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聚合物「升維」製造3D列印迎來新突破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導電聚合物在儲能、柔性電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當前導電聚合物的加工主要依賴於噴墨印刷、絲網印刷和光刻技術等技術。這些加工技術工藝複雜、成本高,限制了導電聚合物的快速創新及廣泛應用。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團隊發明了一種導電聚合物墨水,首次實現了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為導電聚合物的加工製造提供了一個簡單快速、成本低廉的技術。該墨水列印性優異,實現導電聚合物微結構的高解析度3D列印;並可與現有列印材料集成,實現多材料3D列印。趙選賀團隊展示了高密度電極、柔性微電路等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高通量製造。

原料的局限限制了技術的發展

導電聚合物 (Conducting polymers) 是近年來獲得眾多學者關注的材料,在柔韌性上與塑料相當,同時還有和金屬相似的導電性能。這種獨特的材料性能讓導電聚合物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場景,但目前這一材料在加工製造環節有很明顯的瓶頸。團隊表示,這些導電聚合物可以較為輕易地作為塗料均勻噴塗在觸控螢幕表面。但現有的製造工藝難以實現高精度大面積的二維圖案,通過 3D 列印製造複雜三維結構更是從未實現過。

據介紹,現有針對導電聚合物的加工技術包括:電子束蝕刻(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噴墨列印以及類似絲網印刷的方式。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噴墨列印和絲網印刷只能得到較低精度的二維導電聚合物器件;電子束蝕刻只能實現較小規模的二維器件,而且成本很高。因而現階段,導電聚合物的製造加工是限制該材料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障礙。而這次在利用導電聚合物打造各種元器件的過程中,採用 3D 列印的方法能在精度、造價和加工時間等方面較傳統工藝有著明顯提升。

導電聚合物的升級原理和升維過程

3D列印PEDOT:PSS墨水的合理設計是該技術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導電聚合物以其單體或聚合物溶液形式加工使用,流動性強、不能直接用於3D列印。為了賦予導電聚合物3D列印所必需的流變性能,該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將商業化PEDOT:PSS水溶液產品轉化為高性能可3D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墨水。

PEDOT:PSS的成功3D列印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研究團隊首先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E)為基底,連續、快速製造出108多微電子電路(精度100 ?m),總印刷時間少於30分鐘,實現了柔性高精度PEDOT:PSS電子電路的程序化、高通量製造。所列印出的電路可以輕易點亮LED燈,並且在彎折扭曲等力學作用下保持功能。

開發出能夠進行 3D 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將可以利用這種材料進行大量印刷柔性、形狀結構多樣的電子器件,例如柔性電路和在腦機接口中使用的神經電極等。而該研究的首次成功實現了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在導電聚合物傳統加工處理技術之外開發了一種簡單快速、成本低廉的技術手段,為柔性電子、可穿戴/植入設備等器件定製及商業推廣提供了新策略。

3D列印迎來新突破,意義非凡

3D 列印而成的導電聚合物的生物電學性能、與神經接觸時表現出來的電學性能甚至比金屬更好。 對最新的研究成果來說,製作神經電極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體現了既具有柔性又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優勢。

當導電聚合物能夠通過 3D 列印製造各種具有高精度、三維的器件和結構時,它就比二維器件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三維的電路、三維的傳感器、三維的催化劑、三維的電池電極等,從二維到三維的突破為未來的各種器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文章來源:維科網)

相關焦點

  • 3D列印導電聚合物
    3D列印導電聚合物3D Print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導電聚合物在儲能、柔性電子、生物電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導電聚合物的製備主要依靠傳統方法,如噴墨印刷、絲網印刷和電子束光刻,其局限性阻礙了導電聚合物的快速創新和廣泛應用。
  • 將導電聚合物做成牙膏狀,MIT 用3D列印製作腦機界面電極
    3D 列印技術日益發達,已不再只能做出塑膠小玩具,3D 列印技術不僅能幫助重工業、電子產業大量設計、製造消費品材料,近期技術更進一步突破。導電聚合物做3D 列印材料,牙膏狀保留導電性質麻省理工學院上個月底於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最新研究,成功使用了具有可塑性的導電聚合物研發出一款牙膏狀的3D 列印材料,可以讓透過3D 列印產出的物品保留原本聚合物的導電性質。
  • MIT研發導電聚合物墨水,實現高解析度的直接3D列印
    此外,該墨水也易與其他可3D列印材料(例如絕緣彈性體)集成實現多材料列印,可用於高密度電極、柔性微電子電路等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高通量製造。 可3D列印PEDOT:PSS墨水的合理設計是該技術的關鍵。通常情況下,導電聚合物以其單體或聚合物溶液形式加工使用,流動性強、不能直接用於3D列印。
  • 麻省理工使用導電聚合物3D列印軟而靈活的腦植入物
    中國3D列印網4月22日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正在使用3D列印技術,採用導電聚合物液態材料開發柔軟而靈活的大腦電極。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正在對導電聚合物的3D列印進行研究,他們正在研究開發符合大腦輪廓的軟神經植入物,並在更長的時間內監視活動,而不會加劇周圍組織的狀況。
  • 麻省理工趙選賀等人Nature子刊:高性能3D列印導電聚合物!
    本文提出了一種高性能3D可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墨水,能夠在乾燥狀態和水凝膠狀態下快速靈活地製造高導電性的微米級結構和器件,而且可以與其他3D可列印材料完美地集成到先進的多材料3D列印過程中,為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柔性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電子學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製造策略。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Hexcel發布新型3D列印聚合物材料
    當前,非EM使能的列印材料需要施加導電塗層,以使其具有在航空航天工業中使用所需的質量。電導率在航空應用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使零件有效地管理電磁幹擾並吸收輻射。而在所有飛行器的設計中,靜電消散、電磁幹擾和輻射吸收的管理極為重要。
  • 導電墨水為3D列印增加新可能
    但打造它的公司Voxel8卻不是一家玩具公司,而是是一家為3D列印開發新材料的創業公司,由哈佛大學生物工程的教授Jennifer Lewis創辦。該公司研發了一款能夠在塑料板上列印導電墨水的3D印表機。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這個設備自由設計電路板。能導電的墨水是該公司想改變3D印表機其中一種材料。這種導電墨水,不僅僅可以在室溫內列印出導電良好的電路,還可以附著在任何一種材料上。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發明導電聚合物墨水,首次實現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趙選賀教授團隊列印出的這些設備由一種導電的聚合物墨水製成。研究小組將這種類似於液體的導電聚合物溶液轉化成一種更像粘性牙膏的物質,然後放入3D印表機中,列印出穩定的導電圖案。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惠普3D列印技術的演變:從聚合物到金屬增材製造
    惠普公司自2016年正式商業化其增材製造技術以來,已推出了多款聚合物3D列印系統以及基於粘結劑噴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惠普對於佔領未來12萬億美元製造業領域的下一個高地,開啟了全速前進模式。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南科大/浙大《Science》子刊:3D列印包含多種可紫外固化聚合物的...
    >報告了一種簡單而通用的多材料3D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製造高度複雜的混合3D結構。  聚合轉化率和鍵合能力的比較  【3D列印的剛性聚合物增強水凝膠複合材料】  研究人員列印了由Vero剛性聚合物增強的水凝膠複合材料,其中採用了剛性聚合物的馬蹄形結構設計來適應水凝膠的大拉伸性
  • MME:高性能異氰酸酯熱固聚合物3D列印
    創新點針對目前3D列印熱固性聚合物材料不能兼具高列印精度、高力學強度、高耐熱性能的問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具有優異光固化性能的3D列印異氰酸酯樹脂,採用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成型後再熱固化交聯的策略實現了高性能熱固性聚合物材料及其複雜構件的製造
  • 導電油墨3D列印PCB的優勢與不足
    用於電子和機械產品3D列印的工藝和材料已經非常廣泛了,而對於產品設計師的創新想法仍在持續擴展。當這些想法遇到新的電子產品時,尤其是對PCBs,這些材料的應用依賴於生產流程中獨特的增材製造工藝。這意味著設計師需要在設計環節考慮他們所用生產方式的工藝流程,因為這些工藝流程由於設備自身架構的問題會帶來一些加工製造的局限性。
  •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背景介紹】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已廣泛用於各種應用,例如生物醫學設備和柔性電子產品。然而,當前技術將水凝膠-聚合物雜化物的幾何形狀限制為由水凝膠與矽橡膠組成的層壓體。這極大地限制了基於水凝膠聚合物的設備和機器的功能和性能。可以自由形式創建複雜3D對象的3D列印已廣泛用於製造3D水凝膠結構。
  • 導電聚合物如此有魅力!9篇《自然·材料》一網打盡
    (圖1),從此,共軛聚合物正式進入導電材料領域。碘蒸氣對聚乙炔導電性的影響自從聚乙炔打開「導電聚合物」的大門,其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從單純利用材料導電性製備電池並走向產業化,到現在交叉領域的滲透研究,導電聚合物一次次向我們展示其背後潛在的巨大魅力。
  • 新突破!3D列印迄今最大的船體模具
    這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製造專家近兩年不斷推出各種令人興奮的新應用最新機型可3d列印51英尺長的遊艇船體模具的部件,這證明了該技術足以列印大型船隻。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涉足遊艇行業——2017年,他們列印一了套陰模,用來生產幾款小型船體。
  • 電極材料新突破 藉助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獲成功
    為實現高效的能量存儲設備,3D 列印正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領域。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電極作為導電介質中輸入或導出電流的組件,多年來科學家們不斷調整其組成及其產生的化學反應,以追求更好的電池性能。而常用的電極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金屬碳化物、金屬硫化物、碳基材料、導電聚合物、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MOFs) 及其複合材料等。
  • 3D列印新技術助力規模化定製
    ,限制了3D列印技術在大規模低成本製造的應用。以上三種列印方式都是逐點列印,這種點成型的加工方式難以實現快速列印,限制了這些技術在大規模低成本製造的應用。那麼是否有技術可以突破這一瓶頸呢?一般來說,DLP採用多官能度的光固化液態樹脂,在數字光照射下,樹脂發生交聯,形成熱固性聚合物,實現快速液固分離,但列印得到的熱固性聚合物無法再加工,限制了該技術在一些特定場合的應用。原則上,如果將DLP技術擴展到可再加工的熱塑性聚合物,就可以克服這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