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文宏:如果明年中國疫苗的三期臨床結果很好,我個人的想法是肯定要打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報導:「如果明年中國疫苗的三期臨床結果很好,我個人的想法是肯定要打。至於應急接種,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暴露情況來自主選擇,總體上我對中國的新冠疫苗持比較樂觀的態度。」11月28日,「科普達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上海科普大講壇」精彩開講。
[疫苗打哪個好?「可以等一些科學數據出來再打」]
有報導稱,國外一些新冠疫苗臨床三期研究結果顯示保護效力達90%,國內的疫苗現在進展得怎樣了?「中國的疫苗在國際上一直跑在前面,後來因為中國的防控工作做得實在太好了,疫苗的三期研究只能在其他國家做,但這不代表中國的疫苗沒有進展。據我了解,中國的疫苗已經在遞交上市申請了。」
「有的人可能會糾結該選擇哪種疫苗,但事實上也輪不到你糾結,因為很多疫苗需要低溫下的保存。」張文宏說,中國的疫苗大概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如果選擇國外的疫苗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有一個時間差。
「等疫苗出來了,到底打哪個好?我覺得可以等一些科學數據出來再打。」張文宏說,中國的新冠疫苗已經在近百萬人身上緊急接種,至今沒有看到過有人感染的報導。「如果明年中國疫苗的三期臨床結果很好,我個人的想法是肯定要打。至於應急接種,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暴露情況來自主選擇,總體上我對中國的新冠疫苗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新冠病毒不斷發生變異怎麼辦?「隨機變異意義不大」]
新冠病毒不斷發生變異怎麼辦?張文宏介紹,他的課題組對於病毒測序一直在監控。病毒的變異是它的特性,它只要存活一天,就有變異的可能。特別是RNA病毒,一直會產生隨機變異。比如,你現在坐在這裡聽講座,但一個小時後你會在哪個位置,你自己也是不確定的。這就是隨機變異,病毒發生隨機變異後是否會存活下來,取決於它所處的環境。
「從我們治療的病人情況來看,第二波疫情相比第一波疫情,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的特異性,因此這個隨機變異意義不大。大家不要被一些自媒體上的標題嚇著了。」張文宏說。
[是否需要做全民核酸檢測?「取決於最初的病例是否可以追溯」]
11月27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92例,刷新8月16日以來單日新高,是否有必要在香港倡導全民核酸檢測?對此,張文宏認為,是否需要做全民核酸檢測,取決於最初的病例是否可以追溯。最近香港每天新增幾十例,如果有一半找不到源頭,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就會傳播更多的人,當病例數上升到一個指數級後,後面的情況就越難處理。因此,全員檢測越早做,就越有利於疫情防控。
張文宏認為,「在最早的時候,可能做定點的精準防疫就可以了,但如果出現了比較多的社區連續性傳播病例,而且源頭不清楚的時候,這時候擴大檢測或全員檢測,效率就很高,否則的話就會變成一個經濟上很難承受的問題。」
[疫情以來最感動的是什麼?「你們的信心給了我最多的感動」]
在回答一位小朋友「疫情以來最感動的是什麼」時,張文宏說,「經過10個月的抗擊疫情,最近浦東也出現了病例,在這個時候你還會到現場來跟我一起互動,是令我極為感動的,你們的信心給了我最多的感動。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這個疫情其實沒什麼可怕的,我們中國有能力把疫情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