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雙核心速龍處理器雖然在絕對效能上不及Intel的C2D系列,但這卻並沒有影響到終端用戶的選購熱情。究其原因,除處理器自身出眾的效能價格比之外,成熟的主板晶片組搭配也是用戶選擇這一平臺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AMD對於ATI的併購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該平臺主板晶片組市場的格局,但在「AMD處理器+AMD主板」的組合真正形成之前,以於這一平臺上苦心經營多年的NVIDIA無疑仍將是絕對的霸主。
除特別為Quad FX處理器所準備的NVIDIA nForce680a之外,到目前為止,AMD平臺中還沒有第二款nForce600系列晶片組出現,因此舊有nForce500系列仍是該平臺中的主力晶片組。其中,中高端的nForce570 SLI較之入門級的nForce550在規格及功能方面更加豐富,而其所提供的SLI雙卡功能更是向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靠攏,因此我們認為,nForce570 SLI應該是現階段搭配高頻AMD雙核心速龍處理器的首選晶片組。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組織結構圖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主要定位於高性能玩家,用以取代原有的nForce4 SLI晶片組。它將繼續沿用NVIDIA nForce系列晶片組中經典的單晶片設計,傳統的南北橋晶片功能均由一顆NVIDIA nForce570 SLI MCP晶片提供。雖然單晶片設計使得nForce570 SLI在PCIe通道數量上少於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但這無疑是一種性價比更高的雙卡解決方案。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外包裝特寫
一款定位於高性能玩家的晶片組產品,自然會受到同樣定位於遊戲及超頻玩家的主板製造商的青睞,此次由臺灣個性主板製造商DFI帶來的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便是這樣一款產品。當然,對於DFI而言,這並不是一款新近上市的產品,其早在2006年11月便已經正式發布,只是其在大陸的發售日期要略晚一些。
NVIDIA nForce570 SLI主板晶片組並不支持要求苛刻的LinkBoost自動超頻技術,但nForce500系列中多項特色功能在其身上依然得到了完整的保留。FirstPacket技術可以為網絡數據的傳輸設定優先權,從而降低重要文件數據傳輸的延遲;DualNet技術可以使雙乙太網接口經由協同工作的方式,在向其它PC傳輸數據時,可提供雙倍的乙太網傳輸頻寬;MediaShield技術可以優化硬碟和RAID的管理及性能,提高硬碟的利用效率,並可確保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而對於遊戲和大量的多媒體數據處理及備份,也有著相當大的幫助作用。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全貌
這款主板延續了DFI Infinity系列主板所一貫採用的設計風格,雖不及同門LANParty系列那般惹眼但更顯穩重。主板基於NVIDIA nForce570 SLI MCP單晶片設計,支持Socket AM2接口的全系列AMD桌面級處理器。
內存擴展接口特寫
24Pin+8Pin主板供電接口特寫
無論是LANParty,還是Infinity,DFI在主板內存及電源接口的位置擺放上一直頗為講究。在NF 570 SLI-M2/G主板的安裝過程中,繁雜的電源連接線纜不必在經過危險的處理器和內存上方,而這也使得機箱內部的走線變得更加清爽。
功能擴展接口特寫
一黑一藍兩組PCI-Express x16接口能夠完整支持「雙x8」規格的NVIDIA SLI雙卡系統。主板主控晶片散熱器的位置看似並不合理,但即便使用GeForce 8800GTX也依然能夠保證足夠的兼容性。
磁碟擴展接口特寫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擁有6組SATA 3Gb/s接口,支持RAID 0,1,5,0+1等多種磁碟陣列模式,配合MediaShield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磁碟性能,而1組藍色的PATA並行接口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那些仍在使用IDE磁碟驅動設備用戶的使用需求。
雖然Infinity系列在市場定位方面較之LANParty系列稍低,但是這片DFI NF 570 SLI-M2/G主板在關鍵的處理器供電模組的設計上依然十分考究。成熟的三相迴路,每相輔以多達4枚的MOSFET,搭配高品質半封閉式陶瓷電感線圈和著名的Nichicon和KZG日系電容,為處理器的穩定運行及超頻使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處理器供電模組特寫
音效控制晶片特寫
Realtek瑞昱公司所出品的ALC 882音效控制晶片並不常見,它的應用也足見DFI之個性。
網絡控制晶片特寫
IEEE 1394控制晶片特寫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具備1組Marvell 88E1115 GbE PHY網絡接口和1組IEEE 1394接口,如果說前者早已司空見慣的話,那麼火線接口的配備則絕對算得上是這款產品的一大亮點。
主板個性化設計
板載開關、蜂鳴器、BIOS清空跳線……眾多玩家式的個性化設計再一次洩露了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的身份,相信經常在「裸機」環境下進行操作的玩家對這樣的細節設計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背部接口特寫
附件特寫
即便是到了產品外觀介紹的最後一部分,DFI也不忘了展現其個性的一面。1組同軸S/PDIF-Out接口、1組光纖S/PDIF-Out接口及1組IEEE 1394接口使我們感受到Infinity NF 570 SLI-M2/G身上濃厚的玩家韻味,而與之「格格不入」的LPT並口和COM串口則又可以滿足舊有外圍設備的使用需求。
超頻性能出眾已經成為主板業界對DFI產品的共識。無論是LANParty系列還是Infinity系列,DFI所推出的每一款中高端主板都頗為注重產品的超頻性能,而這片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同樣在BIOS配置方面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主板提供了0.5倍頻向下調節功能,可以使玩家充分挖掘處理器的最高外頻和HT總線頻率;在電壓調節方面,一般情況下DIMM電壓可達2.5V,晶片組電壓可至1.8V,核心電壓也可上至1.85V。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頻率調節參數 | |
處理器外頻 | 200MHz—450MHz(調節單位:1MHz) |
處理器倍頻 | 4 x—11 x(調節單位:0.5 x) |
HT總線頻率 | 1 x—5 x(調節單位:1 x) |
內存頻率 | 400MHz—1800MHz(調節單位:1MHz) |
PCIe頻率 | 100MHz—145MHz(調節單位:1MHz) |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電壓調節參數 | |
處理器核心電壓 | 0.800V—1.850V(調節單位:0.025V) |
內存電壓 | 1.8V—2.5V(調節單位:0.1V) |
主板核心電壓 | 1.5V—1.8V(調節單位:0.1V) |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內存調節參數 | |
tCL(CAS Latency) | 3—6(調節單位:1) |
tRCD | 3—6(調節單位:1) |
tRP | 3—6(調節單位:1) |
tRAS | 5—18(調節單位:1) |
Command Per Clock(CMD) | 1—2(調節單位:1) |
與超頻處理器相比,DFI所出品的主板對於內存頻率及參數的調教要更為出色一些,而僅Infinity NF 570 SLI-M2/G所提供的內存相關調節選項就有25項,在此我們只是列出常見參數的調節範圍,因為對於絕大部分用戶而言,其餘選項使用「Auto」的時間要更多一些。
較之CPU-Z,SmartGuardian在電壓偵測方面更加準確全面
超頻測試成績
我們將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的處理器核心、內存及主板核心電壓分別設置為1.55v、2.1v和1.5v,當電壓設置超過這一範圍時主板BIOS中將以紅色字體提示玩家。x 10倍頻有助於獲得較好的分頻比率,此時系統外頻和HT總線頻率分別為271.5MHz和1357.3MHz,內存也隨之達到DDR2-1100的水準。當然,由於內存電壓仍維持在2.1v的較低水平下,因此其時序參數要保守了許多。
在本次測試過程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2版本的作業系統,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並不對作業系統進行任何優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測試軟體運行過程中均使用「Windows XP」默認桌面主題和「最佳效果」,關閉屏幕保護、休眠、系統還原以及自動更新等功能,並統一使用公版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為獲取最為真實原始的客觀評測數據提供基礎。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測試中所涉及的產品參數以及主板和顯示晶片組驅動程序都會在測試平臺說明中給予相應注釋。
測試平臺軟硬體環境說明:
System Hardware | |
CPU | AMD Athlon 64 X2 4200+(200 x 11/2 x 512KB L2) |
Motherboard |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 |
Memory | 2 x 1024MB G.Skill F2-6400CL4D-2GBHK |
Hard Disk | Seagate Barracuda 7200.9 250G |
Graphics Card | XFX PV-T80G-THF |
Resolution | 1920 x 1200 @ 32-bit @ 60Hz |
Power Supply | Seasonic M12 SS-700HM 700W |
System Software and Drivers | |
OS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600+SP2 |
Chipset Driver | nForce 9.35 Unified Remix(x32) |
Graphics Driver | ForceWare 97.92 WHQL(x86)8800GTS/GTX |
DirectX Version | DirectX 9.0C Redist February 2007 |
Benchmarks | |
General Applications | |
BAPCO SYSMark 2004 SE | |
Synthetics | |
Futuremark PCMark 2005 CPU | |
Futuremark 3DMark 2006 CPU | |
3D-Games | |
F.E.A.R.:Extraction Point | |
Quake 4 |
測試對象成績對比分析:
測 試 對 象 成 績 對 比 列 表 | ||
Applications | NF 570 SLI-M2/G | NF590 SLI-M2R/G |
Overall | 216 | 218 |
Internet Content Creation | 273 | 276 |
Office Productivity | 166 | 168 |
Synthetics | NF 570 SLI-M2/G | NF590 SLI-M2R/G |
PCMark 2005 CPU | 4654 | 4638 |
3DMark 2006 CPU | 1999 | 1990 |
3D-Games | NF 570 SLI-M2/G | NF590 SLI-M2R/G |
F.E.A.R | 108幀 | 105幀 |
Quake 4 | 112.8幀 | 116.6幀 |
DFI Infinity NF 570 SLI-M2/G主板全家福
雖然旗艦型的nForce590 SLI在SYSMark 2004 SE這樣的整體效能測試中稍佔優勢,但是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基於NVIDIA nForce570 SLI MCP設計的NF 570 SLI-M2/G主板在一些專項效能上並不遜於前者,甚至略有勝出。不過,絕對效能早已不是衡量一片主板好壞的唯一標準。相反,諸如做工、軟體、服務等主觀因素往往成為用戶選擇某一款產品的關鍵,而此次所測試的這片DFI Infinity主板在這些方面做得還是非常不錯的。當然,我們對DFI這家個性主板製造商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具體到這款產品而言,定位於中高端的它應當提供更加豐富的附件也許會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