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將風力發現列為新戰略發展行業;且作為可再生新能源的風電行業,其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而作為後起之秀的江蘇省是不是當之無愧的黑馬呢?本篇將從江蘇省風力發電行業整體發展現狀展開,深度解析江蘇省風力發電行業發展;並進一步了解江蘇省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江蘇省風力發電行業整體情況
地理優勢 陸上和海上風資源豐富
江蘇省風能資源豐富,實際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七位;除淮河以北、沭陽以西的地區外,全省均屬於風能可利用區、風能較豐富區或風能豐富區。此外,江蘇蘇東沿海海岸、灘涂和島嶼,年平均有效風能功率密度在200w/平方米左右,3~20m/s風速的年累積時數在5000h左右;在海上風電方面,江蘇還有海岸線以外領海基線以內的海洋內水2萬平方千米、12海裡寬的領海和12海裡寬的毗連區各約1萬平方千米,這些都是風能豐富地區。
背靠華東電網 市場容量大
華東電網覆蓋的華東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其地區的GDP在2019年為20.01萬億,佔全國比重為20.31%;經濟的發達帶來了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
根據國家電網的數據,在2019年,其經營區全社會用電量5.63萬億千瓦時;相比2010年,已經增長了1.7倍左右。而對於江蘇省,其在2019年的用電量為6264億千瓦時,佔全年用電量比重為11.13%。此外,國家近年來打造特高壓電外送等項目到長江三角洲,但仍舊處於缺電狀態。因此,經濟的發達和缺電問題使得華東電網具有較強的電力消化能力,為風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政策加持 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共972.5萬千瓦
江蘇省風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超額完成110萬千瓦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的風電發展主要海陸並舉、以海為主,兼顧內陸中低速風能開發,形成800~1000萬千瓦裝機;著力建設鹽城海上風電項目,將沿海開發風電項目逐步從陸地向海上推進。
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江蘇省已經完成風電併網規劃容量,並超額完成110萬千瓦。截止2019年,陸上風電已完成618萬千瓦的累計裝機容量、海上風電已完成423萬千瓦的累計裝機容量,尚未完成「十三五」規劃。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年來,江蘇省省出臺了多個風力發電相關政策。詳情如下:
江蘇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共972.5萬千瓦
2019年,江蘇省發改委對外公布了24個新核准海上風電項目,投資規模達1222.85億元、裝機規模670萬千瓦。其中,南通海域項目13個,鹽城海域項目11個。加上此前併網發電的302.5萬千瓦已建項目,江蘇「海上三峽」風電工程全部敲定。
裝機現狀 增速在TOP10省(區)第一
隨著近年來我國風力發電行業發展的迅速,累計裝機容量也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20年上半年,全國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1675萬千瓦,江蘇省則實現1110萬千瓦的累計裝機容量,佔全國累計裝機容量比重為5.12%,在全國排名第八。
此外,從2016~2020年上半年,江蘇省的排名在2016~2017排名第10名;2018年闖進了第8名,然後一直維持到2020年上半年。
從累計裝機容量TOP10省區中,江蘇省近年來的增速霸連首席,甚至在2018年實現31.9%的增速。在2020年上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平均裝機增速為4.53%,而江蘇實現6.6%的裝機增速,再一次證明了江蘇省風電黑馬的稱號。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江蘇省是TOP10省區中兩個中的一個擁有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的省市。截止2019年,江蘇省風電累計裝機1041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618萬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423萬千瓦,風電裝機佔全部發電裝機的7.8%,我省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佔全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71.5%,規模連續多年領跑全國。
重點發展地級市 鹽城市和南通市誰與爭鋒
鹽城市引領全省 產業園產值已超百億元
鹽城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地、海洋、灘涂資源,是江蘇省土地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的地級市。全市土地總面積16931平方千米,其中沿海灘涂面積4553平方千米,佔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67%;海岸線長582千米,佔全省海岸線總長度的61%。
作為擁有全省70%風電和50%光伏資源的鹽城市,毫無疑問是江蘇省的重點風電裝機區域。在2019年7月,國企華能集團與江蘇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投入1600億元打造華能江蘇海上風電基地,其地點就設立在鹽城市;據悉,此將成為華能在江蘇建設研發、製造、施工、運維一體化海上風電產業基地的主戰場。此外,國家電投在鹽城已投產濱海北H1、H2項目,安裝125臺4MW風電機組,裝機容量500MW,其中,濱海北H2#400MW項目是亞洲單體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通過一系列的規劃建設,據鹽城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說,預計到2020年,全市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75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300萬千瓦。
鹽城大豐風電產業園以金風科技為首,帶動國電投、龍源、大唐、三峽、華能、華電、上海電力、國信、天潤、以及迪皮埃和阜寧中財等十餘家大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初步形成新能源產業集聚的態勢。此外,整個產業集群在大豐實現超百億元產值,其風電裝機容量約200萬千瓦;預計在2020年,園區項目將投入200億元,從而達到500萬千瓦整機製造能力;且產業銷售將突破500億元。
根據《鹽城年鑑2019》的數據,在銷售收入方面,在2018年年內,風電裝備實現開票銷售168.13億元;在風電裝機容量方面,鹽城市風電裝機容量為492.26萬千瓦,佔全省風電裝機的57.4%;在風電企業發電方面,鹽城市風電企業發電96.02億千瓦時,佔全省風電發電量的55.65%。
南通市緊追鹽城 或成為省內黑馬
南通市,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蘇唯一同時擁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線城市。不同於鹽城的明顯地理優勢,南通市的地理優勢稍微比鹽城弱一些;但南通市政府對風電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比鹽城低。
2015~2019年,南通市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呈上升趨勢,而其佔全市總裝機容量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說明南通市對風電發展的重視程度很高。
在2020年6月2日,南通市人民政府網發布了《南通市打造風電產業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其明確指出著力建設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海上風電運維、海洋新興產業三基地和風電科技研發、風電設備檢測、風電智慧大數據三中心,將南通打造成為風電產業之都,形成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
江蘇省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政策利好 海上風電是未來發展重點
由於江蘇省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江蘇省的海上風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江蘇省在「十三五」期間,將著力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業;並且必須積極研發和生產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
海水淡化設、海島用海水淡化及海水綜合利用設備,從而推進以「風電水一體化」為主的海水淡化成套裝備產業化進程,提升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綜合水平。
綜合來看,江蘇省的風電發展前景一片遼闊;在全國各省區中,不管從現有裝機容量還是裝機增速又或者是未來發展規劃,都在各個省區間「閃閃發光」。
原標題:產業之問|風力發電產業:江蘇省是風電行業黑馬? 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