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玩什麼:太空歷險遇見荒蕪星球,現代科技大戰中古騎兵

2020-12-05 觸樂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錢雨沉:《荒蕪星球》(全平臺)

關鍵詞:冷戰、科幻、太空

一句話推薦:當成互動科幻小說來玩,還是很不錯的。

《荒蕪星球》(Lifeless Planet)是一款幾年前的遊戲,畫面也談不上精美,但它講述了一個還算吸引人的太空科幻故事,更何況本周內還能在Epic遊戲商店免費領取,這讓它值得被推薦一次。

《荒蕪星球》Logo上的鐮刀與斧頭直白地告訴玩家:這是一款帶有蘇聯元素的遊戲。實際上遊戲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元素也確實來自蘇聯。故事的大背景是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玩家扮演的美國太空人希望搶在蘇聯前面探明一顆可能存在大量生命的星球。

落地後你發現,這個星球上有一座廢棄的蘇聯小鎮,還有一系列蘇聯的大型設施,但都空無一人。遺留下的大量資料與隻言片語讓你不得不承認蘇聯人早就來到了這個星球上。但是他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有些人恐懼的東西是什麼?這一切都有待你親自發現。

儘管場景簡單,但神秘感還是很好地塑造出來了——沙漠中突兀地矗立著一個紅色磚塔,任誰都會想進去一探究竟

除了美蘇冷戰,故事也少不了太空科幻常見的超自然神秘生命。為了避免劇透,關於劇情的部分我就介紹到這兒,總之這是一個還算不錯的故事。雖然談不上多新鮮,但也算扣人心弦,我相信能吸引大部分玩家玩到最後,親自揭開謎底。

整個遊戲完全圍繞故事展開,玩法的部分近乎與零。但遊戲玩起來並不無聊。首先,每到一個新章節,就有對應的地形地貌場景供你跑來跑去,而且配音、配樂都比較符合當前的環境氛圍。其次,場景中也放了一些供你探索發現的資料,偶爾還有一些謎題(還有一些糟糕的平臺跳躍)。總的來說,你完全可以把遊戲當一本可互動的視覺小說來玩(聽)。

除了大量的野外場景,遊戲中也有少數建築內場景

對於遊戲中的平臺跳躍,不要急,越急越跳不過去

在我看來,《荒蕪星球》畫面雖然有點粗糙,但在展示異星、太空這樣的宏大場景時,畫面的表現力是到位的。比如在沙漠場景裡,腳下是被風吹得千溝萬壑的沙地,遠處的山脈也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黃沙中。近景到遠景,都有做對應的元素來展示這一特定的環境特徵。

另外,相對粗糙的畫面也可以讓你把重心放在聆聽故事上,環境塑造了氛圍,又不會喧賓奪主。玩法的缺失反而提供了另一種沉浸感。

對國內玩家來說,《荒蕪星球》唯一的門檻可能就是沒有中文支持,但它的文本並不難懂。我希望你能試試這款遊戲,在看了那麼多美術精緻的遊戲後,偶爾試試粗糲一點的,也是一種審美上的調劑與平衡。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261530/

熊宇:《Cytus II》(Android、iOS)

關鍵詞:音遊、持續更新、DJMAX、初音未來

一句話推薦:喜歡音遊的話,這款遊戲幾乎不容錯過。

在6月下旬的更新中,《Cytus II》更新了與「DJMAX」系列的聯動,推出了合作歌曲。昨天,官方公告表示新的更新即將到來,從宣傳圖來看,下一次更新或許仍然是「DJMAX」的聯動內容。在此前,《Cytus II》還和「初音未來」有過聯動。和它的前作一樣,自從《Cytus II》在2018年發布後,一直在進行著遊戲內容的更新。

作為非常輕度的音遊玩家,《Cytus II》是我玩得最久的一款音遊。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斷斷續續地玩著這款遊戲,印象最深的還是它講故事的方式。

《Cytus II》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人們能夠聯結上巨型精神網絡空間cyTus——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就像是最近10年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在這個時代,人類的歷史似乎出現了斷層,人們搞不清楚這種斷層為何發生、如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就像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昨天到底有沒有參加演唱會一樣……總之,廢土、避難所、機器人、搞音樂的人們,故事就這樣展開。

遊戲有一條參考線,玩家的手需要始終跟著這條線移動,跟隨節奏進行點擊或者長按、滑動等操作

是的,《Cytus II》是一款音遊,而其中劇情的比重竟然不低。單說它的故事,是有些典型的科幻設定,或許算得上不錯,但也稱不上極為優秀。可如果結合它的表現形式來說,這個故事就顯得頗為特別了。

在《Cytus II》中,音遊與故事是結合在一起的,玩家會玩一個個譜面,獲取高分,然後在每一局的間歇中閱讀不斷解鎖的劇情。許多遊戲都採用過類似的設計,格鬥打完一把,看看故事;戰棋打完一把,看看故事……但這些故事更多是以類似GalGame的形式呈現。《Cytus II》則創造了一個虛擬空間,你看到的或者是一個論壇的帖子(還可以給帖子或回復點讚),或者是檔案館中的一段記錄(文字或是簡單的動畫),或者像是一些記憶的碎片。《Cytus II》的劇本文字量十分驚人,採用了碎片敘事的方式,玩家需要從很多看似無關的信息中了解更多。

帖子既有很正經的,也有比較奇怪的

聯動角色初音未來也有一個「Cytus」世界觀下的原創故事

同時,遊戲本身也成了故事氛圍塑造的一部分。在一些特殊的關卡中,特殊的節奏、走樣的旋律,甚至是畫面的撕裂和破音,都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以音遊的標準來說,《Cytus II》確實把故事講得很好。

有了故事的支撐,就連曲包做起來都更稱心如意了!不同於許多遊戲一股腦將歌曲塞進一個目錄下的處理方式,《Cytus II》的歌曲分散在不同的角色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音樂風格。這種風格既與故事相契合(在劇情中角色看起來就是會演奏這種音樂),又做了一個遊戲上的分類,讓玩家能夠迅速找到自己想玩的音樂。

多數音樂有3個難度,部分歌曲也可以解鎖更特別的難度。總體上來說,這款遊戲的難度設置基本上能覆蓋從入門者到核心玩家的需求

目前,包含3個角色的基本版遊戲在TapTap上的售價為12元,其餘的角色或曲包需要單獨購買。此外,基本版遊戲不時會免費贈送。對於比較輕度的玩家來說,基本版遊戲包含的音樂已經能夠玩很長時間,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考慮購買符合自己喜好的曲包。

李惟曉:《戰爭與抉擇》(Steam)

關鍵詞:即時戰略、歷史、免費

一句話推薦:等我有了空軍,就把你們這些玩「黑快」和「直城」的速攻黨都幹掉。

說起歷史跨度超長的戰略遊戲,大多數玩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文明」系列,但如果在戰略二字前面再加上「即時」這樣的限制條件,一些老玩家應該就能回憶起一款名為《地球時代》(Empire Earth)的遊戲。

作為一款發布於2019年10月的免費即時戰略遊戲,《戰爭與抉擇》(War Selection)從各種角度來講都和曾經的《地球時代》有幾分相似,喜歡那部作品的玩家應該也會覺得這款遊戲比較合胃口。

《戰爭與抉擇》的概念圖就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遊戲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大人,時代變了!」

在遊戲中,玩家需要從石器時代起家,一路發展出現代科技,帶領自己的文明走上歷史巔峰。

既然是即時戰略遊戲,只靠種田取勝就有些不大可能了,由於不同文明都有發展和擴張的需求,玩家在「耕」的同時也經常要面臨「戰」的威脅。正如那句著名的拉丁諺語,「欲求和平,先知戰爭」(Si vis pacem, para bellum),專心攀科技的同時,玩家就算是不進行大幅度的軍事擴張,也務必要做好最基本的防禦,不然,一個「富有潛力的超級文明」極有可能被虎視眈眈的強鄰扼殺於搖籃之中。

除原本的陸軍和海軍之外,遊戲最近還加入了和空軍有關的內容

衝著坦克、大炮暴打中世紀騎兵和堡壘去的玩家應該不在少數

發生在不同技術水平下的非對稱戰爭,特別是那種現代人吊打原始人的戰爭,想必是許多這類遊戲的玩家最喜歡的部分。

不過,如果《戰爭與抉擇》僅僅是做了這些內容,恐怕也只能算是一個向《地球時代》致敬的作品,不大容易得到目前的「特別好評」。因此,除了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徵以外,《戰爭與抉擇》更有趣的部分或許就是它最大支持62人同臺競技的系統了,當然,因為遊戲目前還處於搶先體驗階段,多人模式下暫時只支持30人,但從現在的遊戲體驗來看,這樣規模的混戰確實已經讓遊戲多了不少有趣的玩法,比如,單野玩家合縱連橫,周旋於十幾個勢力之間的情況,應該就是其他即時戰略遊戲中不太容易見到的景象了。

總的來講,《戰爭與抉擇》是一款還算有趣的免費遊戲,無論你是不是玩過《地球時代》,都不妨試一試這部作品。

「馬背上的民族」,食我航空炸彈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22450/

牛旭:《料理模擬器》(Steam)

關鍵詞:第一人稱「射擊」、「冷兵器」格鬥、打工模擬、單人、獨立、歡樂

一句話推薦:經歷一年的更新和完善,它的可玩性更豐富,也更胡來了。

《料理模擬器》(Cooking Simulator)是一款第一人稱視角,主打處理食物、模擬經營的遊戲。通過在遊戲中增添足夠多的食物處理細節,開發商Big Cheese Studio讓那些足夠耐心和手巧的玩家有機會製作出非常精緻的虛擬料理。一些有趣的機制則讓《料理模擬器》裡的廚房可以變得充滿驚喜和意外。遊戲中的沙盒模式則是純粹為了給玩家釋放破壞欲,油炸煤氣罐、微波滅火器……想怎麼胡來就怎麼來。

基於這些有趣的內容,觸樂在去年7月就推薦過這款遊戲,經歷一年更新以後,《料理模擬器》增添了更多有趣內容,這裡面既有讓玩家專心製作精美食物的新模式,也有更加胡來的部分,也許現在正是時候重新看看它的表現了。

在去年10月更新的DLC《Cooking with Food Network》裡,玩家可以在遊戲中「親臨」美食節目錄製現場體驗比賽模式,和靈感來自電視節目的全新食譜。廚房的主題在這一模式中會變成電視演播室,玩家可以圍繞著15種全新食材做出細節更豐富的料理,或者通過新增添的轉換臺,調整廚房的燈光、鏡頭和裝飾。

Food Network是美國有線電視頻道,內容以飲食節目為主

假如玩家對廚房料理的煙火味感到膩煩,《料理模擬器》在今年6月推出的付費DLC《Cakes and Cookies》則會為玩家提供足夠多的糖份,從而調和出不一樣的感覺。

在這款付費DLC裡,玩家將不再局限於原本的廚房,而是擁有一間完備的麵包房。烤制蛋糕、餅乾,油炸甜甜圈,那些高熱量,讓人吃起來幸福感滿滿的甜品都可以在這間麵包房裡製作出來。在大量裝飾性內容的幫助下,玩家可以將這些甜點做得更加精緻和美觀。

沒錯,這些都是遊戲內可以製作出來的甜品

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習慣的配方製作食物,比如這塊大發糕

就像我曾強調過的那樣,《料理模擬器》真的可以做出非常精緻的食物,但前提是玩家得有足夠的耐心,手也要夠巧、夠穩。但遊戲嘛,大部分玩家其實並不想老實地擺弄道具、精益求精,以最快速度體驗樂趣才是最終追求。讓人高興的是,《料理模擬器》也可以滿足這個願望。

今年2月,《料理模擬器》和主打子彈時間機制特色的FPS遊戲《燥熱》(SUPERHOT)進行了聯動。在聯動模式中,玩家的廚房將變成《燥熱》的風格,並且體驗類似《燥熱》的子彈時間機制。當廚房變成虛擬殺戮場以後,擺盤等細節都不重要,如何以最快速度完成料理才是最終目標。

料理的同時,也會有一堆紅色「玻璃人」在你身邊投擲食物,小心,這些雞腿真是「超級燙」

當然啦,更快節奏的玩法也不能完全滿足玩家的破壞欲。也許是考慮到這點,Big Cheese Studio在7月9日放出了新的「大招」,這一次,他們不再遞給玩家廚具和食材,而是(終於)遞給玩家一支手槍.....

在7月9日更新的免費DLC《混沌工具》中,玩家將擁有一支充滿神奇功能的手槍,通過調節模式,它可以發射鞭炮、發出改變重力的光線、把物品變成隨機材料、無限複製選中物品,以及我最喜歡的,放大和縮小道具......在這類新鮮玩意兒的幫助下,玩家大可以更暢快地破壞廚房,或是做出一些奇怪的巨型料理,歡樂程度也會加倍。

油炸煤氣罐是「傳統項目」了,既然有複製槍和縮小功能,為啥不多炸幾個呢?

接下來我要為大家表演「鐵鍋燉自己」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41320/

陳靜:《浪痕:回憶密碼》(Steam)

關鍵詞:解謎、像素風、劇情

一句話推薦:一個真正的「解碼」遊戲。

《浪痕:回憶密碼》(The Wake: Mourning Father, Mourning Mother)正如其名,是個與密碼有關的遊戲。其核心玩法正是基於現實密碼學中的基礎原理。當然,它肯定比現實中應用的密碼簡單得多了。

遊戲中的基礎解碼方式

遊戲開篇直入正題——陷入迷茫的主人公需要通過自己的一本日記回憶起一些故事。記錄故事的機器有著奇怪的特性:假如主人公說了謊,那麼它會在謊言之上加多一層密碼,讓人更加無法窺見真相。可想而知,主人公解開全部密碼的過程,也是破除謊言、正視內心的過程。他用謊言隱藏的故事,正是祖父、父親和他自己的人生與情感糾葛。

每當記錄下謊言,機器就會附上更多的謊言

遊戲中,玩家通過翻頁來閱讀主人公的日記,白字為普通敘述,黃字是加密頁面,分散在普通頁面中的藍色關鍵詞則是解碼線索。玩家根據線索設置好密碼尺上的遊標後,還需要手動將文本中的前5個字母一一對應起來。

下方的5個指示燈全亮,才能解鎖頁面上的內容

這些操作全部正確才可解開頁面上的內容,尤其是對應字母的部分,不小心插錯一個,所有的綠色指示燈都會關上。為此,遊戲中還有些故意增加難度的部分,比如損壞其中幾個指示燈之類。在這裡就不透露太多內容了,解謎部分還是讓玩家朋友自己體驗更好。

日記每解讀一章,就會相應解鎖主人公成長經歷中的一張紀念照片,讓玩家更全面地了解他的經歷,以及他和祖父、父親、整個家庭的關係——序章中,主人公就坦承過「倘若讓我簡短地概括自己的一生,我會說,我說的一切都是謊言」。可見,這並不是一個「正能量」故事。

缺了一角的照片

《浪痕:回憶密碼》是韓國獨立遊戲開發者Somi「負罪感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兩作分別是《指尖戰爭》(Replica)和《律法之地》(Legal Dungeon)。在遊戲預告中,Somi曾表示他遊戲的靈感來源都是個人經歷,這或許也奠定了幾部作品的基調。

從一些細節能看出韓國特色……

即使沒有玩過前作,《浪痕:回憶密碼》的體驗也相當不錯。以連貫劇情作為推動解碼動力的設計,加上故事背後對於親情、人情的探討,足以讓它成為一個值得推薦的遊戲。更重要的是,在獨立遊戲中,它的價格也不貴,還支持Mac系統。玩過它之後,你或許也會對作者的其他作品產生興趣。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311540/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實現北美周末票房榜「三連冠」
    新華社洛杉磯1月5日電(記者高山)進入2020年,迪士尼公司依然保持在北美電影市場的強勢地位,其發行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實現北美周末票房榜「三連冠」,動畫片《冰雪奇緣2》則成為全球票房史上最賣座的動畫片。
  • 在太空看太空電影?太空人太空看《星球大戰8》
    在太空中看太空科幻電影是種怎樣的體驗呢?美國和俄羅斯太空人最近就在太空中欣賞了最新一部《星球大戰》電影。美國太空人馬克·范德赫24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寫道:「(國際)空間站電影之夜,伴著『彈簧椅』、飲料包和科幻片完工!」
  • 《星球大戰》星際交通樞紐——太空港口
    縱橫浩瀚宇宙,馳騁紛亂沙場——2010年星際題材領航之作《星球大戰》新年全新登場!更火爆的戰鬥系統,更完善的聯盟系統,更多精彩活動,更多新年好禮,都在等待著您!快快加入《星球大戰》,享受新年最豐盛的遊戲饕餮盛宴!
  • 一份關於《星球大戰》的文明診斷書
    《星球大戰7》工作照及劇照,「打來打去原來一家子」是「星戰」裡常有的事在科幻流派方面,《星球大戰》屬於太空歌劇(Space Opera,或稱「宇宙史詩」)類。在科幻文化裡,太空歌劇是科幻的一個分支,這類作品通常重在強調故事的戲劇性,而不像硬科幻強調科學理論上的合理自洽。
  • 香港迪斯尼玩樂,飛越太空山,巴斯光年星際歷險
    「明日世界」主要有幾個項目:飛越太空山、幸會史迪仔、太空飛碟、UFO地帶、馳車天地、巴斯光年星際歷險,其中飛越太空山和巴斯光年星際歷險是可以拿FastPass,就是預約時間,預約了,你就可以去玩其他的,只要預約的時間段裡回來,你就可以插別人的隊,說得有點難聽,呵呵。
  • 知識挖掘機:《星球大戰》一點都不科學?遊戲世界的太空歌劇,不科學...
    在《曼達洛人》第二季第一集裡,主人公來到了如19世紀美國西部般蠻荒的塔圖因星球,在一連串西部片標誌性的「挑釁治安官」「牛仔決鬥」和「土著來襲」橋段過後,《星戰》經典科幻元素如能量武器,噴射背包和原始巨獸便輪番登上這幕太空歌劇的舞臺,用精彩表演向觀眾們傳達科學幻想世界裡腳踩大地,仰望星空的想像力。
  • 靠譜助手安卓模擬器《星球大戰》測評
    近日,一款名為《星球大戰指揮官》(Star Wars: Commander)的戰爭策略類手遊出現在靠譜應用中心的下載榜中。這款與《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同名的手遊在大陸地區是由勝利遊戲運營發行的。而發行的時間正好趕上了《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上映,不得不提一句運營商對公測時間的把握實在是妙至毫釐。
  • 周末玩什麼:太空無人機模擬器,異星球史萊姆養殖模擬
    「周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周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周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 關於太空宇宙星際的科幻電影!
    關於太空宇宙星際的科幻電影!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外太空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了,那麼在此的知識基礎上衍生的外太空的電影也比較多,接下來,小編與你一起分享!《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在經歷戰爭後的歷險故事《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五集,也是正傳系列的第二部,由厄文·克什納執導,馬克·哈米爾、哈裡森·福特、凱麗·費雪等主演,於1980年5月上映,講述了三位主人公在霍斯戰役及之後在達戈巴、貝斯坪等地的歷險故事。
  • 黑科技哪家強?《星球大戰》PK《星際迷航》
    對於很多生於70、80年代的朋友來說,《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可以說是科幻題材的啟蒙。《星球大戰》主要以電影為主,自1977年以來推出了三部曲及前傳三部曲,最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則將於今年末上映;《星際迷航》則要更早一些,在1966年在NBC上以劇集形式播放,期間還擁有電視版動畫片,想必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有看過。
  • 華米科技再玩跨界聯名或推《星球大戰》定製手錶
    相信最近一定有不少人都聽說過華米科技即將發布智能手錶新品的消息,正當大家期待有更多新品消息可以被放出時,華米科技突然宣布一個驚喜,華米科技今天在官方微博宣布與《星球大戰》達成合作。(華米科技與星球大戰達成合作)今天上午,華米科技官微正式宣布與全球知名IP星球大戰達成合作,雙方後續或許將有聯名款的產品出現。熟悉華米科技的人都知道,在6月和7月的新品發布會中,華米科技已經帶來了兩款聯名款智能手錶。
  • 可登陸星球,除了無人深空等大眾皆曉的遊戲,還有哪些好玩的太空遊戲
    有有有,有好多好玩的太空類可以登錄星球的遊戲,除了EVE(星戰前夜)、星際公民(眾籌)、家園、精英危險、孢子銀行大冒險、無人深空等遊戲,我還要介紹的太空遊戲有以下四個,順便列舉十幾個自認為不錯的。太空工程師如同這個遊戲名一樣,屬於建造設計類的遊戲,可以做出類似大片既視感的宇宙戰艦,並且遊戲有編程系統,你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做自己喜歡的未來科技。
  • 《星球大戰》一點都不科學?淺析「太空歌劇」對西方科幻的影響
    文|令狐伯光最近《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視頻網站平臺首播,又掀起了一波《星戰》熱。不過,《星戰》來到新時代過後,全世界的觀眾似乎不再買帳了。其中中國觀眾尤其的明顯,《星戰後傳》三部曲除了《星戰7》票房不錯。
  • 豆瓣9.4,迪士尼x星球大戰,無可挑剔!
    比如,《權力的遊戲》就是中世紀史詩、《黑鏡》就是後現代黑科技、《絕命毒師》是魔幻現實主義黑色幽默, 而漫威宇宙世界則是色彩鮮亮、漫畫質感的超級英雄宇宙
  • 《太空救援》首映 「禮炮七號」重現銀幕
    原標題:《太空救援》首映 「禮炮七號」重現銀幕   將於1月12日上映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昨日首映。作為一部真實還原人類歷史上公認的太空救援奇蹟——拯救「禮炮七號」空間站的太空災難片,《太空救援》在俄羅斯上映即迎來口碑票房雙豐收,首周末票房達到700萬美元,打破了俄羅斯本土首周電影紀錄。
  • 星球大戰?不就是日光燈管亂鬥嗎?
    事實是,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七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就已經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砍下約13億美元的票房。在國內,知道星球大戰大名卻和星球大戰本身完全陌生的人佔據了絕大多數。同樣有「星」和「戰」字的《星河戰隊》就屢屢莫名躺槍被當成是星戰。必須和這部重口噁心暴力血腥的cult大作劃清界限(範霍文表示很無辜)!再者,星球大戰這名字還被裡根借用過(什麼,你是理科生?好吧),還顯得有點中二。
  • 美太空司令部的正式運行說明星球大戰離人類越來越近?軍情觀察
    今天的軍情觀察之「談兵論戰」我們將一起關注:【美太空司令部的正式運行說明星球大戰離人類越來越近?】【美國將和東協首次舉行聯合軍演,為何只派出了一艘軍艦參加?】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兩位軍事評論員分別是——軍事專家成漢平教授和軍事專家袁周副教授。
  • 與《毀滅戰士》比肩的「星球大戰」遊戲(上)
    《PC Gamer》評價說,《鈦戰機》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太空戰鬥模擬遊戲」。如今,25年過去了,很少有「星球大戰」粉絲反對這種說法。本文將會講述《鈦戰機》誕生的故事。時間機器1981年,霍蘭德來到舊金山灣區,希望邊工作邊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 縱觀大局看《星球大戰7》(9...
    銀河帝國時代  19BBY  太空要塞死星秘密興建。卡須克遭到嚴重的生態破壞,大批伍基族被帝國歧視為低等動物並淪為帝國的奴隸。  15BBY  C-3PO和R2-D2開始了一系列經歷多個不同主人更迭的歷險。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粉看後,莫名其妙卻要吐槽,缺新意
    在科幻流派方面,《星球大戰》屬於太空歌劇或稱「宇宙史詩」類。在科幻文化裡,太空歌劇是科幻的一個分支,這類作品通常重在強調故事的戲劇性,而不像硬科幻強調科學理論上的合理自洽。太空歌劇類的科幻作品通常會直接把現實的故事放到外太空的架空背景中。因此,太空歌劇類的科幻作品往往會向歷史取經,片中人物的言行思想以及社會形態等因素往往會呈現出明顯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