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間的人》,吸引我捧起這本書除了因為它和《追風箏的人》、《偷書賊》共同被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為年度最佳讀物(2006年《追風箏的人》,2007年《偷書賊》,2008《尋找時間的人》)以外,還因為這樣一本只有兩百多頁的小說能夠獲得12項國際大獎,足以證明這本書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巨作。
書中的故事設定是從一個愛爾蘭小鎮的少年吉吉利迪正在苦惱的兩件事說起:一是他在學校偶然聽到同學提起他們家族的一樁陳年醜聞——他的太祖父曾殺過人;另外就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和陀螺一樣的轉個不停,還覺得時間不夠用。在大家都在感慨時間都去哪裡了的時候,又到了媽媽海倫的生日,而媽媽的生日願望竟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時間。
這本書除了擁有精彩的故事,作者在書中還收錄了眾多元素:傳統、少年、家族、奇幻、神秘之地、探險、親情、選擇、成長,也是靠著集齊這九顆龍珠,最終成功召喚神龍,將無數大獎收入囊中。
這本書的作者凱特湯普森,1956年出生於英國,父母都是社會歷史學家、作家。後舉家遷往愛爾蘭,現在居住在愛爾蘭西海岸。
而說起這本書的誕生,緣於一次拍賣會。為了給新的社區中心籌備資金,肯瓦拉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拍賣會。特別之處就在於拍賣的東西不是待出售的捐贈物品,而是「承諾」。
參與拍賣的人承諾將他們掌握的技能作為拍品,比如音樂課、汽車維修等等。當晚,凱特·湯普森也被邀請參加了拍賣會,她的拍品是把拍得「承諾」的人的名字寫進下一本書裡。最終拍到這個承諾的是一位當地的出版商安妮科爾夫(Anne Korff)。
本來只需要使用這位出版商的名字就完成了承諾,但是在和安妮的討論中,安妮堅持認為需要描寫她的真實生活。最終安妮的這個想法也影響了凱特湯普森這部作品。
書中除了這位出版商安妮科爾夫以外,還有一些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一位是賽德納多賓(Séadna Tobin),肯瓦拉的藥店店主兼小提琴演奏家;另一位是瑪麗格林(Mary Green),格林酒吧的老闆娘,另外還有一些真實的傳奇音樂家如米科羅素(Micho Russell)和帕迪費伊(Paddy Fahy)等。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和四組關鍵詞音樂、愛爾蘭、宗教與傳統、成長與親情,來一起體味一下這個充滿魔幻色彩的愛爾蘭神話世界。
一個故事
這本書中文譯本的名字《尋找時間的人》也許是為了迎合流行趨勢,比如《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但實際上它的書名《THE NEW POLICEMAN》,如果直譯是《一個新警察》,書中的新警察就是本書很重要的一個人物——安古斯,這個肯瓦拉小鎮的新警察,其實是永恆之地——奇那昂格的神仙,同時也是少年吉吉的外公,那個在外婆懷上媽媽之後,就消失的男人,只留下了一把精美的小提琴。
其實他並沒有走遠,不過是穿過了時間薄膜回到了奇那昂格。外婆為此背上了未婚先孕的不良少女的罵名。因為奇那昂格沒有時間的概念,等到安古斯再次穿越回到肯瓦拉的時候,外婆已經老去,也苦苦等待這個莫名消失的男人一輩子。
奇那昂格和肯瓦拉,或者說兩個平行的世界,被一層時間之膜隔著,本來人們和神仙是可以自由穿梭兩個世界的。但是有一天兩邊的人們發生了一場戰爭,自此以後神仙偶爾還會去肯瓦拉看看,但另一邊的人不再相信奇那昂格的存在。
這主要是因為基督教傳到愛爾蘭,對於流傳已久的凱爾特神話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也差點將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毀於一旦。同時,受到衝擊的還有我們接下來要講述的傳統音樂。
音樂——上天的禮物
我想說起愛爾蘭,最先讓你想起的恐怕是踢踏舞《大河之舞》的壯觀。愛爾蘭被稱為流行音樂之鄉,連國徽上都有豎琴紋樣,可見音樂根植於這片土地的深度。
愛爾蘭早期居民凱爾特人是一個很有音樂藝術才能的民族。凱爾特族的彈唱詩人使用的就是一種可以攜帶的豎琴。他們是古代的專業音樂詩歌藝術大師。
另外作者凱特湯普森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愛爾蘭傳統音樂表演文學碩士,喜歡小提琴。所以當你發現小說關鍵線索是一支長笛,而裡面的人物都是樂手,特別是兩個主要人物都是小提琴手,就不會覺得意外了。
書中的故事是一支長笛惹的禍,長笛是吉吉利迪的太祖父使用車輪輻條製作的,在《公共舞廳法》頒布後,舉行舞會必須在教會大廳,在家裡只能舉行不收費的舞會,可是不富裕的人們是沒有財力去支撐這筆開銷的。
而利迪家依然在堅持舉行免費的凱利舞會,這惹惱了神父,施壓給一些人作偽證把利迪家告上法庭,沒想到依然還是輸了官司。
惱羞成怒的多爾蒂神父跑到利迪家的慶祝舞會上,從吉吉的太祖父手裡搶走了長笛之後,就不知所蹤了,此後吉吉的太祖父就莫名背上了這殺人的罪名長達70年。
也是因為這件事,讓利迪家族的人一直被很多人猜測和議論。甚至有很多人對利迪家族的人敬而遠之。雖然如此,但是利迪家的傳統,固定的時間,固定的舞會一直沒變。而利迪家的孩子都要學習樂器和舞蹈也是一個不變的家族傳統。所以,吉吉和妹妹瑪麗亞都是很棒的小提琴手,每次家裡舉辦凱利舞會的時候,吉吉都負責和媽媽一起演奏樂曲。
愛爾蘭——魔幻史詩的國度
凱爾特神話傳說中有眾多魔幻的人物:如精靈、矮妖、巨怪、半獸人等等,所以諸如《指環王》《哈裡波特》《納尼亞傳奇》等作品中超自然生物大多是取材於這些神話中。而這本書作者運用魔幻現實主義寫法,描繪出愛爾蘭的古今變遷。
愛爾蘭的凱爾特神話中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書中的新警察安古斯奧格,便是凱爾特神話中的青春、愛與詩之神,達格達是安古斯的父親,也是善神、眾神之父。
這部小說中糅合了很多神話的人物和元素:如矮妖、布噶人、能變成寶思蘭鼓的山羊,讓小說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在凱特·湯普森的筆下,愛爾蘭呈現出現在、過去,以及魔幻世界的三種樣子。
此外,愛爾蘭的美麗的風光簡直就是魔幻影片的最佳外景地,也是因為如此美麗的景色,才能讓它和魔幻的神話內容聯繫起來。
即便只是在文字中體味,你也能清晰的感受到到濃密斑斕的森林、美麗幽靜的小鎮、怪石嶙峋的海岸、遼闊芬芳的草原,偶爾點綴其間的絕世古堡,以及古堡地下那個神秘的空間。也許只有這樣絕美的環境,才能孕育出如此之多的魔幻元素吧。
宗教與傳統——捍衛傳統之戰
書中的很多情節是在隱喻,比如說到多爾蒂神父將一支長笛插進了時間薄膜,想要等到永恆之地進入黑夜之後,再將長笛拔出來,這樣永恆之地將永遠陷入黑夜,那麼住在永恆之地的不老神仙們將全部死亡。這也是在基督教進入愛爾蘭之後,催生了一場巨大的衝突。
他們想抹掉一切他們不想要的東西:音樂也罷、神話也罷、信仰也罷、甚至是如古堡一樣的古蹟也罷,可能都逃不掉某種命運。好在還有很多人就算是犧牲掉性命也要捍衛這一切,而在書中吉吉作為一個少年,也更像是一個捍衛者的接班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才能讓很多美好的東西得以傳承下來。
最終,那些就算搭上性命也要將美好的一切抹殺的人,都如多爾蒂神父一樣,以為一切都已成功,心滿意足的一腳踏上現實世界之後,就化成了塵埃,也許這就是那些要毀掉傳統美好的人的最終結局。這樣一場衝突,讓我們認知了古老的傳統文化的美好,要傳承它也是非常不容易,要好好保護才好。
成長與親情
一趟穿越時光的旅程,一場艱辛的苦苦尋找之旅,最終得到了答案,也完成了媽媽的心願,將時間歸還給原來的空間。一層薄膜,分割了兩個世界,一邊是青春永駐的奇幻空間,活在這一邊沒有煩惱,只有音樂和長生不老;另一邊是被歲月磨損的現實世界,從一生下來就在死去。
尋找時間的旅程結束,身世之謎也找到了答案,最終要做出抉擇,是繼續留在永恆之地?還是冒著一沾地就化成塵埃的風險回到原來的世界?
吉吉猶豫了,但最終他聽到了親情的召喚——來自另一個世界傳來的音樂,那是媽媽在演奏,親情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去。因為那裡有愛他的親人,有他熟悉的一切。
寫在最後:
書中內容在不斷的提到時間不夠用,也不禁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在拼命追逐,到底在追逐什麼呢?在我們的生命之旅中,到底什麼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呢?金錢?權利?自身的能力?我們忙忙碌碌就是為了這些嗎?還有沒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們去追求?
當然,書中結尾也給了很好的答案,一個美好的人生,不斷流逝的光陰,我們也應該學會去停下來,與家人共度美好的時光;泡一壺茶,和朋友聊聊天;孩子們應該有遊戲的時間;大人們可以坐下來聽聽音樂。
我們的時間不似永恆之地,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從出生就走向死亡的過程,也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懂得珍惜,我們也有機會走過生命的四季,在有限的生命裡不斷的積累經驗,把它傳承給我們的後代,通過無數人的努力,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讓我們的文明和藝術得以傳承和保留。
當然,現代人的生活,因為很多科技的發展,信息的爆炸,讓我們的時間也被不斷的攪碎成為一個個細小的碎片,所以時間管理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在此也提供幾個時間管理的小技巧:
1、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比如早上通勤的路上可以看10分鐘的新聞,了解最新的時事;也可以在這個時間看一本喜歡的書,日積月累也會有不錯的成果。
2、 開始處理一天工作的前10分鐘,可以將一天的內容列一個清單,可以讓一天的工作井井有條,不會有重要事項的遺漏。將最重要的工作放在上午比較高效的時段完成,也可以讓一天更有效率。
3、 下班前的10分鐘,對一天的工作進行個總結,並將第二天需要進行的重要工作放在第二天的清單裡。
4、 睡前的30分鐘,可以放下手機,看看書或是聽聽音樂,也可以做做冥想,可以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讓第二天活力充沛。
5、 將享受生活、陪伴家人、自我學習成長的時間和健康管理如體育鍛鍊的時間等也都列入時間管理的項目,我們努力拼命工作的最終目標不就是這些嗎?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作者簡介:譯心,一個生活在南京的北京人,一個資深的金融從業者,一個希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遇見有趣靈魂的人。歡迎@譯心清影,聊聊有趣的事兒,聊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