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篤——篤」天花板上又傳來那熟悉的聲音,蓋阿姨的腦袋嗡的一聲,感覺自己就要崩潰了——半年多來,這個聲音讓她一家三代人不勝其擾,特別是在夜裡,時常會被吵醒,之後便難以入眠。
樓上總是傳來篤篤篤聲
蓋阿姨快崩潰了 溝通無效只能報警
昨天,坐在城北吉如家園某單元403室的蓋阿姨家裡,頭頂又傳來了「篤篤篤」的聲響。
蓋阿姨說,5樓是個毛坯房,裡面住著個老奶奶,姓陳,一直一個人住。
「我今年也60多歲了,心臟有點毛病,住進來之後,這個聲音就一直困擾我們。」蓋阿姨說。
每次聽到樓上傳來聲響,蓋阿姨家的小狗便開始叫喚,更讓她一家覺得心煩。
事實上,兩家人本是老朋友,如今又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按理說應該比較容易溝通。但是,這幾個月來,為了拐杖聲這點事,從溝通到請求,後來變成了爭吵,但都沒效果。
蓋阿姨一家曾買過一根輕質拐杖,送給陳奶奶,「但她堅持要用原來那根。」
後來蓋阿姨家人又提出,給陳奶奶家鋪上地毯,但陳奶奶還是拒絕,「她說她家連裝修都沒有,要地毯幹什麼……」
今年春節前,兩家人為了這件事鬧到了報警的地步,但問題依然沒得到解決,兩家人的關係也惡化了。
樓上毛坯房拄著陳奶奶 患了骨刺必須用拐杖
各種協調都不接受 蓋阿姨無奈了
走出蓋阿姨家,記者來到503室。敲開門,陳奶奶將記者領進了房子。
一頭銀髮,身材傴僂,腰間橫挎著一個黑色小皮包,手中拄著一根紅褐色四腳金屬拐杖,「我今年87歲了。」陳奶奶說。
陳奶奶的拐杖有些奇怪,它的四個腳已經被加工過,都包上了一層黑色的自行車外胎。陳奶奶走路時,拐杖拄到地上,聲音是有,但不再是金屬撞擊地面的脆響,有些發悶。
自從查出膝蓋有骨刺,她就開始用起了拐杖,走路時便能減少一些痛楚。如今,她走路變得非常慢,年輕人走走兩分鐘的路,她得拄著拐杖,花上幾倍的時間才能走完。
「我走路需要拐杖,晚上上廁所難免會發出聲音,你說對不對?」陳奶奶看著記者,像是期待著肯定的回應。
陳奶奶家的房子可以說就是一間毛坯房:清一色的水泥地,客廳和幾個房間刷著白牆,廚房甚至還裸露著水泥內牆。
陳奶奶說,自己在家已經不開爐灶了,兩餐都在社區食堂解決,也不想老是待在家裡,可樓下鄰居就是不滿意自己在家裡走動,她也想不通。
回想樓下蓋阿姨家的情形,陳奶奶這套房子真的挺顯大的——不僅因為房間裡空蕩蕩的,更因為這裡只有她一個人。
聯繫陳奶奶的三個女兒各有難處
鄰居:可能是獨居老人想女兒們回家的小伎倆
陳奶奶翻出一本發黃的通訊本,上面記著陳奶奶三個女兒的電話號碼,不過,都是固定電話。「我家裡沒電話,手機也充不上電,也不怎麼跟她們打電話了。」陳奶奶說。
臨近中午,陳奶奶走出家門,前往社區吃午飯。拄著拐杖,步履蹣跚,陳奶奶只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
昨天下午,記者撥通了陳奶奶二女兒王女士的電話。
「我是覺得我媽太倔了,真的,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我們之前也想給她鋪個地毯,但她就是不願意,說這是她自己的房子。後來我們給她買了可攜式的痰盂,讓她晚上上廁所不用走進走出,但她也沒怎麼用。」王女士說,「聲響是有的,但我想,會不會是她耳朵不太好,所以拐杖落地的聲音對她來說沒那麼響呢?」
王女士說,三姐妹現在各有各的難處:大姐身患疾病,動過手術,需要在家休養;小妹住在轉塘,坐公交車來回一趟,一天時間就沒了;自己剛做外婆,外孫女出生沒多久,得照顧小的。
「我知道我媽媽和鄰居爭吵,吃了不少苦,但也只能再去苦口婆心地勸一勸。」電話那頭滿是無奈。
記者隨後又嘗試聯繫陳奶奶的小女兒,電話裡響起某單位的彩鈴。接電話的並不是小女兒本人,對方表示,陳奶奶小女兒確實在那裡工作,但目前不在杭州。
掛上電話,記者猛然想起在陳奶奶家樓下時,一位鄰居說的話:「老人家這麼做,也許是想女兒們能來家裡看看她呢?這樣的獨居老人,其實也蠻苦的……」 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能稱之為家,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空陪陪老人,畢竟陪一年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