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場網絡傳播的盛會將在無錫舉行。以「網聚長三角共話深融合」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峰會相約拈花灣,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立足媒體融合發展,立足創新傳播方式,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網信智慧和力量支撐。
網遇秋日無錫,邂逅江南清風;太湖漣漪陣陣,網上網下同心圓。近年來,無錫網絡傳播工作瞄準網際網路主戰場,以協同高效的理念推動網絡傳播發展,構建出各級重點新聞網站、政務新媒體、駐錫商業平臺、網絡自媒體傳播矩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正能量網上宣傳報導集群,呈現出網上活躍、線上互動、雲上精準的特點。
傳統媒體大變革:融出活力
2019年8月1日,無錫日報報業集團投資3000萬元,面積2600平方米的融媒體中心正式啟用,與此同時,無錫廣電集團以組織體系優化和傳播形態變革為指向,推進融媒體創新轉型。
無錫新傳媒網、無錫觀察、無錫博報等20個網、端、微、論壇獲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資質,形成以「無錫觀察」「智慧無錫」等為代表的移動新媒體集群,以「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無錫博報」為代表的微信公眾號矩陣,以無錫新傳媒網等國家一類新聞網站為代表的網絡集群。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在無錫湧現,構建主流思想輿論傳播矩陣,確保黨的媒體始終牢牢佔據信息傳播制高點。
融媒體創新轉型為無錫傳統主流媒體注入了強大的發展活力和傳播效能。在今年疫情防控報導中,無錫報業集團各新媒體平臺合計刊發抗疫報導超過2萬篇,其中《2 23戰疫武漢日誌|無錫醫療隊「逆行」滿月,131位武漢病人出院了!》《無錫造!這個「神器」為武漢方艙醫院供應中藥》等報導被中央網信辦全網推送,充分展現疫情阻擊戰中的無錫力度、無錫速度和無錫溫度。
無錫廣電集團的「智慧無錫」APP深入打造「慧直播」品牌IP,圍繞「品味無錫惠享四季」主題,點燃無錫全新「夜經濟」城市名片,將一個以直播為看點的夜購無錫、夜賞無錫、夜宴無錫、夜嗨無錫、夜宿無錫、夜健無錫的氛圍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網絡雲端。
現在,像「錫望您來」這樣極具「網感」的城市形象傳播語已經在網間廣為流傳,它吸引著人才、投資、項目、旅遊者紛至沓來,讓無錫更具「黏性」!
政務媒體更親民:亮出熱誠
10月15日,2020無錫「百企千才高校行」校地「直通車」開進北京,8大板塊輪番上陣直播帶崗。向來嚴肅認真的組織部門領導,企業單位HR,紛紛變身為「直播達人」,一個個在直播間亮出「家底」,拿出「絕活」,為各自區域和企業代言「打call」。強大的「錫引力」拉動觀看直播的人數超過177萬。這是無錫市推進融媒體傳播,用好網絡大數據,做好雲端創新服務的一個生動案例。
無錫下轄的江陰市有個利港鎮,總人口只有3.3萬,利港鎮主辦的政務新媒體「利港發布」,作為一個街道社區類微信公眾號,2019年的在看總數卻達到76953,排名無錫所有政務類微信公眾號第一。同樣是街道社區類微信公眾號,「惠山社區行」2019年發文總數在1500篇以上,幾乎是「日發三篇」。這反映出無錫市政務新媒體建設已經涵蓋無錫兩市五區、市部委辦局、區部委辦局、公共服務、鄉鎮街道社區五類職能部門及單位,呈現立體化格局,矩陣式建設的形態。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目前市級政務媒體微信公眾號月均發布文章數量1200+,月均閱讀總量達到450萬+。去年,「無錫交警」共發表34篇10W+文章,成為年度「10W+之王」。
除此之外,無錫網信鼓勵政法委、公安、教育、城管等重要部門及各市(縣)區開闢專業網絡評論陣地,以「警視觀瀾」、宜興「陽羨e評」為代表的政府機關網評陣地集群脫穎而出。
自媒體百花齊放:共築清朗
10月23日,一條「地鐵3號線試乘首日市民爭先感受『小藍』魅力」的視頻獲得了3.6萬次的觀看量,這是無錫本地資訊視頻自媒體「無錫生活」的微博常態;抖音上,無錫本地美食大號「跟我一起吃遍無錫」累計發布作品240條,累計獲得點讚近960萬次。自媒體的發展為無錫廣大內容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萬物皆媒」的媒體格局更推動了地域性自媒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今年7月30日,無錫市自媒體聯盟宣告成立,75家自媒體成為聯盟首批會員。
用好自媒體,把握好自媒體傳播導向,是現代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今天,個性化自媒體已經成為無錫融媒體陣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背後無錫市委網信辦召開多次自媒體座談會,舉辦多期自媒體大咖薈活動,引導體制外自媒體弘揚主流價值觀、繁榮網絡文化、協力輿論引導。
截至目前,新浪無錫、網易無錫、ZAKER新聞等十餘家知名商業新媒體平臺及超45家10萬以上用戶群的自媒體落戶無錫,推動話語「百花爭豔」、競爭「百舸爭流」。
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以傳播為主體、管理為重點、評論為突破,無錫牢牢把握區域性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覆蓋面,確保主流媒體始終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網絡傳播制高點,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當好江蘇質量發展領跑者營造濃厚網上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