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6年2月6日3時57分在臺灣高雄市(22.94°N,120.54°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15km,震中在高雄美濃。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張景發研究員所領導的InSAR研究團隊在第一時間獲取得到了震前和震後的哨兵數據(20160109-20160214),並得到的這次臺灣地震的同震形變場,見下圖。
20160109-20160214 影像對-纏繞幹涉圖
20160109-20160214 影像對-解纏幹涉圖
研究小組在2月18日獲取了20160216 震後降軌數據後,與20160111進行幹涉處理得到如下的同震解纏幹涉圖,
震中局部放大圖
研究團隊利用FRAM-SBAS軟體對ALOS-2 條帶模式和寬幅模式數據分別對臺灣地震進行同震形變測量,結果如下:
ALOS-2 寬幅模式 20160131-20160214 升軌 (影像經過裁剪,此為解纏幹涉圖)
ALOS-2 條帶模式 20140923-20160209 降軌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臺灣中央研究院 李憲忠)
•聯合震源逆推的結果指出, 0206美濃地震的破裂範圍約25x25km2,最大錯動量約74cm。
•此次地震破裂相對複雜且持續較長時間, 震源時間函數呈現多個能量釋放峰值。主要破裂持續時間約12秒, 之後仍有數次零星錯動。
•斷層面上有兩個明顯的錯動集中區(Asperity),震源附近於一開始有顯著的破裂, 錯動0-4秒形成Asperity I, 隨後破裂朝斷層深部發展,破裂持續5-9秒且釋放較大能量成為Asperity II。
•三維震波模擬結果指出, 臺南地區出現較大的震度主要導因於: (1)破裂方向性, (2) 震源輻射效應, 以及 (3)場址效應。有限震源破裂所造成之低頻地震波對高樓層建物有較大的影響。
•臺灣南部西北-東南走向盲斷層的震源破裂特性(走滑帶逆衝分量),對西南平原一帶造成較大的地震危害風險, 特別是臺南.嘉義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