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真實性的理論見解

2020-09-22 GoodHunts

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的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的真實性的理論見解上的這種差別,體現在這兩個人的不同的科學活動和實踐中。

在德謨克裡特那裡,原則是不在現象表現的,它始終是沒有現實性和處在存在之外的,但是,他認為感性知覺的世界是實在的和富有內容的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是主觀的假象,但正因為如此,它才脫離原則而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的現實性;同時作為唯一實在的客體,它本身具有價值和意義。因此,德謨克裡特被迫進行經驗的觀察。他不滿足於哲學,便投入實證知識的懷抱。我們已聽說過,西塞羅稱他為博學之士。他精通物理學、倫理學、數學,各個綜合性科目,各種技藝。第歐根尼·拉爾修所列舉的德謨克裡特的著作的目錄就足以證明他的博學。

而由於博學的特點是要努力擴大視野,搜集資料,到外部世界去探索,所以,我們就看見德謨克裡特走遍半個世界,以便積累經驗、知識和觀感。德謨克裡特自誇道:「在我的同時代人中,我遊歷的地球上的地方最多,我聽過的有學問的人的講演也最多;而在勾畫幾何圖形並加以證明方面,沒有人超過我,就連埃及的所謂土地測量員也未能超過我。」

德米特裡在《同名作家傳》中,安提西尼在《論哲學家的繼承》中都說,德謨克裡特曾遊歷埃及並向祭司學習幾何學,曾遊歷波斯,拜訪迦勒底人,並且說他曾到達紅海。有些人還說,他曾在印度會見過裸體智者,並且到過埃塞爾比亞。一方面求知慾使他不能平靜,另一方面對真實的即哲學的知識的不滿足,迫使他外出遠行。他認為是真實地那種知識是沒有內容的;而能向他提供內容的知識卻沒有真實性。古代人述說的關於德謨克裡特的軼事可能是一種傳聞,但是一種真實的傳聞,因為它描述了德謨克裡特的本質的矛盾。據說德謨克裡特自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的理智的敏銳。這就是那個照西塞羅的說法走遍了半個世界的人。但是他沒有獲得他所尋求的東西。

伊比鳩魯則以一個相反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伊比鳩魯在哲學中感到滿足和幸福。他說:「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須為哲學服務。凡是傾心降志地獻身於哲學的人,用不著久等,他立即就會獲得解放,因為服務於哲學本身就是自由。」因此,他教導說:「青年人不應該耽誤了對哲學的研究,老年人也不應該放棄對哲學的研究。因為誰要使心靈健康,都不會為時尚早或者為時已晚。誰如果說研究哲學的時間尚未到來或者已經過去,那麼他就像那個說享受幸福的時間尚未到來或者已經過去的人一樣。」德謨克裡特不滿足於哲學而投身於經驗知識的懷抱,而伊比鳩魯卻輕視實證科學,因為按照他的意見,這種科學絲毫無助於達到真正的完善。他被稱為科學的敵人,語言文學的輕視者。人們甚至罵他無知。在西塞羅的書中曾提到,有一個伊比鳩魯派說:「但是,不是伊比鳩魯沒有學識,而是那些以為直到老年還應去背誦那些小孩不知道都覺得可恥東西的東西的人,才是無知的人。」

可是,德謨克裡特努力從埃及的祭司、波斯的迦勒底人和印度的裸體智者那裡尋求知識,而伊比鳩魯卻以他從未有過任何教師,他是一個自學者而自豪。據塞涅卡敘述,伊比鳩魯曾經說過,有些人努力尋求真理而無需任何人的幫助。作為這種人當中的一個,他自己為自己開闢了道路。他最稱讚那些自學者。其他的人在他看來是第二流的人物。德謨克裡特感覺到必須走遍世界各地,而伊比鳩魯卻只有兩三次離開他在雅典的花園到伊奧尼亞去,不是為了研究,而是為了訪友。最後,德謨克裡特由於對知識感到絕望而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比鳩魯卻在感到死亡臨近之時洗了一個熱水澡,要求喝醉酒,並且囑咐他的朋友們忠實於哲學。


相關焦點

  • 《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讀書筆記2
    最後懷疑論則仿佛是反對這兩派獨斷主義的必不可免的禍害」,馬克思批判了這三種論斷,在他看來隔裂的片面觀點或者紊亂的混為一談的折中主義均是不可取的,馬克思力圖通過研究比較不同派別的聯繫和差異,從而公正地裁定伊壁鳩魯和德謨克利特兩者自然哲學的價值和意義。
  •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the pre-socratics lecture 7 Democritus.作為一個簡短的補充說明,一位被稱為Leucippus的哲學家經常被譽為原子論的創始人和德謨克利特的老師。however nothing is known of Leucippus and some ancient philosophers denied that he even existed.
  • 用理性來理解世界——德謨克利特,他的偉大,誰能與之比肩?
    關於他的生平人們所知甚少,但他寫了一本叫做《宇宙學》的書流傳了下來。到了阿夫季拉後,留基伯就創立了一所教授科學與哲學的學校,不久後收了一位年輕的學生,名叫德謨克利特。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年輕學生,會對後世的科學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
  • 沈華偉:關於科學的科學—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
    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沈華偉研究員,做了題目為《關於科學的科學: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與技術推廣不同,科學普及缺少源動力和推動力,並從如何提高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以下為九州連線整理的部分內容:沈華偉: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副主任。
  • 關於銀河系的10個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E知識
    不過,令人有些沮喪的是,根據科學估算,我們的銀河系星系將在大約45億年內與仙女座星系相撞。因為這個事實感到沮喪還不如來了解一下一些關於我們的銀河系的小知識。他們的望遠鏡只能看到我們銀河系中最亮的恆星,許多恆星由於被氣體和塵埃遮擋了而被隱藏了起來。但是,他們知道的事實是,那裡確實有數十億顆看不見的恆星。因此,當我們在夜晚觀察銀河系時,我們看到的只是數千億顆恆星中的約0.0000025%。
  • 德謨克裡特
    德謨克利特的唯物論認為:真正存在的東西只有原子和虛空,也就是原子在虛空中活動,聚散無常,這裡類似於佛學的性起緣空,此外德謨克利特認為靈魂也是一種原子,具有穿透性可以交流。我認為德謨克利特單純用原子來解釋人的靈魂是不夠準確的,人的靈魂很複雜,有原始的欲望和現代的倫理學和道德觀。
  • 形上生存觀與科學方法論——關於懷疑的兩種類型學分析
    而在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發展中懷疑作為科學方法則已經成為一種系統化的理論,並在近現代的認識論發展中始終吸引著眾多科學家和思想家的理論興趣,產生了諸多關於懷疑的重大理論,眾所周知如笛卡爾就建立起了普遍懷疑的理論,堅持一個人如果想要在科學上建立起某種堅定可靠、經久不變的東西的話,他就要在有生之日認真地把歷來信以為真的一切見解統統清除出去,再從根本上重新開始,因為「凡是我早先信以為真的見解,沒有一個是我現在不能懷疑的
  • 希臘哲學中德謨克利特的哲學理論,在希臘是怎樣的地位呢
    時代的趨勢倒是更傾向於科學的實際利用:與這種傾向相吻合,科研按照問題分成物理學、生理學,修辭學和政治學各科以作各自專門的研究,而已使科學教育適應於普通人的觀點。不僅對於人民群眾,而且對於學者也一樣,宇宙論的一般問題已經喪失了在開始時人們對它們所引起的興趣。通過智者學派的認識論,宇宙論問題受到懷疑和擯棄——這一事實無一處表現出否認或惋惜之情。
  • 庫恩論「常規科學」和「革命科學」
    許多科學哲學家漸漸認為,用形式邏輯範疇來重建科學時會失去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對「理論」、「確證」和「納入」所作的正統分析與實際的科學實踐少有相似性。 託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第一版,1962年) 對科學作了一種非正統的科學解釋,且被廣泛討論。庫恩基於他本人對科學史發展的解釋,對科學的進步作了一種「理性重建」。
  • 量子科學新見解
    量子科學新見解原創/簡浩文獻、媒體、網絡,把量子力學描述的神乎其神。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人真正懂量子科學、量子意識、量子運動、量子規律、量子力學。為什麼?量子現象掩蓋了量子本質,於是形成四個錯誤理論:量子力學、薛丁格的貓、量子疊加態、量子力學運算。
  • 橫跨科學和人文的鴻溝之一:從問題、方法到理論|雙體實驗室
    金觀濤老師認為:斯諾所謂兩種文化,正是指出科學世界和人文世界在現代社會本就是不相干的領域(屬於不同的真實性層次),它們之間的真實性標準今天已完全沒有聯繫。這樣一來,在現代社會當某一個領域(和層次)的真實性瓦解時,要將另一個領域(和層次)真實性標準引用過來,利用歷史上存在過的經驗(傳統文化)將它們整合起來的所有方法都已失效。
  • 德謨克利特真實存在理論,柏拉圖本質理論,究竟有怎樣的區別呢
    他進一步完全否認存在而且稱感覺的對象是唯一的現實,在它後面沒有存在可以探求,——這種「實證主義的」結論在他那裡是無需證明的:「虛無主義」的學說。傳統上都明確地只歸之於高爾吉亞。然而,不論根據何種理由,如果普遍有效的知識又要與意見相對立的話,那麼普羅塔哥拉的感覺主義就應該擯棄了,而舊形上學家關於思維繫更高更優越的知識而有別於感覺的那種立場又該採取了。
  • CMU 15251 | 理論計算機科學:介紹
    15251 理論計算機科學先修 首先,你應該學習了計算機科學的入門課程,包括編程和算法思維,比如 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