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團隊《JMCA》:新型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

2020-09-07 高分子科學前沿

近年來,柔性智能傳感器的發展迅猛,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器件和人工智慧領域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基於彈性體的智能傳感器不同,利用生物相容性極佳的水凝膠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潛在優勢,但對於實際的應用,諸如電子皮膚、健康監測器和人機界面來說仍具挑戰。具體來說,高含水量的水凝膠,一方面,提供獨特和優良的仿生和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尺度壓力引起的運動/變形無法快速、有效地轉換為可測量的電信號。在開發高靈敏度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以下三點:1)高拉伸性和優異的導電性,使傳感器本身在承受大變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從機械變形到電子信號的轉換;2)導電水凝膠在受體界面上的強粘附性(避免水凝膠器件的界面脫粘以及傳感性能的喪失);3)應變傳感器基質應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圖1. 兩性離子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設計、構築及傳感機理展示。

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教授團隊日前提出一種新型的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poly(HEAA-co-SBAA)/PEDOT: PSS),通過將PEDOT:PSS直接引入兩性離子物理網絡來構建特殊的半互穿結構,實現優異力學性能、生物相容性和應變傳感的有機結合(圖1)。由於其內部存在豐富的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導電水凝膠基質不僅彌補傳統兩性離子聚合物凝膠的弱機械性能,而且實現超高的拉伸率(4000%~5000%),快速斷裂處修復(<3min)以及在多種無孔界面(陶瓷、玻璃、金屬和動物組織)的高粘附性(~1700J/m2)(圖2)。

圖2. 兩性離子水凝膠的力學性能、切口自癒合性以及在多種無孔固體表面的界面粘附性。

結合水凝膠基質的優異力學性能、高界面粘性和導電性能,兩種類型的凝膠傳感器(壓敏和拉伸應變型)被進一步設計,使其能夠穩定地監測人體細微的動作(手指及膝蓋彎曲、聲音、靜態和動態脈搏)、水滴滴落和重物質量,其在低於900%的大應變條件下的靈敏度(GF值)為2.0(圖3)。

圖3. 兩性離子導電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實際監測性能。

研究者進一步設計了一種有趣的力學感應平臺,以期實現應變響應下電信號和力學性能的實時監測,進而探究傳感過程與網絡結構間的變化關係(圖4)。有趣的是,在較低的拉伸速率(20 mm/min)下,研究人員利用該裝置在小應變處(~300%)「捕捉」到一個反常現象:拉伸使傳感器電阻異常變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現象在快拉伸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證明網絡間的相互作用是時間和空間相關的。其可能存在的機理是:由於凝膠的製備過程沒有引入化學交聯劑,網絡間的大量兩性離子基團和導電聚合物間的離子相互作用呈現一種游離可逆的物理交聯過程;較低的拉伸速率使兩性離子網絡能夠逐漸參與短距離的離子相互作用,優化了電荷轉移的導電途徑,從而使相對電阻在早期較小的拉伸應變階段暫時減小。這一反常現象目前在傳統的應變傳感器未有報導和詳細研究。

圖4. 力學感應平臺的構築、拉伸誘導電阻異常減小現象及機理展示。

此外,研究還進一步地對比討論了該兩性離子水凝膠基質的生物相容性和防蛋白粘附性能,相關成果日前以「Highly Stretchable, Self-Adhesive, Biocompatible, Conductive Hydrogelsas Fully Polymeric Strain Sensors」為題發表於《J.Mater. Chem. A》,第一作者為張冬。該工作不僅報導了一類可替代傳統納米複合材料或彈性體基的水凝膠應變傳感器,在植入性人機互動和醫療監測等領域有一定的潛在應用價值,還提供了一種新策略來實時探究網絡形變和實際監測信號變化的相互關係,從而有助於一些實驗過程中捕捉到的反常現象的合理解釋。

原文連結:DOI: 10.1039/D0TA07390C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增強導電聚合物水凝膠,製成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發表時間:2018/4/10
  • MIT趙選賀團隊研發高性能純導電聚合物水凝膠
    導電聚合物水凝膠是實現人體和生物電子設備完美兼容的理想界面材料之一,然而現有導電水凝膠很難兼顧滿足應用需求的電學、力學、生物兼容性及穩定性。近日,MIT趙選賀團隊提出形成穩定的導電聚合物納米纖維網際網路是獲得高性能導電聚合物水凝膠的關鍵。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Nandi教授團隊專注於聚合物水凝膠的刺激響應特性在靶向藥物輸送,組織工程和利用其不同光電特性的生物傳感方面的最新發展。作者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導電聚合物水凝膠,並特別關注了衍生自水凝膠的幹凝膠能量產生和存儲行為。
  • 新型水凝膠能像金屬一樣導電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一種具有卓越導電性能的凝膠,其製作工序簡單且快捷,並且可以使用噴墨印表機將其列印在其他物體的表面。科學家們表示,這種凝膠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可用於製造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燃料電池等。研究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鮑哲南(音譯)、博士後於桂華(音譯)、材料科學和工程系助理教授崔藝(音譯)等通過將長鏈的有機化合物苯胺與植物組織中天然存在的肌醇六磷酸結合在一起,製造出了這種能導電的水凝膠。
  • 新型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研製成功
    近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一種具有高強度、穩定性以及熱塑性和可自修復的新型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被成功製備出來,其強度達到人體軟骨的4倍,在水含量高達70%—80%的情況下,拉伸和壓縮強度都能達到兆帕級別,並具有抗撕裂性,在酸性、鹼性環境下均能保持非常良好的穩定性,有望用作軟溼結構生物材料替代物。
  • JMCA:納米複合導電水凝膠基柔性應力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大量paper致力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設計,製備和應用。這篇綜述主要探討了:(1) 基於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應變和壓力傳感器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碳納米管基、氧化石墨烯基、MXene基、聚合物基和其他納米填料基的五種納米填料的水凝膠傳感器的設計策略,製備方法和應用。
  • 基於導電水凝膠的柔性儲能系統
    導電水凝膠結合了導電高分子的電化學性能與水凝膠的柔軟特性,具有大比表面積,出色的電子傳輸與離子傳輸能力,是構築柔性電極的理想材料。該文首先論述了納米結構導電水凝膠的合成與功能化策略及其獨特的物理與化學特性。根據高分子水凝膠網絡以及導電填充物的種類,導電水凝膠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交聯聚合物鏈或單體以構建三維納米結構的聚合物鏈網絡。其次介紹了導電水凝膠材料中的滲流理論。
  • 《JMCA》中國地質大學許星光團隊:胺基酸水凝膠用於捕獲二氧化碳
    中國地質大學許星光副教授協調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Colin D. Wood教授團隊首次提出將AAS封裝到固體聚合物基質中,以簡單地製備可擴展材料,即液態AAS水凝膠顆粒(LAHP),用於碳捕獲。相關論文Next generation amino acid technology for CO2 capture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 《AFM》:纖維素納米纖維增強離子導電水凝膠:製備簡單,應用前景廣泛
    背景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對人機界面需求的不斷提高,柔性離子導體以其高彈性、透明性、機械性能可調、導電相一致等特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水凝膠由聚合物網絡結構和超過90%的水組成,與電解質鹽混合後可以用作理想的離子導體。
  • 修復受損神經,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可助一臂之力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許未來可以用於修復這些類型神經的損傷。近日,南京大學教授沈群東及其合作者在《美國化學會·納米》雜誌(ACSNano)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外周神經被完全切斷的損傷,例如事故造成的深切口,是很難治療的。一種常見的治療策略被稱為自體神經移植。它是從身體其他部位移走一段外周神經,然後縫在被切斷神經的兩端。
  • 武漢大學製備出離子導電纖維素水凝膠,零下溫度仍能工作
    武漢大學製備出離子導電纖維素水凝膠,零下溫度仍能工作 發表時間:2019/11/5
  •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2018-03-29 11:1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摘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可導電玻璃狀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這種材料導電性優於普通聚合物,易於大規模製造,成本低於氧化銦錫薄膜導電材料。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俞璟教授團隊在8月《ACS Materials Letters》綜述了題為『『Functional Conductive Hydrogels for Bioelectronics』』一文。在這篇綜述中,重點介紹了功能性導電水凝膠的最新進展。然後,討論了導電水凝膠在可穿戴/可植入電子產品和細胞/組織工程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和面臨的挑戰。
  • 鋰金屬陽極的新型凝膠聚合物電解質
    SK Innovation和John Goodenough教授的團隊將共同開發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和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的下一代電池。感興趣的領域是一種新型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系統,該系統具有抑制鋰金屬陽極電池中枝晶生長的潛力,並最終縮短了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上市時間。
  • 麻省理工使用導電聚合物3D列印軟而靈活的腦植入物
    然後將這些納米纖維與它們先前已經開發的水和有機溶劑的溶液混合,以形成嵌入納米纖維的水凝膠。通過對不同的水凝膠形式進行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納米纖維的重量百分比介於5%到8%之間,可以產生牙膏狀的材料,該材料既導電又適合送入3D印表機。「最初,就像肥皂水一樣,我們濃縮納米纖維,使其像牙膏一樣粘稠,因此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稠密的可印刷液體擠出。」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與常規有機彈性體基質相比,水凝膠具有與人體皮膚相似的生理和機械性能,被認為是與人體相關的電子應用的更好替代品。特別是,受到貽貝啟發的導電水凝膠在自粘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從而消除了傳統的基於聚合物/水凝膠的電子產品中對膠帶或帶子的需求。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具有微觀的三維互連結構的可拉伸導電聚合物水凝膠(stretchable conducting polymer-based hydrogel, SCPH)在儲能設備、生物傳感器和醫用電極等領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優點。在親水性凝膠中發現的本質多孔結構具有大的表面積,導致了高的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以及離子和分子的高滲透性。
  • 哥倫比亞大學《納米快報》防凍熱穩定水凝膠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科研摘要》  由於常規水凝膠電解質的挑戰,尚未實現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在低於零的溫度下,水凝膠電解質中的大量水不可避免地會凍結並限制離子遷移,並且它們的結構在高溫下不穩定。
  • 離子導電水凝膠用於光學可調電磁隱身結構設計
    為了從根本上建立可操作的新型微波吸收結構,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院士研究團隊最新的化學電源系統反向設計成果:首次基於透明化學電源電解質(第二類導體)設計多層光學可調電磁隱身結構。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聚合物水凝膠,它既是光學透明材料,又是微波吸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