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並沒有阻止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的舉行,只不過這次的舉辦場地換到了網絡上。
「搞笑諾貝爾」象徵著諧星界的智商巔峰,儘管獲獎的研究看起來並不是很正經,但參與者往往都大有來頭,往屆的嘉賓一般都有著不輸給正牌諾貝爾獎的陣容,很多獲獎者本身就是諾貝爾得主。
另外有趣的是,它的獎金十分「豐厚」,獲獎者可以帶走10萬億的巨額財富,不過單位是辛巴威幣,在停止使用前,可能夠換個幾毛錢。
那麼今年又有誰能拿到這筆「巨款」?一起來看一下。
醫學教育:沒人比某些政治家更懂病毒?
比誰都懂得懂王拿到了今年的醫學教育獎,除了他之外,還有巴西總統、英國首相、印度總理等等政界大佬...當然,他們都沒來領獎。
「搞笑諾爾貝獎」認為,在疫情期間,這些大佬用行動向世界宣告,政治家對人類生死的影響要比科學家與醫生更直接。
面對病毒肆虐忽視科學專業知識,結果是什麼,已經顯而易見。
聲學:鱷魚可以像小鳥一樣「唱歌」
維也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獲得了這次的獎項,內容是關於鱷魚在氦氣中的叫聲。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鱷魚有點話癆的潛質,尤其是交配季節叫的更為頻繁。他們聯想到了小鳥的叫聲,鳥類的歌唱技巧和聲道共振有關,據介紹通過這種方式叫聲可以傳遞自己身體大小的信息,以便於尋找配偶,那麼鱷魚是不是也是如此。
於是團隊搞來了一隻雌性揚子鱷,將其放入一個密閉容器中,分別讓它在呼吸正常空氣與混合著氦氣的空氣,然後記錄其叫聲變化,並順勢在鱷魚身上發現了存在聲道共振的證據。
進而推測,鱷魚有可能也會依靠吼叫來展示自己的身體大小,從而贏得配偶青睞。
心理學:從眉毛判斷自戀狂
從外貌可以觀察性格麼?2018年一項研究人員試圖嘗試通過眉毛,來辨別極度自戀者。他們招募了39名大學生,並讓他們留下照片,然後填寫關於自戀性格的調查表。
接著研究者對照片與數據進行了分析,從面部開始縮小特徵範圍,最終將線索縮減至眼睛區域,特別是眉毛區域,得出結論是,對極度自戀性格的判斷可以從眉毛的獨特性上入手。
這項研究的作者在領獎的時候,把自己的眉毛擋住了。
四和平獎:半夜偷按門鈴,然後逃跑和平獎的獲獎者讓人意外,竟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其實兩者的緊張關係不用多說,沒打到玩命已經算是和氣了,怎麼拿的和平獎?答案是,他們在衝突中使用了一種別開生面的對抗模式。
其實除了正面暴力衝突外,雙方外交官的家也成了戰場,包括騷擾電話、斷電斷水等等。
但最讓人意外的騷擾技巧,莫過於在凌晨按響門鈴,然後扭頭就跑,而在一些採訪中,甚至有官方人員表示這已經是家常便飯。
有點諷刺的是,儘管這種招數有點像小學生之間的惡作劇,但相比流血衝突,也確實夠和平了。
物理學:給蚯蚓喝酒然後看它蹦迪
振動一杯水,水面會出現波紋。很多生物體內大部分是由液體組成的,那麼震一下,這類生物也會產生形態變化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兩位研究人員把目標盯向了蚯蚓,並開始嘗試實驗:當一隻活蚯蚓以高頻率振動時,它的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畢竟蚯蚓是一個很好的實驗材料,身體足夠水,而且便宜,另外可以避免道德問題。
研究人員將蚯蚓在酒精中固定了一會,然後放置在工作板上,接著對其進行垂直震動,並利用雷射觀察蚯蚓在震動下的身體變化,然後成功捕捉到了變化情況。
喝完酒就蹦迪,你們也不怕把蚯蚓整吐了。
然而參與研究的兩位科學家並有考慮到這層,領獎的時候,兩位還演示了一個非實驗情況的下的——震「貓」。
經濟學:收入差距大的環境影響接吻
接吻是很多人的知識盲區,這年頭連牽手都挺難,但研究人員從13個國家和6大洲的不同地區,招募到了3109名參與者,進行了這次的研究。他們發現,收入不平等這個環境因素,與接吻的頻率呈正相關,也就是收入差距越大的地方情侶間的接吻就越頻繁。並推測,這是因為競爭激烈,需要靠接吻來穩定長期的伴侶關係。
懂了懂了,但是好像沒有啥用啊。
管理學:5個殺手的套娃式業務轉包
今年這個獎頒給了我國廣西南寧的一個真實案例,這事兒上過央視的《法治在線》。
內容大致為有人出200萬僱兇殺人,結果多位「殺手」將業務層層轉包,共計4次,不僅如此,到最後一位,酬金稀釋的就剩下10萬。
據介紹,大致流程為A出錢僱用B殺人,出價200萬。結果B是個中間商,不幹活,而是拿出100萬跑去僱用了C,讓他去。沒想到C也是個中間商,拿出了27萬給D,讓他去。然後D也是個中間商,拿出了20萬給E,讓他...
E也不裝了,直接又拿出了10萬,給了F。兜兜轉轉,只有F是真殺手,但他覺得10萬也太少了,犯不著殺人,就主動聯繫到了暗殺對象,想讓他配合偽裝被殺,然後把10萬酬金騙到手。
被害人配合表演,但同時被害人的心態也崩了,他實在害怕,最後選擇報警。
這一波操作可以說是絕了,而最終這起案件中涉案的六人都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昆蟲學:許多昆蟲學家害怕蜘蛛
這個研究太有趣了,他們研究的不是蟲子,而是去研究研究蟲子的人,老「套娃」藝術家了。
這是一項2013年的研究,有41名昆蟲學家參與了調查。儘管他們平時接觸、收集的昆蟲種類繁多,甚至肯定平時也沒少觸摸昆蟲,但對於並不是昆蟲的蜘蛛,依然覺得恐怖。
下圖是相關文章中,列出的昆蟲學家害怕蜘蛛的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討厭蜘蛛的行動方式、速度,以及腿的數量。
嗯,不過蜘蛛確實比昆蟲多了兩條腿。
醫學:聽到別人咂嘴或呼吸就難受的怪病
呼吸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但呼吸的聲音可能會引起一些特殊患者的痛苦,這是一種長期未被認知的醫學疾病,被稱為恐音症(Misophonia)。
研究發現,患者在聽到其他人因為咀嚼、咂嘴或呼吸發出聲音時,他們會感到極度的痛苦和攻擊性的情緒爆發。同時,這種觸發病症的音效必須來自人,來自動物則沒什麼問題,另外敲鍵盤、敲鋼筆也有可能引發症狀。
換上罕見疾病的患者一般都很慘,因為患者少,相對應的研究也就少,而「恐音症」的患者還常常對自己的過度反應感到自責與內疚。
材料科學:用糞便做了一把菜刀。
這事兒狂丸去年和大家聊過,簡直是喪心病狂中透露著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
這項研究來源自一個故事:
「在嚴寒環境中,一位因紐特老人因為沒有生活工具,於是冰凍了自己的大便,並磨成了一把刀,然後用它切肉、做雪橇....」
所以這是真的麼?帶著疑問,研究人員開始了磨刀實驗,用自己的糞便。因為飲食不同,糞便產出的內容也不同,所以為了追求真相,他需要先控制飲食,吃三文魚、牛肉和火雞,像故事中描述的一樣。
獲取材料後進行製作,先放入模具,然後在零下20度進行冷凍,接著對凍好的材料進行打磨,鍛造出這把「菜刀」。
但實驗結果表明,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因為它連豬皮都切不開,甚至就像是一支棕色的蠟筆...看完這些科學家的奇怪想法就一個感受,奇怪的知識真的又增加了。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