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載人飛行滿20周年

2020-11-12 全球資訊前沿

今年是人類在國際空間站居住的20周年。

2000年10月31日,第一批機組人員來到國際空間站時,這裡只是3個小房間。不久後,這些人就發現,國際空間站裡幾乎沒有什麼空間可供他們活動。那裡的空氣溫暖又潮溼,讓他們感覺黏糊糊的。



在那之後20年的時間裡,曾有241人到訪國際空間站。這20年的時間裡,這裡已經有了瞭望塔,也有足夠6人睡覺的空間。按照粗略算法的話,說有12個房間也不為過。

來自19個國家的太空人們都曾在國際空間站生活過。其中包括為了短期修復或者建造項目而多次來到國際空間站的人,也包括一些自費來到這裡的旅客。

第一批機組人員離開了地球,他們是美國的比爾·謝潑德、俄羅斯的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和尤裡·吉曾科。2天後,他們打開了國際空間站的門,手握著手以示團結。他們的這次重聚是美國宇航局(NASA)組織的。

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站對接

比爾·謝潑德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名指揮官。這個由3人組成的機組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維持機器正常運轉;一些裝置產生的熱量讓他們生活的空間太熱。添加機械裝置並進行修復,這些工作在地面上只需要數分鐘,但在太空裡卻需要數小時之久,克裡卡列夫回憶道。

今天,國際空間站的大小几乎和足球場差不多,而且也有了3個現代實驗室。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設備足以滿足1公頃的4/10,其電氣布線也足以延伸13千米。

謝潑德從NASA退休很久了,居住在維吉尼亞州的維珍尼亞灘。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和尤裡·吉曾科依然在為俄羅斯航天局工作。這兩人上個月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第64批機組人員的發射。

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機組人員登上昏暗的國際空間,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近5個月時間,這期間,國際空間站完全沒有碰撞到過任何的空間物體,謝潑德說,空間站的狀況一直都很良好。

如今,NASA關心的頭等大事就是愈發嚴重的威脅。今年,國際空間站不得不移動3次物體。

環繞地球的太空垃圾

說到空間站的生活,現在的太空人可以跟飛行控制器保持近乎不斷的聯繫,甚至還能攜帶能上網的手機以供使用。但第一批機組人員跟地面只能定期通過無線電聯繫,而且聯絡問題可持續數小時之久。

太空人將6個月時間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保證國際空間站的運轉以及科學實驗的進行。其中一些太空人甚至將近乎1年的時間用於某個單獨的飛行中。

國際空間站環繞地球一圈只需要90分鐘,期間,太空人每天可以欣賞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

雖然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男性要比女性多,但如今機組成員中包括女性成員的可能性加大了。2名美國女性曾擔任空間站指揮官。

指揮官一般都是美國人或俄羅斯人,不過也有來自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的。

今年是人類在國際空間站居住的20周年。不過,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在地球軌道上運行了22年,第一個空間站發送到太空的時間是1998年。

NASA及其合作夥伴們表示,國際空間站的有效性還剩幾年。

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期間運行了15年。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天空實驗室在太空中逗留的時間要更短。中國最近的軌道任務執行的時間也不是很久。

謝潑德表示,過去20年間的國際實踐和合作有助於一些大型項目,比如有可能將人類送往火星,今天的國際空間站項目是實現這些大型項目的藍圖,這些項目該如何縷清以及未來是什麼樣子,這些重要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載人飛行滿20周年 空間站機組成員表祝賀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11月2日,恰逢國際空間站實現載人飛行20周年之際,國際空間站機組成員對該項目參與者表示了祝賀。據報導,太空人謝爾蓋·庫德-斯維契科夫在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網站上發布的視頻中說:「我們向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國際項目的所有參與者表示祝賀,並想向所有人說聲謝謝。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圖 | 完全組裝好的國際空間站(來源:NASA)文 | 學術頭條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作者:XT,原文標題《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題圖來自視覺中國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
  • 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SpaceX|太空人|國際空間站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美國宇航局商業太空載人計劃終於迎來了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今年5月份,SpaceX公司龍飛船Demo-2任務成功將兩名太空人運送至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3個月的載人測試飛行。SpaceX公司希望這艘宇宙飛船能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升空,最早可能在2024年或者2026年實施載人任務。  7、SpaceX為星際飛船首次安裝前錐機鼻
  •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飛赴國際空間站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飛行發射升空 騰訊科技 發表於 2020-11-16 10:15:59   北京時間11月16日8點27分左右,SpaceX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太空人成功進入國際空間站
    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檢測,本次任務的4名太空人於美東時間11月17日凌晨1時40分進入國際空間站。這是SpaceX為美國宇航局(NASA)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美聯社消息,美東時間11月15日晚7時27分,「獵鷹9」號火箭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發射升空,它將載人「龍」飛船上乘坐的4名太空人送入軌道。經過27個小時的飛行後,飛船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經過逾兩小時的艙內壓力平衡和檢測後,穿著紅色Polo衫的太空人們進入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20周年:正在進入老化期
    國際空間站20周年慶祝日,自2000年11月2日以來,人類已經在國際空間連續生活,從未間斷。美國宇航局已經批准國際空間站至少飛行到2028年,但它已經步入「老化期」。在未來10到15年的某個時間點,美國宇航局很可能會讓國際空間站脫軌,將其墜入南太平洋。國際空間站已經超過了其15年的預期壽命。僅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空間站俄羅斯方部分就出現了一個廁所破損、一個供氧系統故障和一個漏氣點增大的情況。
  • 美國產宇宙飛船十年來首次載人飛行,國際空間站對接遊戲等你玩
    5月27日,美國宇航局將用自己國產的宇宙飛船,將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SpaceX使用自家的獵鷹9號可回收火箭,頂上自家的龍號載人飛船來執行這次任務。這是SpaceX公司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近十年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的飛船送太空人到國際空間站。
  • 誕生二十周年,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
    誕生二十周年的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2012年3月眼睛被壓得看得不太清楚了推動國際空間站計劃的目標之一,是要了解當一切,包括太空人體內的一切,都漂浮在空中時,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哪些長期影響。
  • 美SpaceX 公司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三名美國太空人及一名日本太空人將在飛行 27 小時後,於 17 日國際標準時間清晨四點左右抵達國際空間站SpaceX 公司載人飛行項目負責人向媒體表示, 許多人多年努力,建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安全的太空飛行發射及運載裝置。 這是 SpaceX 公司的首次運營式載人飛行。此前該公司已在今年 5 月底至 8 月首次展示飛行成功,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並在隨後順利將他們送回地面。
  • 誕生二十周年,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下)
    誕生二十周年的國際空間站的那些難忘時刻(上) 2012年3月 他們乘坐的是聯盟號的一種變體,自1967年以來這個型號就一直是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主力。從美國的太空梭退役後的2011年,直到SpaceX發射了載人飛船的今年間,聯盟號一直是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的唯一交通工具。 突然間,飛船上面的其中一個老式的模擬燈亮起了紅色,表明火箭已經失效。太空艙內部的視頻表明了太空飛行器發生了劇烈震動。
  • 徹底擺脫俄羅斯運載火箭的依賴,美獵鷹號載人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
    獵鷹9號三名美國太空人及一名日本太空人將在飛行27小時後,於17日國際標準時間清晨四點左右抵達國際空間站。SpaceX公司載人飛行項目負責人向媒體表示, 許多人多年努力,建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安全的太空飛行發射及運載裝置。這是SpaceX公司的首次運營式載人飛行。此前該公司已在今年5月底至8月首次展示飛行成功,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並在隨後順利將他們送回地面。
  • 第1657回:國際空間站曙光號,載人太空飛行器實驗室
    20 多年了,它曾是全球協作的象徵,據說再過幾年它就要退役了,我們準備好了「接棒」嗎?波波夫金說,聯邦航天局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延長到2028年,即使作出了延長使用期的決定,國際空間站的作用也將改變,它將成為進行技術試驗和訓練載人登月的平臺。
  • 美國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6日電(記者譚晶晶)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在經過約27.5小時飛行後,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北京時間17日12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對飛船進行漏氣和氣壓檢查後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
  • 美媒:國際空間站服役20年後前途未卜
    美國阿爾斯科技網站11月1日發表題為《服役20年後,空間站前途未卜》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迄今已有六十多名太空人先後進駐國際空間站。這20年來,站內一直保持著至少兩個人。國際空間站是獨一無二的,此前從來沒有人在軌道上建造這麼大的太空飛行器且運行這麼長時間。然而,人們越來越擔心它會在沒有接替者的情況下退役,結束20年在軌運行。此外,我們從這樣一個前哨基地獲取的大部分價值可能都將化為烏有。國際空間站造價不菲。自從約30年前開始建造,美國航空航天局已經花費了1000億至1500億美元來組裝和維護這個空間站。不過,美國和世界的投資換來了很多回報。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人類對於宇宙的觀測雖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 20 世紀,人類才開發出了進入太空的航空技術。
  • 美國「龍」飛船首次商業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
    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 「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01分與空間站自動對接太空人將在對飛船進行漏氣和氣壓檢查後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龍」飛船本次搭載的美國太空人霍普金斯、格洛弗、沃克和日本航天局太空人野口宗一將離開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此次他們將要在空間站呆上半年,進行各項科學實驗和維護空間站工作。
  • 俄聯盟號載人飛船升空 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TMA-09M【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SORAE網站5月29日報導,搭載第36、37批長期在空間站考察太空人的俄「聯盟TMA-09M」載人飛船於當地時間5月29日2點31分(北京時間4點31分)成功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基地升空。
  • 載人「龍」迎來首次正式載人飛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導,按計劃,當地時間15日,4名航天員將乘坐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這將是SpaceX公司保證國際空間站人員天地往返飛行的良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