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頻域反射在光通信網絡檢測中應用研究

2021-01-15 OFweek光通訊網

  光頻域反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我國光通信領域關注的重點內容。根據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針對光頻域發射問題展開研究,分析探討其在光通信網絡檢測中的應用,同時分析限制光頻域反射的因素,闡述目前我國光頻域反射發展現狀,為其他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鑑。

  光纖通信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纖通訊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傳輸頻寬帶、損失消耗較少。光纖通信的建設起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並且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光纖通信作為承載著很大信息量的傳輸網絡。光纖通訊不同於其他的通信方式,因此得到企業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光纖通信在具體的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風險和不穩定性,為了保證光纖通信的順利運行和安全,需要開發一種能精確測量出光纖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儀器。根據國內外的發展來看,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光頻域反射,光頻域反射能夠準確的檢測出光纖通信特性,光頻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纖的散射光時間差、光程差來檢測光纖通訊的。檢測解析度提高是否依賴減小的探測脈衝寬度。然而,如果雷射功率固定,那麼會引起探測脈衝的能量降低,而且會造成噪聲電平增加,結果導致動態範圍變化。因此,為了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個專家學者置身研究中,其他的方法也採用,例如互補格雷碼檢測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光頻域反射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對於光纖通訊的檢測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應用的範圍廣,測量的程度精確,允許的動態範圍較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引起了研究者的研究興趣。

  1光頻域反射進行檢測的原理

  光頻域反射主要包括這幾個部分:線性掃頻光源、麥可遜幹涉儀、光電探測器、頻譜儀、還有信號的處理單元。不同部分相互連接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發揮作用。光外差探測主要是根據頻率進行的線性掃描,掃描後根據連續光的耦合之後在進入幹涉儀。從幹涉儀出來的光束分為兩支:一支是經過反射鏡反射之後返回,光程是保持固定不變的,這樣的光叫做參考光。另一支光束則是進入到待測光纖,由於光纖本身的折射率不均勻,會產生散射,一部分光向後散射,滿足了光纖的數值孔徑之後返回到注入埠。這樣的光叫做信號光。

  2光頻域反射的現狀

  光頻域反射主要應用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光通信網絡的診斷,二是對集成光路的診斷,三是層析技術的應用。不同的種類對於光頻域的要求不相同,其主要的差別在於光源的調試方式上。在光通信網絡的診斷應用上,需要使用的波長1.3um的光源,光頻域反射的量程要大很多。有些學者利用波長1.3um左右的nd:yag作為光源,得出了相關的長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光頻域發射的解析度提高了很多。在層析技術的應用中,規定的量程是幾毫米,測量的精度是幾十微米。部分專家根據研究組建了高解析度的光頻域反射系統,其解析度是15um。集成光路的診斷比上述兩者需要更大的量程。

相關焦點

  • 光通信基礎知識大全
    光從一種物質射向另一種物質時,在兩種物質的交界面會發生折射和反射,且折射角度隨入射光的角度增大而增大。如下圖中①→②。當入射角達到或超過某一角度時,折射光會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射回來,這就是光的全反射,如下圖中的②→③。不同的材料折射率不同,因此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率不同。
  • 詳析紫外LED在光通信領域的應用
    目前紫外光源已廣泛應用於醫療殺菌、螢光光譜分析、生物分析/檢測、水處理等領域,其中紫外光源的殺菌特性早在17世紀初期就被發現,紫外螢光管技術在18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這些技術採用的紫外光源均是氣體放電燈(如低壓汞燈)。
  • 中國科大在強散射環境OAM光通信研究中取得進展
    光學軌道角動量在理論上提供了無窮多維度的正交基,可用於信息編碼,基於OAM復用技術的光通信可提升通信速率。然而,在無線光通信中,當攜帶OAM的光束在空間中傳輸時,易受大氣湍流、霧霾或空氣中塵埃的影響,微粒的多重散射嚴重降低光束質量,導致接收端的光束成為隨機散斑,這增加了通信的誤碼率。因此,在強散射條件下解決光信息的精確傳輸和恢復,對於光通信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自由空間光通信和可見光通信市場及行情分析
    由於光波的吸收、散射和反射,霧的存在會嚴重阻礙光波的傳播特性。大氣湍流可以引起閃爍,從而進一步增加比特誤碼率。這也是制約自由空間光通信市場發展的一些因素。自由空間光通信:市場細分自由空間光通信市場可以根據組件、數據類型、調製類型、應用、終端用戶和區域進行細分。
  • 光通信與5G不斷結合 打造端到端網絡
    目前5G已成業界熱議話題,而光通信雖然看起來沒有像5G那樣風頭正盛,但是光通信技術作為5G的重要支撐,也在不斷演進,並支撐5G快速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在本次PT展上發現了光通信領域的兩大熱點。
  • 光纖光柵在色散補償中的應用
    隨著光纖光柵,光纖傳感技術以及其他光纖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類型的特種光纖及其相關光纖器件不斷出現並在研究生產中得到應用,基於光纖光柵在色散補償中的應用技術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對於普通單模G.652光纖,在1550nm處色散值為正,光脈衝在其中傳輸時,短波長的光(「蘭光」)較長波長的光(「紅光」)傳播得快.這樣經過一定距離得傳輸後,脈衝就被展寬了,形成光纖材料的色散.若使光柵周期大的一端在前,使長波長的光在光柵前端反射,而短波長的光在光柵末端反射,因此短波長的光比長波長的光。
  • 全反射的現象及應用
    2、解釋    光從水中射向空氣,由於水的折射率比空氣大,當入射角大於某一角度時,折射角超過90°(折射光線消失),全部光線都反射回水中。3、全反射條件    ①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     ②入射角≥臨界角二、全反射現象的應用
  • 相干光通信發展二十餘年 光器件有大進步
    儘管波分復用(WDM)技術和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的應用已經極大的提高了光通信系統的帶寬和傳輸距離,伴隨著視頻會議等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產生的信息爆炸式增長,對作為整個通信系統基礎的物理層提出了更高的傳輸性能要求。
  • 光通信原理
    導讀:通信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的手機電話離不開通信、電腦網路離不開通信、就連GPS導航系統也屬於通信的一部分。通信對我們的生活如此之重要,而光通信作為通信中的主流方式,我們沒有理由不去了解它。
  • 800G 光通信新進展概述
    在此設計中,DSP的主要基礎是概率整形和數字子載波復用(DSCM)。在[3]中,已經研究了高速通信鏈路的一些基本要求。它表明,高速光通信的電子轉換器(EC)會有一些額外的損失。在[4]中,已經分析了800G系統在1000 km長的鏈路上的性能。發現800G光鏈路非常有能力在傳輸中提供高數據速率和更好的能源效率。自1970年代以來,正在研究光纖的數據速率趨勢。它遵循通常被稱為凱克定律的趨勢。
  • 2018 年2月JLT光通信論文評析
    研究結果證明,迭代之後的解調和解碼性能實際上不受複雜度降低的影響,前提是解調器需保證無循環滑動操作。從測試的數值結果可以看出,對於與實際線寬相關的相位噪聲分析過程可以採用無循環滑動操作完成,因此該方案中引入的相關算法計算複雜度降低。 目前,一些科研人員設計、製備並測量了低插入損耗和低串擾寬帶的2×2馬赫增德爾(Mach-Zehnder)開關,並將其應用於納秒級光學數據路由系統中。
  • 可見光通信研究成果入選「2016光通信十大技術」
    2016年1月7日,中國科學院官網以「半導體所基於螢光型白光LED實現610Mbps單路實時傳輸」為題報導了國科大崗位教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陳雄斌小組依託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取得的研究進展。該研究成果2016年12月被光通信行業門戶網站OFweek光通訊網收錄入「2016光通信十大技術」。
  • 北京工業大學應用物理學(光通信與光電子技術方向)專業簡介
    ◆ 培養目標:為高新技術部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培養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具備光通信、光學、電子學和計算機應用專長的高科技人才。為適應社會多方位需求,分層次對學生進行培養,學院為學生提供了二十幾門選修課程,主要有信息光學、光電子學、光纖通信原理、光纖通信網絡、數據通信網絡、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及應用、無線通信技術、計算物理、晶體物理、計算機接口技術、雷射加工技術、光纖傳感技術、光學信息存儲、現代物理導論、納米光學與技術等。
  • 「蜜罐」技術在工控網絡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網絡安全也隨之受到嚴重威脅。然而傳統的防禦技術存在其固有的被動防禦缺陷。因此類似於「蜜罐」這種主動防禦技術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文章將闡述「蜜罐」技術的工作原理並結合當前工業網絡的架構特點,分析「蜜罐」技術在工業網絡檢測中應用的可行性。
  • 光通信革命的契機
    相關專家指出,在目前的形勢下,光通信企業必須找準自身定位,大、中企業要做強,做大,小企業則應在專門化上下功夫。同時,電信運營商與光通信廠商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電信運營商應該與光通信廠商共同創造健康的市場發展環境。運營商的業務轉型,正在推動光通信技術不斷發展,乃至更新換代。
  • 光通信詳解,光通信結構原理及其優勢優點
    無獨有偶,ASON對傳輸網絡控制靈活,可為企業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不少運營商為發展和維繫企業客戶,不惜重金投資建設ASON。   未來傳輸網絡的最終目標,是構建全光網絡,即在接入網、城域網、骨幹網完全實現「光纖傳輸代替銅線傳輸」。骨幹網和城域網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光化,部分網絡發展較快的區域,也實現了部分的接入層的光進銅退。   光通信就是使用光,向對方傳輸信息的技術。
  • 自由空間光通信的應用及前景
    摘要:在雷射雷達、雷射制導和雷射大氣傳輸效應研究的基礎上,研發了大氣中的自由空間雷射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簡稱FSO)系統。通過比較它和微波通信及光纖通信的優缺點,說明了相互的互補關係。本文特別強調了FSO系統在解決寬帶網絡「最後一公裡」瓶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 紅外傳感器在物聯網中有什麼應用?案例有哪些?
    然而,現在由於其迅速下滑的價格標籤,這些紅外傳感器獲得的物聯網M2M應用網際網路的牽引力,包括醫療診斷,成像和工業過程控制,火災探測和遠程氣體洩漏檢測,汙染監測,並實時燃燒控制。 有三種主要的波長/頻率類別的紅外光譜:近,中,和遠紅外線。近紅外涉及光纖,紅外傳感器在700納米-1400納米(0-7微米-1.4微米)範圍內。
  • 光纖光柵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
    隨著光纖通信技術向著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統的方向發展,以及逐步向全光網絡的演進.在光通信迅猛發展的帶動下,光纖光柵已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光纖無光源器件之一。光纖在紫外光強雷射照射下,利用光纖纖芯的光敏感特性.光纖的折射率將隨光強的空間分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在光纖軸向上就會形成周期性的折射率波動,即為光纖光柵。
  • 我國光纖軌道角動量光通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其中,光纖軌道角動量(OrbitalAngularMomentum,OAM)光通信為此提供了一條潛在解決途徑。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王健教授領導的多維光子學實驗室(MDPL:Multi-DimensionalPhotonicsLaboratory)在光纖OAM通信方面開展了廣泛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