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分析

2020-11-23 搜狐網

  被比喻成一個龐大抽屜的松潘甘孜地塊,再一次被拉動了。在地質專家看來,這樣的拉動至少在五年前就開始了汶川地震使得「抽屜」的前端向東發生位移。正因此,在各種強力擠壓和斜衝之下,「抽屜」前沿的龍門山斷裂帶南西段雅安市蘆山縣,在20日早上8點02分發生了7級地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嵇少丞認為,其實地震波本身殺不了人,充其量能將空曠之地的人顛趴下。他去過龍門山南段地區,了解那裡的地形地貌,蘆山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一樣,直接殺手是倒塌的房屋、山體滑坡塌方和暴雨中的泥石流。在雅安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嵇少丞根據對大量地震災害調查資料,分析了蘆山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對災區如何找尋受困災民及災後重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嵇少丞

  部分房屋

  建在斷裂帶上

  斷層是地震時地面變形的集中之地。斷層的位移,包括水平和垂直位移。這次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在龍門山南段的山前斷裂,也叫彭灌斷裂,是四川盆地與龍門山的分界線,這次7級地震的地表破裂可能從蘆山一直通到大邑,斷層錯距從幾十釐米到兩米,跨越斷層的房屋,其基礎承受不了這麼大的位移,房屋因而遭到破壞。凡是坐落在斷裂帶上的建築物會全部倒塌,無一倖免。地表破裂或形變帶的寬度一般小於20-30米,在這個範圍內,各類房屋無論其建築結構、所用材料、施工質量,幾乎會全部倒塌損毀。

  2008年5·12大地震中,建在中央斷裂帶上的映秀鎮小學、郵電局、發電廠、天然氣廠、阿壩州警務直屬大隊等單位,都被夷成平地。龍門山鎮和銀廠溝度假村直接位於中央斷裂帶上,其中小龍潭的瀑布滴水面本身就是斷層面。2008年5·12大地震中,北川縣城為什麼死傷那麼多人,關鍵是龍門山中央斷裂帶從整個縣城通過,加之該斷裂帶在這裡地表位移量很大,因此地震在這裡釋放的能量也大。北川中學的校園距中央斷裂帶也就20—30米,所以,北川中學在5·12地震中遭受滅頂之災。

  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01)》規定丙類建築(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築)在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地震活動斷裂兩側的最小避讓距離為200米。設防烈度為9度時,地震活動斷裂兩側的最小避讓距離為300米。這些規範在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平原地區執行較好,在四川龍門山地區實行起來似乎非常困難,因為可用於重建的土地資源極其有限。在龍門山地區,河流沿著斷裂帶向下切割形成山谷,由於斷裂帶巖石被歷次地震破碎研磨,風化成土壤,於是僅有的、可耕作的土地(平壩)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這些山溝裡,所以這裡也是城鎮、村寨的落腳點和交通的要道。平壩正是活動斷層通過的地方,中間是條河,河兩邊有些土地。房屋一邊是陡峭的山崖,另一邊是滾滾的河流。災後重建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地震斷層的重新活動,而且還要考慮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其他地質災害。在四川災區震後重建中,活動斷層兩側的「避讓距離」至少應不少於100米。在避讓距離之內,絕對不能再建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

  建築物

  抗震能力低

  在國家2001年公布的《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中,龍門山地區有的地方地震烈度是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左右,g為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如彭州、綿竹、都江堰等;有的地方地震烈度是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左右),如汶川、北川、青川等。這些抗震設防的標準是在缺少長時間(3000年以上)地震記錄資料情況下制定的,完全沒有預料到2008年的汶川8.0級特大地震與眼下發生的蘆山7級地震,過去抗震設防的烈度比實際地震烈度低1—3度。

  按照過去老的抗震規範,6度區基本無須特別設防,農村鄉鎮老百姓自己砌的民房,沒有進行過抗震設計。學校和醫院理論上按7度設防,即使實際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一座按烈度7度抗震設防的建築,也就是在6度時不損壞,7度時可以維修重新使用,8度時不瞬間垮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這次蘆山地震中,破裂帶經過的地方及其附近地區,地震烈度高達8-10度。如此看來,這次蘆山地震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幾乎是肯定的,因為災區絕大多數老房子都未能達到抵抗7度以上地震烈度的要求。

  經對汶川5·12地震災區考察發現:(1)無筋磚柱抗震能力很差,帶粗螺旋箍筋的鋼筋混凝土柱,地震時表現較好。(2)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倒塌幾乎都和柱子的破壞有關。柱子的破壞主要包括:柱子頂端和底部水平破裂、柱子主筋壓彎、外部保護層剝落、柱體剪切破壞等等。柱梁之間的節點尤其容易遭破壞。遭到破壞的鋼筋混凝土柱子往往是:柱子裡鋼筋太少太細、箍筋間距過大、搭接長度不足、橫向接頭鋼筋過少等等。(3)無筋承重牆主要被剪切斷裂破壞。(4)對於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屋來說,房屋越高,地震時破壞率越高。(5)採用基底隔震技術的樓房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6)在鄉鎮、縣城街面的房屋特別容易被地震毀壞。這類建築往往採取強梁弱柱體系,而且結構布局不合理。底層臨街一面,開洞很大,作為商店的門或窗戶,而在背街的那一面牆開洞很小。房子的強度一邊強、一邊弱,「太偏心」。地震來時,房屋底層被破壞後向街心一側傾倒。所以,地震時,在狹窄街道上行走的人員特別危險。

  據本人對龍門山地震帶災區的考察發現,瞬息即塌的樓房大多是使用空心混凝土預製板作為樓板的磚混建築物,這些混凝土預製板被直接擱置在橫梁上或承重牆上,板體和梁體沒有固定連接。地震波本身不殺人,殺人的是一震即塌的房屋。只要建築質量好(結構設計合理、建材質量好、施工質量高),即使遇上8級地震,樓房也不會一震即塌,裡面的人就有時間逃出來。

  山體滑坡

  和巖石崩塌

  龍門山地區的特點是地勢起伏大、山坡陡峭、山高谷深,人們只能居住和活動於溝谷之中,而溝谷正是斷裂帶通過之處。這個地貌特點決定龍門山是地震次生災害山體滑坡和巖石崩塌非常嚴重的地區。與汶川地震一樣,蘆山地震必然會造成地面隆起和陷落、道路錯裂、山崩、滑坡、塌方等嚴重的次生地質災害,摧毀交通、通訊等生命線系統,給營救工作帶來困難。

  本人在汶川地震後考察得知,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川縣城商業中心本來有不少人已逃出危房來到門前廣場,地震後10分鐘卻又被隨之到來的山體塌方埋到地下。北川縣陳家壩鄉也是山體滑坡塌方的重災區,在鄉政府所在的谷口,滑坡體長1.2千米、寬2.0千米。陳家壩鄉的杜家壩村,滑坡體長800米,寬1000米。

  蘆山地震所在龍門山的山前斷裂以逆衝為主。強震時,處於斷層上盤山頂或懸崖上的巖石就可能滑落下來,飛到路上或村莊,這些「地震飛來石」,有的摧毀房屋,有的擊毀汽車,有的砸死行人。

  今後在蘆山地震災區要特別注意的是暴雨後的泥石流。地震已使山中斷裂帶內部巖石支離破碎,許多公路是沿著斷裂帶修建的,即使平時,暴雨之後也滾石不斷,泥石流司空見慣,更何況連續發生了汶川地震與蘆山地震之後。

  近幾十年來,龍門山地區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需要,人為地挖掉大量自然形成的長期平衡穩定的山坡底角,貼著陡立的山體修建房屋和公路。山坡的穩定性被人為地破壞之後,增加了地震中滑坡、塌方、泥石流的危害,會造成臨山而建的房屋和公路被毀,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和交通癱瘓。

  建築物坐落在

  鬆散沉積物之上

  鬆散沉積物包括古河道、古湖泊的沉積物、流沙土以及人工回填土等。這類鬆散沉積物空隙度大,具觸變性。在靜態情況下,水飽和的沉積物尚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動態情況下,例如地震波晃動下,這種水飽和的鬆散沉積物就會瞬間失去穩定性,呈現出液態的物理性質(即沙土液化),使得坐落其上的建築物在流沙中不均勻下沉,造成建築物傾倒。這就是建築學上所說的場地效應和地基失效。舉個例子,把一塊方糖放在一碗小米上,然後來回晃碗,方糖很快沉入小米之中。

  另外,一些房屋坐落在河岸邊,地震使房屋傾倒或墜落河底。所以,災後重建中住房選址一定要遠離河岸和不穩定的邊坡。這方面,國外也有不少經驗教訓。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海岸連續發生8.1級和7.6級兩次強烈地震,造成西部太平洋沿岸4個州和離震中約400千米的首都墨西哥城近萬幢高層樓房倒塌,近40000人死亡。震後調查表明,墨西哥城建造在古湖泊相沉積之上,地面震動導致地基失效而建築物倒塌。1989年10月17日美國加州洛瑪普裡艾塔發生7.1級地震,由於震區的建築物總體抗震能力較好,建築物破壞並不嚴重,但是,在靠近舊金山灣附近,由於多是人工回填土,建築物多遭破壞,包括多座高速公路立交橋坍塌。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7.9級強烈地震,導致16480人死亡,約15萬人受傷。這次地震幾乎摧毀了該邦首府庫奇鎮所有的建築物,因庫奇鎮正好建築在印度河的古河道上。

  無數事實證明,直接建在堅固基巖上的房屋更耐震。唐山地震中唯一僅存的兩座古廟,就是因建在堅固基巖上而大難不毀。

  沿著發震的山前斷裂,鎖閉深處的地下水會沿破裂上升,通過近表的鬆散沉積物最終到達地表,出現冒水和噴沙現象,噴出來的泥沙還會掩埋農田和莊稼。噴沙冒水也會造成地面上房屋由於不均勻下沉而傾斜的現象。

  (本文轉自《科學網》,作者為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工學院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流變學、巖石物理、構造地質學和大陸動力學等)

相關焦點

  • 農民自建房抗震能力都很低——蘆山地震人員傷亡原因分析
    人們賴以遮風蔽雨的房屋,如果不抗震,地震來時就成為人們的葬身之地。歷次震災統計表明,地震中95%人員死亡是緣於建築物的倒塌。根據我過去對大量地震災害調查經驗,現分析一下蘆山地震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對災區如何找尋受困災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青海德令哈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及重大財產損失
    記者從青海省地震局了解到,12月21日13時15分發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市的5.0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及重大財產損失。  據了解,地震發生後,青海省地震局立即啟動四級地震應急響應,海西州政府有關負責人也趕赴現場調查地震造成的損失。
  • 揭密魯甸地震傷亡嚴重的3大原因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楊維漢、吳晶晶)雲南昭通魯甸6.5級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記者從中國地震局了解到,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淺等原因,導致魯甸地震傷亡嚴重。  此次地震是2000年以來雲南省境內發生的最大地震,波及範圍廣,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和曲靖市會澤縣均有人員死亡,地震災害損失嚴重,特別是魯甸縣人員傷亡慘重。  據了解,魯甸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265人,為全省平均值的2倍,為人口稠密地區。
  • 這個地方地震多傷亡少,原因在哪裡?
    2016年12月日,25 智利發生了發生了7.6級地震並引發了海嘯,然而在海嘯到來前智利提前發布預警,避免了人員傷亡。大家可能都知道日本地震多,然而智利才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國家。世界全部地震能量的四分之一在智利釋放,但死亡人數卻一直不多,我們看看下面的這份清單:2016年12月25日11時22分智利發生了7.6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持續了約兩分鐘,幾乎無人員傷亡。2015年9月17日6時54分智利西部海岸發生8.4級地震,造成10人死亡。
  • 福建古田再次發生4.1級地震 尚無人員傷亡消息
    人民網福州2008年3月10日電 (記者江寶章) 繼3月6日發生芮氏4.1、4.6級地震後,福建省古田縣今天再次發生地震。據福建省地震臺網測定,今天(3月10日)上午7時22分,福建寧德古田縣再次發生芮氏4.1級地震,最大地震烈度為4度。
  • 印尼西蘇拉威西省6.2級地震已造成20多人傷亡
    新華社雅加達1月15日電(鄭世波)印度尼西亞官員15日說,印尼西蘇拉威西省15日凌晨發生6.2級地震,已造成3人死亡、24人受傷。印尼國家抗災署發言人拉迪提亞·亞蒂在一份聲明中說,約2000人被緊急撤離,西蘇拉威西省政府大樓、數十所醫院等公共建築在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損壞,連接馬傑內縣和西蘇拉威西省首府馬穆朱的公路發生3處滑坡,交通因此中斷。另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報告,雅加達時間1時28分(北京時間2時28分),西蘇拉威西省馬傑內縣境內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
  • 房屋抗震性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淺是地震傷亡嚴重原因
    房屋抗震性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淺是地震傷亡嚴重原因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04 19:03 來源: 新華社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淺是魯甸地震傷亡嚴重原因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記者 楊維漢 吳晶晶)雲南昭通魯甸6.5
  • 重慶萬州區3.2級地震最新消息持續更新 目前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
    天氣網訊,昨天,重慶市萬州區發生3.2級地震的事情引來網友們關注。據重慶萬州區3.2級地震最新消息持續更新,重慶萬州區3.2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應急工作已經結束,震區群眾情緒穩定,社會秩序正常。
  • 專家詳解鹽津地震傷亡多的三個主要原因
    新華網雲南鹽津7月24日電(記者王長山 周雷 鄒崢)雲南省地震局副局長胡永龍24日對新華社記者說,震源淺、地質結構特殊和震區多老舊房屋是導致鹽津地震傷亡較多的主要原因。  發生在雲南省鹽津縣等地的地震震級雖然只有5.1級,但已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 美專家解析一些地震造成嚴重損失的原因
    原標題:美專家解析一些地震造成嚴重損失的原因  新華網洛杉磯8月4日電(記者郭爽)中國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美國專家認為,全球有不少地震之所以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主要是由于震源淺、震級強以及一些房屋抗震能力不足等原因。
  • 四川樂山市犍為縣發生4.2級地震:當地震感明顯 暫無人員傷亡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月4日電 (單鵬 劉忠俊)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月4日10時58分在四川樂山市犍為縣發生4.2級地震。當地震感明顯,暫無人員傷亡。中國地震臺網測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震中位於北緯29.41度、東經104.02度,距犍為縣城23公裡。
  • 四川犍為發生4.2級地震 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中新網成都1月4日電 (記者 劉忠俊)1月4日,四川犍為縣境內發生4.2級地震。當地震感強烈,暫未接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 四川樂山市犍為縣發生4.2級地震 震感明顯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
    中新網成都1月4日電 (記者 劉忠俊)1月4日,四川犍為縣境內發生4.2級地震。當地震感強烈,暫未接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 薩爾瓦多發生5.1級淺源地震 幸未造成破壞和傷亡
    據外媒報導,薩爾瓦多當局稱,當地時間4月10日,該國聖薩爾瓦多附近發生芮氏5.1級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人員恐慌,但所幸未造成破壞和人員傷亡。   薩爾瓦多環境部稱,此次地震屬於淺源地震,震源深度4公裡,震中位於首都聖薩爾瓦多附近的安地卡科西塔蘭鎮(Antiguo Cuscatlan)。   另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此次地震震級4.8級,震源深度10公裡。
  • 剛剛地震最新消息今天 唐山古冶地震暫未造成人員傷亡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支隊指揮中心未接到相關報警,無人員傷亡,交通道路情況良好。
  • 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7級地震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暫未發現人員傷亡...
    【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7級地震】  10月22日11時03分,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經度104.18,緯度31.83)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  地震發生後,省應急管理廳第一時間視頻調度綿陽市、北川縣應急局,電話調度綿竹市、汶川縣、茂縣、理縣等周邊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要求迅速摸排災情,到村到組到戶,及時報告相關情況。截至目前,暫未收到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和通訊、電力、道路中斷等情況報告。
  • 九寨溝地震原因分析 大陸板塊擠壓造成走滑型地震
    就在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9日凌晨5時,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那麼這次地震原因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分析這次地震與汶川地震成因大致相同,但此次地震並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期。所以兩者並不相關,這次造成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造成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導致地震。此次地震發震區域構造複雜,為走滑型地震,所謂走滑型地震就是發生在走滑型斷裂上的地震。
  • 四川犍為發生4.2級地震 初步統計無人員傷亡、無房屋倒塌
    據中國地震臺網信息,1月4日10時58分,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北緯29.4度,東經104.0度)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12時許,犍為縣政府新聞辦發布情況通報,地震發生後,當地立即組織人員有序撤離至安全地帶,停止有關生產作業活動,迅速召開地震應急指揮部調度會議,啟動一般地震事件應急預案。消防隊員深入犍為縣羅城鎮排查經鎮村組、學校、企業等初步統計,該縣無人員傷亡情況,無房屋倒塌,無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交通、電力、燃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正常,社會生活秩序穩定。
  • 義大利羅馬發生3.3級地震 未造成傷亡及財產損失
    歐聯網5月12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1日凌晨5時3分,義大利首都羅馬發生了3.3級地震。地震發生時,居民普遍感覺震感強烈,並造成一些民眾湧向街頭躲避。義大利民防部門表示,地震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羅馬省新豐特(Fonte Nuova)市。
  • 地震專家:印尼7.4級地震海嘯成因複雜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他表示,在8月以來的全球7級地震活躍過程中,印度尼西亞中強地震活躍,已發生6級以上地震8次,最大為此次7.4級地震;而此次地震之所以帶來的破壞力巨大,主要是因為其引發了局部海嘯。  「海嘯是發生並移行於海洋中的一系列具有超長波長的巨波,大多由在海底以下或近海底的地震所引發,但統計結果顯示,僅有約20%左右的海底地震能產生海嘯,因而海嘯產生原因非常複雜。」