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彪
7月8日,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發布2015年度全國PM2.5跨省輸送矩陣(以下簡稱矩陣),除新疆不存在PM2.5跨省輸送外,其他省份都存在一定的輸送比例。
受跨省輸送影響最大的是海南。矩陣顯示,海南本地PM2.5排放僅佔28%,在跨省輸送中,海南省20%的PM2.5來自廣東,9%來自湖南,7%來自湖北,此外,還受福建、廣西等地傳輸影響。
在大氣汙染形勢較嚴峻的京津冀地區,河北雖然有38%的PM2.5來自其他省份的傳輸,但其卻給北京、天津空氣品質帶來的不小影響,其中北京18%、天津20%的PM2.5均來自河北傳輸。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河北的汙染物排放對整個京津冀地區有非常重大的影響,京津冀大氣汙染治理的關鍵在河北。
河北對北京PM2.5影響最大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稱,PM2.5汙染呈現典型的區域性特徵,各行政單元之間均存在顯著的跨區域輸送規律。研究建立PM2.5跨區域輸送矩陣,基於各行政主體之間的「汙染權責關係」優化大氣汙染減排策略,是當前環境管理中的熱點問題之一。
矩陣顯示,受跨省影響最小的是新疆,比例為0,受跨省影響最大的是海南,佔到了72%。其他29省份PM2.5跨省輸送比例在5%~49%。
其中,在京津冀地區,河北是PM2.5跨省輸送的「主角」。
2015年,北京PM2.5來源中,本地汙染排放貢獻66%,其在,河北輸送佔18%,天津、山東輸送分別佔4%。
天津本地汙染物排放對PM2.5的貢獻是56%,跨省輸送中對其影響較大的分別是河北佔20%,山東佔10%。
在北京、天津的PM2.5跨省輸送中,河北無疑佔據大頭。
矩陣還顯示,河北62%的PM2.5來源於本地排放,其中11%來自於山東輸送,6%來自於河南,5%為山西輸送。
環保部給河北治汙加碼
環保部數據顯示,2015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2.4%,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PM2.5、PM10、SO2和NO2濃度同比明顯下降。
但是,京津冀地區汙染物濃度下降幅度與完成目標的要求仍有差距。
2013年9月,《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印發實施,在具體指標中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和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記者了解到,2015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要在兩年時間內完成2017年的目標,PM2.5年均濃度每年需要至少 下降10微克/立方米。但從2014年、2015年的降幅來看,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每年僅下降5~6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後面兩年北京市的 PM2.5年均濃度降幅需要翻倍。
近期,環保部與京津冀三省市聯合印發通知,部署2016年至2017年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明確要求,到2017年,天津市PM2.5 年均濃度應達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同時,也給河北省施加更大的治汙壓力,其中,2016年廊坊市區空氣品質PM2.5年均值達到74微克/立方 米,2017年達到65微克/立方米。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認為,此前廊坊等地都只是百分比的下降目標,現在改成了具體濃度值,強化措施中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在加碼。
馬軍介紹,河北燃煤量、排放量大,京津冀治理關鍵在河北,河北也認識到這點,但相對於河北發展階段和承擔區域的角色,要想河北真正落實好大氣汙染減排工作,需給予更多的補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