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李建民
「深耕大環保領域六十載,堅定當好長江『母親河』守護者。」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以下簡稱「中鋼武漢安環院」)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院長吳啟兵回顧中鋼武漢安環院的發展歷程和成績時顯得格外自豪。
吳啟兵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創建於1959年的中鋼武漢安環院,長期密切關注和深度服務於長江和漢江流域各地政府、工業園區和企業,從協助頂層設計的謀篇布局規劃,到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研發和工程落地,均做了大量技術支撐工作,取得驕人成績,已經發展成為支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優秀智庫平臺。
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外景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武漢循環經濟研究院依託中鋼武漢安環院設立,每年為武漢市、湖北省及全國各地提供循環經濟、生態環保、低碳經濟的相關技術支持,創造了良好的行業口碑,在國內循環經濟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排名第一的創新資源。
協助頂層設計
中鋼武漢安環院副院長王先華表示,中鋼武漢安環院長期致力於協助長江流域的各級政府、園區和企業做好綠色發展和長江大保護頂層設計的技術支持。具體來看:
——地區層面
近年來,中鋼武漢安環院所屬武漢循環經濟研究院,主要從事生態環保規劃、循環經濟規劃和實施方案、低碳規劃和實施方案等的編制和技術諮詢,給地方政府做好流域範圍各個地區綠色發展和流域保護的頂層設計和技術支持。工作成果很多,包括武漢市發展改革委「十三五」和「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武漢市低碳城市試點系列課題研究、襄陽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2018~2023)、武漢市和襄陽市的低碳規劃和實施方案、荊門市和潛江市深化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實施方案等。「目前,我院正在參與湖北省碳清單的編制、湖北省循環經濟發展課題研究、武漢市低碳發展規劃等的編制。」中鋼武漢安環院綠色發展事業部副總經理吳雪蓮說。
——園區層面
中鋼武漢安環院發揮自身在安全環保和循環經濟領域的技術特長,重點針對汙染較重的特別是有較大環境風險的化工園區來編制產業規劃和規劃環評、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等,為政府、園區和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級的資金支持服務於長江流域綠色發展和環保治理的重點項目。一些成功案例包括:武漢北湖生態新城產業規劃、襄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襄陽宜城精細化工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等。
——企業層面
中鋼武漢安環院長期給相關鋼鐵、化工、礦山等企業編制生態環保規劃和長江大保護的規劃及相關方案。如中鋼武漢安環院就為長江下遊馬鋼南山礦編制了生態環保規劃,並給南山礦的酸水庫做了環保治理和修復的規劃和方案。目前,正在給武鋼資源下屬長江沿線的金山店礦、大冶鐵礦、烏龍泉礦、程潮鐵礦編制長江大保護規劃。
專注技術研發
中鋼武漢安環院綠色發展事業部總經理陳卉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中鋼武漢安環院在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有著幾十年的歷史積澱,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在冶金總排廢水回收利用、城市汙水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兩級電化學高級氧化水處理、重金屬汙染防治、垃圾滲濾液處理、工業汙染土壤的修復、煙氣治理技術、濃鹽水減量化等9大方面擁有專有技術,「而這些技術,大部分正在服務於長江及漢江流域的環境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
中鋼武漢安環院綠世紀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檢測實驗室
中鋼武漢安環院綠世紀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濤特別提到,中鋼武漢安環院的安全板塊是國內最先從事職業安全和職業健康領域的技術支撐機構。為了實現對武漢市危險廢物倉庫的有效安全管控,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環境事件,安全板塊技術團隊對武漢市80家重點產廢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危險廢物倉庫專項排查,通過針對性地摸底排查,發現安全、環境問題近千餘條。一方面,通過歸納總結,系統性地梳理出了武漢市危險廢物貯存領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並輔助環境監管部門跟蹤落實環境安全及安全隱患的整改;另一方面,深挖這些問題背後的主要原因,計劃會同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研究制定危廢暫存設施安全設置規範並推進落實,確保危險廢物暫存的安全風險可控,保證長江武漢段的水質安全。
工程實踐有特色
憑藉著專有技術的強大支持,中鋼武漢安環院做了大量的工程設計和總包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頗有成績、也頗具特色。
中鋼武漢安環院環境事業部總經理李凱給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近年來,中鋼武漢安環院在水環境修復領域的持續探索中總結出一套「汙染源截斷+環保絞吸清淤+土工管袋汙泥生態築島/護坡技術+三維植被網+蜂巢約束系統+水生植物栽培+太陽能增氧曝氣+生態浮島+濱水岸線景觀帶」的專有技術,其採用國際先進的環保理念及環境科技,用「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重建各類水生態環境體系,使之先形成公益屬性的生態溼地公園,再以此為軸心,輻射周邊荒地發展創意農業、民俗民宿,打造集生態環保示範基地(前沿環境科技應用)、新能源應用基地(光伏太陽能、風能利用)、科普宣教基地一身的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
「這一專有技術最具代表性應用實踐是長江的支流沮漳河枝江段七星臺鎮的孫家港片區水環境整治。」李凱表示,這一項目頗有特點:其一,項目的部分材料採取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利舊利廢、循環使用的原則,並且在建造中不使用或少使用鋼筋混凝土等破壞生態的人工合成材料,以最天然的形態和最優的成本營造返璞歸真的生態田園風光;其二,項目融資嘗試採用「眾籌經濟+共享經濟」的方式;其三,項目在打造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引入創意農業、民俗民宿,打造生態環保示範基地,從而獲得政府的獎勵政策,進一步獲得後續投入資金。
湖北省枝江市七星臺鎮孫家港片區水環境整治項目
李凱總結,這一項目營造的「山水林田湖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複合生態環境系統,對長江的支流起到了極大的保護。在做好長江大保護的同時,走「生態—經濟—特色複合系統」的持續發展建設道路,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而項目也由此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周邊群眾的熱烈支持,先後有市級及省級領導蒞臨調研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