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章紅雨 孫海悅 見習記者 李美霖
12月18日,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現場,德國出版家湯恩平作為獲獎者之一,通過視頻形式發表獲獎感言。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攝
12月18日,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開始前嘉賓在交談。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 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12月18日,第十四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辦,來自15個國家的15位作家、翻譯家、出版家獲獎。他們中有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際化表達和傳播的外國前政要,有書寫記錄當代中國故事的海外知名作家,也有長期潛心研究中華文化的著名翻譯家,還有致力於促進中外出版合作的國際出版家。他們是「地球村」的文化傳播使者,他們的使命感成就了中國夢與世界夢同頻共振、相映生輝。
書籍架起相互了解的橋梁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我引以為榮,因為這無疑是一個開創性的壯舉,我的工作為中阿兩國架起了一座相互了解的橋梁。」阿根廷作家、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古斯塔沃·亞歷杭德羅·吉拉多說,作為東西方文化傳播使者,中阿兩國出版社應該以更大力度推動本國作者作品的翻譯,而高校是開展此類工作的理想場所。
作為研究中國和中國問題長達25年的「中國通」,古斯塔沃·亞歷杭德羅·吉拉多發表了關於中國研究的論文百餘篇。在他看來,藉助於文章、視頻和圖書,積極地向阿根廷讀者推介中國的改革成果非常必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10餘次在當地媒體主動發聲,全面客觀地向公眾介紹中國抗疫真實情況。
「中國出版社與國外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主題圖書是個不錯的思路。我建議中國翻譯出版國外漢學家撰寫的中國文化圖書。」匈牙利漢學家、作家,羅蘭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院長、遠東研究所所長郝清新認為,圖書是讓更多人接觸中國文化的好方法。
有著中國名字的郝清新,長期致力於漢學研究和漢語言文化交流傳播,推動中東歐漢語教學的發展,他主編的《漢匈詞典》曾作為國禮贈送給李克強總理。
得知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波蘭作家、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名譽教授格熱戈日·科沃德科非常高興。他說:「我欣賞中國出版商的責任感、遵紀守法和守時態度,我還關注中國社會經濟治理經驗對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有趣的『書』。」俄羅斯作家、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院中國研究部主任科雅瓊認為,藉助象形文字,中國圖書不僅可以閱讀,還可以看成是圖片。他提議,有必要大幅度增加翻譯文學的數量,進一步加深中俄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首先應將中國經典作品翻譯成俄文,而這必須與俄羅斯漢學家進行合作」。
在本屆特貢獎獲獎人中,有一位已故者,他就是越南作家杜進森。這位曾任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所長、越中友誼協會常務委員的學者,生前多次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他著有《中國先進文化建設》《文化交流鞏固越中關係基礎》《東亞文化與人類發展——對越融入國際社會的教訓》等30餘部作品以及論文50餘篇,體現出他對中國歷史以及越南與中國關係史等問題的關注。
互譯為讀者打開另一扇窗
「各位同道中人需要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直濟滄海,使喀麥隆漢語教育成為全球漢語教育的典範。」說起喀麥隆漢語教育事業,喀麥隆青年翻譯家、喀麥隆中等教育部漢語教育總督學杜迪一口氣用了幾個成語。這位在學習漢語3個月後就打定主意一輩子從事漢語教學的年輕人說:「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在喀麥隆推廣漢語,培養更多本土漢語老師,使漢語能夠在喀麥隆的中小學得到普及。」目前,杜迪已參與、主編、審閱、翻譯了眾多作品。
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有深入研究的義大利翻譯家、義大利駐上海領事館前文化參贊卡薩齊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來華學習的西方留學生之一。作為「前輩」,他建議儘可能多地從不同的語言角度關注出版業,使各國的文化特點都能更好地融合與交匯。
「儘管現代科技提供了多種替代方式,但書籍仍是人類汲取知識和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吉爾吉斯斯坦翻譯家、前外交官巴特克古爾·卡拉姆別科娃表示,圖書和出版業仍將長期服務於民,是獲取有關過往、當下和將來信息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在出版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卓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巴特克古爾·卡拉姆別科娃支持發展吉中關係,認可中國制度和中國模式,並根據《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俄文版和英文版,選取對吉國家發展有重要參考意義的篇目譯成吉爾吉斯文,為擴大中國在吉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瑞典,有位50多年致力於中國文學翻譯和中華文化推廣的漢學家,他翻譯出版的中國文學作品在瑞典產生了較大影響,他就是瑞典翻譯家、曾任瑞典駐歐盟總部翻譯組組長的羅德堡。他認為,不管是古典文學還是現代文學,都能大大增進各國人民互相了解。文學和翻譯有讓複雜的世界變簡單的作用。
對此,同樣熱衷於文學翻譯的英國翻譯家韓斌表示贊同。推崇中國當代作家特別是女作家的韓斌說:「文學翻譯應該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也就是說應該滿足作家、翻譯家、出版社和讀者四方面的要求。」她盼望中、西兩個文學界的讀者互相溝通,為讀者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窗戶。
「他的《史記》譯本受到西方學者普遍稱譽,是西方最完備、最富學術價值的《史記》譯本。」這是西方學術界對美國翻譯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語言文學系教授倪豪士的讚譽。他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唐代文學研究,致力於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還培養了一批中國學研究的人才。他提出,中國出版商應繼續關注研究中國的西方作品,特別是與歷史和文學相關的作品。
交融讓世界發展更快
從事出版業50餘年的塞爾維亞出版家、Albatros Plus出版社社長久雷迪奇·亞戈什對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讚賞。他對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非常推崇,在各種場合都能看見他介紹中國創造的奇蹟和中國人民進取精神的身影。他真誠地說:「我希望中塞兩國的友誼地久天長。」
「學術出版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研究人員推動科學發展。從事學術出版需要有眼光,也要堅持操守,同時還需要一點運氣。」德國出版家、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每年與中國學者和出版社合作出版超過400種圖書。他表示,作為出版人,對於能為世界另一端的讀者提供什麼,往往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因為有時和本國讀者想看到的內容不同。「我一直認為,我們需要更加了解各自的立場和視角。中國有非常悠久的圖書出版史,我相信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借鑑。讓我們為這個目標共同努力。」
文化是各國民眾溝通的好途徑。以色列出版家、拉維企業有限公司創始人皮埃爾·赫澤爾·拉維致力於優秀中文圖書在以色列的出版發行,積極推動中國文化在以色列落地。他表示,出版商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來展示其作品。在數位化轉型的推動下,出版商不必拘泥於傳統的圖書出版模式,可以加大兒童讀物的投資力度,指導兒童每周讀一本書,通過閱讀啟迪智慧。
黎巴嫩出版家巴薩姆·謝巴魯於1987年創立了阿拉伯科學出版社,與中國16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版權、合作出版的阿文版中國圖書約160本,為阿語地區讀者全方位了解中國提供了參考。
「想要了解阿語地區讀者的需求,中國的出版單位必須選擇適當的合作夥伴,在採購、翻譯、預出版、印刷、電子書轉換、線下營銷、在線營銷,以及全天24小時社交媒體運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巴薩姆·謝巴魯說。
15位獲獎人是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是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點燈人,值得中國讀者尊敬,更值得世界讀者尊敬。
獲獎者
阿根廷作家古斯塔沃·亞歷杭德羅·吉拉多
我積極地向阿根廷讀者推介中國的改革成果,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我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工作為中阿兩國架起了一座相互了解的橋梁。
匈牙利作家郝清新
中國出版社採用了非常實用的方法與國外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主題圖書。作為一名漢學家,我建議翻譯和出版由國外漢學家撰寫的中國文化圖書。
波蘭作家格熱戈日·科沃德科
中國這個大國所發生的變化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因此,我希望我的作品和演講能為全球其他國家進一步了解中國貢獻微薄之力。
俄羅斯作家科雅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有趣的「書」。從內容的角度來看,為了實現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真正相互了解,有必要大幅度增加翻譯文學的數量。
越南作家杜進森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前所長、越中友好協會常務委員,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歷史、文化、政治和國際關係,以及越南與中國關係歷史等問題。著有《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等30餘部作品及論文50餘篇。
喀麥隆青年翻譯家杜迪
我非常清楚我們本土漢語教師身上的責任和使命,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大力促進喀麥隆漢語教育發展,使喀麥隆漢語教育成為全球漢語教育的典範。
義大利翻譯家卡薩齊
我希望儘可能多地從不同的語言角度關注出版業,而不要過分依賴英文出版商。希望各國的文化特點都能更好地融合與交匯。
吉爾吉斯斯坦翻譯家巴特克古爾·卡拉姆別科娃
中國在出版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卓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出版社致力於出版和發行有關中國國情的圖書,取得了巨大成功。祝願中國出版商繼續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瑞典翻譯家羅德堡
中國是強大的國家,在全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把中國文學介紹給瑞典讀者這個任務我看很重要,中國也看重它,這使我很興奮。
黎巴嫩出版家巴薩姆·謝巴魯
我建議中國的出版單位與知名阿拉伯出版商合作。想要了解阿拉伯讀者的需求,中國的出版單位應選擇適當的合作夥伴,深入地了解阿拉伯民眾的心態、願望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美國翻譯家倪豪士
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是一種巨大的榮譽。關於中國出版,我希望中國出版商繼續關注研究中國的西方作品,特別是與歷史和文學相關的作品。
德國出版家湯恩平
在接下來的幾年,全球讀者將會看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優秀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學著作。從事學術出版需要有眼光,也要堅持操守,同時還需要一點運氣。我認為,海外讀者能夠從中國研究著作中獲益良多,反之亦然。
以色列出版家皮埃爾·赫澤爾·拉維
我非常自豪自己致力於傳播中國作者、研究人員和出版商的觀點與最佳實踐,並將這種觀點和最佳實踐推介給以色列讀者。
英國翻譯家韓斌
我盼望中、西兩個文學界的讀者互相溝通,我作為翻譯家會給讀者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窗戶。今後我想更加深入地推廣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的作品。
塞爾維亞出版家久雷迪奇·亞戈什
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曾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家們合作過,不帶有任何偏見,唯一注重的是作品的文學價值。我給中國同行們的唯一建議是,務必遵循「一切作者皆平等、維護我們固有的共同價值觀」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