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相聲,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郭德綱了,郭德綱可以說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他所創辦的德雲社也培養了眾多優秀的相聲演員。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郭德綱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經常遭到眾人的質疑。很多網友都說郭德綱的相聲過於低俗化。
南開大學的教授鮑震培曾經發表文章《相聲病了,必須得治》,在這篇文章中,他似乎點名道姓的,批評了小劇場相聲的低俗、庸俗、媚俗,同時他批評郭德綱在舊社會劇院裡唱的窯調《探清水河》搬上舞臺,認為這足以證明郭德綱的三俗嘴臉。
同樣也有一位教授,他接受到了某媒體發給他的一條簡訊,上面想採訪他如何看待郭德綱,這位教授的回答卻是:「他不會為這種文化流氓說話或者接受採訪」。
顯然這位教授對待郭德綱的態度和上位教授是相同的。之後這家媒體將教授的回覆給洩露了出來,引起了社會不小的轟動,因此,教授直接上了法庭索賠了1萬元。
面對教授不友好的評價,郭德綱卻表示這是給他的最高榮譽,並解釋說「文化流氓」指的是郭德綱本人和教授兩個人,而郭德綱則是前兩個字「文化」,後面的教授是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此話一出,很多人對於郭德綱的回答拍手叫絕,直呼郭德綱說話要比教授有趣多了。看來,郭德綱不愧是相聲界的高情商,面對如此棘手問題也能如此淡定自若,真是佩服!
其實,郭德綱之所以會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主要是因為他的低學歷,郭德綱初中都沒有畢業,是標準的草根。雖然學歷低,但是他的很多相聲中也是蘊含著一些文化典故的。
他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舞臺上的郭德綱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文化自信,這肯定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練就出來的。
學歷並不代表著一切,郭德綱從小就喜歡相聲,經常在院子裡聽長輩們說相聲。
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郭德綱在6歲的時候便投身於曲藝。他最初是拜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為師學習評書的。評書,又稱說書、講古,這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知識儲備量。
為了說好評書,郭德綱學習了大量的古語文學和歷史典故,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名著,他都爛熟於心。除此之外,郭德綱還潛心鑽研京劇、快板等中國傳統藝術,並將這些元素加入到相聲中,讓相聲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
所以就算一個人的學歷再高,也並不一定有真正的文化,所謂高學低能便是如此。郭德綱平時特別的愛看書,他的書房裡有很多珍藏的圖書,而且還有許多珍貴的手抄本。
所以郭德綱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博學的基礎上的。他用一種最笨的方法,即一本一本的精讀、細讀、深讀,獲得的了最聰明的成效。
一代相聲宗師崛起,早年拼搏奮鬥和堅持,汗水澆築的成功!
郭德綱現在能成為相聲界的大佬,其過程是非常辛酸的。
最窮苦的時候,他用大蔥和掛麵維生;最沮喪的時候,他扶著欄杆一邊哭一邊給自己打氣,他無助,看不見未來,也不能回家,前途一片迷茫。
晚上下戲了,兜裡只剩兩塊錢,黑車不拉他,自己11路走著23公裡回去,走到南四環橋那大車在身邊來回過,還得擔心車,突然心酸是號啕大哭。
這一段在郭德綱的自傳《過得剛好》裡面有詳細的描述,這本書也是郭德綱對自己人生的記錄。從一個兩袖清風的窮小子到身家過億的相聲宗師,郭德綱這個「相聲皇帝」成功了,這本書就是他的人生經歷。
不為一紙文憑所困,文化高低體現在為人處世的一字一句當中
他是一個謹慎的人,多少年過來他今日地位、成績,確實令人妒忌。
他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而這些文化必定是學過來的,他出口成章,古語典句張口就來,這不是說著玩的,是下了苦功夫、是花了長時間的。
郭德綱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嚮往,值得我們尊重。
過得剛好,這是郭德綱式幽默,也是郭德綱的人生態度。我爭者人必爭,極力爭未必得;我讓者人必讓,極力讓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飲酒放蕩,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
看看郭德綱的人生智慧,感覺自己心裡都敞亮了,很多人不配郭德綱這麼紅,因為他沒吃過這麼多苦,受過這麼多刁難,更沒看過這麼些書。
幾十年奮鬥的辛酸苦辣,笑看人生百態才是真明白!
如今,他將他的人生故事、40餘年的事業感悟,寫成著作——《過得剛好》。這本書目前排在某東傳記圖書銷售榜第一名,一度斷貨!
書中的文字記錄了郭德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人生、相聲藝術、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靜,不煽情,不誇張,不做作,不隱瞞,不迴避。
只需49塊錢,一頓飯的錢,就可以體驗到這份郭式幽默和智慧了。裡面還有豐富的插圖,記錄了郭德綱的故事,從郭德綱的人生中能看到多數人奮鬥的縮影,他的經驗同時也能讓你少走不少人生彎路!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