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又傳出消息:
影迷們在期待的同時,也很擔心,這會不會又是一次「狼來了」。
電影,苦疫情久矣。
其實放眼世界,很多國家都早已陸陸續續開放影院。
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6月份陸續開放室內與露天影院;
日本各地影院5月份陸續恢復;
韓國影院更是4月底就開始復工。
又是別人家的電影院。
票房受影響是肯定的。
5月份的韓國電影票房還不到去年同期的10%。
就拿5月6日在韓國上映的《紐約的一個雨天》來說。
首周末34萬美元的票房,就足以榮登全球票房冠軍。
這件事聽起來就像伍迪·艾倫的劇本裡才會出現的那種冷笑話。
想要復甦受疫情影響的韓國電影業,還得靠本土的商業大片。
根據目前已經定檔的電影來看,先是這「三連擊」——
6月4日的《侵入者》;
6月24日的《#活著》;
7月15日的《釜山行2:半島》。
作為疫情後首部登陸韓國院線的本土電影,它邁出了振興韓國院線的第一步——
《侵入者》
從2月27日推遲至5月21日,最終定於6月4日上映。
兩次延檔,一波三折。
好在這第一步,《侵入者》走得還算順利。
得益於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FIC)提供的60%-70%的票補,《侵入者》首映當天的觀影人次,達到近5萬人。
首周末票房220萬美元,佔總票房317萬美元的七成。
6月24日上映的《#活著》勢頭更強勁。
首日觀影人次高達20萬,目前已突破百萬大關。
劉亞仁的號召力不是吹出來的
這兩部電影的成功,終於讓韓國電影業緩過一口氣。
說回《侵入者》。
本片是導演宋元平的長片處女作。
在涉入電影之前,她已是韓國知名的暢銷書作家。
第一部長篇小說《杏仁》,在韓國銷量高達25萬冊,在全世界12個國家發行。
女主角是出演過《新世界》《急診男女》《霜花店》,以及綜藝節目《Running Man》中的國民女神——
「懵智」宋智孝。
睽違兩年,重返大銀幕。
在片中大膽挑戰「黑化」角色,一改以往親和大姐形象。
飾演一個消失25年後回歸的神秘人物,舉手投足間帶一股邪氣。
為配合這個角色陰沉病態的感覺,宋智孝拍攝前還減重了7kg。
和「懵智」搭戲的男主角金武烈,就是《惡人傳》中和馬錫東飆戲的刑警鄭泰錫。
他所飾演的姜瑞真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在一起車禍中失去了妻子。
強烈的悲痛導致他被夢魘困住。
加上長期依靠催眠和藥物治療,惡性循環,飽受情緒的煎熬。
與此同時,他那失蹤了25年的妹妹姜宥真(宋智孝 飾)突然現身了。
只是,得知這個消息的瑞真,沒有表現出親人重逢的驚喜。
他的態度依舊冷漠。
一來是經歷喪妻之痛,實在沒那個心情;
二來是這樣的烏龍事件,發生過太多次了。
為了不讓父母承受希望落空的悲傷,初次見面後,他就建議「妹妹」去做親子鑑定。
沒想到,這回竟是真的。
兄妹二人重聚,年老的父母自然欣喜若狂。
沒過多久,宥真就直接搬進瑞真家中。
她表現出異常的熱情,大有要把這些年沒有盡到的女兒義務一夜之間全補上的意思。
瑞真的女兒第一次見到宥真,曾表現出反感:
「我不要姑姑,我要媽媽回來。」
可是第二天,女兒的態度就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還說以後天天都要姑姑接她放學。
緊接著,宥真又秀了一把廚藝。
早餐而已,擺了滿滿一桌十幾道菜。
這哪是失散多年的妹妹回歸,這分明是請了個全能家政保姆回家嘛!
她說,「哥,你以後可以不用費心這個家了。」
似乎是句好話,可細品卻不對勁。
就好像是宥真要取代他,成為這個家新的話事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
沒過多久,家裡又住進一個陌生人。
這回是個物理治療師,要幫助母親進行康復訓練。
可這治療師的手法,怎麼看都不太對勁啊。
一問才知道,這個人是宥真介紹來的。
後來,這個物理治療師的未婚妻也來到了他們家,替代了之前服務了五年的阿姨。
陌生人一個接一個地到來,且迅速和家裡人建立關係。
劇情至此,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
這不就是《寄生蟲》嘛!
也正好符合影片的名字——侵入。
宥真出現後,母親也不去教堂了。
之前她是因為心中有愧,所以才去教堂尋找寄託和撫慰。
現在不需要了。
母親甚至還說:
「上帝帶走了一個家人,所以就又還給了我一個家人。」
言外之意,是瑞真妻子的離去,才換回了失散多年的宥真。
瑞真漸漸覺察到異樣,決定著手調查宥真的神秘身世。
果然有貓膩。
之前宥真聲稱自己在醫院工作,有個護士對她不吝讚美,誇她是科室的王牌。
可後來發現,這個「護士」,只是某廣告公司的一名演員。
實錘在手,宥真被當場拆穿。
可她反應迅速,第一時間跪下認錯。
邊哭邊說,自己確實不是什麼醫生,沒文化也沒讀過書,因為怕大家接受不了這樣平庸的自己所以才撒謊的。
當瑞真想進一步逼問的時候,父親卻站出來講話:
「連基因檢測都做過了,還需要什麼?」
明明犯錯的是宥真,可挨罵的卻是瑞真。
有點意思。
暗黑版《寄生蟲》內味兒出來了。
而且相比於「寄生」,宥真的「侵入」顯然更具目的性,也更兇狠。
楚楚可憐的外表下,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時而單純無辜,時而心狠手辣。
還讓家人心甘情願成為。
這種雙面性格的來回切換,也讓觀眾見識到宋智孝不俗的演技。
明知身邊的這個人有問題,卻束手無策,任由她一步步侵入自己的家庭。
本就衰弱的神經愈發敏感,瑞真開始出現嚴重的幻覺。
隨著劇情持續深入,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而之前留下的最大的一個坑,也被填上了——
為什麼這家人可以對宥真言聽計從?
她不過是在耳邊念叨了幾句,就能讓他們喜笑顏開,好似咒語一般。
調查引出了宥真的邪教背景。
她使用一種香料,蠱住了這一家人。
而她之所以大費周章,不為圖財也不害命。
真正的目標,是——
好的,就此打住。
至於宥真最終是否得逞,她又到底是不是瑞真的親生妹妹…
魚叔就不劇透了,免得挨罵。
這是全片最高能的部分,也是精心設下的懸念。
不過魚叔可以透露,之後還有兩到三個反轉,有點驚悚,又有點嚇人。
宋智孝和金武烈,一個是失控精神病患,一個是宗教邪惡徒。
他們之間的對手戲看起來也相當過癮。
借著男主角建築設計師的身份,導演在《侵入者》中,引入了不少建築學的概念。
根據空間的變化和移動,將懸疑極大化,層層堆疊。
使觀眾間接感受到,來自日常生活的扭曲和恐懼。
因為最常見的,往往就是最恐怖的。
電影開頭的會議裡,瑞真在講述設計理念時,有人隨口問了他一句:
「你所認為的家這個空間,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瑞真答不上來,也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
理想的家,房屋建構和布局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屋子裡的人。
導演自述,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讓人反思「家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反思家庭與家人的關係。
而邪教的加入,最大限度放大了家庭內部的矛盾。
邪教控制人的手段,用老話講就是病急亂投醫。
利用情感轉移的方式,將受害者俘虜。
好比《侵入者》中的這一家人,因為一個家庭成員的離去,致使家庭內部出現裂痕。
瑞真的父母和女兒,都迫切地需要進行情感轉移,這時邪教便趁虛而入。
因為恐懼,所以貪婪;
因為有所求,所以選擇輕信。
在韓國,關於邪教侵入家庭的真實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最典型的或許就是前總統樸槿惠。
樸槿惠的母親在1974年被人刺殺,這給樸槿惠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這時永世教教主崔太敏告訴樸槿惠,「我可以得到你母親的託夢」。
因為一句玄乎的謊言,崔太敏成了樸槿惠身邊的親信,更是她的精神導師。
崔太敏的女兒崔順實自然也和樸槿惠成為了好閨蜜。
在樸槿惠當上總統後,崔順實以非公務員身份幹政。
也就是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閨蜜幹政門」事件。
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尚且逃不過邪教的侵入,何況廣大的平民百姓呢?
家庭成員間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讓他們能夠團結在一起。
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還要加上彼此的陪伴和關愛,才能讓他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
若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僅憑邪教的三言兩語,又怎會被輕易攻破呢?
因為愛,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