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A》中國地質大學許星光團隊:胺基酸水凝膠用於捕獲二氧化碳

2021-01-07 Hydrogel

【科研摘要】

胺基酸鹽(AAS)具有極低的毒性,可忽略不計的揮發性和良好的吸收能力,是一類很有前景的綠色CO2捕集材料。然而,緩慢的吸收動力學和顯著的再生能量需求阻礙了其廣泛的應用。中國地質大學許星光副教授協調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Colin D. Wood教授團隊首次提出將AAS封裝到固體聚合物基質中,以簡單地製備可擴展材料,即液態AAS水凝膠顆粒(LAHP),用於碳捕獲。相關論文Next generation amino acid technology for CO2 capture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由於擴大了接觸面積,CO2與AAS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強烈,因此吸收率顯著提高。同時,與攪拌的AAS水溶液相比,LAHP的二氧化碳吸收平均提高了40%。

此外,突破性實驗表明,LAHP具有足夠的動力學和容量特性,可用於許多領域,例如燃燒後捕集(15.0體積%CO2),從封閉系統中清除CO2(例如,潛艇中0.5至1.0體積%CO2)和直接空氣捕獲二氧化碳,吸收值分別為62.8、53.1和42.4 mg g-1吸收劑。對於再生,低級蒸汽被證明是LAHPs再生的有效熱源,如果容易獲得廢工業蒸汽,則可以顯著降低總能源成本。作者還探索了用較高沸點的極性溶劑(例如乙二醇)代替水。可以將肌氨酸鉀鉀在乙二醇中的30重量%溶液注入到交聯的聚(N-羥乙基丙烯醯胺)水凝膠中。此外,通過使用較高沸點的溶劑(即乙二醇),可以在60℃,真空60分鐘的溶劑損失最小的情況下再生吸附劑。分別獲得了36.5 mg g-1吸收劑(11個吸附-再生循環的平均值)和18.7 mg g-1吸收劑的純淨二氧化碳和空氣的CO2吸收能力。儘管LAHPs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不是最高的報導之一,但這種方法的簡單性可能會激發出基於AAS的二氧化碳吸收劑設計的想法,這種吸收劑綠色環保,用途廣泛,易於擴展且經濟可再生。

【圖文解析】

水凝膠是親水性聚合物的交聯網絡,能夠容納大量的水和其他極性溶劑。這些材料的出色吸水能力已導致在廣泛領域中的應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輸送,化妝品,傷口護理和牙科。因此,水凝膠代表了近年來最有趣和用途最廣泛的材料之一。在先前工作中,作者報導了在環境條件下水凝膠在改善CO2吸收動力學和胺基吸收劑容量方面的應用。但是,這些水凝膠材料在稀釋源(CO2濃度低於1.0 vol%)中的性能尚不清楚,並且幾乎無法測量動態(實際工業條件)下的吸收率。同時,將對流加熱或微波加熱用於吸收劑再生需要非常高的能量輸入,因此經濟的再生策略值得研究。

作者提出了對「液態AAS水凝膠顆粒」(LAHPs)的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CO2吸收劑,它可以捕獲來自各種來源的CO2。通過在AAS溶液中添加環保的SAP顆粒並輕輕攪拌混合物,可以在20分鐘內輕鬆製備LAHP。通過這種方式,AAS溶液被鎖定在水凝膠顆粒中,從而在CO2/AAS相互作用之間形成較大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吸收率,同時將溶劑損失降至最低(圖1)。同時,CO2與AAS反應可能產生的固體沉澱將被限制在水凝膠網絡中,以克服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因此,預期所提出的LAHP將克服AAS解決方案的顯著缺點(例如動力學差),同時保持如上所述的內在優勢。通過突破性實驗,LAHPs表現出出色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從氣流中捕獲CO2(模擬廢氣),1.0(模擬封閉區域的濃度)和0.04%(體積)的CO2(模擬大氣),這顯示了其在各種應用中的潛力。此外,可以使用工業廢廢料來再生CO2飽和的LAHP,從而大大降低了總體能源成本。Liu等人的研究表明,聚乙二醇中的N-烷基甘氨酸鹽(分子量為150或PEG150)在N2下的再生溫度低至40°C,在沒有N2的情況下再生溫度低至90°C。此外,它們還證明了等摩爾的CO2吸收和再生能力,而不會損失二氧化碳。同樣,作者還探討了是否可以將非水性胺基酸鹽溶液(例如溶解在乙二醇中的胺基酸鹽溶液)摻入水凝膠中,以實現可用於CO2捕獲和直接空氣捕獲並通過再生的CO2吸附劑材料。加熱(即在真空中60°C加熱1小時),而溶劑損失最少。作者認為,當前的工作可能會為基於AAS的環保,有效和節能平臺的實際二氧化碳捕集開發提供見識。

圖1製備LAHP的示意圖,LAHP吸收CO2和LAHP脫附CO2的示意圖。

2.實驗部分

2.1材料和化學品

所有化學品和材料均從商業渠道獲得,並按原樣使用。胺基酸,絲氨酸,2-甲基丙氨酸,l-脯氨酸,賴氨酸和甘氨酸是從Sigma-Aldrich購買。它們的分子結構如圖2所示。MerckChemicals提供了氫氧化鉀(KOH)顆粒(純度約85%)和氫氧化鈉(NaOH)顆粒。CO2氣體,N2,CO2/N2氣體混合物(在N2平衡中為1.0%和15.0 vol%的CO2)和氬氣(Ar)購自澳大利亞中銀。從DuluxGroup Pty.Ltd。獲得了能夠吸收高達自身重量400倍於水的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鈉)超吸收劑(SAP)水凝膠。對於合成交聯的聚(N-羥乙基丙烯醯胺)(PHEAA),N-羥乙基丙烯醯胺(HEAA),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MBAA),N,N 使用了N,N′-四甲基二氨基甲烷(TMEDA)和過硫酸鉀(99%)。蒸餾水用於製備胺基酸鹽水溶液和用於該研究的聚合溶液。使用乙二醇(99%)配製非水性AAS溶液。

圖2研究的胺基酸的化學結構和pKa。

2.3在純二氧化碳氣氛中吸收二氧化碳

將已知量的所需吸附劑添加到小瓶中,然後密封,將總重量記錄為W1。隨後,將接近大氣壓的CO2流通過針頭/隔膜收集到容器中。第二個針用作排氣孔,使氣體自由流過水凝膠顆粒。在一定的CO2注入時間,總容器重量記錄為W2,因此可以通過W2與W1之差來確定CO2吸收量。為了比較,還通過將CO2氣體直接鼓入AAS溶液(通過磁力攪拌劇烈攪拌)來確定AAS溶液中的CO2吸收量。所有的二氧化碳吸收實驗均在環境溫度條件下進行。

2.4合成廢氣中的CO2吸收(N2平衡中的CO2為15.0 vol%)

實時氣體分析儀(RGA)用於評估LAHP在燃燒後捕集的能力。該裝置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將大約130 g肌氨酸鉀注入的LAHPs裝入測試柱(25×630 mm)中,然後用Ar氣吹掃30分鐘,直到所有殘留空氣已從測試系統中刪除。隨後以130 mL min-1的速度連續注入合成煙氣。由於強烈的CO2/AAS相互作用,LAHP將CO2氣體從氣流中汽提出來,而N2組分很容易通過色譜柱。每8分鐘通過氣相色譜儀(Agilent 7890A)對出口氣體進行採樣,並通過軟體實時自動分析和記錄組成。實驗是在環境溫度和1.0 bar表壓下進行的。所有氣體流速均使用Bios體積流量計校準。

圖3突破性實驗的實驗裝置。

2.5稀釋源吸收的二氧化碳

在許多情況下,必須從稀釋源(CO2濃度低於1.0%)中除去CO2。尤其是,CO2的直接空氣捕獲(DAC)被視為緩解大氣中CO2的重要方法。為了測試LAHP在低或極低的CO2分壓下的CO2吸收性能,在突破性實驗中,將1.0體積%的CO2/N2混合物和環境空氣用作進料氣。除了使用高靈敏度氣體檢測器(Licor 840 CO2分析儀)來確定流出氣流中的低CO2水平外,該設置與圖3中所示的設置相似。

2.6通過蒸汽加熱再生LAHP

為了使CO2吸收劑實用且在工業上具有實用性,應在需要最少能量的情況下方便地對其進行回收。考慮到其出色的吸水能力,工業廢蒸汽可作為LAHP再生的經濟熱源。在該文中,使用蒸汽檢查了LAHP的可回收性,這模仿了將工業廢蒸汽作為一種快速節能的再生策略的可能性。示意圖和再生過程如圖4所示。將大約2 g的CO2飽和的LAHP(30.0 wt%的肌氨酸鉀,每克AAS溶液使用0.2克水凝膠用於LAHP)裝入樣品柱中。連接到水箱。烘箱溫度在環境壓力條件下設置為120°C。樣品通過蒸汽加熱30分鐘並冷卻至室溫,然後再次進行CO2吸收實驗。總共進行了十次吸收/解吸循環,以評估LAHP的可回收性。

圖4使用蒸汽再生LAHP的實驗裝置。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9/D0TA10583J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美國阿克倫大學鄭潔團隊《JMCA》:新型全聚合物導電水凝膠
    具體來說,高含水量的水凝膠,一方面,提供獨特和優良的仿生和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尺度壓力引起的運動/變形無法快速、有效地轉換為可測量的電信號。在開發高靈敏度水凝膠應變傳感器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考慮以下三點:1)高拉伸性和優異的導電性,使傳感器本身在承受大變形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從機械變形到電子信號的轉換;2)導電水凝膠在受體界面上的強粘附性(避免水凝膠器件的界面脫粘以及傳感性能的喪失);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JACS:DNA水凝膠網絡實現幹細胞特異性高效捕獲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課題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關於DNA水凝膠網絡捕獲幹細胞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姚池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唐涵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 高光輝《JMCA》類似皮膚機械行為DNA啟發的水凝膠機械受體
    【科研摘要】最近,長春工業大學高光輝團隊設計了一種具有DNA啟發性的水凝膠機械感受器,該感受器具有皮膚般的感知力和機械行為,以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相關論文A DNA-inspired hydrogel mechanoreceptor with skin-like mechanical behavior發表在《J. Mater. Chem. A》上。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巴西聖保羅大學開發用於3D列印食品的水凝膠
    近日,巴西聖保羅大學路易斯·德·奎羅斯學院(ESALQ-USP)研究人員與合作者,開發了以變性澱粉為基礎的水凝膠,用作3D列印食品的「墨水」。研究人員生產的第一批凝膠是以木薯澱粉為基礎的。在之前的一個項目中,他們開發了用臭氧修改澱粉結構和性質的方法,他們通過對氧氣進行放電產生臭氧,將氣體與水和木薯澱粉混合液放在一個容器中使之冒泡,然後除去水分使混合物變幹,結果就產生了變性澱粉。
  • 諾貝爾獎團隊將空氣中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燃料
    (原標題:南加州諾貝爾獎團隊成功將空氣中二氧化碳直接轉化成甲醇燃料)
  • 中科院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
    王曉龍的化學材料研究之路至今已 10 餘年,他於 2007 年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設計與製備。從蘭州大學畢業後,他加入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了潤滑材料方面的研究。 而真正將 3D 技術與高性能材料結合在一起,是在王曉龍從加拿大回到中國之後。
  • Mater|一鍋法原位凝膠體系製備IPN水凝膠用於組織再生
    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人工關節替代治療方法,自體軟骨細胞的植入用於關節軟骨的再生已成為一種有效且無創的治療方法。為了使細胞植入療法獲得高治療效果,需要將植入的軟骨細胞轉化為具有高彈性和減震特性的原始透明軟骨而不是纖維軟骨。目前,需要製備一種支架材料能夠用於關節軟骨組織再生,並且能為軟骨細胞提供良好的培養環境。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自然·材料》微水凝膠激活InVivo反應
    【科研成果】11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Tatiana Segura 和 Philip O.Scumpia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刊發了Activating an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from a hydrogel scaffold imparts regenerative wound healing一文。
  • 用於3D列印可伸展、高解析度、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
    【PConline 資訊】水凝膠是聚合物鏈的親水性網絡,可以保留大量的水。它們通常用於從軟機器人到生物列印等各種應用,並且已證明可用於其他需要大量變形的應用,如透明觸摸面板。然而,水凝膠的應用受到其製造方法的限制,傳統上它們依賴於模製和鑄造。
  • 《自然·材料觀點》賓夕法尼亞大學:將水凝膠移動到第四維度
    水凝膠或水溶脹的聚合物網絡在生物醫學領域特別受關注,因為它們可以包裹細胞,並且可以通過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ECM)特徵的大量信號進行工程然而,通過這種控制來操縱重要的替代蛋白質的技術的發展一直具有挑戰性。自然材料的一種方法是將蛋白質摻入水凝膠而不會損害其生物活性,這樣就可以以時空精度和亞細胞解析度調節其向包囊細胞的呈遞。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先前,南開大學郭瑋煒教授團隊在該校成立100周年校慶之際總結了用於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的智能DNA水凝膠和DNA微凝膠的開發最新進展,並討論了當前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迄今為止,已經成功開發了兩種DNA水凝膠:通過DNA自身交聯形成的純DNA水凝膠,以及通過摻入DNA的合成或天然聚合物鏈交聯而形成的雜化DNA水凝膠。
  •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背景介紹】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已廣泛用於各種應用,例如生物醫學設備和柔性電子產品。然而,當前技術將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的幾何形狀限制為由水凝膠與矽橡膠組成的層壓體。這極大地限制了基於水凝膠聚合物的設備和機器的功能和性能。可以自由形式創建複雜3D對象的3D列印已廣泛用於製造3D水凝膠結構。
  • 空氣捕獲二氧化碳成本大降—新聞—科學網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化學工廠可能會將捕獲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這可能使合成燃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樣的鼓勵低碳燃料的地方成為現實。 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多市史丹福大學氣候科學家Chris Field說,這一數字是「真正的進步」。這是因為新的研究得到的數字基於真實試驗設施的數據和成本,而其他研究則依賴於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捕獲技術最佳推測的按比例放大。
  • 二氧化矽氣凝膠或讓火星變得宜居
    火星上的極地冰蓋是水冰和冰凍二氧化碳的組合。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5日報導,人們一直夢想著重塑火星氣候,使其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提出了各種方法,但都不能實現。
  • 新型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研製成功
    近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一種具有高強度、穩定性以及熱塑性和可自修復的新型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膠被成功製備出來,其強度達到人體軟骨的4倍,在水含量高達70%—80%的情況下,拉伸和壓縮強度都能達到兆帕級別,並具有抗撕裂性,在酸性、鹼性環境下均能保持非常良好的穩定性,有望用作軟溼結構生物材料替代物。
  • 陳根:傷口癒合水凝膠,觸發免疫減少疤痕
    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則發明了一種新的水凝膠,通過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強壯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這項新研究建立在該團隊2015年之前的工作基礎上,當時他們描述了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材料——微孔退火粒子(MAP)水凝膠。通常,水凝膠只是一種水基敷料,它能保護傷口並使傷口溼潤,有助於加速癒合,但它們仍然會導致疤痕的形成。然而,MAP水凝膠就像一個支架,由微凝膠構建塊組成,讓皮膚細胞在傷口上生長,癒合得更徹底。
  • 傷口癒合水凝膠,可以觸發免疫減少疤痕
    此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通過研究嬰兒的特殊皮膚構造和狀態,試圖將嬰兒的無疤痕皮膚在成年人身上複製。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則發明了一種新的水凝膠,通過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強壯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這項新研究建立在該團隊2015年之前的工作基礎上,當時他們描述了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材料——微孔退火粒子(MAP)水凝膠。
  • 中科院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3D列印,高強韌性、製備方便性凸顯
    圖 | 二次塑性後的 3D 列印雙網絡水凝膠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曉龍及其團隊通過構築雙物理交聯網絡實現了超高強韌水凝膠的 3D 列印。圖 | 3D 列印的多種精細結構雙網絡水凝膠王曉龍的化學材料研究之路至今已 10 餘年,他於 2007 年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讀博期間的研究方向為高性能工程塑料的設計與製備。從蘭州大學畢業後,他加入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了潤滑材料方面的研究。
  • 哈佛大學《自然》子刊:聚丙稀酸水凝膠中的非平衡信號集成
    簡單的水凝膠也固有地具有這些相同的機理元素。這樣,水凝膠可能會充當複雜的化學信號積分器,進而展現出廣泛的先前未曾探索過的瞬態現象和傳感行為。【科研摘要】先前,通過從生物信號動力學中汲取靈感,哈佛大學Peter A. Korevaar攜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