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漢江武漢段「水葫蘆」入侵 專家:需加強管控

2020-12-07 人民網湖北頻道

來源:人民網-人民電視      0條新聞

人民網武漢11月15日電 近日, 由於長江、漢江上遊開閘放水,水生植物陸續開始入侵武漢市區核心景觀區江面,星羅密布的「水葫蘆」順江漂流,其中一些被浪花推向岸邊,聚集如同綠色「草坪」。

據了解,打撈「水葫蘆」的工作是由武漢市城管委水上管理處負責,水上管理處根據多年治漂經驗,採取「全線巡查,重點清理」的方法,啟用機械化打撈設備,日清理「水葫蘆」300噸,並在水面布設油欄、阻截導漂,防止水生植物大面積囤積,汙染水質。

「從江面上往下漂流的水葫蘆,對航道構不成威脅。」近日,武漢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員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在長江、漢江上行駛的均為大型船隻,水葫蘆流動性較大,是軟體浮生植物,不像繩子和錨鏈等,對長江航運基本上沒有影響,船隻行駛中會衝散水葫蘆漂浮帶。而且這些大型船舶的螺旋槳吃水比較深,不會出現大量水葫蘆纏在螺旋槳上導致船隻停泊的現象。

「鳳眼藍又稱『水葫蘆』是從巴西引進的外來生物,因為可以吸附氮和磷,並能釋放出一種克生物質,它能抑制藻類、菌類的生長,所以本身有淨化水質的作用,但鳳眼藍一旦瘋長後,就會帶來很多害處,鳳眼藍入侵性強,容易破壞水體原有的生態平衡。」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中強指出,推廣鳳眼藍治汙,要勤加打撈清理,或使用除草劑、投放象甲、螟蛾、葉蟎等天敵來加以管控,長江、漢江考慮到第二次汙染的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及時進行打撈。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其後續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讓「水葫蘆」真正成為「寶葫蘆」。(肖璐欣 金雨蒙) 

(責編:金雨蒙、張雋)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 官方稱上遊排漬或為主因
    中新社武漢4月26日電 (記者 張芹)23日至24日,漢江武漢段水質發生氨氮超標,致使該市3個自來水廠停產,截至24日16時左右,停產的3家水廠均恢復供水。事件發生後,湖北省市環保部門成立調查組,開展汙染源排查工作。經初步分析,水汙染產生原因已初步查明。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水葫蘆 (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
  • 堅決落實「禁漁令」,武漢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範圍確定
    會議對禁漁範圍、時間、要求進行了明確,強調「十年禁漁期」範圍主要包括3家國家級、1家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即梁子湖武昌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魯湖鱖鮊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牛山湖團頭魴細鱗鯝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漢江幹流,即長江(武漢段)上至漢南新河口下至新洲舉水河口150.5公裡的江段,漢江(武漢段)上至蔡甸謝八家下至漢陽區南岸嘴
  • 珠江水葫蘆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致年損失千億(圖)
    水葫蘆繁殖速度快,治理不能單靠打撈 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 攝水葫蘆肆虐河道,龍舟舉步維艱 寧彪 攝  7月17日,密密麻麻的水葫蘆(也稱「水浮蓮」)一夜之間湧進珠江廣州段這再度敲響了外來物種入侵的警鐘。水葫蘆是在100多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生物移民」,憑藉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可見其子孫,是外來入侵生物的代表,屢屢釀成環境事件。
  • 水葫蘆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很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
    引進植物、動物都是有風險的事情,一旦在本國泛濫成災這就是生物入侵事件,要想將其清除掉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曾經在農村地區隨處可見的水葫蘆,就屬於入侵類植物,它入侵我國多年,為何如今卻鮮少看到?原來是敗給了「中國專家」。
  • 水葫蘆入侵中國幾十年,威脅河流航運,為何如今卻莫名其妙消失?
    外來物種入侵是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情,國際社會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就常常因為遭遇到各種物種泛濫的危機而焦頭爛額,每年光是處理泛濫成災的物種都要花掉許多精力和金錢。就像我們國家在處理水葫蘆入侵的時候 ,便是如此。
  • 長江禁漁十年,還能釣魚嗎?武漢市長專線幫你解惑
    ,近期有不少釣友諮詢長江段的釣魚政策。昨日,武漢市長專線公布了市民諮詢的典型問題及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對重點問題進行的權威解答。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介紹,武漢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包括長江(武漢段)150.5公裡江段、漢江(武漢段)72公裡江段以及梁子湖武昌魚、魯湖鱖鮊、武湖黃顙魚3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牛山湖團頭魴細鱗鯝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共計330.25平方公裡。
  • @武漢人,10年內 你再難吃到長江魚!
    7月1日零時起長江漢江武漢段開啟「10年禁捕」了據武漢市政府通告,武漢長江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新河口以下至新洲區舉水河口江段、漢江蔡甸區謝八家以下至漢陽區南岸嘴江段,正式實施10年全面禁捕。為服務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切實做好長江「禁漁」這項「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長期性工作武漢市公安局黨委提前謀劃舉措確保相關工作落實落細❖6月30日,武漢警方已向全市公安機關作出部署,要求著眼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重拳出擊,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活動
  • 漢江下遊出現「水華」現象
    根據長江水文局監測結果,近日在漢江下遊仙桃江段出現了「水華」現象,水體顏色加深,呈褐色,影響範圍從鍾祥皇莊至武漢入江口約379公裡。
  • ...堅定當好長江「母親河」守護者——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
    吳啟兵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創建於1959年的中鋼武漢安環院,長期密切關注和深度服務於長江和漢江流域各地政府、工業園區和企業,從協助頂層設計的謀篇布局規劃,到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研發和工程落地,均做了大量技術支撐工作,取得驕人成績,已經發展成為支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優秀智庫平臺。
  • 入侵生物—福壽螺,可能是下一個泛濫成災的水葫蘆
    水葫蘆可能是我們國家外來入侵物種裡最有名的了,不過當下也有許多外來物種又演變成下一個水葫蘆的趨勢,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首先第一個介紹的就是福壽螺。曾今泛濫成災,危害環境的入侵物種—鳳眼藍(水葫蘆)
  • 漢江部分江段發生輕度「水華」
    長江商報消息 水流偏小氣溫升高為主要原因,環保部門已啟動應急預案本報訊(記者 徐靚麗)近日,有不少人反映,漢江沙洋取水口附近江面呈微黃色,疑似發生藻類「水華」現象。湖北省環保部門通過調查取樣監測後,判斷此次狀況為輕度硅藻「水華」,環保、水務部門已採取相應措施應對。
  • 繼水葫蘆之後,又一物種入侵我國,農村近半物種因它消失
    說到入侵物種,這是一個令所有國家都非常頭疼的問題。因為當一個外來入侵物種引入到我們國家後,很有可能會因為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會因為新環境當中沒有能夠相互抗衡或者制約它的生物,而讓引進的入侵物種成為一個真正的入侵者,最終打破了我國長久的生態平衡,嚴重時可對我國的本土生物造成嚴重傷害,最終導致我國的經濟損失。
  •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中國段)抵達湖北武漢
    11月20日,參加赤壁青磚茶「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中國段)比賽的車隊抵達素有「東方茶港」之稱的湖北武漢,順利完成鄂豫賽段第一階段的比賽。鄂湘賽段第二階段賽開賽11月21日,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武漢站發車儀式在武漢抗洪紀念碑舉行,鄂湘賽段第二階段賽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60輛參賽車輛,近200名參賽車手、專家等齊聚武漢,參觀武漢「萬裡茶道」遺產點,感受「東方茶港」的深厚文化內涵,領略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 原本入侵中國的水葫蘆,如今都去哪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生物入侵這個詞語,生物入侵其實是入侵的生物,正是由於缺乏天敵的制約,往往呈現爆發式地生長,搶奪資源,壓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甚至危及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生態平衡,所以導致生物系統崩潰,生物入侵對環境的危害是巨大的,我們中國曾經被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
  • 除了小龍蝦,入侵中國的生物還有哪些?
    在一本名為《中國生物入侵研究》的書中,筆者發現,原來小龍蝦不只會讓人上癮,還是外來入侵物種的代表,再往下深究,還有許多極具危害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它們如今十分常見,有的還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可怕的物種,是如何「攻佔」祖國山河的。
  • 生物入侵的危害不大?三種入侵我國的生物,第一種後悔引入!
    水葫蘆為漂浮的水生植物,又叫鳳眼蓮,水上部分高30~50釐米;葉基生呈蓮座狀,寬卵形,顏色黑綠髮亮;葉柄中部膨大如球,質地疏鬆為氣室,並幫助水葫蘆浮在水面;根呈須狀,可生出匍匐枝,再發出新株;植株的頂端開著藍紫色的花朵。水葫蘆原產巴西,現分布於全世界溫暖地區。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編者按:在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成立2周年之際,以「科技支撐、集成創新、精準施策」為主題出版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聯合研究專刊,以期加強對長江流域重要科學問題的認識和交流,回顧和總結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經驗,及時報導支撐長江保護修復所取得的階段成果,供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等參考,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武漢十二時辰·亥時丨夜跑族:我已想念車水馬龍的武漢夜晚
    【編者按】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從1月23日「封城」76天至今日「解封」,在武漢的人們在十二時辰的不同生存狀態,構成了這段武漢抗疫史的歷史切片。劉怡思家就住在武漢礄口區漢江邊,守著漢江七橋之一的古田橋。漢江江灘就成了她的夜跑路徑。劉怡思告訴澎湃新聞,在漢江江灘夜跑對她來講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近年來武漢發展得很好,這邊的環境非常好。看著夜晚燈光璀璨的古田橋,吹著江風慢跑上幾公裡,既舒緩了壓力又鍛鍊了身體」。
  • 水葫蘆到底是怎麼入侵各個國家的?
    相信很多人都會見過或者聽過「水葫蘆」,一種浮水草本。水葫蘆,學名也成為「鳳眼藍」,原產於巴西,1844年在美國博覽會上一舉成名,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確實,在風中亭亭玉立的淡紫色花朵著實招人喜愛。但是如果想起支撐起它們的是蓮座一般的密不透風的叢葉,它還依舊美麗嗎?想必更多的是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