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為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貢獻的專家不幸離世。據悉11月7日,武漢大學健康學院護理學系主任、原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十月教授,在去西安出差途中,突發腦溢血,經十餘日搶救無效,於2020年11月22日9時50分在武漢逝世,享年60歲。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十月教授作為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防控專家組成員,向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湖北省防控系統建設建議並被採納,為政府正確判斷疫情和採取恰當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據。
秋冬季的高發病
腦溢血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腦溢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破裂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菸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倖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
腦溢血的危險程度較高,所以出現以下症狀的高危人群應當注意腦溢血的發作前兆。
1.50歲以上,有較長期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
2. 頭痛。頭痛是腦溢血的首要症狀,絕大多數的腦溢血患者都會出現頭痛的問題,且頭痛常常伴隨著頭暈一起發生,尤其是腦幹出血的情況下最為常見。
3. 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或昏迷。
4. 眼睛看不清東西。在腦溢血發病前,患者往往會出現視力突然下降,看東西模糊或者是眼前突然變黑的症狀。
5. 長時間的流鼻血。流鼻血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但是如果本身是高血壓的患者,同時還伴有經常流鼻血的症狀的話,最好要儘早去醫院進行檢查。
6. 熬夜、久不運動。長時間熬夜會加重大腦負擔,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的疾病,甚至是猝死。如果經常坐著不動,很容易出現血管堵塞的現象,不利於血管的健康。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想要避免疾病的發生,需注意4點:
1.吃膽固醇過高或者過低的食物。不要吃太多小蝦米,蟹黃,蛋黃,動物內臟。
2.控制好鹽分攝入。鹽分裡面的鈉離子含量非常豐富,容易讓血管平滑肌對甲腎上腺素的反應變得比較強,會增大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壓上升速度就會比較快,增大腦溢血發生機率。
3.不要喝酒。喝酒以後酒精就會通過血液進入到大腦,對大腦細胞造成損害,而且還會讓血小板聚積,出現腦血管痙攣以及凝血方面的反應。
4.不吃油膩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裡面的脂肪含量就非常高,如果攝入過多就容易讓脂質代謝異常,還容易誘發疾病更加嚴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出現。
面對疾病,什麼才是保障?
應對腦溢血除了積極預防,還需要未雨綢繆,用保險抵衝風險。壓垮一個中產家庭的只需要一場疾病。保險的一大作用就是保障我們的生命尊嚴,誰也不希望生一場病就出現在各種求助上,依靠不確定的好心人渡過難關。
也許很多人會說有社保報銷就可以了,但是社保的報銷額度是有限的,面對風險保障從來都是越多越好。對於沒有得過腦溢血的消費者而言,如果不幸患上腦溢血,想要從容面對,有什麼保險可以幫助我們呢?
商業醫療險是第一個要配置的健康險。消費者只要依一定數額交納保險金,遇到重大疾病時,可以從保險公司獲得一定數額的醫療費用。它繳費低而保額高,可以在治療費用上減輕消費者負擔。
重疾險是第二必備保險。商業醫療險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而重疾險解決因病失能導致的收入損失,解決因失能後的身體康復費用,可以說給腦溢血的消費者家庭雪中送炭。腦溢血最終會導致腦中風,而腦中風的致死致殘率高,是保監會規定的25種必保疾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重疾責任中,並沒有針對腦中風的理賠,而是針對腦中風後遺症的理賠。因為腦中風經過治療後,恢復情況會出現差異,為了確認後遺症,保險公司的理賠周期會更長。
重疾險中對於腦中風分為兩塊保障:輕度腦中風(輕症)和腦中風後遺症(重症),根據疾病輕重程度不同賠付的金額也會有所區別。對於腦中風後遺症(重症)的理賠,必須等到確診180天後,並且滿足一定的條件,是無法確診即賠的。而輕度腦中風則會根據各家條款規定出現不同,有些產品理賠要求嚴格,有些產品理賠條件寬鬆,確診即賠。消費者購買重疾險產品的時候,可以選擇理賠條件相對寬鬆的產品,避開把輕度腦中風作為免責條款的產品。而且理賠時要注意,腦中風後遺症可能因為理賠距確診時間不到180天,沒有後遺症,或者後遺症不達標而拒絕理賠。
......我也是有底線的......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從本公眾號轉載文章至其他平臺所引發的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