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類在國際空間站居住的20周年。
2000年10月31日,第一批機組人員來到國際空間站時,這裡只是3個小房間。不久後,這些人就發現,國際空間站裡幾乎沒有什麼空間可供他們活動。那裡的空氣溫暖又潮溼,讓他們感覺黏糊糊的。
在那之後20年的時間裡,曾有241人到訪國際空間站。這20年的時間裡,這裡已經有了瞭望塔,也有足夠6人睡覺的空間。按照粗略算法的話,說有12個房間也不為過。
來自19個國家的太空人們都曾在國際空間站生活過。其中包括為了短期修復或者建造項目而多次來到國際空間站的人,也包括一些自費來到這裡的旅客。
第一批機組人員離開了地球,他們是美國的比爾·謝潑德、俄羅斯的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和尤裡·吉曾科。2天後,他們打開了國際空間站的門,手握著手以示團結。他們的這次重聚是美國宇航局(NASA)組織的。
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站對接
比爾·謝潑德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名指揮官。這個由3人組成的機組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維持機器正常運轉;一些裝置產生的熱量讓他們生活的空間太熱。添加機械裝置並進行修復,這些工作在地面上只需要數分鐘,但在太空裡卻需要數小時之久,克裡卡列夫回憶道。
今天,國際空間站的大小几乎和足球場差不多,而且也有了3個現代實驗室。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設備足以滿足1公頃的4/10,其電氣布線也足以延伸13千米。
謝潑德從NASA退休很久了,居住在維吉尼亞州的維珍尼亞灘。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和尤裡·吉曾科依然在為俄羅斯航天局工作。這兩人上個月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第64批機組人員的發射。
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機組人員登上昏暗的國際空間,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近5個月時間,這期間,國際空間站完全沒有碰撞到過任何的空間物體,謝潑德說,空間站的狀況一直都很良好。
如今,NASA關心的頭等大事就是愈發嚴重的威脅。今年,國際空間站不得不移動3次物體。
環繞地球的太空垃圾
說到空間站的生活,現在的太空人可以跟飛行控制器保持近乎不斷的聯繫,甚至還能攜帶能上網的手機以供使用。但第一批機組人員跟地面只能定期通過無線電聯繫,而且聯絡問題可持續數小時之久。
太空人將6個月時間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保證國際空間站的運轉以及科學實驗的進行。其中一些太空人甚至將近乎1年的時間用於某個單獨的飛行中。
國際空間站環繞地球一圈只需要90分鐘,期間,太空人每天可以欣賞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
雖然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男性要比女性多,但如今機組成員中包括女性成員的可能性加大了。2名美國女性曾擔任空間站指揮官。
指揮官一般都是美國人或俄羅斯人,不過也有來自比利時、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的。
今年是人類在國際空間站居住的20周年。不過,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在地球軌道上運行了22年,第一個空間站發送到太空的時間是1998年。
NASA及其合作夥伴們表示,國際空間站的有效性還剩幾年。
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期間運行了15年。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天空實驗室在太空中逗留的時間要更短。中國最近的軌道任務執行的時間也不是很久。
謝潑德表示,過去20年間的國際實踐和合作有助於一些大型項目,比如有可能將人類送往火星,今天的國際空間站項目是實現這些大型項目的藍圖,這些項目該如何縷清以及未來是什麼樣子,這些重要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