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nm速龍超頻王 鑽石NF570-SLI性能測試

2020-11-29 中關村在線

  AMD雙核心速龍處理器雖然在絕對效能上不及Intel的C2D系列,但這卻並沒有影響到終端用戶的選購熱情。究其原因,除處理器自身出眾的效能價格比之外,成熟的主板晶片組搭配也是用戶選擇這一平臺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AMD對於ATI的併購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該平臺主板晶片組市場的格局,但在「AMD處理器+AMD主板」的組合真正形成之前,以於這一平臺上苦心經營多年的NVIDIA無疑仍將是絕對的霸主。

  除特別為Quad FX處理器所準備的NVIDIA nForce680a之外,到目前為止,AMD平臺中還沒有第二款nForce600系列晶片組出現,因此舊有nForce500系列仍是該平臺中的主力晶片組。其中,中高端的nForce570 SLI較之入門級的nForce550在規格及功能方面更加豐富,而其所提供的SLI雙卡功能更是向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靠攏,因此我們認為,nForce570 SLI應該是現階段搭配高頻AMD雙核心速龍處理器的首選晶片組。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組織結構圖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主要定位於高性能玩家,用以取代原有的nForce4 SLI晶片組。它將繼續沿用NVIDIA nForce系列晶片組中經典的單晶片設計,傳統的南北橋晶片功能均由一顆NVIDIA nForce570 SLI MCP晶片提供。雖然單晶片設計使得nForce570 SLI在PCIe通道數量上少於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但這無疑是一種性價比更高的雙卡解決方案。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外包裝特寫

  一款定位於高性能玩家的晶片組產品,自然會受到同樣定位於遊戲及超頻玩家的主板製造商的青睞,此次由臺灣個性主板製造商DFI帶來的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便是這樣一款產品。當然,對於DFI而言,這並不是一款新近上市的產品,其早在2006年11月便已經正式發布,只是其在大陸的發售日期要略晚一些。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賞析一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並不支持要求苛刻的LinkBoost自動超頻技術,但nForce500系列中多項特色功能在其身上依然得到了完整的保留。FirstPacket技術可以為網絡數據的傳輸設定優先權,從而降低重要文件數據傳輸的延遲;DualNet技術可以使雙乙太網接口經由協同工作的方式,在向其它PC傳輸數據時,可提供雙倍的乙太網傳輸頻寬;MediaShield技術可以優化硬碟和RAID的管理及性能,提高硬碟的利用效率,並可確保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而對於遊戲和大量的多媒體數據處理及備份,也有著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全貌

  這款主板延續了DFI Infinity系列主板所一貫採用的設計風格,雖不及同門LANParty系列那般惹眼但更顯穩重。主板基於NVIDIA nForce570 SLI MCP單晶片設計,支持Socket AM2接口的全系列AMD桌面級處理器


內存擴展接口特寫


24Pin+8Pin主板供電接口特寫

  無論是LANParty,還是Infinity,DFI在主板內存及電源接口的位置擺放上一直頗為講究。在NF 570 SLI-M2/G主板的安裝過程中,繁雜的電源連接線纜不必在經過危險的處理器和內存上方,而這也使得機箱內部的走線變得更加清爽。


功能擴展接口特寫

  一黑一藍兩組PCI-Express x16接口能夠完整支持「雙x8」規格的NVIDIA SLI雙卡系統。主板主控晶片散熱器的位置看似並不合理,但即便使用GeForce 8800GTX也依然能夠保證足夠的兼容性。


磁碟擴展接口特寫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擁有6組SATA 3Gb/s接口,支持RAID 0,1,5,0+1等多種磁碟陣列模式,配合MediaShield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磁碟性能,而1組藍色的PATA並行接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那些仍在使用IDE磁碟驅動設備用戶的使用需求。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賞析二

  雖然Infinity系列在市場定位方面較之LANParty系列稍低,但是這片DFI NF 570 SLI-M2/G主板在關鍵的處理器供電模組的設計上依然十分考究。成熟的三相迴路,每相輔以多達4枚的MOSFET,搭配高品質半封閉式陶瓷電感線圈和著名的Nichicon和KZG日系電容,為處理器的穩定運行及超頻使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處理器供電模組特寫


音效控制晶片特寫

  Realtek瑞昱公司所出品的ALC 882音效控制晶片並不常見,它的應用也足見DFI之個性。


網絡控制晶片特寫


IEEE 1394控制晶片特寫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具備1組Marvell 88E1115 GbE PHY網絡接口和1組IEEE 1394接口,如果說前者早已司空見慣的話,那麼火線接口的配備則絕對算得上是這款產品的一大亮點。


主板個性化設計

  板載開關、蜂鳴器、BIOS清空跳線……眾多玩家式的個性化設計再一次洩露了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的身份,相信經常在「裸機」環境下進行操作的玩家對這樣的細節設計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背部接口特寫


附件特寫

  即便是到了產品外觀介紹的最後一部分,DFI也不忘了展現其個性的一面。1組同軸S/PDIF-Out接口、1組光纖S/PDIF-Out接口及1組IEEE 1394接口使我們感受到Infinity NF 570 SLI-M2/G身上濃厚的玩家韻味,而與之「格格不入」的LPT並口和COM串口則又可以滿足舊有外圍設備的使用需求。

主板BIOS簡介及超頻性能測試

  超頻性能出眾已經成為主板業界對DFI產品的共識。無論是LANParty系列還是Infinity系列,DFI所推出的每一款中高端主板都頗為注重產品的超頻性能,而這片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同樣在BIOS配置方面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主板提供了0.5倍頻向下調節功能,可以使玩家充分挖掘處理器的最高外頻和HT總線頻率;在電壓調節方面,一般情況下DIMM電壓可達2.5V,晶片組電壓可至1.8V,核心電壓也可上至1.85V。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頻率調節參數

處理器外頻

200MHz—450MHz(調節單位:1MHz)

處理器倍頻

4 x—11 x(調節單位:0.5 x)

HT總線頻率

1 x—5 x(調節單位:1 x)

內存頻率

400MHz—1800MHz(調節單位:1MHz)

PCIe頻率

100MHz—145MHz(調節單位:1MHz)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電壓調節參數

處理器核心電壓

0.800V—1.850V(調節單位:0.025V)

內存電壓

1.8V—2.5V(調節單位:0.1V)

主板核心電壓

1.5V—1.8V(調節單位:0.1V)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內存調節參數

tCL(CAS Latency)

3—6(調節單位:1)

tRCD

3—6(調節單位:1)

tRP

3—6(調節單位:1)

tRAS

5—18(調節單位:1)

Command Per Clock(CMD)

1—2(調節單位:1)

  與超頻處理器相比,DFI所出品的主板對於內存頻率及參數的調教要更為出色一些,而僅Infinity NF 570 SLI-M2/G所提供的內存相關調節選項就有25項,在此我們只是列出常見參數的調節範圍,因為對於絕大部分用戶而言,其餘選項使用「Auto」的時間要更多一些。


較之CPU-Z,SmartGuardian在電壓偵測方面更加準確全面


超頻測試成績

  我們將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的處理器核心、內存及主板核心電壓分別設置為1.55v、2.1v和1.5v,當電壓設置超過這一範圍時主板BIOS中將以紅色字體提示玩家。x 10倍頻有助於獲得較好的分頻比率,此時系統外頻和HT總線頻率分別為271.5MHz和1357.3MHz,內存也隨之達到DDR2-1100的水準。當然,由於內存電壓仍維持在2.1v的較低水平下,因此其時序參數要保守了許多。

性能測試及購買建議

  在本次測試過程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2版本的作業系統,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並不對作業系統進行任何優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測試軟體運行過程中均使用「Windows XP」默認桌面主題和「最佳效果」,關閉屏幕保護、休眠、系統還原以及自動更新等功能,並統一使用公版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為獲取最為真實原始的客觀評測數據提供基礎。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測試中所涉及的產品參數以及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都會在測試平臺說明中給予相應注釋。

測試平臺軟硬體環境說明:

System Hardware

CPU

AMD Athlon 64 X2 4200+(200 x 11/2 x 512KB L2)

Motherboard
(Chipset)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
NVIDIA nForce570 SLI MCP)

DFI LanParty UT NF590 SLI-M2R/G
(NVIDIA 590 SLI SPP+NVIDIA 590 SLI MCP)

Memory

2 x 1024MB G.Skill F2-6400CL4D-2GBHK
(Run:DDR2-800/4-4-4-12-2T)

Hard Disk

Seagate Barracuda 7200.9 250G
(7200RPM/8M Cache)

Graphics Card

XFX PV-T80G-THF
(GeForce 8800GTS,640MB,500MHz/1600MHz)

Resolution

1920 x 1200 @ 32-bit @ 60Hz

Power Supply

Seasonic M12 SS-700HM 700W

System Software and Drivers

OS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SP2

Chipset Driver

nForce 9.35 Unified Remix(x32)

Graphics Driver

ForceWare 97.92 WHQL(x86)8800GTS/GTX

DirectX Version

DirectX 9.0C Redist February 2007

Benchmarks

General Applications

BAPCO SYSMark 2004 SE

Synthetics

Futuremark PCMark 2005 CPU

Futuremark 3DMark 2006 CPU

3D-Games

F.E.A.R.:Extraction Point

Quake 4

測試對象成績對比分析:

測 試 對 象 成 績 對 比 列 表

Applications

NF 570 SLI-M2/G

NF590 SLI-M2R/G

Overall

216

218

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

273

276

Office Productivity

166

168

Synthetics

NF 570 SLI-M2/G

NF590 SLI-M2R/G

PCMark 2005 CPU

4654

4638

3DMark 2006 CPU

1999

1990

3D-Games

NF 570 SLI-M2/G

NF590 SLI-M2R/G

F.E.A.R

108幀

105幀

Quake 4

112.8幀

116.6幀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全家福

  雖然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在SYSMark 2004 SE這樣的整體效能測試中稍佔優勢,但是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基於NVIDIA nForce570 SLI MCP設計的NF 570 SLI-M2/G主板在一些專項效能上並不遜於前者,甚至略有勝出。不過,絕對效能早已不是衡量一片主板好壞的唯一標準。相反,諸如做工、軟體、服務等主觀因素往往成為用戶選擇某一款產品的關鍵,而此次所測試的這片DFI Infinity主板在這些方面做得還是非常不錯的。當然,我們對DFI這家個性主板製造商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具體到這款產品而言,定位於中高端的它應當提供更加豐富的附件也許會更合理些。

相關焦點

  • 變身45nm再戰 首份速龍II雙核超頻測試_AMD 速龍II X2 250(盒)_CPU...
    ,包括綜合性能測試、科學運算能力測試、內存及緩存效能測試、多媒體性能測試(包括圖形渲染能力和視頻編碼能力)、遊戲性能測試。  處理器的內存帶寬為10882MB/s,其相比同為K10架構的65nm速龍雙核7750處理器的8503MB/s有了質的飛躍,可見45nm新Athlon II雙核在內存控制能力方面的優越性。
  • 七彩虹高規格C.NF570 LT SLI測試
    七彩虹高規格C.NF570 LT SLI測試 出處:快科技 2007-09-23 04:30:02     作者:大偉 編輯:大偉[爆料]在規格上,NVIDIA nForce570 LT SLI定位在了nForce570 SLI和nForce570 Ultra之間,同樣支持雙PCI Express X8的SLI組建模式。不同之處僅僅是去掉了雙千兆網卡,以及將SATA2接口數量由6個減少到4個,在不過這樣的削減對於普通用戶們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 AMD速龍3000G評測 入門級市場也大有可為
    如果你對300MHz的提升幅度不夠滿意,沒關係,速龍3000G開放了超頻功能,玩家可以通過簡單的超頻獲得更多的性能提升。根據AMD的說法是可以很輕鬆的超頻到3.9GHz,但實際上遠遠不止這個頻率。 四、超頻以及常規測試:可輕鬆上4.1GHz 超頻後性能領先G5420 12% 第一顆能超頻的Zen構架速龍處理器,不進行超頻怎麼能行呢! 華碩PRIME B350-PLUS主板的BIOS簡單,超頻只需要設置倍頻就行了,連電壓都是自動的,我們直接將頻率拉倒4.1GHz,成功進入系統後就開始了烤機測試。
  • 能超頻低功耗 AMD超值速龍四核處理器推薦
    其中速龍四核家族對於獨顯平臺用戶尤為明顯。近期隨著AMD處理器價格不斷下探,裝機用戶欲望愈發強烈。針對AMD速龍四核處理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市場中有哪些值得用戶購買的產品。    速龍四核系列產品憑藉出色的性價比及性能自從推出以來一直深受主流獨顯用戶追捧。繼成功的速龍X4 860K後,速龍四核家族近期又問世一款新品:速龍X4 840,目前售價359元,性價比十足。
  • 499元最佳選擇 速龍四核860K詳細測試
    而AMD也在上個月推出了旗下經典系列速龍四核的全新升級產品AMD速龍四核860K,價格同樣為499元。兩款同樣價位的處理器產品,在性能方面的優劣始終是DIY玩家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本次筆者就使用這兩款處理器分別組建兩套測試平臺,通過基準測試及遊戲測試來對比一下這兩款產品的性能差異。
  • 一分鐘了解CPU性能:AMD速龍X4 860K
    AMD速龍X4 860K這款處理器採用四核心四線程設計,默認主頻3.7GHz,最大可智能超頻至4.0GHz。同時該處理器採用不鎖頻設計,支持用戶對其超頻,以便進一步提昇平臺整體性能。目前這款產品的電商報價為399元。
  • AMD新速龍4核 860K評測
    ,速龍X4 860K無論超頻至4.5GHz、4.4GHz還是4.3GHz......進行測試時頻率有一定的機率自動下降至3.5GHz,增加電壓情況依舊。,內置了三大測試項目:圖形性能測試、物理性能測試和綜合測試。
  • AMD全新速龍860K評測
    速龍四核860K採用雙模塊四核心的設計的壓路機架構核心,默認頻率達到了3.7GHz,在Turbo Core機制下更能衝刺到4.0GHz,與當今旗艦級APU A10 7850K一致,同時860K還具備黑盒帶K不鎖倍頻的功能,方便超頻玩家輕鬆提升性能
  • AMD速龍200GE評測:奔騰G4560性價比神話破滅
    四、性能測試:遊戲性能2倍於G4560 理論性能落後7%測試平臺如下:1、APU遊戲性能測試核顯一向就是APU的強項,不過速龍200GE的集成的Vega 3僅有192個流處理器,相比銳龍3 2200G的Vega 8的512個流處理器削弱了很多,因此在性能上不必做過多的期待。
  • 最高4.1GHz AMD新速龍四核870K評測
    AMD速龍四核870K默認主頻為3.9GHz,通過AMD智能超頻技術可在需要極致性能時動態調節處理器頻率最高提升到4.1GHz。該處理器接口沿用AMD主流的SocketFM2+插槽,支持A88X、A85、A75以及A68等多種主板系列。AMD速龍四核870K支持雙通道DDR3-2133MHz內存,最大內存帶寬高達38.4GB/s。
  • 誰是超頻王 5款4GB/DDR3-1600內存橫評(全文)_金士頓 4GB DDR3...
    誰是超頻王 5款4GB/DDR3-1600內存橫評    30nm 4GB DDR3-1600內存和以往前輩一樣,得到英特爾的支持和推廣,同時大部分內存廠家低價鋪貨有利於普及,並且新版內存的特性深受消費者歡迎
  • 入門獨顯平臺新利器 AMD新速龍四核840評測
    第1頁入門獨顯平臺新利器 AMD新速龍四核840評測  AMD速龍四核系列產自推出後,就憑藉著高性價比及出色的性能獲得不少消費者的好評。在推出速龍X4 860K處理器後AMD再接再厲,於近期推出了另外一款「速龍四核840」處理器,速龍四核 840是一款相對入門的產品,主頻3.1GHz,可智能超頻至3.8GHz。
  • 經典多核戰新超線程:速龍II X4 645 PK 酷睿i3-2100
    :wPrimewPrime是一款常見的多線程計算測試工具,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準確。換算下來,速龍II X4 645、酷睿i3-2100的多線程效率分別為4.06x、2.54x,前者顯然高得多。光線追蹤渲染性能測試:POV-Ray全名Persistence of Vision Raytracer,是一個使用光線追蹤繪製三維圖像的開放原始碼免費軟體,運行POV腳本語言,並提供了一個圖片渲染的基準測試程序。
  • 只拼圖形性能? 2012年CPU產品技術回顧(全文)_IntelCPU_CPUCPU評測...
    遊戲測試對比  通過同平臺條形圖測試對比分數,我們發現這三款遊戲的測試中HD4000的遊戲幀數相比HD3000測試市場上可以超頻的處理器AMD相比競爭對手Intel在數量和型號方面更多一些,AMD上半年推出黑盒APU讓用戶體驗到平民級超頻產品。A6-3670K與A8-3870K發布後直接影響到Intel酷睿i3雙核處理器以及酷睿i5處理器,在架構設計方面沒有絲毫改進的產品為什麼會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呢?讓我們從黑盒超頻版APU的技術分析中尋求答案。
  • FM1接口新貴 速龍四核641處理器詳解析
    在這裡我們著重測試的是AthlonII X4 641的多任務計算能力,因此我們選擇了基於多線程計算設計的西洋棋Fritz Chessbenchmark,專用於測試多線程計算性能的Cinebench R11.5以及用於測試內存及緩存性能的AIDA64。
  • 奔騰G3258超頻性能&遊戲測試(全文)_映泰...
    ,我們還會對內存進行一定的超頻,最終讓我們看看這款大眾超頻玩具——奔騰G3258的實際性能表現吧!  測試平臺方面,我們採用映泰Hi-Fi Z97WE主板、OC TEMPLE DDR3-2400MHz 4GBx2內存套裝等硬體與G3258、i7-4770K兩顆待測CPU組建平臺。為了體現CPU和內存大幅超頻後的3D性能差距,我們選取微星R9 280X GAMING 6GB顯卡進行對比測試。
  • 奔騰G3258超頻性能&遊戲測試(全文)_映泰...
    ,我們還會對內存進行一定的超頻,最終讓我們看看這款大眾超頻玩具——奔騰G3258的實際性能表現吧!  測試平臺方面,我們採用映泰Hi-Fi Z97WE主板、OC TEMPLE DDR3-2400MHz 4GBx2內存套裝等硬體與G3258、i7-4770K兩顆待測CPU組建平臺。為了體現CPU和內存大幅超頻後的3D性能差距,我們選取微星R9 280X GAMING 6GB顯卡進行對比測試。
  • 年終裝機實惠之選 AMD速龍四核860K京東熱賣
    盤點年終硬體佳品,本次我們給大家重點介紹一款處理器--AMD速龍四核860K,其擁有I3的性能,奔騰的價格,可以更好地匹配全新win10和DirectX12軟體/遊戲應用,順暢運行主流網路遊戲。速龍四核860K已成為很多DIY用戶和網吧主機首選核心處理器,市場的良好反響說明其性能和穩定性獲得廣大玩家強力支持。
  • 高性價比新品再臨 AMD速龍四核880K評測
    處理器接口為FM2+,默認主頻為4.0GHz,支持智能超頻至4.2GHz。處理器支持DDR3規格2133MHz雙通道內存組合。需要注意的是,這款處理器專為獨顯平臺打造,需要搭配獨立顯卡使用。並且產品還會隨盒附帶S2.0熱管散熱器,良好的散熱性能可以為平臺提供穩定的運行環境。本次,我們將採用與AMD速龍四核880K同價位的Intel酷睿i3-4610進行對比測試,用真實的數據為大家在選購產品時提供一些參考。  對於辦公用戶來說,壓縮軟體是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