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前在耳後先做實驗 圖/胡菁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黃賢君
中老年人中有染髮習慣的人不在少數,大連一女教師在染髮後過敏死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夢怡提醒,要預防染髮過敏,要會挑染髮劑,還要會染,過敏後要會處理。有三類人群建議減少或避免染髮。而常染髮的人群,一年染髮一兩次相對安全。
會挑
看成分選植物染髮劑更靠譜
廖夢怡介紹,染髮劑最常見的危害是過敏,其他的害處還有損傷發質、致癌、致白血病,以及重金屬中毒、孕婦染髮致胎兒畸形、腦細胞發育障礙等。所以,只有了解染髮劑的主要成分,大眾就知道該選哪種染髮劑會更健康。
染髮劑大概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無機染髮劑:主要用於白髮染黑,比如先後在頭髮上塗抹硝酸銀溶液和硫化鈉溶液,使之生成黑色的硫化銀附著在頭髮上,使頭髮變黑;也有利用含鉛、鐵、銅等金屬的化合物與頭髮蛋白中的成分相互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鉛使頭髮被染黑。此類染髮劑反覆使用可引起重金屬蓄積中毒、再生障礙性貧血、高血壓、神經系統損害等。
合成染髮劑:最為常見,通常先以過氧化氫(即「雙氧水」)破壞頭髮的黑色素,使頭髮脫色變淡,再用對苯二胺等中間劑將各種顏色的染料附著在頭髮上,使頭髮著色顯出多種多樣的色彩。對苯二胺是常見的致敏原,多數染髮劑過敏都是由它引起的;對苯二胺、對胺基苯酚及其衍生物已因其致癌作用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關注。
植物染髮劑: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原料製成的,對人體和環境相對安全,但目前還處於研發階段。
會染
染髮前在耳後先做實驗
廖夢怡表示,如果是初次染髮,沒有接觸性過敏史者,染髮前可以先取少量待用的染髮劑塗在耳後或手臂內側,觀察至少48小時,沒有出現紅斑、水皰、瘙癢等過敏症狀才可以染髮。曾經染過發、但本次染髮計劃更改染髮劑品牌,顏色者也應當照此辦理。
染髮劑過敏通常發生在染髮後2-5天,如果已經不是首次染髮劑過敏,則症狀可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出現了。具體表現為頭皮、面部、耳朵、頸部等染髮劑接觸到的皮膚,會出現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等,甚至伴有劇烈的瘙癢或灼痛,身體其他部位皮膚通常沒有異常。
對於沒有過敏史又常染髮的人群,應儘量加大兩次染髮之間的時間間隔,一年染髮一兩次相對安全,至少也要間隔3個月以上才能再次染髮。染髮操作時,應小心操作,使染髮劑儘量不要接觸頭皮、面部皮膚,髮際處的皮膚可以塗少量凡士林軟膏,並帶上耳罩等以作保護。
如果你只是想短時間維護髮色,可以使用臨時染髮劑。臨時染髮劑又叫一次性染髮劑,通常是對頭髮有一定吸附性的彩色粉末,以噴霧的形式附著在頭髮上,可以達到活動期間不脫色、普通洗髮劑能徹底洗淨的效果。她表示,這種染髮劑對發質損害較小,因停留時間短故遠期影響也小,如果因為出席慶祝活動想嘗試鮮豔、誇張的發色,或者只需要短時間維持發色,可以考慮這種染髮劑。
會處理
過敏期間別亂抓或挑破水泡
廖夢怡表示,如果是染髮過程中或剛染完發後出現過敏,應立即用大量冷水衝洗,隨後儘快到皮膚科就診。染髮數天後才出現症狀者同樣應儘快到皮膚科就醫,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過敏藥物和外用藥物,嚴重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
她強調,過敏發病期間,切記不要用熱水、肥皂水及自行調配各種不適當的藥水衝洗,勿用指甲搔抓頭皮,不要自行挑破水泡,以避免加重炎症反應、誘發感染。
特別提醒:三類人減少或避免染髮
1、過敏體質的人士、既往有化妝品過敏史者,染髮發生過敏的可能性較高;
2、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缺陷疾病、噁心腫瘤、血液病患者,染髮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治療難度較大;
3、孕婦、哺乳期婦女染髮可能對胎兒、嬰兒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