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結合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開發智能感應眼罩來跟蹤眼動

2020-08-28 柔智燴

科學家結合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開發出智能感應眼罩來跟蹤眼睛的運動

麻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首創的可洗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集成在一起,已開發​​出智能眼鏡來跟蹤眼睛的運動和心臟數據,以進行生理和心理研究。這款名為Chesma的眼鏡於8月20日發表在《physics》雜誌上,該眼鏡可在日常環境中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而不會影響用戶的舒適度。

高級作者特麗莎·L·安德魯(Trisha L. Andrew)說:&34;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眼動追蹤的當前技術依賴於眼電描記法(EOG),這是50多年前設計的用於測量眼電位變化的技術。&34;安德魯說。&34;

設計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一項挑戰是開發兼具準確性和舒適性的產品。為此,安德魯和她的同事們通過在織物上生長聚合物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水凝膠電極。達到纖維圖案的角落和縫隙,水凝膠聚合物粘合併覆蓋了織物的拓撲結構,從而形成了肉眼和觸覺無法察覺的機械穩定塗層。

然後,研究小組將這些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結合在一起,製成了一個眼罩,該眼罩可以跟蹤眼球的運動並從位於眉骨處的動脈收集心臟信號。&34;安德魯說。由伊朗,印度裔美國人,亞美尼亞希臘裔和華裔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將眼鏡Chesma命名為&34;,這個詞在許多語言中意為眼鏡或眼睛。

面罩的一種臨床用途可能是監測睡眠。安德魯說:&34; &34;

Chesma中使用的水凝膠電極除了性能和目前使用的粘性臨床電極一樣,還非常耐用。水凝膠可抵抗化妝品,汙染和皮膚廢料(可能會損壞電極)的長期堆積,並可承受15個洗衣周期。研究人員發現,Chesma的信號在連續使用6小時後沒有顯示任何降解,而不會使水凝膠復水,這表明它可以長時間佩戴。實際上,水凝膠保留的水是如此之好,以至於完全乾燥要花費近40個小時-即使這樣做,安德魯也只是簡單地說&34;

接下來,研究小組希望減少設備的電源需求,這將允許用戶每三晚而不是每8小時為設備充電一次。延長的電池壽命還可在人們醒著的時候促進潛在的應用。除了在健康監控中的潛在用途外,該團隊還希望將其部署在虛擬實境,遊戲或廣告效果分析等其他領域中,從而可以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廣告是否真的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Chesma生成的代表性數據集

這項工作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大衛與露西爾·帕卡德基金會的支持。

相關焦點

  • Matter:科學家開發嵌入織物電極和壓力傳感器的雙模態眼罩
    Matter:科學家開發嵌入織物電極和壓力傳感器的雙模態感知眼罩原型,以測量生物特徵使用熟悉的服裝或配飾對多個互補生理信號進行不顯眼的背景測量,可以深入了解健康和行為。這些實際考慮限制了改進技術的開發,該技術可以準確地監測研究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所需的眼科和心臟信號。作者展示了基於織物的電極和服裝設計方法如何協同工作,以提供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平臺Chesma,以便在日常環境中縱向監測脈搏和眼參數。
  • 科學家發明新型智能眼罩可更好監測睡眠,未來或將用於遊戲和VR
    一款舒適、可精準監測睡眠的新型智能眼罩,或許要來了!近日,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團隊首創的可清洗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集成起來,研發了一款可追蹤眼球活動和心臟數據的智能眼罩——Chesma。
  • 科學家發明新型智能眼罩,可更好監測睡眠,未來或將用於遊戲和VR
    一款舒適、可精準監測睡眠的新型智能眼罩,或許要來了!
  • 科學家打造高科技眼罩,可追蹤睡眠中佩戴者的眼球運動情況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在追蹤睡眠中的人的眼球運動時,通常必須將硬接線的電極貼在他們的臉上。然而,很快一個不顯眼的柔性眼罩就能完成這項工作--同時還能測量他們的心率。傳統上,一種被稱為電圖的技術被用來追蹤夜間眼球運動。它涉及將成對的電極粘在病人眼睛上方和下方或兩側的皮膚上。
  • 一種水溶性的離子凝膠溫度傳感器
    典型的i-skin由水凝膠組成,在物理刺激下表現出較大的機械變形。此外,大多數水凝膠在人體中具有生物相容性,從而使我們能夠開發一種可植入的健康監測設備。傳統水凝膠溶劑水分容易蒸發,溶劑的損失改變了離子電導,使其難以在乾燥條件下使用。離子液體(ILs)最近已經被用於增強有機器件的電特性。
  • 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團隊《JMCA》:新型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
    近年來,柔性智能傳感器的發展迅猛,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器件和人工智慧領域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基於彈性體的智能傳感器不同,利用生物相容性極佳的水凝膠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潛在優勢,但對於實際的應用,諸如電子皮膚、健康監測器和人機界面來說仍具挑戰。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明尼蘇達州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了一種閉環系統,該系統可以跟蹤「不變形手」的運動,但是這種方法將需要開發一種可以精確跟蹤高維變形數據的複雜算法。相反,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從3D掃描數據集中「學習」目標表面的變形空間。這將允許通過立體攝像機系統跟蹤的一組基準標記在3D中恢復準確的表面幾何形狀,並用於實時動態地適應3D列印工具路徑。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明尼蘇達州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了一種閉環系統,該系統可以跟蹤「不變形手」的運動,但是這種方法將需要開發一種可以精確跟蹤高維變形數據的複雜算法。相反,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從3D掃描數據集中「學習」目標表面的變形空間。這將允許通過立體攝像機系統跟蹤的一組基準標記在3D中恢復準確的表面幾何形狀,並用於實時動態地適應3D列印工具路徑。
  • 細數智能手錶中的16個傳感器|陀螺儀|追蹤器|可穿戴設備_網易訂閱
    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錶正逐漸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設備,可幫助我們跟蹤自己的活躍程度以及基本的健康參數。  2、三軸加速度計檢測運動並跟蹤方向  三軸加速計是可穿戴設備中最常見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跟蹤向前和向後的運動,感應重力並確定身體的方向,位置以及速度變化率。  3、高度計可檢測您的爬升高度  高度計可檢測高度的變化。
  • 智能窗戶來了!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
    智能窗戶來了!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能源消耗  Emma Chou • 2020-11-09 21:35:11 來源:前瞻網 E2430G1
  • 透明電極指紋傳感器問世
    透明電極指紋傳感器問世 2018-07-09 03:59:33  讓手機屏任何位置都能識別身份  科技日報北京7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材料科學新突破:韓國科學家團隊用超長銀納米纖維和純銀納米線組成的隨機混合網絡納米結構,創造出新型透明電極,進而產生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
  • 基於MEMS 的「矽晶片聲納」超聲波ToF傳感器擴大了感應範圍
    TDK公司宣布現在可以選擇擴大了感應範圍的基於 Chirp CH-201 MEMS的超聲波飛行時間(ToF)傳感器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此款ToF傳感器利用微型超聲換能器晶片發射超聲波脈衝,然後收聽從位於傳感器視場中的目標返回的回波。
  • 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研製成功
    木材基水凝膠傳感器(CPS)結構以及內部交聯機理木材經過科學家的深入研究,現在竟然還能用來製作傳感器。聶康晨在沈曉萍、孫慶豐等老師指導下研究發現,在水凝膠的合成中,利用脫木素後木材天然的纖維素排列結構,往往能起到增強力學性能的效果,並且這種木質基水凝膠還擁有木材的各向異性。聶康晨介紹說,以聚丙烯酸(PAA)水凝膠為例,木材纖維素和水凝膠之間主要是通過氫鍵作用相互連接。
  • 鄭平院士:超拉伸抗凍,光刻3D列印導電水凝膠可運動感應/信號監測
    證明了本發明的水凝膠可用作捕獲人類電生理信號(EOG和EEG)的柔性電極,其中可以精確記錄來自大腦的α和β波。因此,本發明的水凝膠將為下一代智能電子學的發展鋪平道路,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極低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圖文解析】水凝膠的製備與表徵導電水凝膠結構是使用PμSL技術製成的(圖1(a))。405 nm的LED光源用於固化光固化性聚合物溶液。
  • 玩轉智能家居黑科技,人體感應燈為何因你而亮?
    人體感應燈,顧名思義,是一種利用紅外線、熱釋電原理感應人體活動信息的產品。 當人進入紅外感應模塊感應範圍內時,感應模塊就會輸出一個高電平脈衝信號,人離開感應範圍則自動延時關閉高電平,輸出低電平,直接驅動LED燈的開關。
  • AR/VR行業兵家必爭之地(下)-眼動追蹤技術大全
    目前近眼顯示設備(例如Magic leap one)上的眼動追蹤技術方案各種各樣,全球的智能眼鏡企業為了實現眼動追蹤這個重要戰略級技術也都各顯神通,但是究其底層原理都是依據眼睛的生理結構實現的眼動追蹤技術。接下來我根據眼睛的生理結構來為全球的眼動追蹤技術進行分類,這將有助於我接下來的眼動追蹤技術講解。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用於運動檢測的高度可拉伸且自修復的應變傳感器
    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傳感器已用於創建各種可以檢測周圍環境運動的設備,包括機器人,健康監測設備和智能人機界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新型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高度可拉伸,高效且對環境中與運動相關的變化敏感。
  • 國外造出新型二氧化氮傳感器,靈敏度高,可追蹤城市和工業汙染
    蘇塞克斯大學的科學家與總部位於牛津的M-SOLV以及歐洲的研究人員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氣體傳感器,該氣體傳感器可在價格合理的可攜式物聯網設備中提供NO2含量的準確讀數,該設備可與智慧型手機和應用程式同步。  NO2來自內燃機和工業過程,長期暴露於汙染物中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對嬰兒和哮喘患者而言尤其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 基於凝膠的人造光子皮膚觸覺傳感器
    目前大多數已經報導的光子壓力傳感器在低壓力下(<10kPa)表現出低靈敏度、慢修復能力、高滯後性、低柔性和低可塑性。這與天然皮膚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廈門大學、復旦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團隊合作研究,在之前先進的柔軟材料的基礎上,報告了一種簡單、溫和、經濟的策略,實現靈活溫柔的p-skin觸覺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