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性來理解世界——德謨克利特,他的偉大,誰能與之比肩?

2021-01-12 天文同好樂園

公元前450年,有一個人從古希臘的米利都啟程前往阿夫季拉,他的名字叫留基伯。關於他的生平人們所知甚少,但他寫了一本叫做《宇宙學》的書流傳了下來。到了阿夫季拉後,留基伯就創立了一所教授科學與哲學的學校,不久後收了一位年輕的學生,名叫德謨克利特。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年輕學生,會對後世的科學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

按照今天的記述,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而另一個人就是他的老師留基伯,正是這兩位科學家和思想家共同構建了古典原子論的宏偉大廈。那麼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又是怎樣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在德謨克利特的時代,古希臘有一個米利都學派,這個學派確信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一定可以歸因為某種簡單的東西。

德謨克利特

他們設想了一種基本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匯聚和擴散,從而可以由構成世界的一種元素轉化為另一種,世間萬物都由這種基本物質構成。應該說,這其實就是原始物理學的萌芽,雖然顯得粗略和原始,但方向是正確的。德謨克利特接受了這些思想,他用更廣闊的視野構建了一個理論體系,用以理解世界的隱秘秩序。德謨克利特的理念極其簡單:整個宇宙由無限的空間構成,其中有無數原子在運動。空間沒有界限,沒有上下、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界。

原子沒有重量、顏色與味道。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實在的基本微粒,無法繼續被分割,萬物都由它們組成。它們在空間中自由移動,相互碰撞;它們彼此勾連在一起,相互推拉,相似的原子彼此吸引。原子聚集時,在最基本層次唯一能顯現的就是其形狀、排列與結合的順序,基本原子可以通過排列組合使世界變化無窮。光由原子組成、大海由原子組成、城市和星辰也一樣。這永恆的原子之舞沒有終結、沒有目的,我們和自然世界的其餘部分一樣,都是這無盡的原子之舞的眾多副產品之一。

應該說,2000多年前的德謨克利特能有如此廣博的視野和深邃的洞察力,在今天看來依然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他的理論很簡單,但威力驚人,以至於整個後世的人類科學技術都要以此為基石。德謨克利特撰寫了很多著作,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其中包含了物理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宇宙學,他的思想展現出強烈的人道主義、理性主義和唯物主義。他告訴人們要用理性來理解世界,理性可以向我們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非它們表面所顯現的樣子。

「他的偉大,不僅在於其天才,更在於其精神,誰可與之比肩?」——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古羅馬政治家、法學家和哲學家)

相關焦點

  •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the pre-socratics lecture 7 Democritus.作為一個簡短的補充說明,一位被稱為Leucippus的哲學家經常被譽為原子論的創始人和德謨克利特的老師。however nothing is known of Leucippus and some ancient philosophers denied that he even existed.
  • 第二節 德謨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體(一)
    和當時許多抱怨者和悲觀主義者不同,他是一個樂天派的哲學家,整天樂呵呵的,以至於他不是以哲學聞名而是以笑聲聞名。   因為有著樂觀的心態,他一直活到90歲,他說:「如果人活著沒有快樂,那麼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漫長的死亡。」
  • 希臘哲學中德謨克利特的哲學理論,在希臘是怎樣的地位呢
    這種結合,只在很少程度上表現為事實的必然性,在更少程度上表現為時代的需求;實際上這種結合在本質上是偉大人物和偉大人物獨特的認識路線的功績。時代的趨勢倒是更傾向於科學的實際利用:與這種傾向相吻合,科研按照問題分成物理學、生理學,修辭學和政治學各科以作各自專門的研究,而已使科學教育適應於普通人的觀點。不僅對於人民群眾,而且對於學者也一樣,宇宙論的一般問題已經喪失了在開始時人們對它們所引起的興趣。
  • 阿基米德的天才——他憑什麼被評為最偉大的數學家?
    出生於蘇格蘭的數學家埃裡克·坦普爾·貝爾在他廣受歡迎的數學史著作《數學人》中寫道: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Archimedes)一定榜上有名。另外兩個常與他聯繫在一起的是牛頓和高斯。有些人考慮到這些巨人所生活的時代中數學和物理科學相對落後,並根據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評價他們的成就,他們會把阿基米德放在第一位。——貝爾圖1: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多梅尼科·費迪創作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誰?
  • 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真實性的理論見解
    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的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的真實性的理論見解上的這種差別,體現在這兩個人的不同的科學活動和實踐中。在德謨克裡特那裡,原則是不在現象表現的,它始終是沒有現實性和處在存在之外的,但是,他認為感性知覺的世界是實在的和富有內容的世界。
  • 德謨克利特柏拉圖均有自己的學說,究竟誰的學說更適合希臘呢
    但是,當蘇格拉底的智者學派朋友們力圖把一般生活目的如善、快樂等當作以德行為內容的知識對象時,柏拉圖卻直截了當提出他的形上學論斷:這種以德行為內容的知識必然是對於真正實在,即本質的認識,——這與「意見」針鋒相對,意見只與相對的東西發生關係。在他看來,德行知識需要形上學。因此,在這裡道路就分開了。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並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樹。
  • 愛智慧(二)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是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在探索宇宙的時候,首先運用「物質」的概念,認為宇宙是由原子構成的。就當時那種科學水平,他能夠預見性地提出這種理論,無疑是非常先進的。他不滿足於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進而到各地旅遊學習,豐富了自己的學識。
  • 霍金去世,他的偉大能否比肩愛因斯坦?
    今天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139歲誕辰,不過今天也爆出了另外一個重大新聞,那就是76歲的史蒂芬·霍金去世,他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物理學家。小爆的朋友圈瞬間被刷爆了,各位朋友紛紛表達了對霍金的緬懷或者評價。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生物醫學傳統到蓋論(Galen,公元131~200)時達到高峰,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19世紀。亞里斯多德以後的哲學界中,在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之間產生了分化。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1)及其學派以德謨克利特的觀點為依據,認為萬物都由不變的原子構成,原子不停地旋轉並隨機地相互碰撞。伊壁鳩魯對生物和非生物世界作出了深思熟慮的唯物主義解釋,認為一切事物都經由自然原因發生。
  • 巴塞爾大教堂,伊拉斯謨的歸宿
    當時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歐洲各國國王、君主都以能結交伊拉斯謨為榮耀,他的光芒遠遠超過同時期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英王亨利八世,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皇帝查理五世都開出優厚的條件請他去講學或做顧問。
  • 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宗教作為「被顛倒了的世界意識」,經常是社會保守勢力的擋箭牌。2,初期的希臘哲學剛開始的希臘哲學是非常進步的,它從人們對舊觀念舊宗教的動搖過程中,確定了自己獨立的身份——科學,抑或宗教的敵對者。把科學從宗教中分離出來的第一人,同時也是哲學的鼻祖的那人是泰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