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09:2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戚祥浩 通訊員 林唯
甌海鎮街「社會治理風險指數(SGI)」五色預警畫面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基層治理為群眾,基層治理靠群眾。只有激發人民的無窮力量,紮實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才能尋求到人民群眾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溫州又是如何讓群眾由「冷眼看」到「熱心幹」,由「熱心幹」再到「全力幹」,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具體有著哪些高招妙招?近日,在溫州市委政法委邀請的媒體採訪團見證下,各縣(市、區)來了一場「互比互看、互學互鑑」深入交流活動。
落實「一盤棋」理念
形成治理合力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溫州著力搭建多方議事協商平臺,緊扣服務群眾新需求,整合資源,多方聯動,落實「一盤棋」理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提高基層治理精細化和基層服務精準化。
走進鹿城區矛調中心,「七都華潤鹿島工調銜接室」「和事佬和諧工作室」「娘家人調解工作室」等多個品牌調解室,透著一股親切感。
「不同矛盾不同解法,除了市民接納程度較高的品牌調解室入駐,我們還引入了20多家社會組織,形成了品牌調解室、社會組織綜合調解室、律師調解室、行業調解室、行政爭議調解室、聯合調解室等共同組建的大調解平臺。」該區矛調中心負責人指出,多方力量合力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銜接,打造聯合調處、多元化解的矛盾解決工作模式,實現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不僅「最多跑一地」,更要「最近跑一地」。今年9月底,鹿城已全面建成了14個規範化、特色化的街鎮矛調分中心,與區中心一起實現鹿城「1+14」矛調中心全域覆蓋。
把工作做得細些再細些。在鹿城仰義街道和藤橋鎮,流動調解車輛總是在有需要時深入田間地頭,「和事佬」調解隊員走村入戶調解矛盾糾紛,部分地處山區或偏遠地區的百姓,矛盾糾紛也能化解在「家門口」。而在該區蒲鞋市街道,專門組建了老幹部理事會,吸引鹿城法院退休法官、媒體退休記者、社區老書記、律師、教師等力量加入,鼓勵引導離退休幹部黨員到社區報到亮身份,融入社區辦實事,幫助解決社區居民碰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發揮離退休幹部黨員示範帶頭作用,引導轄區黨員、居民、涉老組織共同參與社區發展治理。
而洞頭區則通過深化海霞品牌打造,建設「民兵+民間」應急救援力量,整合全區188支民間服務團隊和近萬名黨員、團員組建「海霞市民服務團」,讓海霞力量成為治理新軍。
針對一些複雜問題,如何讓基層治理更加精準?瑞安的「模塊+專班」工作模式讓人眼前一亮。在當地,由公安、檢察院、法院等13個事權單位組建的工作專班人才庫,讓難度較大的矛盾糾紛迎刃而解。
通過不斷在「眾主體參與」上想更多辦法,聽民意、汲民智、護民利,在溫州,基層治理「大合唱」已然唱響。
文成檢察院邀請文成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在該縣玉壺鎮矛調中心開展司法救助公開聽證 孫麗納 攝
擰緊協作「一條繩」
激活內生動力
合力形成了,如何進一步激發眾多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
在鹿城和甌海等地,廣大志願者共同參與的平安巡邏開展得風生水起。通過「建立社會治理任務統一發布、群眾自助領取執行」工作流程,兩地註冊用戶均已超過10萬人。
甌海在對鎮街和村社工作人員系統性開展操作和用戶推廣培訓的基礎上,引入第三方運營團隊,採取舉辦「平安甌海創建先鋒PK賽」「平安聯盟知識競答賽」等系列活動,以團隊邀約比拼、邀請好友PK、分享助力等活動形式和豐厚的活動獎品,持續提升群眾使用數和活躍度。今年10月進行的「平安聯盟知識競答賽」有約6萬人參與。
鹿城與電信、天地人等272家企業建立長期公益合作關係,組建工作專班,集中攻堅平臺技術問題,優化各類手機兼容應用,在華為、蘋果等應用市場上架,優化人臉識別技術,提高註冊流程服務體驗,增加平安商城、平安樂學、積分競賽、調查問卷等12個模塊,打造平安「智平臺」,讓百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巡起來,以智能化推動社會主體最大化。截至目前,在學校、公園等重點區域設置巡邏線路300條,發布巡邏任務1.3萬條,日均活躍人次4200,日均巡邏人次1600,答題人次3800。
「村民通過參與平安巡防、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舉報違法犯罪等方式獲取積分,積分可到設在村委會一樓大廳的『平安銀行』兌換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或水電維修等服務。」甌海仙巖街道巖二村村幹部蘇良聖說,參與志願巡防不僅有物質上的獎勵,村裡還通過評選季度之星讓村民獲得精神激勵,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而在泰順司前,當地註冊成立「泰順縣國雨調解微平臺」,引導群眾開展自我檢查、自我報料,進行「無矛盾糾紛村」創建。
類似的案例在溫州還有很多,通過廣泛吸納群眾的意見建議,最大限度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通過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溫州不斷拉開框架。
織密監管「一張網」
提升智治水平
把更多力量聯合起來、激活起來的同時,溫州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推進區域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形成多領域線上線下一體的智能化公共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區域治理智能化水平,為基層治理插上智慧化翅膀。
在溫州市委政法委指導下,甌海探索大數據、雲分析等精密智控手段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的深度應用,建立甌海鎮街「社會治理風險指數(SGI)」五色預警機制,構建定量風險指數模型,以「綠、藍、黃、橙、紅」五色地圖直觀呈現,實時感知並動態預警全區治理形勢。
甌海區以平安考核辦法為基礎,以客觀性、可量化性、可獲得性為原則,選取勞資糾紛事件等35項重要工作指標,合理分配分值權重、根據橫向比較和同比環比情況設置係數,建立指標量化測算體系模型,形成客觀合理的評價標準。並確定信訪、公安、教育、住建、人社等13個區屬部門作為35項指標的評價主體,負責通過釘釘或網頁端第一時間報送各指標實時生成指數結果。
「平安甌海綜合信息系統——SGI五色預警模塊」接收信息後生成指數結果,同步將動態指數、事件信息推送至各級領導和應急處置人員。藍色預警報至鎮街應急處置人員,黃色預警增報鎮街分管領導,橙色預警增報鎮街主要領導,持續橙色預警達20日增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持續紅色預警達30日增報區主要領導。
此外,該區還建立「五色預警」風險隱患防範化解責任倒查、追究問責機制,壓實壓緊各鎮街及區屬有關部門職責,推進各項風險防控措施按計劃落到實處。
而在溫州其他地方,也根據地方特色,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智能化治理探索。眼下,溫州正在紮實推進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從而繪出基層社會治理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16064405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