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我們失聯,請記得「設為星標」哦
作者:凱倫
前幾天,微博上一則關於蔡依林的熱搜,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在一個演唱會的視頻中,直言自己對於40歲的感受:
「如果你還沒到40歲,那我告訴你,真的 feel damn good!」
與此同時,她也分享了40歲的一種心境:
「過去20年,我一直都在表演才藝,今年終於有機會嘗試多休息。
雖然剛開始放鬆時,會很焦慮,精神也很緊繃。
但經過一整年的休息,我發現,不一定表演才藝才是我……」
在與自己的相處下,她學會放下焦慮,也學會了享受生活本身。
看完這個視頻,我十分感慨。
出道將近20年的蔡依林,曾經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歲月。
在那個娛樂產業不怎麼發達的年代,她也曾用表演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如今40歲的她,不僅沒有被歲月摧殘,還活得十分通透。
站在舞臺上的她,還是那麼耀眼和奪目,絲毫不遜色任何人。
甚至放眼整個華語樂壇,她還活躍在一線位置。
這不得不讓我思考:
為什麼她能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初心,堅定地走在音樂路上?
又或者,她到底有什麼樣的底氣,支撐著她越發閃耀?
蔡依林,原名蔡依翎,1980年出生於臺灣新北市。
1993年,她進軍歌壇;
1999年,她發行了第一張專輯《Jolin 1019》,以40萬銷量獲得「最受歡迎新人獎」。
此後3年,她以每年一張專輯的速度,迅速打響自己的名聲。
然而,就在第四張專輯發行後,她卻與公司產生了合約糾紛。
因為不滿公司半年發行一張專輯的要求,加上長期帳目不清,她決定終止合約。
為了打官司,她整整一年多沒有發行新專輯。
與此同時,華語樂壇「神仙打架」的局面,與她的處境形成了強烈對比:
周杰倫憑藉《範特西》紅爆樂壇,成為新一代流行天王;
勞模孫燕姿頻繁發專,憑藉《天黑黑》、《綠光》紅遍兩岸;
蕭亞軒嘗試唱跳路線,憑藉《愛的主打歌》等歌脫穎而出……
好在,蔡依林很快被索尼唱片籤約,發行了《看我七十二變》。
頂級的製作、強大的資源,讓這張專輯大爆,佔領樂壇一席之位。
很多人認為,她會就此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然而,她並沒有這麼做。
「雖然團隊很厲害,但不意味著我就可以不努力。」
專輯的暢銷,雖然為她守住了一席之地,但負面評價卻接踵而來。
「香腸嘴;醜;不會跳舞;這樣的人都能出道……」
為了證明自己,她開啟了「拼命三娘」的模式。
2006年,她為「舞娘「練彩帶舞,導致腰部和腳部受傷;
2008年,又為演唱會苦練鞍馬、雙環,傷及脊椎;
2009年,為《花蝴蝶》挑戰芭蕾舞20圈高難度旋轉,拉傷肌肉,肩胛骨歪斜……
還有一次,她在練雙人鋼管時,意外從一公尺高處墜地。
儘管身體疼得她大聲尖叫,但她心裡卻在想:
怎麼辦,明天演唱會的舞蹈還不會……
有時候公司看她太累了,會主動給她放假。
但她不敢休息,要麼去看國外的演唱會學習,要麼到舞蹈室練舞。
一首歌一天練四五十次,眉頭都不皺一下。
她心裡明白,觀眾不會給她10年。
他們只願意給她10天,甚至10個小時。
曾經看到一則報導:蔡依林出道19年,只請過一次假。
那是2008年過年期間,她因為身體免疫力低下,感染了皰疹。
不得已之下,她趕往臺大醫院治療。
醫生透露,還好趕在黃金72小時內注射藥物,
否則病毒擴散到眼睛和耳朵,將有更大的生命危險。
誰也想不到,才隔一兩個月,她又像沒事人一樣,出現在公眾面前商演。
為什麼要這麼拼?
大概就像她說的:
「我自己不是天才,是拼命練習的地才,是我的一步步努力,才能夠有今天。」
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是蔡依林一直信奉的座右銘。
但了解她的人,對她在音樂上的專注都有目共睹。
蔡依林剛出道那幾年,走的是臺灣女歌手的通用路線:甜美少女路線。
然而,風格單一和平淡,也是讓人詬病和質疑的地方。
2001年,她被歌手陳佩妮與製作人林偉哲列為——
十大最爛歌手之一。
他們評價:蔡依林雖然擁有好歌喉,但不代表能出好唱片。
如果換做今天,這種言論對她來說無足輕重。
可對於一個出道僅兩年的新人來說,這無疑是「最致命」的差評。
那段時間,她自卑到了極點,甚至不斷懷疑自己。
直到《看我七十二變》發行後,這種負面評價對她的影響才逐漸減少。
舞曲風格讓她走出甜美路線後,她又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由於《看我七十二變》的陣容,有周杰倫和著名作詞人方文山的加入。
在這個強大陣容的光環下,她遭受到了很多質疑。
在雙J戀(周杰倫和蔡依林戀愛)期間,人們把蔡依林的音樂成績全部歸功於周杰倫。
兩人分手後,又有人幸災樂禍:
沒有周杰倫,看你還能走多遠?
面對這一切的質疑和否定,蔡依林選擇了保持沉默,並且一心專注於音樂。
2006年,她發行了轉型專輯《舞娘》。
無論是在音樂風格上,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體操、彩帶舞,都讓這張專輯獲得一致好評。
不僅如此,全亞洲200萬銷量,更是讓專輯拿下臺灣銷量年度冠軍。
次年的金曲獎上,蔡依林又拿下最佳國語女歌手。
成為第一位憑藉舞曲拿下歌后大獎的女歌手。
可即使這樣,還是沒有堵上噴子們的嘴。
因為服裝造型和其他負面新聞的影響,蔡依林的《地才》演唱會迎來了鋪天蓋地的惡搞。
黑粉截取她在演唱會上的動態,製作成了各種不懷好意的動圖。
那時候,網絡的盛行使得這些動圖得到大範圍傳播。
就連路人粉也把動圖當作表情包,四處發布。
但對於這一切,蔡依林還是沒有任何表示。
因為她知道,越是急於解釋,越會讓自己處於不利的境地。
2007年,她推出的全新專輯《特務J》,再次為人們帶來聽覺盛宴。
為了呈現不一樣的東西,她特地飛去英國學習鋼管舞。
MV中看似輕盈曼妙的身手,實際上要耗費巨大的力氣,才能保證自己不掉下來。
當她獲得金曲獎最佳女歌手,她穿過人群走上領獎臺。
說了這樣一句話:
「謝謝曾經很不看好我的人,謝謝你們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很努力……」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娛樂圈這個充滿是非的地方,蔡依林不顧前路荊棘,一路狂奔。
靠著這份專注,蔡依林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
老娘是有實力的。
2012年,蔡依林推出了第十二張國語專輯《MUSE》。
這張專輯成為2010年後,華語樂壇最佳專輯之一。
首單《大藝術家》憑藉著華麗編曲、女權主義的覺醒等要素,成為年度最佳單曲之一。
有個樂評人曾表示:
凡是聽過《MUSE》的人,都可以明顯感受到——
她對歐美電子舞曲的追趕速度,和精良的製作水準。
同一年,這張高水準的專輯,拿下了當年華語女歌手銷量年度冠軍;
並提名多項金曲獎,其中《大藝術家》更是拿下年度歌曲大獎。
蔡依林的能力,讓人們不得不再次審視她。
就在大眾認為她不可能做出更好的專輯時,蔡依林又在2014年發行了《呸》。
這張專輯在保持製作水準的同時,又包羅萬象。
既大膽諷刺了「以裸露換取曝光度」的女明星,又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勇敢發聲。
有人說,在這個被情歌充斥的華語樂壇裡,蔡依林能保持創新,真的很難得。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
能夠一次次帶給粉絲驚喜,不斷創新的歌手,真的寥寥無幾。
而這背後,除了她的專注,也少不了她對自己的苛刻要求。
自從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後,蔡依林的精益求精達到了「新境界」。
為了唱片和演唱會的更好呈現,她特地從世界各地選拔出傑出舞者。
甚至還請到了好萊塢的特效製作人員。
有人曾爆料,她在演唱會上的頭飾,單個造價就超過了400萬臺幣。
在製作專輯時,她也願意下「血本」:
花100萬預算拍MV,因為不滿意砍掉重拍,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如果一首歌編曲4次,或者在錄音室錄了4次,她的製作人和錄音師就會收到4次的費用……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蔡依林正是憑藉著自己對音樂的執著和尊重,才讓她的作品一次又一次驚豔所有人。
毋庸置疑,蔡依林的商業成績是令觀眾和公司滿意的。
然而,私底下的她,卻曾把自己比做:「流水線上的產品。」
以前製作專輯,製作人佔據著絕對的主導。
「他們選好Demo,就直接唱,他們安排舞,我就直接跳。」
如果「反抗」,製作人會直接走掉,這讓她覺得自己是個「壞人」。
為了迎合所有人,讓所有人滿意,她不斷丟失自己。
演唱會結束時,一般是最令人放鬆的時刻。
然而,對她來說,快樂卻是短暫的。
回過頭她就要看錄像,找出當天表演的不足,然後給自己打分。
嚴厲的她,總對自己說:「你就是不配得,你不值得。」
剛出道時,很多女生不喜歡她的厚嘴唇和嬰兒肥。
為了瘦下來,她只吃水煮的蔬菜,一度瘦到37公斤。
後來在營養師的指導下,她才開始吃一些澱粉類食物。
一次,同事給她買面,等她吃完才告訴那是三人份。
她頓時大哭:
為什麼給我吃三人份?
在工作上,她也不斷壓榨自己的體能,除非身體真的受不了,才會去就醫。
那段時間,她過得十分壓抑和痛苦。
整個人生好像是為別人而活,根本沒有自己。
直到33歲那年,她開始好奇和探索自己的內心。
她看榮格的精神分析,還有很多關於情緒的書。
從書中,她了解到人是可以擁有情緒,尤其是脆弱、嫉妒等負面情緒的。
人不必永遠很正面,很陽光。
在美國社會學者Brene Brown的演講中,她還發現:
那些勇於去愛、擁有強烈歸屬感的人,都勇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也有同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願意用坦誠換取自我,擁抱脆弱。
也是這個時候,她意識到自己的不安,其實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對情緒有所認知後,她的焦慮、孤獨和自卑都在慢慢消失。
她開始寫日記,文字讓她看到自己的情緒和背後的原因;
她開始喜歡和人交流,和工作人員開玩笑,發表自己的意見;
她開始審視自己想要什麼,也開始療愈自己脆弱的內心……
2018年,她發行了一張新專輯《Ugly Beauty》。
其中,有一首歌叫《怪美的》。
MV中,她大膽重現自己的「醜陋」一面——
「地才舞、水產皇后、厚嘴唇,甚至那件被媒體稱為衛生巾的禮服……」
把自己的脆弱化作力量後,她也慢慢接受自己。
愛自己的身體,想吃什麼吃什麼;愛自己的容貌,不在乎別人的評判。
不再為自己打分,不再貶低自己,學會慢下來去享受生活。
如今40歲的她,終於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我能理解她說的那句:
「40歲真的 feel damn good!」
只有徹底認知自己,接受自己的人,才能自信地說出這句話。
我也希望,我們每個人歷經千帆,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從容與勇敢。
就像蔡依林說的:
「我們不管在做什麼事情,面對生活上的一個狀況,一個感情,你可能會受傷,
但是你還是很想要去做這件事,你還是很開心,我覺得就是真正的自由。」
點個「在看」,願我們在任何年紀都能 feel damn good!
參考資料:
《魯豫有約》蔡依林
《人物》對話蔡依林:「我成為一個人類」
《播報多看點》蔡依林:在槍林彈雨中前行
《著調專訪》蔡依林:我都走過來了,你也可以
《Music Wars》用音樂面對質疑的實力天后,不斷成長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