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地表的深處,有一個熾熱的鐵球,被一種沸騰滾燙的液態金屬所包圍,這就是地核。地核就像太陽的表面一樣,熱量足夠在每小時燒開超過一萬億杯水,換算到每個人身上,每個人能分到超過一百杯。如果,這個源源不斷為地球提供熱量的核心,突然之間冷卻了,會發什麼什麼呢?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從地核形成以來,就一直在不斷的散發著熱量,雖然如此,但這種熱量仿佛從未消退過,溫度大概是6000攝氏度。因為其極度的高溫,所以至今為止,人類從未達到過這麼深的地方,那本《地心歷險記》也是表明了人類對於自身所居住的地球,一種對於探索的渴望。然而,幻想始終是幻想,在人類的有生之年或許都不可能到達地心。
地球上的種種因素,使得地球出現了生命這種奇蹟。而這些因素中,最至關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地磁場。地磁場能保護我們免受各種各樣的空間輻射,其中就包括不斷從太陽發射過來的高電荷粒子。它就像一面堅固的盾牌,使得這些射線或粒子還未接近地球本體就發生了偏轉,從而繞開地球。這樣,太陽風就不會帶走我們的大氣層,從而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
地磁場這個地球生物的保護傘,正是由地核產生。當行星運轉時,地核的兩個部分——內部固態的核心和外部液態的核心,都會以不同的速度移動旋轉,從而就會產生電流,這些電流就形成了地磁場。如果地核冷卻下來,那麼這兩部分核心就會停止移動,將不再產生任何電流,電磁場將會消失不見。
失去電磁場之後,你應該可以想像到那種畫面。大氣層將會消散,你將失去自由呼吸的資格,強烈的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將會無孔不入,脆弱的地球生物很快就會死亡。同時,因為地核不再提供熱量,地球上的一切將會變得越來越冷,火山也不會再噴發,大陸板塊也不會再漂移,地震也會徹底消失。生物大滅絕時代徹底到來,地球變成了第二個火星。
假如,還有倖存的人類抱有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好奇心,還是想要挖穿地球,那麼這個想法有可能實現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因為除卻高溫,地核的壓力也不是人類能夠承受的,那裡的壓力即使因為冷卻之後,還依然是地球表面的350萬倍。如果有一個深達地核的大洞,有人掉落了下去,那麼這個人會在遠未達到地核的地方就會被壓成渣,並且變成渣的這個人還會不斷的下落,被擠進地核深處,從此徹底和地球融為一體。
所以,前蘇聯那個挖穿地球的計劃,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高溫和壓力的雙重作用下,這個工程只能成為一種人類探索地球的精神象徵。
幸好,人類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了,人類未來的唯一出路只會是太空!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每個人都能夠有機會衝出大氣層,去看看宇宙中的大千景象。至於地球,還是讓她在宇宙中安靜的旋轉吧,萬物皆有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