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德謨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體(一)

2021-01-12 中國臺灣網

  和當時許多抱怨者和悲觀主義者不同,他是一個樂天派的哲學家,整天樂呵呵的,以至於他不是以哲學聞名而是以笑聲聞名。

  因為有著樂觀的心態,他一直活到90歲,他說:「如果人活著沒有快樂,那麼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而是漫長的死亡。」

  有不少人曾經問他:「你既不是很富裕又不是很有權勢,為什麼還會如此幸福和快樂?」他這樣回答那些人:「在人生的長河裡,我們不斷地打開心靈的扉頁,可我們總感覺靈魂的頁片太小,不太活躍,感覺跳躍的人生舞臺沒有自己想像的寬度,感覺到自己只是扮演著人生的小角色,而不能更多的改變,渴望尋找靈魂更為寬廣的空間,尋找自我的完美風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一直困惑著我們,使我們不能真實地對待自己,是我們欲望的心靈無休止的苛求,還是我們在完美的夢幻中的遐想。是我們不能正確地看待自身的不完美,而錯失了生活真實的元素,生活中不完美的體現實際上是人生的和諧與自然,那裡面包含著我們人性的優點與缺點,包含著我們對人生的處世態度,包含著我們在天地世界不停地耕耘幸福,播種幸福。幸福並不遙遠,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他的話既樸素又充滿哲理。如果你看到了生活中積極的一面,並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適應生活,面對各種挑戰,那麼,通過努力,你的一切合理的願望都會變成現實。

  希臘的老百姓都很喜歡他,但他總是在正統界遭人排斥。他喜歡譏諷當時的正統思想和學說,一些人說到他時會說:「這個人出生於盛產白痴的阿布德拉。」在他的敵人中最出名的是柏拉圖,柏拉圖曾氣得一天到晚吵著要燒毀他的全部著作。

  他認為世界不是由什麼絕對精神、理念、數之類虛無的東西構成,而繼承了米利都學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義哲學路線,認為世界是由原子和虛空構成的。他的思想得到了馬克思的高度讚揚,他也被馬克思稱為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學者」。

  但讓人不解的是,這位「經驗的自然科學家」不相信感性的東西,以致晚年自己弄瞎雙眼。當人問起原因時,他說是為了不讓自己被眼睛看到的東西所蒙蔽,當然也有人說因為他認為自己雖然能夠看到無數美女,卻因年邁而無法去愛她們,就用強光照瞎了自己的眼睛。因為他既不是一個放蕩的公子哥,但也不是一個節慾者,他就是一個尋求感官快樂的人。

  他叫德謨克利特。

相關焦點

  •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
    //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七講 德謨克利特//\\\\\\\\\\\\\\\\\\\\\\\\the pre-socratics lecture 7 Democritus.前蘇格拉底哲學 第7講 德謨克利特we have reached the final lecture in our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ideas of the earliest known philosopher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pre-socratics.
  • 用理性來理解世界——德謨克利特,他的偉大,誰能與之比肩?
    到了阿夫季拉後,留基伯就創立了一所教授科學與哲學的學校,不久後收了一位年輕的學生,名叫德謨克利特。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位毫不起眼的年輕學生,會對後世的科學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按照今天的記述,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而另一個人就是他的老師留基伯,正是這兩位科學家和思想家共同構建了古典原子論的宏偉大廈。那麼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
  • 希臘哲學中德謨克利特的哲學理論,在希臘是怎樣的地位呢
    這一時期在本質上表現為宇宙論時期和人類學時期的思想體系的相互滲透 。這種結合,只在很少程度上表現為事實的必然性,在更少程度上表現為時代的需求;實際上這種結合在本質上是偉大人物和偉大人物獨特的認識路線的功績。時代的趨勢倒是更傾向於科學的實際利用:與這種傾向相吻合,科研按照問題分成物理學、生理學,修辭學和政治學各科以作各自專門的研究,而已使科學教育適應於普通人的觀點。
  • 《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讀書筆記2
    第一部分中,馬克思主要討論了德謨克利特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一般差別。第一節,馬克思便引出哲學界裡普遍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偏見,即德謨克利特物理學等同於伊壁鳩魯物理學,伊壁鳩魯所做的改變是「隨心所欲的臆造」。
  • 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真實性的理論見解
    德謨克裡特和伊比鳩魯關於科學的可靠性和科學對象的真實性的理論見解上的這種差別,體現在這兩個人的不同的科學活動和實踐中。在德謨克裡特那裡,原則是不在現象表現的,它始終是沒有現實性和處在存在之外的,但是,他認為感性知覺的世界是實在的和富有內容的世界。
  • 第五節 伊壁鳩魯:死亡是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二)
    他天生聰慧,14歲開始學習哲學,曾在雅典接受軍事訓練兩年,也曾就學於柏拉圖學派的潘菲勞和德謨克利特學派的西芬尼等人,並熟悉亞里斯多德和阿納克薩哥拉斯等早期哲學家的哲學,但後來這些人都成了他的敵人。他在小亞細亞各地講學5年,繼承、修正和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義哲學,他宣稱快樂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則,他相信感覺,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感覺主義者,他曾說「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情」。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前460年—前370年或前356年)來自古希臘愛琴海北部海岸的自然派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
  • 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按後世說法,泰勒斯是第一個最先科學地研究自然的人。從泰勒斯及其他當時的眾多哲人那裡,我們看到,哲學的認識和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充滿著那種類似於普羅米修斯對宙斯的反抗精神,當時的哲學以客觀的認識、對真理的求索和與宗教的對立性,而獨立存活和發展。
  • 愛智慧(二)德謨克利特
    最後提一下希臘自然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辯士學派的代表,就相當於我們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家,到處去辯論。他的名言是「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在當時是很振奮人心的。這種觀點促進人思考,使人們對很多事物和現象的認識都顛倒了,他甚至提醒人們不要太過迷信神靈,幾乎一切都是相對的。
  • 巴塞爾大教堂,伊拉斯謨的歸宿
    這是教堂後面的一處大平臺。早在羅馬人到來之前,這個位置由於地勢較高,凱爾特人在此建立過聚居地,羅馬佔據高盧後,也在此建了一座軍事要塞。 德西德裡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1466/67/79-1536),也稱鹿特丹的伊拉斯謨(Erasmus von Rotterdam),歐洲當時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