954年,精神科醫生Hervey M. Cleckley記錄的《三面夏娃》:Chris Costner Sizemore 女士。

圖/Chris Costner Sizemore

她持有三個人格:端莊抑鬱的Eve White,放縱自己的派對女孩Eve Black,以及理智溫柔的Jane。推測與她童年目睹了「一個男人在木材廠被鋸成兩半」有關。

目前認為,DID是一種對童年創傷的極端應對機制。在大腦中創造一系列身份,把自己無法面對的創傷,交給「另一個人」來應對。

一個人用這種方式來脫離壓力或創傷,或把創傷記憶從正常的意識中分離出來。通過這種分離出來,ta可以保持某種程度的功能,就好像創傷沒有發生一樣。

這種防禦機制,相當於在一個恐怖遊戲中,你把手柄交給了「身邊的朋友」。由ta來替代實現保護性的角色。

真正的DID病人,都在經歷什麼?

DID的學名是「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它的核心症狀描述如下:

存在兩個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態為特徵的身份瓦解,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為一種被(超自然的力量)佔有的經驗(「中蠱」、「被鬼附身」);身份的瓦解涉及明顯的自我感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斷;伴隨與情感、行為、意識、記憶、感知、認知和/或感覺運動功能相關的改變。由於DID症狀的獵奇性,讓很多人覺得這是個罕見病。

但它的患病率顯示高達1%-3%(每100個人中就有1-3個DID患者),跟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差不多。

關於DID有很多誤解。其中最大的一個,是由影視劇引發的、一類普遍的大眾想像:DID患者是邪惡、可怕的、暴力的。

比如在電影《分裂》(Split)中,一個有24種人格的反社會者綁架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人格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食人野獸。

圖/電影《分裂》

這些作品對極端案例的渲染造成了一個很大的誤解:有DID的人是危險的。但在統計學上,DID並不比其他人更暴力。

Ta們反而更可能成為受害者。因為一些人格可能具有憤怒/痛苦等情緒問題,導致比其他人更容易傷害自己。

如DSM-4所述,「超過70%的DID患者曾試圖自殺。當呈現的人格沒有自殺傾向,並且不知道其他人格有自殺傾向時,對自殺風險的評估可能會很複雜。」

圖/the mighty

DID患者也可能會遇到一種叫做分離性漫遊(dissociative fugue)的症狀。據《變態心理學基本原理》一書的作者Ronald Comer所說,「患有分離性漫遊的人不僅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過去生活的細節,還會逃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些患有分離性漫遊的人旅行距離很短。他們可能會短暫地離開——幾小時或幾天——然後突然結束;也可能會去到很遠的地方,改名,建立新的身份,建立新的關係,甚至表現出新的個性特徵(Comer)。

分離性漫遊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Cheryl Ann Barnes,她是一名17歲的高中生,在佛羅裡達的家中失蹤,一個月後在紐約的醫院裡被找到。

此外,Ta們還可能面臨親人的分離。

一名DID患者Bonny的「母親」人格淚流滿面。即使女兒就在身邊,也是聚少離多,因為她不知道自己下一次出現是什麼時候(她的其他人格不認識自己的女兒)。

生活和健康問題上的混亂。

比如,Sizemore女士的每個人格都分別吃飯,她的體重一度漲到150磅。

圖/nytimes

DID沒有專門的藥物治療,但醫生會用一些藥物處理患者其他的症狀,比如抑鬱、焦慮。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人格的融合」。諮詢師會教ta們如何應對創傷,並幫助個體「調節自己的衝動、情緒和記憶」。

方法通常是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從而逐步削減內在人格後整合為一。但即使治療成功,也可能因外在壓力,造成人格再次解離。

許多患有DID的人實際上是高度可催眠的。臨床也會使用催眠來進行輔助治療。其他方法還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辯證行為療法(DBT)、眼動脫敏與再處理(EMDR)等。

重點是,精神障礙雖不能「完全治癒」,但症狀可被良好控制。

Sizemore女士最終就實現了人格的融合。她說,「沒有什麼比早上醒來是你自己這件事更令人高興了」。

作為一個家人和朋友,你該如何照顧DID患者

如果你身邊就有DID患者,你可以做這幾件事來照顧ta:

1、了解ta的觸發事件。

DID的發作可以由各種真實的或象徵性的創傷觸發,包括非常小的事,比如捲入輕微的交通事故、感冒、壓力,或是氣味、聲音、觸覺的變化。這些觸發因素是高度個體化的,你可以在能幫的時候,幫ta避開觸發事件。

2、在ta切換人格時,保持冷靜。

很多情況下,人格切換並不會有戲劇性的徵兆。你可能上一分鐘講的事,對面的人卻完全不知道。雖然你可能會感到驚訝、恐懼或不知所措,但請保持冷靜,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與朋友見面會對ta有很大幫助。

3、在ta的不同人格面前,使用不同的溝通技巧。

比如一些人格的年齡很小,一些人格非常忌諱某些詞彙,你可以用與其相符的方式交流,並尊重ta們的空間。

4、照顧好你自己。

與一個DID患者交朋友可能會非常情緒耗竭,因為你是無法做到對所有觸發因素保持警惕的。在幫助DID家人朋友之前,最首要的是照顧者自己的身心健康。

PS:文章開頭的小女孩Jess,最近已經沒有在更新視頻了。因為家人認為持續上傳視頻不利於治療。

她在去年的一場直播中透露,自己已經開始了「整合」的過程。因為ta們(人格們)一起做了決定,認為整合才是出路。

她還說,DID就像生活給的一顆酸檸檬,只能去想怎麼用它來做一道儘可能好吃的菜了。

正如《24重人格》作者寫的,儘管這是一個異乎尋常的挑戰,但終歸不過是凡人所面對的一個挑戰。

祝早日康復!

相關焦點

  • 日本少年有10重人格,節目中就轉換了6個…
    擁有6個人格的女孩Jess,在油管上分享自己的體驗就在最近,日本節目組在社交網絡上發現一名患有多重人格的23歲少年。一般常見的多重人格障礙患者同時擁有兩三個人格,這位叫做Haru的少年卻足足擁有10個人格。於是節目組和這位少年取得聯繫,拍攝並記錄了他的日常生活。也記錄下了在與節目組接觸的短短一天時間裡他人格切換的過程。
  •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卻遭到網友謾罵……
    萬花筒因為多面的折射,讓花紋變得靈動繽紛;玩飛行棋能決定輸贏的靠的也是多面的骰子……01去年一部網劇《柒個我》讓更多的人聽聞了「多重人格」。這刺激到本體分裂不同的人格用來保護自己。每個人格都是獨立的,都有完整的身份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性格等等,隨著主人格的年齡會變化以外,其他人格都是不會變的。最近,微博上有一個叫Jess的19歲女孩因為在youtube上講述自己的多重人格經歷,引發了熱議。
  • 總感覺身體裡住著另一個人?|心理學解析:多重人格
    在現代心理諮詢案例中,個別人曾經悄悄坦白:我總感覺身體裡住著另一個自己,不定時會有新的靈魂來接管身體,而且每一個接管者對之前的一切都毫無察覺。心理學家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你可能正在經歷「多重人格」。歷史上對這類怪事有過很多記載,但1785年出生的英格蘭少女瑪麗,卻是首個進入公眾視野的多重人格患者,她的人生經歷堪稱奇特。天性憂鬱的瑪麗在19歲那年經歷了一場大病,甦醒後卻忘掉了一切,她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寫字、閱讀。有趣的是,這個時期的瑪麗變得開朗而活潑,也就是說她的身上分裂出了一個積極人格。
  • 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還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視的問題,變成另一個人格後這個問題也神奇地消失了。聽著好像很神奇,但是患有多重人格的人往往有著悲慘的經歷。為了能保護自己美國的一部紀錄片曾記錄了達拉斯一名叫做寶拉的女子,她的身體裡面有15種人格。然而人格之間並不是相互清楚彼此的存在。
  • 19歲美國少女患有「多重人格」,視頻畫面記錄下轉換恐怖一幕
    19歲女孩Jess被確診患有解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即 「多重人格」。由於童年創傷,她的體內現已知有六種不同的人格存在,他們互相支持保護,在必要時進行替換,和其它人格分擔痛苦。在視頻錄製過程中,甚至發生了這樣一幕,內向沉穩的Jess,在一段沉默之後被開朗活潑的Alex替換....
  • 少女錄視頻時突然人格分裂,轉換的瞬間嚇壞網友
    來自美國的韓裔女孩傑西十九歲時確診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除了傑西這個主人格,她還分離出麥克斯(一個六歲的男孩子)、艾利克斯(一個13歲的活潑女孩)、凱西和奎恩(一對21歲的反社會雙胞胎女孩)、捷德(一個成年媽媽),這些人格會在不經意間突然出現,打斷主人格的講話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柒個我》走紅 專家:多重人格不是魅力而是心理疾病曾經熱播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了擁有七重人格的財閥三世沈亦臻,和他的秘密女主治醫生白欣欣的治癒系的浪漫愛情故事,劇中男主角沈亦臻由張一山飾演,在他的身體裡,就住著七個不同性格的自己,他們分別是暴力人格崔皓月,西部牛仔風的自由人格朱長江
  • 19歲女孩多重人格被疑戲精,他們盡力救治,你的無知卻在極力阻止
    19歲女孩多重人格被疑戲精,他們盡力救治,你的無知卻在極力阻止最近網上有一個叫 Jess 的女孩很火。Jess今年19歲,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會多國語言。她自稱身體裡住著6個人格,並且在 youtube 上發表視頻介紹自己多重人格的情況,引起了網民的熱議。
  • 6個分裂人格少女自我介紹到一半突然沉默,轉換另一人格語氣大變
    許多人都會好奇擁有「多重人格」的患者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美國這位患有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的19歲少女Jess就在YouTube上介紹了自己平常生活的細節,甚至還在影片中呈現了人格轉變時的一刻!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美國一名19歲的韓裔女孩Jess,本來在麻省理工就讀,但年初確證患有多重人格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分裂症,隨即入精神病院治療。她以身體裡的兩個人格Max、Alex開了Youtube頻道「AlexMax Han」,講述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網友第一次可以看到「24個比利」變身的神秘樣貌。
  • 來談談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聽起來似乎詭異而玄幻在這個凡事追求真實的世界裡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它只是編造和表演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DID,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有時候覺得我挺好的,值得一個更好的人。有時候覺得我挺差的,覺得這輩子能有個人願意要我就不錯了。有時候覺得你挺好的,三生有幸,好感激有你。有時候覺得你挺糟糕的,悔不及當年眼瞎,好想換掉你。有時候覺得單身挺好的,自由自在。有時候覺得挺絕望的,好想找個人來疼愛。
  • | 研究:關於多重人格你需要...
    有一位名叫卡梅倫·韋斯特的心理學家,他自己是一個DID患者,他寫了一本自傳性的書籍叫做《24重人格》。書中他寫到,他時而是成年男子,時而是幼年男童,時而是青春期少女,甚至還有不會說話的原始人等等,這些人分享同一具身體,但他們說話的聲音、動作、神態都截然不同,而他自己無法控制在他們之間轉換。
  • 他們為保護你而存在——多重人格或許是一種生存方式
    多重人格又叫做「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對於這類人群,許多人的認知也許都停留在一些歐美懸疑電影當中。正因如此,多重人格患者的真實面貌也就變得十分神秘,甚至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有點危險。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歐美就有一些多重人格患者,在醫生的建議下嘗試在油管發布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
  • [jess的DID]多重人格 韓國小姐姐體內有6個人格
    DiD全稱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盤點人格分裂角色:駱達華曾是我的噩夢,但最令人心疼的還是他
    在經歷了不能有唾液接觸的都教授、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作家張宰烈、一說謊就打嗝的匹諾曹記者等奇形怪狀的病患型主角後,本以為玄彬的海德哲基爾式雙重人格已經很牛了,未想池城竟然身負七重人格,還分赤橙黃綠青藍紫? 真給韓國編劇跪了,不生怪病不好意思做主角了。
  • 日本少年分裂10種人格,女高中生、6歲孩童隨意切換
    電影《致命ID》為大家展示了多重人格之間爭鬥、殺戮的詭異景象。不少人看後會覺得好奇:多重人格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不同人格彼此之間會有什麼樣的認知?極少人能有自己的身體裡「寄宿」著別人的體驗,多重人格的世界更像是個遙遠而陌生的謎。也因此,在日本一位多重人格的姑娘道出自己的生活「日常」後,迅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北京小炮「張一山」新劇上線,七重人格崩壞了我的三觀!
    沈亦臻平時是一個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但每逢遇到他潛意識裡不想面對的事情時,他其它的6個人格就會出現用極端的手段代他承受,這些行為令沈亦臻無法與人交往,所以他是一個獨行俠。這麼燒腦的愛情懸疑劇,可比那些霸道總裁文有趣多了。要小編說這片子裡的亮點,小編必須要驕傲的安利wuli山哥的七種精分人格:主人格沈亦臻:謙遜有禮、內斂成熟,了解自己潛在的危險性會下意識的保護身邊的人,從而他無措和恐慌。
  • 他們居然有幾十種人格,嚇得我都分裂了!
    但在審判過程中,本以為鐵證如山,毫無懸念,卻被醫生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據說是比利創造出的女性人格阿達拉娜,作為一個女同性戀,利用他的男性身體,侵犯了別的女子。比利擁有24重人格,這些人格具有不同的國籍、性別、年齡、才能、智商和性格。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像是一個隊伍,每個人承擔不同任務,又完全不像隊友,因為互不知情。
  • 人格分裂,也沒那麼可怕,看看這個小男孩就知道了
    在經歷了不能有唾液接觸的都教授、有幻想症的精神分裂作家張宰烈、一說謊就打嗝的匹諾曹記者等奇形怪狀的病患型主角後,本以為玄彬的海德哲基爾式雙重人格已經很牛了,未想池城竟然身負七重人格,還分赤橙黃綠青藍紫?真給韓國編劇跪了,不生怪病不好意思做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