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使用導電聚合物3D列印軟而靈活的腦植入物

2020-12-01 3D列印網

中國3D列印網4月22日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採用導電聚合物液態材料開發柔軟而靈活的大腦電極。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正在對導電聚合物的3D列印進行研究,他們正在研究開發符合大腦輪廓的軟神經植入物,並在更長的時間內監視活動,而不會加劇周圍組織的狀況。

通常由金屬製成的大腦植入物會引起炎症和疤痕組織的堆積。 3D列印的柔性聚合物電子設備的使用可以潛在地提供一種更軟,更安全,更快速的替代方法,以替代旨在監測大腦活動的現有金屬基電極。因此,這項研究對於開發可刺激神經區域緩解癲癇,帕金森氏病和嚴重抑鬱症狀的大腦植入物也可能有用。

柔性神經電極,帶有3D列印的軟電子活性聚合物。圖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3D列印導電聚合物

在最近發表的研究中,由機械工程學和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趙選河領導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概述了一種3D列印神經探針和其他像橡膠一樣柔軟和有彈性的電子設備的方法。該研究集中於導電聚合物,導電聚合物是具有固有導電性的一類聚合物。它們在商業上用作抗靜電塗料,因為它們可以有效地帶走任何積聚在電子設備和其他容易產生靜電的表面上的靜電荷。

「這些聚合物解決方案很容易噴塗在觸控螢幕等電子設備上。」麻省理工學院Zhao小組的研究生Hyunwoo Yuk說道, 「但是液體形式主要用於均質塗料,很難將其用於任何二維,高解析度的圖案。在3D模式下,這是不可能的。」

在本文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基於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3D可列印導電聚合物墨水溶液。通常,它是一種液體狀的導電聚合物溶液,其中包含提供材料導電特性的納米纖維。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將這種物質轉變為一種類似於「粘性牙膏」的增稠材料,以使其可進行3D列印,同時仍保留了該材料固有的導電性。

使PEDOT:PSS解決方案與3D列印兼容的過程包括將材料冷凍乾燥,去除液體並留下乾燥的納米纖維基質。然後將這些納米纖維與它們先前已經開發的水和有機溶劑的溶液混合,以形成嵌入納米纖維的水凝膠。通過對不同的水凝膠形式進行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納米纖維的重量百分比介於5%到8%之間,可以產生牙膏狀的材料,該材料既導電又適合送入3D印表機。

「最初,就像肥皂水一樣,我們濃縮納米纖維,使其像牙膏一樣粘稠,因此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稠密的可印刷液體擠出。」

通過將新的,較厚的導電聚合物送入3D印表機中,研究人員能夠製造出穩定的導電圖案。因此,該團隊使用PEDOT:PSS解決方案創建了幾種導電聚合物設備,包括柔軟的橡膠狀電極,並將其植入到小鼠的大腦中,以此作為概念驗證。

Yuk補充說:「我們希望通過演示這一概念證明,人們可以使用該技術快速製造不同的設備。

「他們可以在30分鐘內更改設計,運行列印代碼並生成新設計。這完全可以簡化由完全由軟材料製成的神經界面的開發。」

該團隊還印刷了軟多電極陣列。圖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測試3D列印電極

小型電極由一層柔軟的透明聚合物組成,MIT小組3D在其上以細的平行線匯聚了PEDOT:PSS材料,該線匯聚在一個尖端,寬約10微米。它的尺寸確保了電極具有從單個神經元(即使用電脈衝在大腦中傳遞信息的細胞)拾取電信號的能力。通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植入的電極確實能夠檢測到來自老鼠大腦內單個神經元的電信號,因為它在受控環境中自由移動。

標準的神經植入物使用金屬電極來刺激和監視神經系統的部分和結構。這可以使科學家更清晰地了解大腦的活動,並有助於針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量身定製療法和長期的大腦植入物。

3D列印的導電聚合物網格的SEM圖像為200 m。圖片來自《自然通訊》。 除了可能在振動的情況下對大腦組織造成損害外,原則上,與基於水凝膠的電極相比,金屬電極對大腦中的電信號不太敏感。這是因為金屬電極以電子形式傳導電,而大腦中的神經元以離子形式產生電信號-這意味著離子電流需要轉換才能被金屬電極記錄。這有可能導致信號的某些部分在翻譯中丟失。據中國3D列印網了解,相比之下,3D列印的軟電極是由導電納米纖維製成的,嵌入在水凝膠中,水凝膠是一種離子可以自由通過的水基材料。導電聚合物水凝膠的美麗之處在於其柔軟的機械性能,它是由離子導電的水凝膠以及納米纖維的多孔海綿製成,離子可以流入和流出。由於電極的整個容積都處於活動狀態,因此靈敏度得到了提高。神經植入物領域的3D列印 儘管在導電聚合物的使用方面獨樹一幟,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並不是第一個使用3D列印創建神經植入物的人。早在2019年,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就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使用3D納米粒子列印技術來創建高密度神經探針以記錄神經學數據。該項目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獲得了195萬美元的贈款。 兩個月後,總部位於紐約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Qrons宣布與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達成智慧財產權(IP)許可協議,以開發3D可列印植入物來治療穿透性或創傷性腦損傷(TBI)。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趙選賀等人Nature子刊:高性能3D列印導電聚合物!
    本文提出了一種高性能3D可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墨水,能夠在乾燥狀態和水凝膠狀態下快速靈活地製造高導電性的微米級結構和器件,而且可以與其他3D可列印材料完美地集成到先進的多材料3D列印過程中,為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柔性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電子學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製造策略。
  • 3D列印導電聚合物
    3D列印導電聚合物3D Print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導電聚合物在儲能、柔性電子、生物電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導電聚合物的製備主要依靠傳統方法,如噴墨印刷、絲網印刷和電子束光刻,其局限性阻礙了導電聚合物的快速創新和廣泛應用。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前幾天,我們報導了「馬斯克腦機接口有望今年人體測試」引發不少關注,今天分享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的黑科技——3D列印柔軟大腦植入物。眾所周知,大腦是我們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就如同最柔軟的豆腐。但是,大腦植入物通常由金屬和其他剛性材料製成,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導致炎症和疤痕組織的積聚。
  • 導電聚合物「升維」製造3D列印迎來新突破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團隊發明了一種導電聚合物墨水,首次實現了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為導電聚合物的加工製造提供了一個簡單快速、成本低廉的技術。該墨水列印性優異,實現導電聚合物微結構的高解析度3D列印;並可與現有列印材料集成,實現多材料3D列印。趙選賀團隊展示了高密度電極、柔性微電路等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高通量製造。
  • MIT研發導電聚合物墨水,實現高解析度的直接3D列印
    2020年3月31日消息,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研究論文(3D Print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316-7 ),發明了一種基於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導電聚合物墨水
  •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一種新方法可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複雜形變器。3D列印用於製造可變形材料的過程,可用於製造軟機器人或用作生物醫學植入物。可根據需要重新配置的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通過一種印刷變形材料的新方法更接近於現實。萊斯大學,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列印對象的方法,該對象可以在暴露於溫度,電流或應力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以採用其他形式。
  • 將導電聚合物做成牙膏狀,MIT 用3D列印製作腦機界面電極
    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成功研發一款3D 列印材料,讓本身具有導電性質的材料可以被保留在列印物上,未來可能被運用在腦機界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技術,取代現有的金屬制植入式電極探頭,也證明了3D 列印材料上的更多可能性。
  • 視頻 l 原來麻省理工列印"會呼吸"服裝的3D印表機是它!
    Balance 合作3D列印會呼吸的衣服記憶猶新吧?麻省理工的大咖們是通過一臺模塊化的智能液體材料3D印表機,將這種生物混合液體材料列印到服裝面料上的。如今,麻省理工學院公布了這臺3D印表機的細節。本期,3D科學谷將通過視頻與谷友一起來圍觀這臺3D印表機的"真容"。開源的軟、硬體智能化的材料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在軟合成材料中無法達到這種控制水平。為了解決這個缺點,引入了一種新穎的3D列印方法來製造堅韌的軟質材料,即由分隔試劑製成的雙網狀顆粒水凝膠(DNGH)。這是由一種由微凝膠組成的墨水實現的,該微凝膠在含單體的溶液中會溶脹。墨水經過添加劑製造後,這些單體被轉化為滲濾網絡,從而形成DNGH。這些DNGH足夠堅硬,可以重複支撐高達1.3 MPa的拉伸載荷。
  • 重磅:全球3D列印十大尖端技術革命
    (排名不論先後)   INNOVATION1: 瑞士科學家3D列印金銀納米牆可製造更高性能觸控螢幕   觸控螢幕技術是依靠噴塗在設備表面的微型導電電極實現的。這種肉眼幾乎看不到的電極是由導電材料製成的納米牆組成的,而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氧化銦錫。它的透明度很高,但導電性較差。
  • 新的油性微凝膠矽膠3D列印工藝可製造出更好的醫用植入物
    昨天,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針對3D列印矽膠結構的自組裝微有機凝膠》的論文,文中介紹了一種新的矽膠微凝膠
  • 3D列印血管植入物 用於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PConline 3D列印資訊】儘管生物醫學領域的3D列印解決方案,尤其是3D生物列印可植入人體組織,仍然處於實驗室階段,但美國馬裡蘭大學Fisher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已經在嘗試 這使用它來拯救生命。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先天性心臟病(CHD,先心病),該疾病影響了近1%的新生兒,屬於出生缺陷中的最常見類型。
  • Hexcel發布新型3D列印聚合物材料
    當前,非EM使能的列印材料需要施加導電塗層,以使其具有在航空航天工業中使用所需的質量。電導率在航空應用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使零件有效地管理電磁幹擾並吸收輻射。而在所有飛行器的設計中,靜電消散、電磁幹擾和輻射吸收的管理極為重要。
  • 南科大/浙大《Science》子刊:3D列印包含多種可紫外固化聚合物的...
    【多材料3D列印及材料的結合機制】  研究人員使用數字光處理(DLP)3D印表機,採用「自下而上」的投影方法。通過將UV圖案投影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前體溶液中,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層進一步印刷到水凝膠層上,這導致自由基光聚合。在界面處,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自由基也可以攻擊水凝膠域內的那些未反應的單體和低聚物,從而導致基於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層和水凝膠層之間的化學鍵合。  材料結合機理  研究人員使用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研究由不同引發劑引發的水凝膠聚合反應的轉化。
  •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在列印階段和UV投影儀之間,有一塊塗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板,該玻璃板支撐著兩到三個聚合物前體溶液水坑,並水平移動以為相應的層輸送所需的聚合物前體溶液。這裡使用的水凝膠是高拉伸性和高水分含量的可紫外線固化的丙烯醯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AP)水凝膠。UV可固化聚合物是可商購的基於(甲基)丙烯酸酯的3D列印聚合物。
  • MIT趙選賀團隊研發高性能純導電聚合物水凝膠
    導電聚合物水凝膠是實現人體和生物電子設備完美兼容的理想界面材料之一,然而現有導電水凝膠很難兼顧滿足應用需求的電學、力學、生物兼容性及穩定性。近日,MIT趙選賀團隊提出形成穩定的導電聚合物納米纖維網際網路是獲得高性能導電聚合物水凝膠的關鍵。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橡膠狀彈性體通常存在於塗料和手套中,實際上是一組像蛇一樣卷在分散的納米顆粒中的聚合物。經過成功的三維列印,該技術可以使材料製成複雜的幾何形狀,因此可以用於醫療器械、減震器和軟機器人等許多應用。 增值光聚合(vp)的製備創造了複雜的幾何形狀,具有良好的解析度;然而,高分子量聚合物由於伴隨著高溶液和熔體粘度而不適合。因此,在可列印性和機械性能之間出現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悖論。
  • 使用微流體液滴系統調整3D列印的柔性材料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的工程師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了基於液滴的新型微流體系統3D列印柔性材料。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使用液滴夾雜物在印刷點調製擠出油墨的方法,這種方法代表了適應微流體技術和開發下一代增材製造技術原理的持續趨勢。3D列印既經濟又高效,不過很難用多種材料來製造具有最佳柔軟度的組件。
  • 麻省理工研究人員利用常見的列印缺陷創造出DefeXtiles紡織品
    3D印表機是一種列印複雜零件的奇妙方式,它們通常是精確的,否則無法製造。然而,有時3D印表機會犯錯誤,擠出的材料太多,太少,或將材料放在錯誤的地方。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3D印表機的常見缺陷,創造了一種名為DefeXtiles的新型紡織品。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