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個單光子空間結構量子存儲器誕生
原標題:世界首個單光子空間結構量子存儲器誕生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存儲,
-
世界首個單光子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 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
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網站9日消息,世界上首個可以存儲單光子形狀的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最新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上。這項成果將鞏固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量子存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統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
-
我國量子存儲器取得重大進展!世界首次實現「按需讀取」
正是因為量子網絡的超級安全性,全世界都在積極推進量子網絡的建設,並有些許進展,其中中國在量子網絡建設中處於表現出色,出於領先地位。2014年,中國研發的遠程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距離擴展至200公裡,刷新記錄。2016年,中國發射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全球領先!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國家。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中國航空報訊:研究團隊通過中科大校園與合肥軟體園之間的光纖,實現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在濟南研製成功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供圖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近日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
這是由中國科學家建立的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傳輸了 32 釐米。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而被調侃「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如今,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 1400 多萬倍。目前該項目成果論文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
「九章」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左上方雷射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飛秒脈衝;左方25個光源通過參量下轉換過程產生50路單模壓縮態輸入到右方100模式光量子幹涉網絡; 最後利用100個高效率超導單光子探測器對幹涉儀輸出光量子態進行探測。
-
濟南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單光子成像與遠距離量子存儲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合作,成功研製出了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
中國量子科技再突破!構建全球首個通信網,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而量子通信,經過論證。在理論上,只要通信雙方設置了密鑰,就一定不會被破譯。2021年1月7日凌晨,一篇論文震驚了世界。這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宣布,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具備基本的實際應用條件。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大眾日報記者 王健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國際首個!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該成果由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等人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算力全球領先,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月4日消息,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中國學者用飛秒雷射製備量子存儲器
中國學者用飛秒雷射製備量子存儲器 2020-03-08 20:15: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