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汙染丨今天你所拋棄的,也許明天會「漂洋過海」來看你

2020-08-13 趣讀書吧

推薦閱讀

《海洋汙染》

編輯推薦:

★超強的時代性,向讀者介紹了現代社會與大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領域的最新知識成果,時代特徵明顯;★突出的權威性,作者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全球一流專家等,知識內容和觀點具有權威性;★優異的可讀性,作者對內容的把握高屋建瓴,舉重若輕,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可靠的翻譯質量,譯者都是相關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學教授、研究員,翻譯質量具有可靠性;★精美的裝幀設計,顏值與實力並存的科普讀物。讓我們一起談天說地,一起挖掘有趣問題,一起搞懂那些仿佛聽過但從未真正明白的問題,來滿足我們心中躍躍欲試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內容簡介:

如今,像化學汙染、工業汙染和農業汙染的海洋汙染形式眾多,且汙染源眾多。近幾年,原油洩露、未處理汙水、富營養化、外來物種入侵、重金屬、土地酸化、放射性物質、海洋垃圾、和過度捕撈等重大問題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雖然海洋汙染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但近期常在環境、經濟以及政治辯論的領域中出現。科學家和非科學家仍對海洋汙染感到震驚。各種各樣的海洋汙染源,以及可能給環境和健康所造成的傷害使人們感到沮喪。在本書中,作者朱迪思·S·韋斯從多個角度談及海洋汙染,每個角度都進行了闡述。作者從海洋汙染的來源和歷史談起,討論常見汙染物,討論他們為什麼有害、為什麼會引起爭議,我們怎樣做才能防止他們破壞我們的水生生物系統。本書還回答了埃克森?瓦爾迪茲號石油洩漏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使得人們憂心忡忡等問題。此外,本書僅涉及海洋汙染的主要汙染物,如藥品、個人護理產品和金屬納米粒子。作者闡述了這些物質如何進入水中,進而入侵食物鏈,最後進入人體內。隨著氣候變化和酸化對海洋汙染程度的影響,我們應學習如何在地區和全球減少海洋汙染。

作譯者簡介:

作者:

朱迪思·S.韋斯 (Judith S. Weis) 美國羅格斯大學生物學教授,研究領域主要集中於環境汙染的影響、外來物種入侵、寄生蟲行為以及河口生物生態等。譯者:吳旭 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化學環境工程」分支學科開創者之一,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相關焦點

  • 你隨手一扔的塑料蓋,最終漂洋過海來看你,海洋汙染觸目驚心一面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科普便是,人類隨手一丟的瓶瓶罐罐這些垃圾,最後都去哪兒了?而這些垃圾對美麗的大海,甚至對海裡的生物居民帶來了怎樣的災難?這樣的報導其實在今天來看並不是少數了。國外一名攝影師也碰上了這種經歷,在他為了拍攝潛入海底的時候,看到的竟讓不是各種海洋生物,而是各種一眼可以辨識的人類丟棄的垃圾。
  • 《漂洋過海來看你》劇情狗血套路多也比《因為遇見你》強一百倍!
    文/追劇者們終於為這首歌配了一部電視劇,《漂洋過海來看你》很不錯的一首有故事的歌,很好聽,挺喜歡的,我最喜歡周深和李宗盛演唱的版本,他們唱出了「不能自已」。我因為喜歡這首歌就去看了《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部劇,起初是因為劇名好奇,後來是因為被朱亞文和王麗坤吸引。有多少是因為《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和朱亞文王麗坤,才去看這部劇的。
  • 5.25萬億顆塑料微粒漂浮在海洋上,也許就在你喝的水中
    你知道嗎?在太平洋上有一個巨大的海洋塑料垃圾堆,它的面積相當於法國、西班牙和德國土地面積的總和!「小球大世界」主題展教區或許能給你答案。據統計,每年有900噸廢棄塑料會從陸地進入海洋。塑料對地球的最大的惡意,也許就是它的難降解性,對於這一點,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嗎?
  •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未來的我們會不會無魚可吃
    丨needpix 我是一名研究海洋環境汙染的科研人員,寫這篇文章我不打算傳播焦慮。雖然那會讓我們的工作顯得更加重要一點,但我選擇和你站在一起看問題。 海鮮比以前少了嗎? 我們常聽到海洋環境汙染,漁業資源枯竭,「近海無魚可捕」這類說法。可是你是否發現?
  • 《漂洋過海來看你》鄭楚勇敢表白蘇芒 王麗坤坦言跟朱亞文是費洛蒙...
    拒絕狗血套路 創意帶來新觀感  隨著社會整體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觀眾的審美、對劇的選擇標準越來越挑剔,求新求異的同時更對那些拋棄三觀「青少年或許對懸浮式的故事會感到新奇、抱有幻想,但是輕熟人群更需要有共鳴的內容。」  姚瑤直言,輕熟人群年輕、開放,觀念思想更加多元,對社會現象的包容力更大,加上新時代女性對男性的依賴性正逐漸減弱,越來越倡導獨立自強,而蘇芒的設定恰好顯示了新時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讓女性心理得到滿足,所以這一話題非常適合在輕熟人群中展開探討。
  • 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這三位藝術家用作品告訴你……
    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01美國藝術家Angela Haseltine Pozzi,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和環保團隊清理世界各地的海灘。
  • 女神「蒙娜麗莎」漂洋過海來看你 文藝復興三傑真跡明年4月和你...
    屆時,由義大利貝利尼家族21代人歷經600年收藏傳承的161件文藝復興藝術珍品將亮相重慶美術館,出自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將同期同館展出,屆時被稱為文藝復興的時代肖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將為此次展覽揭開神秘面紗,帶你開啟一場令人終身難忘的文藝復興之旅。
  • 海洋汙染:你不知道你的隨手一丟,會發生什麼...
    ,不僅汙染著環境,也會傷害著海洋動物2015年,一頭鯨魚被海水衝上英國斯凱特島,擱淺而亡。2015年8月,人們在為一隻海龜清理鼻子裡的東西時,卻不想拔出了一根10公分的吸管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即便相關部門已經採取了手段,但這些悲劇總是不斷的發生被塑料圈卡住海豹被用裝啤酒的塑料環卡住腦袋的海鳥被卡住嘴巴,無法進食的海豹渾身沾滿油汙,再也無法飛翔的海鳥還有許多許多深受海洋汙染危害的動物,也有因為吃了被汙染的小魚
  • 2050年的汽車也許將變成會走的生活盒子,你還考駕照嗎?
    大河財立方-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財經全媒體平臺←戳我下載丨純電動車就是汽車業的未來?傳統汽企說,「未必」電動汽車會全面取代燃料車嗎?而且,電池處理也是汙染。」景柱做了一種假設,如果未來,石化將石油製作成了清潔能源,燃油車實現了零排放,那麼,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不過,今天所能見到可取代石油的是氫燃料,氫燃料發電設備變成汽車動力源,有望實現動力性與零汙染。不過,網際網路汽車陣營似乎對純電動車的方向性更為堅持。
  • 海洋已成人類垃圾場?藝術家以垃圾雕塑繪畫呼喚關注海洋汙染
    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02美國攝影師Chris Jordan,多年來也一直致力於拍攝海洋汙染相關的主題,以此喚起人們對海洋環保的重視,那組很多人都看過的「死亡信天翁」正是出自他手。此外,他還搞過一個特別的展覽,cos一系列大家都知道的世界名畫。
  • 援非日記:待到山花爛漫時,我會漂洋過海來看你
    今天專家組一行來到赤幾衛生部,向副部長翁多領導的新冠技術委員會反饋,祝益民領隊說道:「兩周以來我們三次與技術委員會交流,走訪了多家醫院以及國家實驗室,會見了歐巴馬總理,並在總理的邀請下訪問的了巴塔地區,與衛生部部長領導下的專家組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受邀錄製了科普視頻向全國電視觀眾播放」。祝益民領隊將專家組的建議簡化成10句金句,並以PPT的形式詳細進行了闡述,在座的所有赤幾技術委員的專家都悉心聆聽。
  • 地球海洋汙染 不能忽視「藍色警報」
    哈朋說,「但是當你看到這張地圖,你會發現大片大片的海洋被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所影響。看到這份地圖我非常震驚。」———預計危害———海洋汙染物很難被移除據專家介紹,較之於地面汙染,海洋汙染更有著自身「先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汙染源廣、持續性強、擴散範圍廣和防治難危害大這幾個方面。
  • 漂洋過海五千公裡,只為看你一眼和你一起
    感恩之心不是只有人才會有,動物也有,而且這種情感更純粹。我們小時候經常會看到動物報恩的神話故事,特別是《聊齋》。今天小編告訴大家的是一個小企鵝的報恩故事。在南美洲有一隻企鵝,每年都穿越5000公裡的海洋,上演著動物版「漂洋過海來看你」。
  • 這三位藝術家用作品告訴你,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
    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 最近,有一批藝術家和攝影師就另闢蹊徑,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 ,做成了雕塑、繪畫,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海洋汙染的關注
  • 海洋二所裡的海洋秘密等你來看
    直播當天,蘇院士與你線上面對面,回答您對海洋的問題!【海洋知識知多少,科普報告少不了】魚兒都在大海幾樓住?不同品種的魚生活習性不同,因此會選擇在不同的水深和水域裡生活。如果把大海想像成一座高樓,那大家所熟知的一些魚兒們都在高樓的哪個位置居住呢?讓我們一起來揭曉吧!你眼中海水的顏色?
  • 海洋汙染已經如此嚴重,但是你知道嗎?
    眾所皆知的,海洋是生命之源。海洋覆蓋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積,它提供了我們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氣。
  • 所有被你拋棄的都將成為你難以觸及的
    從古至今多少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被拋棄者若不沉淪,並將可以打下一片天地。什麼是拋棄?簡單來說就是,對現在的物質、精神或其他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卻又渴望得到「完美」的人生,當這種「差額」不斷放大時,必然會產生的一種狀態。拋棄者拋棄後真的會得到幸福嗎?
  • 明天,這裡給你關於地理空間的三重想像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1934)明天,來看展吧~星匯當代美術館推出李勇個展「郊區的文學」,展覽即將在2019年9月28日開幕,呈現藝術家最新創作。時過境遷,有很多情境和情愫都無法回到原點,再次反身時藝術家李勇被重重地理空間所串聯起來的記憶吸引。此次展覽猶如一次從幼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時空輾轉。
  • 是時候來談談海洋噪聲汙染了
    導語:由於文學作品誤導,一直以來海洋噪音為人所忽視。當下海洋噪聲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不能小覷。本文作者Christine Erbe將從聲音傳播方式和生態影響的角度討論海洋噪聲汙染。
  • 塑膠海洋丨你隨手丟掉的垃圾袋哪裡去了?
    這幾天看了一部關於塑料製品的紀錄片《塑膠海洋》,每天看一部分,三天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