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突破!在三維空間內控制雙眼眼球運動的新神經元群被發現

2020-12-04 腦科學君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之前未被描述過的神經元群,這些神經元能夠幫助我們在三維空間中視物時,控制我們的眼球運動。

在正常的視物過程中,我們每分鐘會多次將眼睛對準三維空間中的不同物體。隨著每一次的變化,左眼球和右眼球都會發生旋轉。雙眼眼球一般是向同一方向旋轉的,但是旋轉的角度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同的。這些不均等的眼球運動被稱為分離性眼跳。

分離性眼跳與其他兩種眼球運動不同:一種稱為共軛眼跳,是指眼睛的同步旋轉;另一種稱為對稱性轉斜眼球運動,在這種眼球運動中,眼睛是以相等但相反的方向旋轉的。目前,分離性眼跳的基本機制我們尚不清楚。

通過幾種眼球運動模型我們可以預測存在一種被稱為眼跳收斂爆發神經元(或SVBNs)的神經元群這類神經元只在分離性眼跳時產生激活爆發,但在另外兩類眼動過程中不產生放電

由Julie Quinet博士領導的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人員在中腦部位靠近動眼神經核的區域(這個區域被稱為中腦網狀結構(cMRF))尋找這些假定的神經元。近來的解剖學研究結果表明,cMRF中可能含有涉及到分離性眼跳神經控制的運動前神經元。

Quinet和他的同事通過分析訓練過的恆河猴的大腦記錄,在cMRF中發現並記錄了18個SVBN。「據我們所知,」UAB眼科及視覺科學系的一名研究員Quinet說,「之前的研究記錄中,還沒有報告過這種類型的細胞。」

這類新發現的SVBN神經元群顯示了模型預測到的三個獨特特徵

1)當動物進行分離性眼跳時這種神經元會放電;

2)在同步眼球運動過程中(也被稱為共軛眼跳),以及在眼球以相等角度但相反的方向旋轉時(我們稱之為對稱性轉斜眼球運動),這種神經元將保持沉默,並且;

3)不論分離性眼跳是向右還是向左,該種神經元都會被激活。除此之外,此類神經元在分離性眼跳過程中的峰值爆發與收斂速度(也就是眼球移向對方或從對方移開的速度)高度相關。

另外發現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有一半被記錄的細胞增加了會聚分離性眼跳時的放電速率,而另一半細胞則增加了發散分離性眼跳時的放電速率。

Quinet以及他的同事們說,對大腦中可能向SVBNs神經元提供輸入性信息的分離性眼跳的進一步研究,有助於解釋和提出治療斜視的進一步的解決方案(斜視是一種眼睛在注視一個物體時彼此不能正確對齊的狀況)。

Quinet說,本研究的結果以及先前其他地方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結果表明,SVBNs可能在所有近三聯反應的成分(晶狀體調節、瞳孔收縮和會聚)中起作用

這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題為「快速雙眼眼球運動的神經控制:眼跳-會聚爆發神經元」的研究中,與Quinet合作的作者是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眼科和視覺科學系的Kevin Schultz和Paul D.Gamlin;以及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生物學和解剖科學系的Paul J.May。

文章信息:

Julie Quinet et al, Neural control of rapid binocular eye movements: Saccade-vergence burst neur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2015318117

編譯作者:UTCS(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PNAS:似曾相識?和人的眼球運動脫不了干係
    最近的一項研究中,Baycrest's Rotman研究所(RRI)的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新型眼動追蹤技術,發現人們通過眼球移動來判斷自己是否看過圖像,同時預測記憶錯誤。該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 外傷性眼球脫臼伴視神經斷裂
    臨床上眼球脫臼不常見,現將我院1例外傷致眼球脫臼伴視神經斷裂報告如下。       眼科檢查:右眼球脫臼於眶外,溼房保護中,光感(-),可見眼球尚完整,角膜完整,前方積血,餘窺不清。左眼眼前節未見異常(圖1)。       頭部CT:腦實質未見確切異常,頂部軟組織略顯腫脹。顏面骨多發骨折,右眼球及眶內改變,考慮損傷,不除外多發植物性異物可能,請結合眶部檢查。       雙眶三維CT:(1)顏面部多發骨折。
  • 項目推介 | 一種基於空間群對稱性的三維編織材料
    產業領域:新材料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空間群對稱性的三維編織材料,該編織材料的編織幾何結構為在三維空間延伸編織成的呈連續紗線的結構
  • 圖表|慧眼識人:一文道破眼球運動障礙
    眼球運動障礙(eye movement abnormalities,EMA)指支配眼球運動的神經、神經核團或兩者共同受損時出現的眼外肌癱瘓、眼球固定運動不能等情況。眼球運動調節涉及廣泛皮質和皮質下結構,機制複雜。根據病變累及解剖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周圍性、核性、核間性、核上性眼肌麻痺。
  • 眼球突出怎麼辦?
    正常人眼球突出度一般在12~14毫米,雙眼突出差值小於2毫米,若眼球突出度超過16毫米,雙眼突出差值大於2毫米,可考慮為眼球突出。引起眼球突出的病因很多,若發現有眼球突出要積極地查找病因,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常見病因有以下幾種:(1)炎症性突眼多因局部,鄰近組織及全身炎症所引起,眼部炎性假瘤,眼球筋膜炎,眶蜂窩組織炎,海綿竇血栓、全眼球炎等。
  • 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撰文 | 李向寧、俞 彬  乙醯膽鹼能神經元是腦內一群重要的調製類神經元,主要分布在基底前腦和腦幹等多個腦區,通過其廣泛分布的軸突纖維投射釋放乙醯膽鹼,調控皮層和皮層下核團的神經活動,參與運動、睡眠以及情感與記憶等重要功能。
  • 姑娘文「美瞳線」後雙眼腫痛,醫生:有損傷角膜、眼球風險
    用色素在上眼瞼睫毛內側文「美瞳線」,省去每天畫眼線、卸妝的麻煩,是不少年輕女性的選擇,但如操作不當,可能損傷眼角膜甚至眼球。日前,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眼科接診了一名因文「美瞳線」導致雙眼腫痛到無法睜開的25歲姑娘。「這不是個例。」
  • 百年來的新突破!中國學者發現基於外爾軌道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百年來的新突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發現,對通電的導體加上垂直於電流方向的磁場,電子的運動軌跡將發生偏轉,在導體的縱向方向產生電壓,這個電磁現象就是「霍爾效應」。如果將電子限制在二維平面內,在強大磁場作用下,電子的運動可以在導體邊緣做一維運動,變得「講規則」「守秩序」。但以往實驗證明,量子霍爾效應只會在二維或準二維體系中發生。
  • 前沿: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主要分布在基底前腦和腦幹等多個腦區,通過其廣泛分布的軸突纖維投射釋放乙醯膽鹼,調控皮層和皮層下核團的神經活動,參與運動、睡眠以及情感與記憶等重要功能。膽鹼能神經元的數目、分布及形態結構信息是研究這類神經元功能的關鍵因素。已有研究顯示,其數目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以往的研究通常獲得的是二維組織切片的圖像,只能大致獲取神經元的分布和估算神經元的數目;受限於成像方法和標記技術,更加難以獲取神經元的完整形態結構信息,因此一直沒有精確的膽鹼能神經元三維全腦分布圖譜的報導。
  • 高緯度的空間非常陌生,一旦突破三維空間,萬物可被重新定義
    人類存在於地球上僅僅只有幾百萬年的時間,地球上的很多東西都是非常陌生的,甚至不明白為何而來,就像我們定義了這幾百萬年,有可能完全被推翻,目前人類是生活在三維空間,對四維空間乃至目前發現的最高十一維度的空間還是比較陌生的!
  • 新技術:球面卷積神經網絡CNNs識別三維空間物體
    目前,一種突破性技術將讓機器能夠通過被稱為球面卷積神經網絡(spher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縮寫CNNs)的處理,去看到並識別三維空間中的物體。   CNNs很擅長分析線性信號,例如音頻或文本、圖像、或視頻,因其具備可識別模式的內在能力,而不管其空間或時間位置如何。這能支持CNNs學習並識別如視覺對象,無論它在圖像中位於什麼位置,並無需在深度學習模型訓練階段觀看同一對象的多個移動版本。
  • PNAS:纖維蛋白原能抑制神經元細胞生長
    生物谷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存在的一種血液凝結蛋白——纖維蛋白原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細胞的生長。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體在脊髓損傷後一般不能自我修復。
  • 機器學習新突破:谷歌研究人員利用AI自動重構大腦神經元
    ,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使用一種循環神經網絡算法對神經元連接組進行自動重構,不僅可以對連接組進行高解析度的可視化成像,而且準確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為連接組學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
  • 研究發現自閉症人群的大腦在發育時不能修整神經突觸/PNAS: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特異神經遞質受體對大腦突觸修剪至關重要
    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自閉症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紊亂導致至少在其大腦的某些部位留下了過多神經突觸。該發現為兒童如何成為自閉症患者提供了線索並可幫助解釋諸如對噪音和社交過度敏感的一些自閉症症狀以及為什麼很多自閉症患者還會出現癲癇性發作的情況。這也能幫助科學家尋求相應的治療方法,科學家能制訂安全的治療方法,通過清除多餘的神經突觸來修復大腦系統。
  • 復視有兩種,用雙眼看東西時,將一個東西看成兩個叫雙眼復視
    除了這些化學藥品及神經刺激之外,強光刺激也會流眼淚。這些情況下眼淚雖多,並不是病。而在情緒平穩,沒有高興也不難過,也沒有煙燻、沒有切蔥等,無故流眼淚時,則可能是鼻淚管堵塞了。這時應檢查引起鼻淚管堵塞的原因。眼淚的量,男女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但一般隨著年齡增長,眼潤將隨之減少。
  • 新賽道新突破!我國研製出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這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超過三維空間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多維度,可是一直沒有想通空間也是多維度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有一個觀念就是世界只是在三維空間中運動,三維空間就是世界的一切。而這樣的觀念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以至於想突破這種思維時,都會想一些自圓其說的理論去圓這個。比如:有人提出人是三維空間生物,螞蟻是二維空間生物,低維生物無法理解高維度空間生物的理論。
  • 神經系統體檢:12對顱神經
    3.眼底:★動眼、滑車和展神經:三對腦神經共同支配眼球運動.可同時檢查.4.異常表現及定位:三叉神經眼支、上頜支或下頜支區域內各種感覺缺失見於周圍性病變;洋蔥皮樣分離性感覺障礙見於核性病變;咀嚼肌無力或萎縮見於三叉神經運動纖維受損;前伸下額時,中樞性三叉神經損害下頜偏向病灶對側,周圍性(核性及神經本身)三叉神經損害下頜偏向病灶同側;檢查一側角膜反射發現雙側角膜反射消失.見於受試側三叉神經麻痺,此時健側受試則雙側角膜反射存在;下頜反射活躍,見於雙側錐體束病變
  • 晶體幾何系列之一:晶體的點群與空間群
    晶體具有最小的重複單元,是由最小重複單元在三維空間堆積起來的,即晶體具有平移對稱性。對稱性可以用群這個數學概念來表徵。平移對稱性限制了晶體重複單元只有n=1,2,3,4,6次轉軸,因此晶體只有32種點群(單胞的對稱性)。32種點群同三維空間中平移操作的組合,決定了晶體只有230種空間群。不管有多少種具體的晶體,按照對稱性分類只有230種。
  • 同濟大學李安虎教授課題組在三維成像領域的研究有新突破
    同濟大學李安虎教授課題組在三維成像領域的研究有新突破 成果發表在光學期刊《Optics Letters》 來源: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   時間:2020-07-06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