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報大江東工作室對張文宏醫生進行了將近2小時的採訪,以下截取幾個典型的問答。
問:被視為「解決之道」的疫苗已出現。縱觀世界疫情發展,我們的防控常態化還要堅持多久?
拜登當選後,美國有個百日接種計劃,對高危人群進行一億劑疫苗接種,這意味著在100天內成功調動5000萬人接種。如果計劃成功,加上已感染的2000萬人,就是7000萬人……
如果有一半的人接種,疫情就會在2021年六七月份出現拐點,到年底可能會發揮作用,世界就有機會互通。一旦世界互通,航班增加,內外交流增多,即便上飛機的人都持有核酸報告或者疫苗注射報告,也不代表輸入病例會急劇下降,我們的輸入風險仍會增加。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謂高危人群,首先是病死率高的人群,比如國外是65歲以上優先接種。這樣,新冠患者病死率會很快降到接近流感的水平,進入常態化階段,病人不必再集中收治,只要收到各個綜合醫院的傳染科。那時,醫務人員都要注射疫苗,防止院內感染發生。
中國要鋪開接種疫苗。我們幾個醫生,包括我自己,昨天已打了疫苗。我們會長期監測,看看抗體水平怎麼樣。長遠看,我們依靠的還是疫苗,並不是國家的隔離,所以要對疫苗的接種做好充分準備。
問:大規模應急接種疫苗是否會有風險?
中國的疫苗在國內做了二期試驗,三期臨床試驗是在國外做 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病例了。疫苗三期臨床數據可以橋接,這是國際慣例。疫苗注射之後,它的安全性、保護性、保護時效才會得到進一步評估。
不要太糾結疫苗的保護率。在我看來,目前的疫苗臨床研究數據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保護率不需要高到95%以上,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就可以廣泛接種。疫苗覆蓋率比保護率更重要。提高疫苗對中國人群的覆蓋率,整體會起到很好效果。
滅活疫苗整體上是安全的,它只有短期風險,比如可能造成過敏或局部疼痛等,不是這個疫苗獨有,所有疫苗都這樣。如果這個疫苗你不能打,意味著別的滅活疫苗也不能打,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使用滅活疫苗,比如脊髓灰質炎疫苗、A肝疫苗等,還有一些是減活疫苗,像水痘,它引起的不良反應更多一點。疫苗接受,要給老百姓一點時間。
一般來說,疫苗接種在打第二針後2至4周,你的抗體保護水平會比較高,才會處於一個被保護狀態。在這之前,你哪怕打了疫苗,接觸病毒依然具有暴露的風險。
問:英國出現病毒變異,各國紛紛停航。是病毒更「毒」了嗎?現有疫苗是否會因更多變異而無效?
各國關閉航班,主要是倫敦先封了城,英國出港航班主要在倫敦。倫敦封閉跟當地疫情失控有關。疫情失控到底是病毒變異引起,還是因為要過聖誕節,很多人在家坐不住,出門採購、活動,防控工作疏忽引起的?變異的病毒株跟這次英國疫情加重具有相關性,由什麼原因引起?現在都不是很清楚。
現有疫苗會因病毒變異失效?大概率不會。所有疫苗的無效,不會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前。現在看,疫苗的血清型還沒有變,我們也在盯著。數據出來之前,我們不能說是病毒變異直接引起病例增加,或者病毒變得更毒了。世衛組織的說法也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捕獲到從英國過來的病毒變異,就會做培養,跟我們已有的抗體血清做交叉,如果能結合得上,就說明我們疫苗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